雛燕文言文翻譯及註釋
1樓:好人侃教育
《雛燕》文言文的翻譯及註釋如下:
原文:吾弟愛鳥,日思得一雛。今春,有燕自南來,竟日銜泥,築室於簷下,勞甚。未幾,啾啾之聲可聞,蓋雛已出殼矣。一日,有雛墜於堂下,弟拾之,不勝喜,納於籠而飼之。
翻譯:我弟弟愛鳥,他日日夜夜都夢想得到乙隻小燕子。今年春天,有燕子從南方飛來,整天銜泥,有燕子在我家的屋簷下築巢,它們工作得非常辛苦。
不久,聽到啾啾的聲音,原來小燕子已經破殼而出了。一天,有乙隻小燕子掉在屋外,弟弟把它撿起來,非常高興,裝進籠子餵養它。
母親聽說了,說:「這是益鳥,吃害蟲,而且會飛到南方去過冬,你怎麼能長久地飼養它呢?」母親催促弟弟馬上把小燕子放掉。
弟辯槐啟弟戀戀不捨,但是看到它的神態非常悲傷,於是就把它放出了籠子。小燕子飛回了巢,和它的家人們和睦歡樂地生活在了一起。
註釋:1、啾啾:象聲詞,在此形容燕子叫。
2、趣:古同「促」催促;急促。也有趕快、從速的意思。
3、遽:就,竟。
4、日:每天。
5、雛:幼禽,小鳥。
6、勞:辛勞,辛苦。
7、甚:非常。
8、爾:你(們)。
9、安:怎麼。
10、得明慧:可以。
11、竟日:攜如整天。
12、蓋:大概。
13、未幾:不久後。
14是:這。
15、乃:是,才。
16、熙熙:和睦歡樂的樣子。
17、而:表承接關係。
18、釋:釋放。
《雛燕》讀後感
讀著《雛燕》,字裡行間都滲透著對寫作和生活的熱愛,洋溢著一種青春的美。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讀《雛燕》是一次心靈的洗滌和昇華。
雛燕》裡沒有像朱自清的文章一樣華麗,卻不失盡美的散文,也沒有像冰心的文章一樣深奧,卻不失清新的小詩歌。但這裡卻擁有自己的親身體驗和獨特的寫作風格;卻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唯美抒情的對大自然的熱愛;卻擁有無限美的童年回憶和對自己偶像的崇拜。無時無刻不散發著同學們用筆觸傾瀉下來的情感。
讀罷,我再一次的發出了感嘆,《雛燕》是我們進步的階梯,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以上內容參考:知了好學-雛燕文言文翻譯及註釋。
雛燕 文言文
2樓:冰雪中de急凍鳥
原文是:
吾弟愛鳥,日思的哦一。
雛燕的文言知識
3樓:倫從筠
說「乃」「乃」除了相當於「於是」、「才」、「就」、「卻」以外,還常作斷詞用,相當於「是」。上文「是乃益鳥」,意為這是益鳥。又,「吾乃魯人也」,意為我是山東地方人;上文「此乃頑疾也」,意為這是不易治好的病。
說「趣」「趣」是個多音多義詞。一、讀qù,指「興趣」。又指「旨趣」、「志向」,如「父詰其趣,曰戎馬沙場」,意為父親問他的志向,回答是做軍人浴血沙場。
它又指「趣向」、「行動」。二、讀cù,指「催促」,上文「趣弟遽釋之」,意為催促弟弟馬上把雛燕放了。又指「趕快」,如「若不趣降,盡屠之」,意為如果不趕快投降,全部把你們殺光。
雛燕古文翻譯
4樓:雨巧夏侯
我弟弟喜歡鳥,一心想養乙隻小鳥。今天春天,有燕子從南方來,每天銜泥,在我家的屋簷下築巢,(它們工作的)非常辛苦。不久,就可以聽到啾啾的聲音了,因為小燕子已經破殼而出了。
一天,有乙隻小燕子掉在屋子裡,被弟弟撿到了,他非常高興,就把小燕子放到籠子裡飼養起來。母親知道了,說:「燕子是益鳥,吃的是害蟲,它們不久就要飛到南方去度過冬天,你怎麼能養的久呢?
要弟弟馬上把小燕子放掉。弟弟對小燕子戀戀不捨,但是看到它的神態非常悲哀,於是弟弟就把小燕子放出籠子放飛了。小燕子飛回了燕巢,和它的家人們快快樂樂的生活在一起。
1、關於「趣弟遽釋之」。
趣:古同「促」,催促;急促。也有趕快、從速的意思]遽:就,竟。]
2、日思的哦一雛。[是不是有些字打錯了?疑惑中。
3、今春,有驗自南來,[似乎是有燕]
4、是乃益乃,[似乎是益鳥?]
文言文啟蒙讀本15120的譯文急
1 鸚鵡滅火 有一群鸚鵡飛到 62 有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看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 看那人的臉色 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 聽他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斧子的。後來,丟斧子的這個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裡。他找到斧子以後,就覺得鄰居家的兒子...
樊曄傳的文言文答案,崔猷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翻譯樊曄字仲華,南陽郡新野縣人。與光武年輕時相好。建武初,徵召任侍御史,公升河東都尉,在雲台引見。起先,光武貧賤時,曾經因事被拘於新野,樊曄任市吏,送了一箱乾糧給光武,光武感他的恩德,沒有忘記,多次請樊曄吃飯,並給車馬服飾。因開玩笑說 一箱乾糧得都尉,怎麼樣?樊曄叩頭致謝。到郡後,誅討大姓馬適匡等人...
《約不可失》文言文閱讀答案,《買櫝還珠》完整文言文閱讀答案是
譯文 約不可失的bai意思是 做人應 du該守信用,一諾zhi千金,無論對什麼dao 人什麼事內,絕不可言而無信.出自 魏容文侯書 魏文侯1與虞人2期3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 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4之5?文侯曰 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6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7之。註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