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宦其子出自哪篇文章,「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出自哪篇文章?

2025-06-03 10:40:24 字數 3035 閱讀 2206

1樓:匿名使用者

勾踐滅吳》「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

教參上的譯文是「下令孤兒、寡婦、患病的人,貧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錢供養教育他們的子女。」我認為此句譯文有兩處明顯的錯誤:

其一、「孤子」譯為「孤兒」我以為不當。「孤兒」在鬧困《現代漢語詞典》中這樣解釋:①死了父親的兒童②死了父母的兒童。

既然是「兒童」那麼文中「納宦其子」又作何解呢?根據句子結構關係,「納宦其子」中的「其」明顯指代上文的「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孤兒」與「其子」就衝突了。那麼應如何解釋「孤子」呢?

禮記·大同》中有液灶念「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之句,《戰國策·趙威後問齊使》中有「哀鰥寡,恤孤獨」之句,可見古人常將「鰥寡」並舉,泛指兩種人: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這樣,將「孤子」理解為「鰥」,既符合古人習慣用法,又能與後文「納宦其子」對應。

所以我認為「孤子」理解為「孤兒辯備」明顯有誤,應當譯為「鰥」,即「老而無妻的人」。

其二是「貧病者」,教材註解為「貧苦和患重病的人」教參也是這樣譯的。真的應這樣理解嗎?我們看原文「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句中的「疾疹」一詞,書下註解為「患病的人」,而「貧病者」譯為:

貧苦和患重病的人」,。樣,前後文就沒有重複了。就上下文可知,作者要列舉四種不同型別的人,而這裡,「貧病者」已包含有「疾疹者」,顯然譯文有錯誤。

貧」乃「貧困、貧窮」,「病」作何解釋呢?「病」字有以下幾個義項:①泛指疾病。

韓非子·扁鵲見蔡桓公》中「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②生病,有病。王充《訂鬼》中「人病則憂懼」。

弊病、毛病、缺點。司馬光《訓儉示康》中「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④羞辱,傷害。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⑤擔憂,憂慮。《論語·衛靈公》中「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疲勞,困苦。柳宗元《捕蛇者說》「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我們認為選擇第6個義項「困苦」最為合適。

整個句子理解為:「下令鰥夫、寡婦、患病的人、貧窮困苦的人,由公家出錢供養教育他們的子女。」這樣,譯文就令人信服了。

《勾踐滅吳》裡「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的「孤兒」是指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孤兒」嗎?

2樓:小腹黑少爺

是的,因為越王要顯示自己的慈悲之心。

3樓:網友

是幼年喪父的孩子。

四方之民歸之,若水歸下也 。「若」什麼意思?出自那篇文章。

4樓:公尺格戰鬥機

「若」:如同、好像的意思。

出自——先秦佚名《勾踐滅吳》。

原文節選:勾踐之地,南至於句無,北至於御兒,東至於鄞,西至於姑蔑,廣運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四方之民歸之,若水之歸下也。

譯文:勾踐的地盤,南到句無,北到御兒,東到鄞,西到姑蔑,土地面積長寬達百里。又招集他的父輩兄弟和他的兄弟發誓說:

我聽說,古代賢明的國君,四方的老百姓都來歸附他,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

5樓:網友

如同 好像 的意思吧。人民都像水往低處流一樣地歸順於他(賢明的君主)。

勾踐復國——國 語。

勾踐說於國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又與大國執讎,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此則寡人之罪也,寡人請更。」於是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然後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於吳,其身親為夫差前馬。

勾踐之地,南至於句無,北至於御兒,東至於鄞,西至於姑蔑,廣運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四方之民歸之,若水之歸下也。 今寡人不能,將帥。

二、三子夫婦以蕃。」令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娶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將免者以告,公令醫守之。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人,公與之餼。當室者死,三年釋其政;支子死,三月釋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於義。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國之孺子之遊者,無不哺也,無不歠也,必問其名。

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十年不收於國,民俱有三年之食。

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

6樓:雲暮歌

貧是貧窮的意思,(是現代的貧窮,不是古代的貧窮,古代的貧窮是指經濟困難,地位低下,窮有地位低下的意思。而現代的貧窮就是經濟困難,雖然通常也地位不高,但是這個詞語本身沒有地位上面的判斷)

而病是「困苦」的意思。這個是古代常用的病的解釋。特別是在春秋戰國的時候,重病的病是疾,病在那個時候應該還沒有生病的意思。

這句話出現在「勾踐滅吳」是《國語》裡面的吧?《國語》就算不是左丘明寫的,但是基本上在漢朝左右也成書了。所以病應該是困,生病這個意思很少出現在早期古文當中的。

7樓:網友

貧病一詞,「貧」已有「貧困」之意;「病」則指「生病」,如果說要用「重病」,那麼根據這一組詞也可以發現都是形容詞或名詞性質的,所以我覺得翻譯成「病重」會好一些。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出自哪篇文章?

8樓:錢小袖

出自於莎劇《亨利四世》。

威廉·莎士比亞,華人社會亦常尊稱為莎翁,中國清末民初魯迅摩羅詩力說(1908年2月)稱莎翁為「狹斯丕爾」。被譽為英國的民族詩人和「艾芬河的吟遊詩人」(或直接稱為「吟遊詩人」)。莎翁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8部劇本、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和其他詩作。

莎翁的劇本被翻譯成所有主要使用著的語言,並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任何劇作家。1564年出生於乙個富商家庭,曾經在「文法學校」讀書,後因父親破產,中途輟學。21歲時到倫敦劇院工作,很快就登臺演戲,並開始創作劇本和詩歌。

他創作的大部分是詩劇,主要作品有《李爾王》、《哈姆雷特》、《奧賽羅》、《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等。他的作品是人文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

他流傳下來的作品包括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兩首長敘事詩。他的戲劇有各種主要語言的譯本,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任何戲劇家的作品。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出自哪裡

人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以自己的子女為子女.體現社會的博愛精神.禮記 禮運篇 雲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禮記 禮運篇 雲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譯義 簡單說,就是人不僅...

青青子衿的原文出處,青青子衿出自哪首詩?

青青子衿出自哪首詩?青青子衿出處 短歌行短歌行。全文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

「幹將發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倉,地履其黃。」出自哪裡

少年中國說 梁啟超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公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潛龍騰淵,鱗爪飛揚 乳虎嘯谷,百獸震惶 鷹隼試翼,風塵吸張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幹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