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傳佛教有三身佛嗎,什麼是佛教三身?

2025-05-28 20:25:14 字數 4188 閱讀 9083

1樓:天馬流星雨

南傳段鏈佛教有三身佛。梵語trayah! ka^ya^h!。

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身即聚集之義,聚集諸法而成身,故理哪拿法之聚集稱為法身(梵dharma -ka^ya ),智法之聚集地稱為報身(梵sam!bhoga-ka^ya ),功德法之聚集稱為應身(梵nirma^n!

a -ka^ya )。又作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法佛報佛應佛、法身報身化身、法身佛報佛化佛、法佛報佛應化佛、真身報身應身、自性身滿資用身化身、自性身應身化身、法身應身化身、法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自性身食身化身、法身佛受用身佛化身佛、正法佛修成佛應化佛、李燃搭佛所見身菩薩所見身二乘凡夫所見身。所以,南傳佛教有三身佛。

2樓:邦引幻糖桃

沒有,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雹塌(又叫應身)。佛與眾生的法身是同乙個,也就是所謂的佛性,本覺,自性,佛與眾生皆具,在凡不減,在跡鎮聖不增。

報身佛指的是佛的姿肆粗光明相,比如放光現瑞,示現神通,唸佛人看見佛光照攝等。

化身佛是指佛的色身相,肉身相。比如當年釋迦牟尼在印度地區傳播佛法,那個色身就是化身佛。小乘是聲聞緣覺的法門,以修身自利為宗旨,其最高果位為阿羅漢果及辟支佛果。

三身佛是指什麼?

3樓:荒誕不經

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釋迦牟尼佛是佛的三種佛身。

佛有三身,分別是: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和釋迦牟尼佛。 法身佛:

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為即是中道之理體也,佛以法為身,故稱法身,法身處於常寂光淨土。 報身佛:盧舍那佛,義曰:

光明遍照,又作「淨滿」。報身佛是表示證得了絕對真理獲得佛果而顯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是行六度萬行功德而顯佛之實智也。

對於初地以上菩薩應現之報身,報身處於實報莊嚴土。應身佛:釋迦牟尼佛,是表示隨緣教化,度脫世間眾生而現的佛身,特指釋迦牟尼的生身。

三身,梵文 trikāyāh,」即法身、報身、應身三種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身」 除指體貌外,亦有「聚積」之義,即由覺悟和聚積功德而成就佛體。由此含義而有三身、三十二應身、千百億化身等說法,而以「三身」的說法影響最大,即所謂理法聚而為法身,智法聚而為報身,功德法聚而應身。

因一佛具三身之功德效能,所以三身即一佛。

什麼是佛教三身?

4樓:匿名使用者

十地經論等諸經所說之三身,即:(1)法身,為證顯實相真如之理體,無二無別,常住湛然,稱為法身。(2)報身,酬報因行功德而顯現相好莊嚴之身。

3)應身,順應所化眾生之機性而顯現之身。

二)金光明經所說之三身,即:法身(梵dharma -ka^ya )、應身(梵sam!bhoga -ka^ya )、化身(梵nirma^n!

a -ka^ya )。依合部金光明經卷一之三身分別品載,如來昔在因地修行中,為一切眾生修種種法至修行滿,因修行力故,得自在而能隨應眾生現種種身,稱為化身。又諸佛如來為令諸菩薩得通達,並體得生死涅盤一味,以為無邊佛法而作本,故示現此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項背圓光之身,稱為應身。

為滅除一切諸煩惱等障而具足一切之諸善法故,唯有如如如如智,稱為法身。前二種身為『假名有』,第三身為『真有』,乃為前二身而作本故。又依金光明經言,法報之兩佛是其真身,為化眾生而示現佛身,相好具足、威光殊勝,稱為應身。

佛隨眾生現種種形,或人、或天、或龍、或鬼,如同世之色像,稱為化身。此三身以真身為本,依真起應,依應起化,如依煩惱起業行,依業受報。慧遠之觀無量壽經義疏卷末(大三七.一八三下):

佛具三身,一者真身,謂法與報。二者應身,八相現成。三者化身,隨機現起。

即依此金光明經之意而言。

再以佛像而論 您可能能明白些毗盧遮那佛是法身佛。

盧舍那佛是報身佛。

釋迦牟尼佛代表化身佛。

為什麼說佛有三身?

5樓:網友

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應身),三者的區別在於:

1、含義不同。

法身:中尊為「法身佛」名「毗盧遮那佛」,指存在於每個人心中的佛性,體現了佛法的佛本身;

報身:左尊為「報身佛」名「盧舍那佛」,指經過修習而獲得佛果之身;

化身:右尊為「應身佛」名「釋迦牟尼佛」,指佛為度脫世間眾生需要而現之身,特指釋迦的生身。

2、形態不同。

法身:是理積聚,就是積聚真如妙理為身。真如是圓滿清淨,遍一切處,法身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法身不現;

報身:經過艱苦修行,證得真理而成佛,他是佛的一種客觀存在相,行態圓滿福態,極為高大,常為諸菩薩說法,報身時隱時現。

化基粗碼身:是佛的變化身,佛為了教化眾生,凳祥可現為六道眾生,以各種生命形式顯現,活佛就是佛以人體的形式顯現來教化眾生。

什麼是南傳佛教?

6樓:龍哥說

南傳佛教,又稱上座部佛教,是這樣慢慢在南方發展起來的。

三身佛,三世佛,三方佛分別是什麼佛

7樓:盤玉蘭利月

三身佛:法身--毗盧遮那佛,報身--盧舍那佛,應身--釋迦牟尼佛。

三世佛:過去世--然燈佛,現在世--釋迦牟尼佛,未來世--彌勒佛。

三方佛:一般不說三方佛,基本說五方佛。但,釋迦牟尼佛與西方阿彌陀佛,東方藥師佛可算三方佛。

五方佛:又稱--五智佛,分別是--**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佛);

東方不動(身)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望 採納謝謝!

8樓:鍾全婁卯

三佛:在我們參觀佛寺時,常常看到在大殿內三尊佛像並排而坐。不論漢傳、藏傳佛教,當供奉三佛並坐時,一律都是如來相。諸佛可從手印和標識以及座次來確認。

三世佛∶燃燈佛(過去)、釋迦佛(現在)、彌勒佛(未來)三方佛∶阿彌陀佛(西方)、釋迦佛(中)、藥師佛(東方)三身佛∶盧舍那佛(報身)、毗盧遮那佛(法身)、釋迦佛(應身)這些佛沒有太多的固定標識,阿彌陀佛一般是雙手重疊置膝上作禪定手印;毗盧遮那佛雙拳握抱,兩手食指相併,稱智拳印;藥師佛右手往往捻一藥丸,或左手託一小缽;其它的佛或作說法印或作施無畏印。按佛經上說,只要有降魔印、說法印、禪定印、施無畏印、與願印等基本手印,各佛都可通。

9樓:儀楚大煙

大雄寶殿是佛寺正殿,又稱大殿。有一佛、三佛、五佛、七佛等情況,但是以三佛居多。

三佛同殿的情況,常見的有:「三方佛」、「三世佛」和「三身佛」,也有供奉「彌勒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

三身佛:釋迎牟尼有三身,即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報身佛盧舍那佛、應身佛(又稱化身佛)釋迎牟尼佛,特指釋迎牟尼之生身。

三方佛(又名橫三世佛):正中為婆娑世界(即我們人類現住「穢土」,「婆娑」為「堪忍」之義)教主釋迎牟尼佛,其左脅侍為文殊菩薩,其右脅侍為普賢菩薩,合稱「釋家三尊」。

右側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其左脅侍為觀世音菩薩,右脅侍為大勢至菩薩,合稱「西方三聖」,或稱「(阿)彌陀三尊」。

三世佛(又名豎三世佛):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拜物件,按空間分得橫三世佛和按時間分的豎三世佛。

橫三世佛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勇」大勢至菩薩和「大悲」觀世音菩薩;**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主管**娑婆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王佛,主管東方琉璃光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

豎三世佛指過去佛燃燈古佛,現在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10樓:網友

三身—— 法身、報身(應身)、化身。

三世—— 過去、現在、未來。

三方—— 東方藥師佛、此方釋迦牟尼佛、西方阿彌陀佛。

三身佛的真實含義是:

法身,是證悟到的無相離念心體。

報身(應身),是證悟心體時的圓滿智慧。

化身,是證悟心體後,依心體而生起利益他人的無量方便三身就是一心的『體、相、用』。

三世佛的真實含義是:

一切眾生,過去心不可得,是過去佛;現在心不可得,是現在佛;未來心不可得,是未來佛。三世一心、一佛。

三方佛的真實含義是:

東方表示眾生本心就是佛;此方表示一切修行不離本心;西方表示覺行圓滿還是本心。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什麼是南傳佛

11樓:冰蒙扎

在雲南西雙版納地區,從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傳入中國的佛教分支。

請問佛教中佛有三身法身 應身 報身,那麼化身與應身是一樣的嗎

1.解 第二。辨體。大乘經皆以實相為正體。吾人現前一念心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非青黃赤白。長短方圓。非香。非味。非觸。非法。覓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無。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要之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佛教三世佛是指哪三位

橫三世佛 又名三方佛 指 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 另一說是東方阿閦佛,又稱 不動佛 西方阿彌陀佛。一 東方藥師佛 主管東方淨琉璃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號稱東方三聖。一般祈禱於藥師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現世安樂。藥師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災 延壽 去病,許多老者 病人都會禮拜藥師佛,...

佛教的三喜是什麼意思,佛教中的三有是什麼意思

小俊七七 正統佛教是沒有三喜只說的,只有古代有四喜只說,即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 今尼泊爾境內 王子喬達摩 悉達多所創 參考佛誕 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 佛教聖地 形象。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