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農》的全部古詩
1樓:崔綺琴
憫農》其一。
李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詩人形象地用「種」和「收」,「一料粟」就變成了「萬顆子」描繪出農民的勞動;而且全國的土地盡被開墾,毫無荒廢,我們由此能夠想象出乙個遍地穀穗金黃、糧食堆積如山的豐收景象。而「四海無閒田」則顯示了農民的勤勞和辛勞。
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宋代:楊萬里。
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裡閏添長。
2樓:龍之騰必潛乃翔
憫農二首。作者】李紳 【朝代】唐代。
春種一粒粟, 秋成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3樓:全芮利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古詩憫農賞析
4樓:剛陽文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註釋】
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松禾苗周圍土。
3.誰知盤中餐,在臺灣,香港等地寫為誰知盤中飧(sun),國內採用簡化字後,飧字用的很少,後才改為餐了。餐飧:晝飯為餐,晚飯為飧。
【簡析】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
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裡勞動叢臘,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
三、四句「誰知盤中滲察滑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於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沒如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告訴人們應該節約食物,不浪費。
在表現手法上,作者採用相互對比,前後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寫作文賞析,寫一篇作文賞析
對一些特殊的句子進行賞析,這些句子往往與文章主題聯絡在一起,暗藏深意 從整體來看 a 文章的構思剪裁 有些文章通過巧妙的構思將主題顯現出來了.如 窗 中由一扇虛擬的窗來凸現主題,構思很獨特.b 獨特新奇的立意 由泥土你會聯想到什麼?大概很少有人會將之與母愛聯絡起來.在 甜甜的泥土 中小亮嘗了融化了奶...
怎麼寫作文,怎樣寫作文,寫作文的技巧
首先,作為曾經也為作文頭痛的筆者,也和大家一樣,首先就是頭疼題材。寫那種老題材吧?好像不新穎,寫那種新穎的吧,貌似也沒什麼可寫。這裡糾正大家乙個觀點,就是不寫以前寫過的題材。關於題材,如果實在是想不到要寫什麼,你可以就寫那幾個老題材,例如,送傘 考試失敗,父母 同學 鼓勵我 的題材。雖然這些題材看起...
遊子吟古詩改寫作文
小學六年級作文字 遊子吟 擴寫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 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六年級作文字 遊子吟 擴寫,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在夜深人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