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歲暮歸南山》是一首失意之詩,該如何理解?

2025-05-11 09:22:50 字數 1243 閱讀 5031

1樓:小貓有車

孟浩然這一首今日看起來較為「喪」的「憂怨」的五言律詩,一直點評也不低。誇它的人許多,而說它是「一生消沉之詩,千載讀書的收穫」的,是清初的專家學者馮舒。這也是作家皓然賦歸之作,一種怨悱之情,至此迫不得已暢快發洩,一吐為快,也顧不上很多避諱了。

歸隱詩話:「孟浩然入翰苑,訪王維,適明皇駕至,皓然倉惶伏匿,王維不敢隱而奏知。明皇曰:

吾聞這人久矣,』召使進所業。

皓然誦』北闕休奏疏,西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逝人疎。』明皇曰:

吾末賞棄卿,何誣之甚也!』因放歸武漢。」這時大約是放歸時需作,旨在在京庸庸碌碌,沒有短長,不如歸去。

見詩詞作品《留別王維》。孟浩然在四十歲以前,實際上是徹底失去自身。他是個性情分歧的商業綜合體。

他是個豁達大度撒落的人,但又跳出不來塵世,他悄攔是個開心高蹈的人,但又時刻為官運不如意而心神不寧。他的詩文中,已有一種純真純天然與消遙,事實上,四十歲以前,他實際上便是個裝的情況。

孟浩然去考試通過舉人,考不上。在太學也以前以微雲淡河,疏雨滴梧桐的名言,吃驚四座。可是考運確實不好,便是沒考上。

因此孟浩然自始至終是乙個鬱郁不得志的心理狀態,在那樣的心境下,他的詩中自始至終有一些酸氣和怨恨。聽說,恰好是這一首耍脾氣的詩,被唐高宗見到,唐高宗覺得這誣陷了他,因此孟浩然的官運就玩兒完了。這和宋代的柳永,由於一首詞惹惱了宋仁宗一樣。

歲暮歸南山》北闕休奏疏,西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最終幾句便是描繪自心緒繚繞,<>

焦慮拍滾情緒尷尬之情態「松月夜窗虛」,寫的好呀。實際上哪兒有夜窗虛,是心裡不安啊,是孤單寂寞啊。「虛」字也是語涉一語雙關,把庭院的苦悶,靜夜的空虛,官運的苦悶,心境的苦悶,寬容無餘。

孟浩然這首詩,取得成功地惹惱了唐高宗,也順利地讓自已完全對官運崩潰,進而讓自身踏上了此外一天路面,便是擺脫焦慮情緒,擺脫塵世,返回當然山水間,進而讓自身在四十歲以後,完全看透了人生道路,也襲運餘讓自身活的幸福下去。

2樓:那麼反

因為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悲涼和懷才不遇的感情,作者在官場上不順利,所以被貶到鄉下。

3樓:番茄味雞腿堡

科舉失敗以後,發現自己比較天真,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詩句。

4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因為這首詩是在孟浩然被流放之後寫的。雖然表面上都是說自己年紀大了要隱居山林了,但他並不願意。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園詩人,但一生仕途坎坷。從全文看他仕途坎

1 玄宗時 隱鹿門山。年四十,乃遊京師。但是作詩的時候說 不才明主棄 皇帝就覺得不爽,你沒來求官,卻說是我放棄你了,這是什麼話?就不用他了。2 朝宗時 和朝宗約好了,但是卻因為喝酒不去,朝宗生氣下也就不見他了。用原文可以看出,其實孟浩然仕途坎坷主要原因在於他自己,第一次汙衊皇帝放棄他 雖然是作詩,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寫的是一件什麼事?備註 不要詩意

李白平生酷愛旅遊,在漫遊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人生貴相知,何用金與錢?贈友人 三首其二 這是他篤信並始終奉行的交友之道,因而他和朋友們的友誼就顯得分外真摯 濃厚 孤帆遠影碧空盡 意境 熱烈。725年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 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遊覽了不少地方。726年 開元...

最短的五首詩經《詩經》最短的一首詩是哪一首?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 國風 周南 桃夭 譯 桃樹繁茂,桃花燦爛。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 國風 衛風 碩人 譯 淺笑盈盈酒窩俏,黑白分明眼波妙。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 國風 王風 采葛 譯 採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見,猶似三季長。青青子衿,攸攸我心。詩經 國風 鄭風 子衿 譯 我懷戀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