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雲南新華電腦學校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
世稱蘇東坡、蘇仙 、坡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啟攔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嘉佑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宋孝宗時追諡"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 ;散文著述巨集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李志敏評價:"蘇軾是全才式的藝術巨匠。"
作品有《東坡七集》
東坡悄備胡易滾脊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
枯木怪石圖》等。
2樓:成大文化
唐宋八大家之一 [1]。蘇軾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三蘇」。蘇軾二十歲中進士,神宗時期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
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四年多曾於城東之東坡開荒種田,故自號「東坡居士」。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貶惠州、儋州。大赦北還,途中病死在常州,葬於河南郟縣,追諡文忠公。
人稱「蘇東坡」,號「東坡居士」。史書記載蘇軾「身長八尺三寸有。
餘,蘇軾為人寬大如海」。蘇軾是蘇洵的次子(長子夭折),嘉佑二年(1057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
熙寧二年(1069年),父親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因與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並非完全不同意,還是有部分認可的,前期反對,後期深入民間,瞭解到新法的喚轎好處,轉而贊成新法好的方面。),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
再遷至密州(今山東諸城)態帆,移至徐州。元豐二年(1079年),罹「烏臺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署公文。哲宗立,高太后臨朝,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
4個月後,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二品),知禮部貢舉。元佑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年),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州市區),再貶昌化軍(今海南儋州市)。
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帆鏈雹元年(1101年)卒於常州(今屬江蘇),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六十四歲,御賜諡號文忠(公)。
蘇軾後人
3樓:小楊生活智慧館
蘇軾有四子:長子蘇邁、次子蘇迨、三子蘇過、四子蘇遁,無女。
蘇邁,字伯達。元豐二年蘇軾在湖州**入獄,蘇邁隨父入京照顧。元豐六年被命為江西饒州德興尉。
1091年,被命為房州軍事推官知河間事。紹聖四年蘇邁被任命為韶州仁化令。蘇軾在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蘇邁扶其父靈柩至河南汝州郟城,後隨蘇轍居穎昌。
蘇迨,字仲豫。娶歐陽修孫女、歐陽叔弼之女為妻。幼時體弱多病,聰穎異常,頗好詩詞。平素不喜歡入仕做官,後承父恩授承務郎。1126年卒,死時五十六歲。
蘇過,字叔黨。政和二年出監太原稅,政和五年知偃城縣,宣和五年權通判中山府,卒於鎮陽行道中,年五十二。蘇過能文,亦善畫。
蘇遁,妾朝雲所生,未滿週歲而卒。
蘇軾有孫13人,其中蘇過長子籥、次子籍,蘇邁長子簞、次子符有些許記載。
而現如今,關於蘇軾的延續後代是很難考證的,蘇軾的家譜也並沒有完整的遺傳下來,因為當時北宋的情況,蘇軾本身就遭到了壓迫,所以目前只能考證蘇軾後代在如今的地域分佈。據考證一些直系後代應該在今天的廣州廣東和江蘇宜興一代,但是考證起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留下來的只有那不完整的家譜,經歷後世的變故很難考證。
蘇軾的身世是什麼樣的?
4樓:巢醉冬脫旎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人、詞人,豪放派詞人代表。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
漢族。史書記載蘇軾身長八尺三寸有餘(186cm)蘇軾為人豁達心胸寬廣,宋高宗乾通六年,贈太師。蘇軾是蘇洵的長子,嘉祐二年(1057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
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年),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
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年),罹「烏臺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文。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複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後,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二品),知禮部貢舉。
元祐四年(1089年)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昌化軍(今海南儋州市)。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卒於常州(今屬江蘇),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六十六歲。
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年—1066年)、弟弟蘇轍(1039年—1112年)
皆以文學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嫌昌肆植)齊名。」「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芹轎,即唐代的韓愈、柳迅搭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蘇洵是蘇軾、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王安石、曾鞏。(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
作為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在詩歌上,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蘇軾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
在政治上屬以司馬光為領袖的舊黨。在書法方面成就極大,與黃庭堅、公尺芾、蔡襄並稱「宋四家"在詩中難免有些政治思想。
蘇軾的父親是誰
5樓:愛創文化
蘇軾的父親是蘇洵。
蘇洵:蘇洵生於1009年,字明允,號老泉,漢族,眉州眉山,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蘇洵擅長於散文,尤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諡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
蘇洵的散文最突出的特點是語言犀利,對北宋社會的陰暗進行毫不留情的揭露和鞭撻,但在剖析問題嚴重性的過程中蘇洵又會巧妙地折轉筆鋒,淡化筆勢,改變文章節奏,緩和文章語氣,使人得以接受他的犀利與委婉,多體現於針砭時。
蘇軾遊赤壁時是什麼樣的情景蘇軾遊赤壁的情景是怎樣?
仕途坎坷,屢遭貶謫 人到中年的蘇軾,流落黃州,與好友兩遊赤壁,極目渺渺蒼穹,感慨人生短促,多少壯志隨風消逝,多少期許轉頭成空,他卻未言失意沮喪,反以豁達胸懷寫成前後 赤壁賦 紓解胸臆苦悶,重尋人生快樂之源 清風明月,水光接天,本就是用來賦閒邀客的,簫歌奏和,詩酒相發,原也是藉以寄情抒傲的,前兩段寫眼...
關於王維的身世,王維的身世背景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開元九年 721 中進士第一,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後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 獻始興公 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 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
王秋兒的身世是什麼
其實這個問題目前來說事瑞獸的概率最高 1.瑞獸不是普通的魂獸,是半神的存在,是遠古的血脈,2.如果與人類接引,她的命運就會和接引之人產生交集,至於什麼樣的交集,作者是留了懸念的。如果不是玄老,瑞獸估計是要自殺的,只不過每自殺成。3.在接引時,王冬兒感覺被分走了什麼?4瑞獸的屬性 光明,火,精神。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