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五戒的不殺生
1樓:萌小殤
跟儒家所講的「仁」意思相同。仁是會意字,是兩個人,意思就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仁的意思。一切眾生,尤其是指有情的眾生(動物),沒有不愛惜自己生命的,沒有乙個動物甘心情願被人殺,被殺是沒有抵抗的能力,可是這種怨恨之心不會消失。
殺生的人有失仁慈,被殺的眾生懷恨在心,念念要報復,這就是佛家所謂欠錢的要還債,欠命的要償命,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為什麼?兩方面都迷。
被殺的眾生不會想到,過去世我曾經殺他,這是一報還一報;就這樣算了,那這個事就完了,就沒事;若還要殺他報復是迷,這是沒有做還債想。你殺我,我將來有機會再殺你、再報復,報復一次比一次要慘烈。戰爭是非常殘酷的事情,佛告訴我們,殺生招感世間刀兵的劫難。
佛法教我們不殺生,不但是不與一切眾生結冤仇,同時更是培養自己的大慈悲心。慈悲心是性德,真心裡面本來就是慈悲的,養自己的慈悲心。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從不殺生上來培養,幫助我們明心見性,這條戒律有這麼大的功德。
殺生業障非常重,障礙明心見性,障礙我們得一心不亂。因為乙個好殺的人,瞋恨心必定重,瞋恨心重的人,唸佛怎麼會得一心?修禪怎麼會得禪定?
所以佛法把不殺生列為一切戒條裡第一條戒,是有道理的。
心無慈悲而不殺生,不是持不殺戒,那麼什麼是戒律
2樓:果禪聞
楞嚴經》雲:「攝心為戒」,而不是向外尋求,否則若外在做的再好,心中沒有,也是沒有持戒。給您分享六祖的故事作為參考:
六祖曾為逃難而在獵人隊裡生活了15年,為了生存,他幫獵人守網,如果看戒律豈不是輔助殺生嗎?但六祖心中是慈悲心,想度化這些人,故而與之共事,順隨眾生是為了度化眾生,但他並沒有吃肉,吃的是肉邊菜,在獵人隊裡也是儘量去放生,並隨緣說法。
經典依據:1.《六祖壇經》雲:
惠能後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於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
每見生命,盡放之。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
但吃肉邊菜。」
2.《楞嚴經》中雲:「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
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yin女寡婦、奸偷屠販,與其同事,稱讚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願我的對您有所幫助,阿彌陀佛!
淨宗法師 為什麼同樣生病而念佛,有的病起死回生,有的病不
樓下講的不對 我覺得即使是臨命終人放生念佛也會增長壽命的 如若都是定數 念佛又有何用 道教念經佛教念佛內容有捨區別 形式上 完全不同。佛教經典是佛陀宣說的。發心上 佛教強調以出離心 菩提心攝持 例如慈悲心等 而道教沒有。境界上 佛教最終會講到空性的見解,而這一點,道教有非常少的一點點的空性表述,但佛...
安徽弘願寺淨宗法師是附佛外道嗎,安徽省宣城弘願寺的淨宗法師可以依止嗎?
佛運我今稱念必得往生 安徽弘願寺淨宗法師講解的是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是讓我們任何人都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淨宗法師沒有講解日本真宗。 不是。此人鼓吹隨便唸佛都能往生極樂世界,暗示修行不必持戒,用心十分叵測 牛韶 淨宗法師 通俗易懂,特別是 阿彌陀經講記 讓我破迷開悟。頂禮淨宗法師!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