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貪縛,樂行佈施出處

2025-05-08 19:50:05 字數 1766 閱讀 1969

1樓:若鴻才

不為貪縛,樂行佈施出處,「佛子!菩薩摩訶薩所有一切內宮眷屬、妓侍眾女,皆顏貌端正、才能具足,談笑歌舞悉皆巧妙,種種衣服、種種華香而以嚴身塌態,見者歡喜,情無厭足。如是寶女百千孝逗萬億那由他數,皆由菩薩善業所生,隨意自在,敬順無失;盡以佈施諸來乞者,而於其中無愛樂心、無顧戀心、無耽著心、無繫縛心、無執取心、無貪染心、無分別心、無隨逐心、無取相心、無樂欲心。

菩薩爾時,觀諸善根,為欲令一切眾生鹹得出離故迴向,得佛法喜故迴向,於不堅固中而得堅固故迴向,得金剛智不可壞心故迴向,入佛道場故迴向,到於彼岸故迴向,得無上菩提心故迴向,能以智慧了達諸法故迴向,出生一切善根故迴向,入三世諸佛家故迴向。佛子!菩薩摩訶薩住如是法,生如來家;增長諸佛清淨勝因,出生最勝一切智道;深入菩薩廣大智業,滅除一切世間垢惱,常能供施功德福田;為諸眾生宣說妙法,善巧安立,令其修習諸清淨行,常勤攝取一切善根。

菩薩爾時,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常得無量三昧眷屬,菩薩勝定相續不斷;願一切眾生常樂見佛,悉入諸佛莊嚴三昧;願一切眾生成就菩薩不思議定,自在遊戲無量神通;願一切眾生入如實定,得不壞心;願一切眾生盡獲菩薩甚深三昧,於諸禪定而得自在;願一切眾生得解脫心,成就一切三昧眷屬;願一切眾生種種三昧皆得善巧,悉能攝取諸三昧相;願一切眾生得勝智三昧,普能學習諸三昧門巧衫賣;願一切眾生得無礙三昧,入深禪定終不退失;願一切眾生得無著三昧,心恆正受,不取二法。

2樓:網友

禪抹寶訓》由南宋大慧妙喜和竹庵士珪兩位禪師精心編纂而成。旦帶《禪林寶訓》所載各往禪師接引來學的方式有所不同,它直接以正面說理的方式去訓誡誘掖學人。《禪林寶訓》中的嘉言善理,雖然是專對住持,僧眾發出的訓誡,但是,許多道理超越了佛教修持而具有了普遍意義。

禪林寶訓》在中國佛教思想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該書自流傳以來,被公譽為「萬世師法」。

作者簡介。釋純一,祖籍江西。1964年出生,1982年在江西雲居山真如寺禮一誠太師出家後受具足戒。

1984年中國佛學院(南京)棲霞山分院畢業,1982年至1987年在南京金陵刻經處工作,1987年至1999年在中國佛教協會《法音》雜誌社工作,後於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哲學·人文」搏士課程結,業。現為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中國反邪教協會理事,江西省人大代表、南昌市政協常委配遲塵、浙江諸暨市政協常委、南昌慈善總會常務理事。得一誠大培禪和尚傳法為臨濟正宗第46代、溈仰宗第11代傳人,現任江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會刊《叢林》雜誌執行主編)、南昌市佛教協會會長、南昌佑民寺方丈、臨濟宗發祥地江西宣豐黃檗禪寺住持、曹洞宗發源地洞山普利寺住持、浙江諸暨五洩寺方丈。

所謂佈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施故,後必得安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3樓:超級烈焰

"所謂佈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施故,後必得安樂",這句話的意思指:

如果我們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和尊敬,就要先懂得幫助、尊敬他人。也就是佛法所言「如是因,如是果。」經雲:

所謂佈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即"佈施猶如播種,不僅是一切善行的根本,更是自利利他的福慧資糧"。如今按照我們現代人的理解就是: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的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不敢說解,權供參考:

實修六度行中的佈施,一定能夠獲得佈施帶來的回饋好處,比如因為幫助別人感覺很平安快樂而願意去佈施,將來就一定會得到平安快樂的果報。

這四句偈讚歎佈施的功德,必有回報,所以也印證了佈施不是僅僅幫助了別人,更重要的是常養自身。

5樓:匿名使用者

得失,功過都是相對的。物極必反而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