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經典語錄,儒家思想的經典名言

2025-05-07 20:00:07 字數 1066 閱讀 3726

儒家經典語錄以及解釋

1樓:貓貓老師來解疑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講解】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乙個有德的君子嗎?」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講解】君子,吃食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講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講解】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故知新)

講解】:複習學過的知識,可從中獲得新的見解與體會,憑藉這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6.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

講解】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獨立做事情,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七十歲才做事才能隨心所欲,不會超過規矩。

7.朝聞道,夕死可矣。

講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

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講解】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裡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

9.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講解】發奮時候竟忘記吃飯,快樂時候就忘記了憂愁,把自己就要老了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罷了。」

10.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 (殺身成仁)

講解】志士仁人,沒有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的,只有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成全仁的。

1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講解】多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好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儒家思想的基本觀點,儒家思想的基本觀點?

孔子時期 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維護周朝的 禮 主張貴賤有 序 文化方面主張 有教無類 孟子時期 發展了孔子的學說.提出 民貴君輕 主張 政在得民 反對苛政.認為 性本善 荀子時期 主張 制天命而用之 董仲舒則認為 天人感應 君權神受 儒家基本上堅持 親親 尊尊 的立法原則,維護 禮治 ...

儒家思想的優劣

優點 道德精神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的社會責任感,朝聞道,夕可死 的精神追求,堅毅的人格 積極的人生態度,尊老尚賢敬師和見利思義的人生準則。大一統思想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和團結 以人為本 民本思想有利於 三農 問題 和為貴 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 禮讓為先 睦鄰友好 和而不同的文化內涵使中國樹立了良好的外...

儒家思想對中國現代政治的影響,儒家思想對當今中國現代社會的積極影響?

是儒學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內容並非現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 平庸,其主旨在於修養人性。其中包括學習的方式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規範如 五達道 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和 三達德 智 仁 勇 等。中庸所追求的修養的最高境界是至誠或稱至德。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