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科學家一直在不斷的研究,科學家發現乙個元素可以分成兩半,其中的1/2可以再次分判碼為兩半,然後沒辦法獲得最小的陪衝伍元素,會不停蘆或的無限延伸,因為元素之間存在很多種不同的化合物。
2樓:巨集盛星辰
科學家是通過實驗和研究證明的同時也通過了相對論,證明出了「原子」的存在。
3樓:阿樂秋季雨
早就是因為通過不斷的研究發現了原子核,所以才能夠知道原子的存在,原子核元素本身就是兩個不同的東西,而且激冊含有的螞鉛瞎量也是不一樣悶空的。
原子能是怎樣發現的
4樓:網友
最早是鈾235裂變發現的。
原子是誰發現的
5樓:網友
原子的概念最初是由英國化學家約翰。道爾頓提出的。1803年他發表「原子說」,提出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
為此,他曾經作出這樣的推理:假如水的某些原子比其他的水原子重,再假如某一體積的水恰恰由這些較重的水原子組成,那麼這一體積的水的比重必然較其他水的比重要大(這顯然與事實不符,因為我們知道無論從什麼地方得來的純水的比重都是相同的)。
乙個正原子包含有乙個緻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圍繞在原子核周圍帶負電的電子。而負原子的原子核帶負電,周圍的負電子帶正電。正原子的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電中性的中子組成。
負原子原子核中的反質子帶負電,從而使負原子的原子核帶負電。
當質子數與電子數相同時,這個原子就是電中性的;否則,就是帶有正電荷或者負電荷的離子。根據質子和中子數量的不同,原子的型別也不同:質子數決定了該原子屬於哪一種元素,而中子數則確定了該原子是此元素的哪乙個同位素。
原子構成分子而分子組成物質中同種電荷相互排斥,不同種電荷相互吸引。
6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不說原子是誰發現的,這個概念很早就有。公認道爾頓最早提出近現代的原子學說,之後後人對於原子內結構提出不同的物理模型。如麵包幹(湯姆遜)、行星型(盧凱福)、電子雲(玻爾)等等。
原子結構發展史。
前400年,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列特提出原子的概念。
1803年,英國物理學家道爾頓提出原子說。
1833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提出法拉第電解定律,表明原子帶電,且電可能以不連續的粒子存在。
1874年,司通內建議電解過程被交換的粒子叫做電子。
1879年,克魯克斯從放電管(高電壓低氣壓的真空管)中發現陰極射線。
1886年,哥德斯坦從放電管中發現陽極射線。
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證實陰極射線即陰極材料上釋放出的高速電子流,並測量出電子的荷質比。e/m= 庫侖/克。
1909年,美國物理學家密立根的油滴實驗測出電子之帶電量,並強化了「電子是粒子」的概念。
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發現原子有核,且原子核帶正電、質量極大、體積很小。其條利用(粒子(即氦核)來撞擊金箔,發現大部分(粒子直穿金箔,其中少數成大角度偏折,甚至極少數被反向折回(十萬分之一)。
1913年,英國物理學家莫塞萊分析了元素的x射線標識譜,建立原子序數的概念。
1913年,湯姆生之質譜儀測量質量數 , 並發現同位素。
1919年,拉塞發現質子。其利用α粒子撞擊氮原子核與發現質子,接著又用α粒子撞擊棚 (b) 、氟 (f) 、鋁 (a1) 、磷 (p) 核等也都能產生質子,故推論「質子」為元素之原子核共有成分。
1932年,英國物理學家查德威克利用α粒子撞擊鈹原子核,發現了中子。
1935年,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樹建立了介子理論。
7樓:鈦科普
原子是從希臘語ἄτοatomos,「不可切分的」)轉化而來。很早以前,希臘和印度的哲學家就提出了原子的不可切分的概念。 17和18世紀時化學家發現了物理學的根據:
對於某些物質不能通過化學手段將其繼續的分解。
8樓:
準確的說,是居里夫人發現了「鐳」這種特殊礦物質,然後才有了原子彈。
9樓:辯自斯
約翰。道爾頓 英國人。
科學家根據什麼現象認識到原子也是可以再分的
10樓:love就是不明白
科學家根據電子的發現認識到原子也是可以再分的。
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髮現電子,電子的發現最先敲開了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學的大門,它宣告了原子是由更基本的粒子組成的,並預告著物理學新時期的即將到慶侍來。證晌差凱明電子是原子的組成部分,原子可與再分宴喚。
原子既然看不見,那麼科學家是怎麼知道它是什麼樣子的呢
11樓:華源網路
現有的技術是看不到原子的結構的,關於原子結構,都是科學家根據實驗現象的猜想,湯姆生髮現電子之後,人們知道原子是有正電物質和負電物質組成,對於他們寬春螞的組成的方式,湯姆生曾提出棗糕模型,認為原子是乙個球體,正電荷均勻地分佈整個球內,電子像棗糕慎埋裡的棗那樣鑲嵌在原子裡面。但是後來盧瑟福進行了α粒子散射實驗,否定了湯姆生模型,提出了核式模型,關於原子更為精細的結構,都是建立在試驗現象上合森鍵理猜想和推理。
科學家的具體事蹟,科學家的事蹟 科學家的事蹟列述
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以別開生面的形式迎接婦女節的到來 三位女科學家向姐妹們介紹她們的多採人生,展現出當代知識女性 事業不讓鬚眉 柔情風采依然 的時代風采。這三名科技工作者是千名婦女科技工作者的代表,其中郄秀書2000年10月獲 中國十大女傑 稱號,孫俊英剛剛被評為中國科學院 十大女傑 蔡曉紅是全...
科學家是怎麼測量出原子的電子質子的數量
質子數 核電荷數 核外電子數 原子序數 由於元素都想形成相對穩定結構 這就需要得失電子來完成相對穩定結構 就是 當有多個電子層時 最外層的電子數量為8個一種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是多少 就決定了在它發生化學變化時是得幾個電子還是失幾個電子 當它得電子或時電子後 就成了離子 兩種離子結合在一起 就組成了新的...
科學家是怎麼知道有黑洞的?科學家見過嗎
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復銀河系中製心時 發現的,只不過看不到黑洞,是觀測到銀河系中心時,中心點周圍的恆星執行軌道而推算出來的,周圍的每個恆星每經過黑洞就軌道就會快速被牽引移動,每小時幾十萬公里的速度繞過黑洞,每個恆星繞黑洞的軌道各不相同,但每個恆星都到那個黑洞位置時才會發生快速移動軌道。再後來用天望遠鏡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