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惹塵埃」是什麼意思,人生何處惹塵埃是什麼意思

2022-11-02 04:44:01 字數 5825 閱讀 3358

1樓:鯨娛文化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

何處惹塵埃是什麼意思

2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此偈子出自六祖壇經的: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我們的清淨本性,本來就沒有任何形狀,「無樹」這個就是我們的本性,不是任何形狀的。

明鏡亦非台,那個我們所謂的心,猶如明鏡,它也沒有所謂的臺,如果有台的話,就變成有能照所照。

為什麼叫明鏡亦非台?我們這個鏡子啊,要是假設說,我們這個清淨心,就象明鏡一樣,但是這是方便啊,真正的清淨心,怎麼樣?亦非台,非台就是沒有能照所照。

有台,就有能照所照啊。眾生認為說:我有能覺悟,有所覺悟的。

所以覺悟了那個迷,那個覺還是迷。

本來無一物,為什麼呢?佛在《楞伽經》對大慧菩薩說:大慧,看到任何的相,都把它碎為微塵。

譬如說:這個毛巾,碎為微塵,毛巾的相沒有,沒有這個東西,討論這個沒有意義,世間本來就沒有這種東西,我們就是在本來沒有,沒有這種東西的假相,緣起無自性的假相,一直在分別這個是啊、非啊,眾生就是這樣,下決定心,取決定義,這個就是毛巾。

大智慧型的人看,毛巾本空,因為緣起不可得,它是條件所構成的,所以,毛巾沒有毛巾的相;桌子徹底的摧毀,如是觀照,沒有桌子相;美女,徹底的摧毀,醜女,徹底的摧毀,沒有美女之相,也沒有醜女之相,沒有,對不對?如果有相,統統叫作妄想,顛倒、執著。

本來無一物,何入惹塵埃?**有能所呢?**可以說沾惹到煩惱呢?沒有的啊,那你起心,動念即乖,起心動唸才產生妄想、顛倒、執著嘛。

3樓:鯨娛文化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

4樓:匿名使用者

有很多原本並不存在東西都是因人的想象虛構而存在,信即在,不信即不在

5樓:雲停石聽

不能分開,前面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

也就是說,沒有所謂可以成就菩提的樹、也沒有可以支托明鏡的臺。沒有樹就沒有菩提、沒有台子就沒鏡。那麼灰塵落在**,你又在**去拂拭沾染塵埃的樹和臺?

這裡主要是告訴我們不要過於執著不實際的事情

6樓:煩惱即菩提

本來無一物。沒有鏡子,怎麼會有塵埃呢?是什麼上面有塵埃呢?

7樓:真心就是佛

本來沒有東西,請問灰塵往**落呢?

8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本來就沒有的意思,你幹嘛再去自生煩惱喲~

」何處惹塵埃」是什麼意思?

9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此偈子出自六祖壇經的: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我們的清淨本性,本來就沒有任何形狀,「無樹」這個就是我們的本性,不是任何形狀的。

明鏡亦非台,那個我們所謂的心,猶如明鏡,它也沒有所謂的臺,如果有台的話,就變成有能照所照。

為什麼叫明鏡亦非台?我們這個鏡子啊,要是假設說,我們這個清淨心,就象明鏡一樣,但是這是方便啊,真正的清淨心,怎麼樣?亦非台,非台就是沒有能照所照。

有台,就有能照所照啊。眾生認為說:我有能覺悟,有所覺悟的。

所以覺悟了那個迷,那個覺還是迷。

本來無一物,為什麼呢?佛在《楞伽經》對大慧菩薩說:大慧,看到任何的相,都把它碎為微塵。

譬如說:這個毛巾,碎為微塵,毛巾的相沒有,沒有這個東西,討論這個沒有意義,世間本來就沒有這種東西,我們就是在本來沒有,沒有這種東西的假相,緣起無自性的假相,一直在分別這個是啊、非啊,眾生就是這樣,下決定心,取決定義,這個就是毛巾。

大智慧型的人看,毛巾本空,因為緣起不可得,它是條件所構成的,所以,毛巾沒有毛巾的相;桌子徹底的摧毀,如是觀照,沒有桌子相;美女,徹底的摧毀,醜女,徹底的摧毀,沒有美女之相,也沒有醜女之相,沒有,對不對?如果有相,統統叫作妄想,顛倒、執著。

本來無一物,何入惹塵埃?**有能所呢?**可以說沾惹到煩惱呢?沒有的啊,那你起心,動念即乖,起心動唸才產生妄想、顛倒、執著嘛。

10樓:鯨娛文化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

11樓:佴青芬僕念

主要意思是,世上本來就是空的,看世間萬物無不是乙個空字,心本來就是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含義是什麼呢?我們知道,中國佛教的內部體系

人生何處惹塵埃是什麼意思?

12樓:鯨娛文化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

13樓:愛琴

何處惹塵埃。這是慧能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塵埃比作煩惱,但在慧能看來,煩惱當下就是空,也就是根本不存在煩惱,所以他說:何處惹塵埃?

所以慧能的偈語是頓悟的境界,不存在煩惱,只有圓頓根器的人才能當下證悟。

14樓:

正確的是,何使惹塵埃

何處惹塵埃是什麼意思?

15樓:懂梗菌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

16樓:南宮向雪惠捷

我們的自性圓滿含攝一切,但是沒有起心動念的時候是隱而不顯的,所以本來無一物。而物質的之所以會有,是因為我們起心動念了,念頭一動,即是妄念,有了妄想,物質就隨著心中的妄念產生了精神與物質。即是無中生有。

何處惹塵埃」是什麼意思?

17樓:鯨娛文化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

18樓:匿名使用者

本來什麼東西都沒有,既然如此,塵埃也不會有!也就是**有塵埃可落!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什麼意思?

19樓:懂梗菌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

20樓:土匪也瘋狂

我們的自性圓滿含攝一切,但是沒有起心動念的時候是隱而不顯的,所以本來無一物。而物質的之所以會有,是因為我們起心動念了,念頭一動,即是妄念,有了妄想,物質就隨著心中的妄念產生了精神與物質。即是無中生有。

21樓:海印放光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惠能祖師悟道的法語,可以說,唯有法身

菩薩,才能完全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如果只說說字面意思就是:我們本來是生活在空幻的大夢中,一切都是夢境,自性本來清淨,一切都是病眼空花,**還會沾染上紅塵煩惱?

22樓:初夢楓

本來什麼都沒有,既然什麼都沒有怎麼會沾上塵土呢?

1、原文

唐代惠能《菩提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

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2、解釋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佛性就是一直清澈乾淨,**會有什麼塵埃?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型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鏡。

明亮的鏡子本來就很乾淨,**會染上什麼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會染上什麼塵埃?菩提只是向著內心尋找,何必勞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以此進行修行自身,極樂世界也就在眼前!

3、創作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來歷,《壇經》第四節至第八節,有明白的記載:五祖弘忍「一日喚門人盡來」,要大家「各作一偈」。惠能的偈語,即針對神秀的《無相偈》而發。

據《壇經》所載,惠能本不識字,他先「請人一讀」神秀的偈語,然後作此歌偈,「請得一解書人於西間壁上題著」。

4、作者

惠能(638年-713年),俗姓盧氏,唐代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唐中宗追諡大鑑禪師。

著有六祖《壇經》流傳於世,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

23樓:仙女小迷仔

意思:本來什麼都沒有,既然什麼都沒有怎麼會沾上塵土呢?

1、原文出處

《菩提偈》

唐代:惠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

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2、譯文及注釋

譯文: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乾淨,**會有什麼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型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鏡。

明亮的鏡子本來就很乾淨,**會染上什麼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會染上什麼塵埃?

菩提只是向著內心尋找,何必勞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

以此進行修行自身,極樂世界也就在眼前!

注釋:菩提偈:「菩提」,梵文的音譯,意譯為「覺」或「智」,舊譯也作「道」。

指對佛教教義的理解,或是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偈,和尚唱頌的歌詩稱為偈。菩提偈,即詮釋佛教教義的歌偈。

樹:這裡指菩提樹,意譯為「覺樹」或「道樹」。相傳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在此樹下證得菩提,覺悟成道,故稱此樹為菩提樹。

但這種樹的本名是什麼,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據說南朝梁時僧人智藥曾把這種樹自天竺移植中國。《雷州府志》記載:

「菩提果色白者,味甜,五月熟。海南瓊山縣則把這種樹所結的果子稱為金剛子。這種果子可作念珠。

佛教徒常焚香散花,繞樹行禮。今廣東省曲江縣南華寺藏經閣旁左右兩側,各有一棵菩提樹。」

明鏡:據《資持記》下二之三:「坐禪之處,多懸明鏡,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與眾生感應的中介。臺:指安置明鏡的地方,可以借代為客觀存在。

佛性:是梵漢並譯名詞,意譯為「覺性」、「如來性」,有時被稱為「涅」,或叫「真如」,也是「如來藏」的異名。原指佛陀本性,發展為成佛的可能性,是佛教徒所追求的修行目標和理想境界。

這個問題,小乘和大乘的觀點不一致,提出種種不同的見解,引起長期爭論。中國南北朝時盛談佛性,隋唐各宗也重視佛性說。天台宗提出五種佛性,法相宗歸結為兩種佛性,華嚴宗更把「有情」眾生的佛性與「非情」之物的法性區別開來。

清淨:佛教術語,遠惡行,離惑垢,稱為清淨。

塵埃:佛教術語,指人間的一切世俗事務。按出家人的觀點,世務不淨,故稱塵務。

玄:佛教術語,這裡是指玄妙的佛教理想。《信心銘》:「不識玄者,徒勞念佛。」對於佛教徒來說,通曉玄機,是至關重要的。

西方:佛教術語,指淨土所在的極樂世界。過去,佛教徒認為:

東方日出,是萬物滋生之地;西方日落,才是萬物終歸之處。因此,傳統的教義都認定佛教徒要以西方(或稱西天)為其歸宿。惠能的這個觀點,實是對西方「淨土」的否定,為「頓悟」成佛提供了理論根據。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什麼意思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 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臺。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會染上什麼塵埃?菩提本無樹 菩提是個覺道,又有什麼樹呢?若有樹...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什麼意思

鯨娛文化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句話節選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後兩句,基本意思是 某處地方原本空無一物,又到哪惹來塵埃呢? 意思是 本來就是四大皆空,到 染上塵埃!出處 菩提偈 作者 惠能 朝代 唐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明鏡本清淨,...

心中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請問這是什麼意思

玩的就是創意呀 意思是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會染上什麼塵埃?出處 惠能 菩提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臺。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白話翻譯 菩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