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橋的歷史,拱橋的歷史資料

2022-10-12 02:37:01 字數 5526 閱讀 2449

1樓:匿名使用者

有一本書叫做中國橋譜,它可以幫到你我也看過下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石拱橋的特徵是: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趙州橋的結構特點:

(一)全橋只有乙個大拱,長達37.4公尺,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橋結構均勻。 盧溝橋的結構特點:

由11個半圓形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公尺到21.6公尺,橋寬約8公尺,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聯成乙個整體,是一座聯拱石橋。

石拱橋的歷史資料

關於石拱橋的資料

3樓:寧靜o致遠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也叫大石拱橋,座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清水河上。它不僅是中國第一座石拱橋,也是當今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橋。唐代文人讚美橋如"初雲出月,長虹飲澗"。

這座橋建於隋朝公元605年至618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35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然經過無數次洪水衝擊、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和8次**的考驗,卻安然無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李春設計的趙州橋,橋身長50.82公尺,寬9.60公尺,大拱的淨跨度長37.37公尺,拱高7.23公尺。

他考慮,為使橋面坡度小,將橋高與跨度呈1:5的比例,這樣既便於行人來往,也便於車輛通行;拱頂高,又便於橋下行船。他又在大拱的兩肩上,各做兩個小拱,使得整個橋型顯得格外均衡、對稱,既便於雨季洩洪,又節省了建築材料。

其結構雄偉壯麗、奇巧多姿、布局合理,多為後人所效仿。李春設計的橋面坦直,共分三股,中間走車馬,兩旁走行人,不僅可使秩序井然,且又能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可見,在1300多年前,在技術十分落後的情況下,乙個普通石匠李春有這樣高超的技術,實為難能可貴。

李春選用的石料和石料砌法技藝與眾不同。他採用長方形石料,每塊重約一噸,在1350多年前的隋朝,李春在沒有起重機和吊車的情況下,運這麼重的大石頭是何等的艱辛。這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型。

可見李春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和代價!

李春帶領其他工匠,將石料各面部鑿有細密的斜紋,使石塊相互咬合扣緊。全橋由28道獨立的石拱縱向並列組成。他想,這樣可以使每道石拱圈各自獨立負荷載重,又便利於修繕。

為了加強各拱圈的連線,他又採用9道鐵梁貫於拱背之上,接著用腰鐵嵌入拱石之間,使橋能"奇巧固護,用於天下"。

最後,李春又組織能工巧匠,在橋面的兩側石欄杆上,刻有許多精美的古典雕刻藝術,圖案細膩,刀法蒼勁有力,雕刻靈變,各種鳥獸龍騰虎躍,欲飛若動,形象逼真,堪稱隋唐時代雕刻藝術的佳作。這種拱上加拱、"敞肩拱"的新式橋型,這樣的布局,採用這樣的巨形跨度,構成這樣的優美的造型,是李春在世界上的首創。在歐洲,14世紀才出現法國泰克河上的賽雷橋,但是,比中國趙洲橋晚了700多年,並且早已被洪水毀壞無存。

所以,李春造的趙州橋是全世界橋梁建築史上唯一尚存的時間最長的一座,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是相當有價值的。這是中國人民的驕傲和自豪。

這座歷史悠久、結構奇特、造型美觀、居世榜首的趙州橋,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建築史上第一位橋梁專家。

但是,關於李春的生平事蹟卻沒有留下更多的記載。就連隋朝之後的唐朝人,也只有"製造奇特趙州橋的人是隋匠李春"等數語記載。在趙州橋建成100年以後的唐朝開元13年(公元726年)中書令張士貞在《安濟橋銘》中簡略提到:

"趙州清水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為。"這說明,在封建社會裡,勞動人民的創造發明,不知有多少被埋沒了。

特別值得提出的是趙州橋的基礎非常堅固。2023年來,兩邊橋基下沉水平只差5厘公尺,這說明李春橋址選擇科學合理。趙州橋橋基,是建築在清水河河床的白粗沙層上,既沒有打樁,也沒有其他石料,橋台僅用五層石料砌成,橋基很牢,結構簡單。

在2023年前,李春就敢用這樣天然地基來承擔大橋的全部重量,可見李春對工程學、力學、建築學、水文、地質等都有深刻的理解。李春有這麼多科學知識,無疑是他從勞動實踐中獲得和積累的。

趙州橋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型,李春的名字也永垂史冊。

4樓:匿名使用者

石拱橋,用天然石料作為主要建築材料的拱橋,這種拱橋有悠久的歷史,橋梁又多有附屬小品建築,如橋頭常立牌坊,著名者如北京北海瓊華島前的石拱橋,兩端就各有一座規模甚大而美麗的牌坊。華表、經幢和小石塔也常用於橋梁,如蘇州寶帶橋、泉州 五里橋和洛陽橋等。世界上最著名的割圓拱橋首推中國趙州橋。

 按結構材料分類,橋梁主要有石橋和木橋兩種,依跨數有單跨與多跨之別,依結構型式則有拱橋與梁橋。拱橋大都是石橋,也有個別為木結構,稱疊梁拱橋;梁橋又有平樑與懸臂梁之別,前者可能是石結構也可能是木結構,後者都是木結構。在所有橋的橋面上都可以建造橋廊或亭閣一類建築,構成特別美麗的形象,稱為廊橋。

總之,為滿足不同場合下的不同需要,橋梁有多種型別。

中國歷史悠久的石拱橋簡介

5樓:不曾明了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洨河上,橫跨洨水南北兩岸,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稱「大石橋」。建於隋朝年間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約2023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儲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橋。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然經過無數次洪水衝擊、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和8次**的考驗,卻安然無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趙州橋,橋身長50.82公尺,寬9.60公尺,大拱的淨跨度長37.37公尺,拱高7.23公尺。這座橋的特點是:

一、全橋只有乙個大拱,長達37.4公尺,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橋洞不是普通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沒有陡坡,便於車馬上下。

二、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是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衝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這麼多同樣形狀的弓合龍在一起,作成了乙個弧形的橋洞。每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響。

四、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唐朝的張鷟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雲,長虹引澗」。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型和力量。

趙州橋的設計構思和工藝的精巧,不僅在我國古橋是首屈一指,據世界橋梁的考證,像這樣的敞肩拱橋,歐洲到19世紀中期才出現,比我國晚了一千二百多年。

6樓:執啄鳥

中國石拱橋,乃是千百萬座中國橋梁中傑出代表之作。千百年來,石拱橋遍布祖國山河大地,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而建造著,它們是中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乙個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為祖國贏得榮譽。迄今儲存完好的大量古橋,可為歷代橋工巨匠精湛技術的歷史見證,顯示出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智慧型和力量。

我國素有「多橋古國」之譽,這種史的觀念和數量上的概念,以及有實物可按的直覺印象,都是為理解中國石拱橋所須涉及到的知識面。如果抽掉這些生動史實,不僅內涵空虛,一兩座孤立的軀殼,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石孔橋結合現代的工程理論和新的建築材料,取得了更大的發展。

本文所介紹的兩座橋,趙州橋已歷時一千四百年,盧溝橋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經歷了近七百年,它們都稱得上雄偉堅固,迄今仍保持著初創風貌,可以通行重車,在中外石橋中是罕見的。趙州橋敞肩式的創造,早於西方七個世紀,它們之所以能夠經久不壞,說明設計與施工是符合科學道理的。再如趙州橋的淺基礎、短橋台,不少現代工程師表示驚嘆,因為經過多次**洪水而屹立無恙,這決不是偶然的,唐朝張嘉貞的《安濟橋銘》中所云:

「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這一評價,幾乎和二十世紀工程界學者異口同聲,技術高超,於此可見。本文在大量史實中,用「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來概括古代石拱橋技術上的成就,這是古今中外橋梁以及任何建築物所一致追求的目標,在六世紀初,我國的能工巧匠發揮智力,大膽創新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是值得自豪的。

  同時,跨水架橋,意境之美,雕琢裝飾,千姿百態,也是體現我國審美觀的一種民族傳統。建築不論大小,工藝必須精益求精,如同一幅畫圖,不能有一處敗筆。  中國的石拱橋,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發展的前景,過去有用的東西,今天仍在起著作用,因此,它是乙份珍貴的遺產,顯示著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勤勞勇敢和卓越才能。

我們在現代橋梁事業中,必然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  美麗石拱橋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也叫大石拱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清水河上。它不僅是中國第一座石拱橋,也是當今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橋。

唐代文人讚美橋如「初月出雲,長虹飲澗」這座橋建於隋朝公元605年至618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然經過無數次洪水衝擊、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和8次**的考驗,卻安然無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李春設計的趙州橋,橋身長50.82公尺,寬9.60公尺,大拱的淨跨度長37.

37公尺,拱高7.23公尺。他考慮,為使橋面坡度小,將橋高與跨度呈1:

5的比例,這樣既便於行人來往,也便於車輛通行;拱頂高,又便於橋下行船。他又在大拱的兩肩上,各做兩個小拱,使得整個橋型顯得格外均衡、對稱,既便於雨季洩洪,又節省了建築材料。其結構雄偉壯麗、奇巧多姿、布局合理,多為後人所效仿。

李春設計的橋面坦直,共分三股,中間走車馬,兩旁走行人,不僅可使秩序井然,且又能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可見,在1300多年前,在技術十分落後的情況下,乙個普通石匠李春有這樣高超的技術,實為難能可貴。  李春選用的石料和石料砌法技藝與眾不同。

他採用長方形石料,每塊重約一噸,在1350多年前的隋朝,李春在沒有起重機和吊車的情況下,運如此之重的大石頭是何等的艱辛。這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型。可見李春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和代價!

李春帶領其他工匠,將石料各面部鑿有細密的斜紋,使石塊相互咬合扣緊。全橋由28道獨立的石拱縱向並列組成。他想,這樣可以使每道石拱圈各自獨立負荷載重,又便利於修繕。

為了加強各拱圈的連線,他又採用9道鐵梁貫於拱背之上,接著用腰鐵嵌入拱石之間,使橋能「奇巧固護,用於天下」。最後,李春又組織能工巧匠,在橋面的兩側石欄杆上,刻有許多精美的古典雕刻藝術,圖案細膩,刀法蒼勁有力,雕刻靈變,各種鳥獸龍騰虎躍,欲飛若動,形象逼真,堪稱隋唐時代雕刻藝術的佳作。這種拱上加拱「敞肩拱」的新式橋型,這樣的布局,採用這樣的巨形跨度,構成這樣的優美的造型,是李春在世界上的首創。

在歐洲,14世紀才出現法國泰克河上的賽雷橋,但是,比中國趙州橋晚了700多年,並且早已被洪水毀壞無存。所以,李春造的趙州橋是全世界橋梁建築史上唯一尚存的時間最長的一座,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是相當有價值的。這是中國人民的驕傲和自豪。

這座歷史悠久、結構奇特、造型美觀、居世榜首的趙州橋,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建築史上第一位橋梁專家。‍但是,關於李春的生平事蹟卻沒有留下更多的記載。

就連隋朝之後的唐朝人,也只有"製造奇特趙州橋的人是隋匠李春"等數語記載。在趙州橋建成100年以後的唐朝開元13年(公元726年)中書令張嘉貞在《安濟橋銘》中簡略提到:「趙州清水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為。

」這說明,在封建社會裡,勞動人民的創造發明,不知有多少被埋沒了。特別值得提出的是趙州橋的基礎非常堅固。2023年來,兩邊橋基下沉水平只差5厘公尺,這說明李春橋址選擇科學合理。

趙州橋橋基,是建築在清水河河床的白粗沙層上,既沒有打樁,也沒有其他石料,橋台僅用五層石料砌成,橋基很牢,結構簡單。在2023年前,李春就敢用這樣天然地基來承擔大橋的全部重量,可見李春對工程學、力學、建築學、水文、地質等都有深刻的理解。李春有這麼多科學知識,無疑是他從勞動實踐中獲得和積累的。

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型,李春的名字也會在人們腦海裡永垂不朽。

大連的歷史大連的歷史資料

城市概況 大連是遼寧省第二大城市,東北地區經濟發達城市。政治級別國家 費爾斯 大連,別稱濱城,舊名達里尼 青泥窪。位於遼東半島南端,地處黃渤海之濱,背依中國東北腹地,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是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 港口 工業 旅遊城市。大連歷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祖先就開發了大連,1899年開始稱...

香港的歷史,香港的歷史資料

閩裔 香港1841 1945整整發展一百多年,香港人口才四十多萬,還包括了大量日軍侵華時,逃避來香港的中國人口,估計當時有二十多萬吧。一個開放給世界的五口通商之一,每年輸入中國的鴉片超過了四百萬斤,而且販賣中國人口到西方,運送過程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六十以上 還不包括殘酷的勞工死亡率,當時在美國建鐵路的...

康熙的歷史,康熙的歷史資料

去找找閻崇年的 康熙大帝 孟昭信的 康熙大帝全傳 楊珍的 康熙皇帝一家 王思治主編 清朝通史。康熙朝 複雜的 清聖祖仁皇帝實錄 之類估計樓主看不懂。看看,蔣兆成,王日根 著 康熙傳 法 白晉 等 著 老老外眼中的康熙大帝 康熙的生平簡介 有上面的回答也就有一大概的了解了呀 詳細的清康熙朝的歷史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