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固山的歷史北固山的歷史資料

2021-03-05 09:21:42 字數 5292 閱讀 2698

1樓:冰是睡著的水

自清暉亭往北,在甘露寺東側山坡的牆壁上,嵌有一塊條石,上鐫「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相傳為梁武帝所書。條石對面通往甘露寺的拱門上,鐫有「南徐淨域」題額。東晉時改鎮江為徐州,故名「南徐」。

北固山,在江蘇省鎮江市東北江濱。高52.5公尺,長約100公尺。

北臨長江,山壁陡峭,形勢險固,因名北固。又因梁武帝曾登山頂,北覽長江壯麗景色,又名北顧山。在唐以前猶如半島伸入江中,三面臨水,氣勢極為雄偉。

分前峰、中峰和後峰。東吳孫權所建鐵甕城以及晉唐以來的郡治都在前峰下,現名鼓樓崗。明代因倭寇侵入長江,郡守為了守城,將前鋒與中峰鑿斷。

現在的北固山即指中峰與後峰。中峰上有氣象樓,現為國畫館。中峰與後峰有龍埂相通,太平軍守鎮江時,曾緣龍埂築新城至後峰江邊。

後峰臨江,有古甘露寺。寺前有清暉亭和北宋鐵塔,寺後有多景樓和祭江亭。當時流傳三國時劉備在東吳招親的故事和遺跡,如狠石、試劍石、走馬澗等。

臨江石壁下有觀音洞,石壁上有「雲房風窟」、「勒馬」等古代石刻。北固山東麓,解放前是國民黨反動派殺害革命烈士的刑場。解放後,在前鋒建有革命烈士紀念塔、烈士公墓和烈士事蹟陳列室。

【甘露寺】在北固山後峰上。相傳建於三國東吳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後廢。唐李德裕守鎮江時,在山上建寺,不久又毀;鎮海節度使裴璩又重建甘露寺於山下。

到北宋大中祥符年間甘露寺僧祖宣又移建山上,以後屢毀屢建,但都建在山上。甘露寺包括大殿、老君殿、觀音殿、江聲閣等。山頂的凌雲亭,康有為曾改名為江山第一亭,訛傳為劉備死後孫夫人在此祭他的祭江亭。

石帆峰上還有一覽亭和光緒年間移來的萬孔玲瓏大太湖石等。多景樓是甘露寺風景區最佳處,宋書法家公尺芾《多景樓》詩中稱「天下江山第一樓」。

【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在甘露寺長廊東壁上。相傳梁武帝駕幸北固山,見此處風光雄偉,寫了「天下第一江山」六字,刻於山門,石毀以後,由宋代淮東總管延陵(今屬鎮江丹陽市)人吳琚用擘窠書重寫上石。至康熙年間又毀,由鎮江通判程康莊重摹。

碑長約2公尺,高約90厘公尺,筆勢雄勁,近看凹形,遠視凸出石面寸餘,引人注目。現「一江山」三字已不存。

【甘露寺鐵塔】在北固山上。甘露寺相傳為三國劉備招親的地方。唐李德裕鎮潤州時,於寶曆元年(公元825年)建石塔,為唐穆宗求冥福。

至乾符年間,石塔倒塌。宋元豐年間,甘露寺僧應夫擴建寺院掘得唐李德裕所建石塔下的舍利改建鐵塔,重瘞李德裕所埋舍利。鐵塔原為九級。

明萬曆十年(2023年)塔被大風颳倒,後經僧人性成、功琪募款重修,降為七級,高約13公尺。清同治、光緒年間塔屢遭大風和雷電襲擊,僅存搭座及一二兩層。塔座是須彌寶座式,上鐫如意水紋、捲浪等圖案,佛座束腰的每一面雕有壺門和佛像。

塔身每層皆八面四門,上鑄飛天、蓮座、坐佛、站佛等。因歷代屢遭破壞,塔簷殘缺不全,塔的第二層向東南傾斜,塔壁與平座的銜接處大多剝蝕破裂。解放後多次維修,除矯正並加固塔座和一二層外,還將清光緒十二年(2023年)被雷擊倒在甘露寺院內的三四兩層塔壁安裝復原。

2樓:

北固山坐落在鎮江市區北面長江邊上,山壁陡峭,形勢險固,南朝梁武帝曾題書「天下第一江山」來贊其形勝。北固山由前峰 、中峰和後峰三部分組成,主峰即後峰,是風景最佳處。雄居山巔的甘露寺建於東吳甘露年間,遊人至此,不由要以劉備招親的故事為線索去尋找有關勝跡和傳說。

北固山與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勢,三山鼎立,在控楚負吳方面北固山更顯出雄壯險要。

位於鎮江市區東北江邊,又名北顧山。高58公尺,長約200公尺,有前、中、後三峰。明代郡守為了抗倭守城,將前峰與中峰鑿斷。

前峰原為東吳古宮殿遺址,現已闢為鎮江烈士陵園;中峰上原有氣象樓,現改為國畫館;後峰為北固山主峰;北臨揚子江,三面懸崖,地勢險峻,名勝古蹟多在其上。素以「天下第一江山」聞名於世。

從北固山中峰南麓登山,過氣象台,沿山脊北行至清暉亭。亭東有一座鐵塔,此塔系唐衛公李德裕於寶曆元年(825年)所建,故又名衛公塔。原為石塔,後毀。

北宋元豐元年(2023年),改建成九級鐵塔,平面,八角形。明代重修改為七級,高約13公尺。後經海嘯、雷擊、戰火等劫難,至2023年僅存塔座兩層。

現經修整為四層,約8公尺高,塔基及

一、二層為宋代原物,

三、四層為原塔的

五、六層,系明代所鑄。現存的塔基及塔身均有精美圖案,造型別致,生動逼真。

自清暉亭往北,在甘露寺東側山坡的牆壁上,嵌有一塊條石,上鐫「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相傳為梁武帝所書。條石對面通往甘露寺的拱門上,鐫有「南徐淨域」題額。東晉時改鎮江為徐州,故名「南徐」。

穿過拱門,即抵北峰之巔的甘露寺。相傳這裡是劉備招親之處,京劇《龍鳳呈祥》即以此為背景。其實古甘露寺建於梁代,原在山下,至唐李德裕始改建於山上。

寺內有大殿、老君殿、觀音殿和江聲閣等建築,形成了「寺冠山」的特色。據說明清時為其全盛時期,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過行宮,留有御碑,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古剎之一。現在寺後留有劉備、孫權同坐過的「狠石」,其狀如無角伏羊:

寺西有一條磚砌坡路,傳為孫、劉並肩賽馬的「溜馬澗」。甘露寺後面的多景樓,是北固山風景的最佳處。此樓二層,面對大江,樓名取自唐李德裕詩句「多景懸窗牖」,為古代長江三大名樓之一;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

公尺芾所書「天下江山第一樓」的匾額,高懸在樓額之上。宋元以來,歷代文人名士,達官顯貴,在此詩酒唱和,歐陽修、蘇軾、公尺芾、辛棄疾和陸游等,都曾留下許多著名的詩作。登上多景樓,憑欄遠眺,山光水色,奇景異姿,盡入眼簾。

多景樓之東的凌雲亭,又稱祭江亭,傳說劉夫人孫尚香在聽到劉備去世的訊息後,曾在此遙祭,而後投江自盡。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登此亭時,觸景生情,感慨系之,寫下了名篇:「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

由於劉備招親的種種傳說,今天的北固山已成為到鎮江旅遊的朋友們不可不到的乙個熱門景點。

座落在長江之濱的北固山,可說是一座「三國山」。但它更是一座充滿了英雄豪氣的山。因為有孫劉聯姻的故事,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登臨北固,即景抒情,壯懷激烈,留下多少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不盡上江滾滾流,年少萬兜,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公元2023年,南宋大詩人,辛棄疾登上北固山,觀景抒懷留下的千古絕唱。

三國時,劉備來甘露寺招親,當他看到北固山雄峙江濱,水天開闊,風景壯美,不禁讚嘆道:「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

孫劉聯姻往事千年,不論是人以物傳世,還是物以人揚名,孫劉聯姻的故事在北固山留下了濃墨重彩。

甘露寺雄踞在北固山後峰的頂上,所以北固山有「寺冠山」之說。《三國演義》第54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佳偶」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赤壁大戰後,劉備借東吳的荊州不還,周瑜向孫權獻計,以其妹孫尚香為餌,設下美人計,誘劉備來京口聯姻招親,趁機扣為人質,以討還荊州。諸葛亮將計就計,使孫劉聯姻弄假成真,使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京劇,「龍鳳呈祥」唱的就是這段故事。

甘露寺招親,弄假成真,劉備得了便宜賣乖,孫權是啞巴吃黃連,二人心照不宣。這一天,二人同遊,劉備見水池中有一塊巨石,便拔出配劍,仰天默禱:「我若能返回荊州,成王霸之業,劍下石裂,若死於此地,剁石不開。

」手起劍落,石頭應聲開裂。孫權在旁明知故問。「玄德為何劍劈此石?

」劉備自然口是心非。孫權也拔出寶劍,向另一塊石頭劈去,劍落石開,孫權這一劍問卜的是什麼,劉備明知故不問。兩人相視,仰天長笑,逐留下了這兩塊裂開的石頭,後人叫它們「試劍石」。

多景樓西側有一石,形狀似羊非羊,腹部鐫有「狠石」二字,據說赤壁之戰前夕,劉備來京口,孫權陪他巡覽鐵甕城,在後峰的狠石旁,他們遠眺江北,定下了聯合抗曹之盟。晚唐詩人羅隱有《題潤州妙善前石羊》詩云:「紫髯桑蓋此沉吟,狠石猶存事可尋,汗鼎未安聊把盞,楚了雖美肯同心?

」這可證明唐以前北固山上孫劉聯合抗曹的故事就以廣為流傳了。

這條兩面山崖夾峙,中通一線的小徑,叫溜馬澗。相傳,一日孫權與劉備在甘露寺中飲酒,江風浩蕩,劉備見江面上的乙隻小船,在波濤中行駛自如,不禁讚嘆到「南人善舟,北人善騎,信有之也。」孫權聞言不悅,對劉備說道「誰言南人不善騎」言罷,命左右牽馬,孫權離座,飛身上馬,沿溜馬澗向山下馳騁而去,劉備見狀,也不甘落後,飛身打馬朝孫權追去,這條岩間小道,因孫劉賽馬逞強的故事而得名「溜馬澗」。

北固山後峰絕高處的北固亭,又名祭江亭,相傳劉備西征入川後,孫權詭稱母病,騙得孫尚香回吳,一日,孫夫人聞劉備兵敗,死於軍中,悲痛不已,望西遙哭,投江殉情,後人為紀念孫夫人,亦稱北固亭為「祭江亭」。

自清暉亭往北,在甘露寺東側山坡的牆壁上,嵌有一塊條石,上鐫「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相傳為梁武帝所書。條石對面通往甘露寺的拱門上,鐫有「南徐淨域」題額。東晉時改鎮江為徐州,故名「南徐」。

北固山,在江蘇省鎮江市東北江濱。高52.5公尺,長約100公尺。

北臨長江,山壁陡峭,形勢險固,因名北固。又因梁武帝曾登山頂,北覽長江壯麗景色,又名北顧山。在唐以前猶如半島伸入江中,三面臨水,氣勢極為雄偉。

分前峰、中峰和後峰。東吳孫權所建鐵甕城以及晉唐以來的郡治都在前峰下,現名鼓樓崗。明代因倭寇侵入長江,郡守為了守城,將前鋒與中峰鑿斷。

現在的北固山即指中峰與後峰。中峰上有氣象樓,現為國畫館。中峰與後峰有龍埂相通,太平軍守鎮江時,曾緣龍埂築新城至後峰江邊。

後峰臨江,有古甘露寺。寺前有清暉亭和北宋鐵塔,寺後有多景樓和祭江亭。當時流傳三國時劉備在東吳招親的故事和遺跡,如狠石、試劍石、走馬澗等。

臨江石壁下有觀音洞,石壁上有「雲房風窟」、「勒馬」等古代石刻。北固山東麓,解放前是國民黨反動派殺害革命烈士的刑場。解放後,在前鋒建有革命烈士紀念塔、烈士公墓和烈士事蹟陳列室。

【甘露寺】在北固山後峰上。相傳建於三國東吳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後廢。唐李德裕守鎮江時,在山上建寺,不久又毀;鎮海節度使裴璩又重建甘露寺於山下。

到北宋大中祥符年間甘露寺僧祖宣又移建山上,以後屢毀屢建,但都建在山上。甘露寺包括大殿、老君殿、觀音殿、江聲閣等。山頂的凌雲亭,康有為曾改名為江山第一亭,訛傳為劉備死後孫夫人在此祭他的祭江亭。

石帆峰上還有一覽亭和光緒年間移來的萬孔玲瓏大太湖石等。多景樓是甘露寺風景區最佳處,宋書法家公尺芾《多景樓》詩中稱「天下江山第一樓」。

【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在甘露寺長廊東壁上。相傳梁武帝駕幸北固山,見此處風光雄偉,寫了「天下第一江山」六字,刻於山門,石毀以後,由宋代淮東總管延陵(今屬鎮江丹陽市)人吳琚用擘窠書重寫上石。至康熙年間又毀,由鎮江通判程康莊重摹。

碑長約2公尺,高約90厘公尺,筆勢雄勁,近看凹形,遠視凸出石面寸餘,引人注目。現「一江山」三字已不存。

【甘露寺鐵塔】在北固山上。甘露寺相傳為三國劉備招親的地方。唐李德裕鎮潤州時,於寶曆元年(公元825年)建石塔,為唐穆宗求冥福。

至乾符年間,石塔倒塌。宋元豐年間,甘露寺僧應夫擴建寺院掘得唐李德裕所建石塔下的舍利改建鐵塔,重瘞李德裕所埋舍利。鐵塔原為九級。

明萬曆十年(2023年)塔被大風颳倒,後經僧人性成、功琪募款重修,降為七級,高約13公尺。清同治、光緒年間塔屢遭大風和雷電襲擊,僅存搭座及一二兩層。塔座是須彌寶座式,上鐫如意水紋、捲浪等圖案,佛座束腰的每一面雕有壺門和佛像。

塔身每層皆八面四門,上鑄飛天、蓮座、坐佛、站佛等。因歷代屢遭破壞,塔簷殘缺不全,塔的第二層向東南傾斜,塔壁與平座的銜接處大多剝蝕破裂。解放後多次維修,除矯正並加固塔座和一二層外,還將清光緒十二年(2023年)被雷擊倒在甘露寺院內的三四兩層塔壁安裝復原。

次北固山下最表現思念家鄉的詩句,《次北固山下》中體現出遊子思念故土 思念家鄉的古詩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最後一句 希望可以幫到你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注意 鄉書 兩字。次北固山下 中體現出遊子思念故土 思念家鄉的古詩 這不是思念家鄉的詩 描寫作者游離過程 最後兩句的意思是 這封家書那個...

關於《次北固山下》的問題

1 請說出 風正一帆懸 描述了一幅怎樣的景象?江水 一片船帆高高掛起,使得長江兩岸的距離愈顯闊大。漸漸 的江水與恰到好處的正風吹拂二者相合,才有這 風正一帆懸 勾勒出壯美的大江行船圖。2 海日生殘夜,江春如舊年。除了描寫時許交替,按時時光流逝,令人頓生思鄉之情外,還能引發你怎樣的聯想?早起的詩人舉目...

《次北固山下》的一詩的品析《次北固山下》一詩的四聯各寫了什麼內容?

讀到第三聯,就知道作者是於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潮平而無浪,風順而不猛,近看可見江水碧綠,遠望可見兩岸空闊。這顯然是乙個晴明的 處處透露著春天氣息的夜晚,孤舟揚帆,緩行江上,不覺已到殘夜。這第三聯,就是表現江上行舟,即將天亮時的情景。這一聯歷來膾炙人口,殷璠說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詩人以來少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