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的內容,《虞美人》的內容大意。

2022-08-24 17:51:39 字數 2060 閱讀 8599

1樓:自家喵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雕欄 通:闌)

譯文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註釋1、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後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2、了:了結,完結。

3、砌:臺階。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

4、應猶:一作“依然”。

5、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6、君: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2樓:藺西涵

春花秋月何時了

詞人:李煜

朝代:南唐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的內容大意。

3樓:夢逐漸遠去

李煜《虞美人》翻譯:春花秋月何時才了結?往事又知道多少!

小樓上昨夜又刮來春天的風,在明月中對已亡的祖國不忍回想.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臺階都應還在,只是宮女已變老.問您能有多少愁?

正如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的內容是什麼?

4樓:

李煜【南唐】《虞美人》的作者是南唐李煜

內容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文章的意思大致是: 春花秋月,年年開花,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完了呢?以往的一切都沒有了,消逝了,都化為虛幻了。

歸宋後又過了一年,夜闌人靜,囚在小樓中的人,倚欄遠望,對著那一片沉浸在銀光中的大地,有多少故國之思,悽楚之情,湧上心頭,不忍回首。他遙望南國感嘆,“雕欄”“玉砌”也許還在吧;只是當年曾在欄邊砌下流連歡樂的有情之人,已不復當年的神韻風采了。人生啊,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悲愁麼。

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傾斜;又如同春水之不捨長夜,長流不斷,無窮又無盡。

古詩“虞美人”的內容是什麼?

5樓: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 五代 ]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鑑賞《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

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全詞以明淨、凝練、優美、清新的語言,運用比喻、對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難怪前人讚譽李煜的詞是“血淚之歌”,“一字一珠”。全詞虛設回答,在問答中又緊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寫得自然而一氣流注,最後進入語盡意不盡的境界,使詞顯得闊大雄偉。

有誰知道《虞美人》的全部內容?

6樓:酈睿

虞美人只是詞排名,有很多,不過最具代表性的還是李煜的那首虞美人宋。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解析,李煜的虞美人的賞析

虞美人 芙蓉落盡天涵水 舒亶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背飛雙燕貼雲寒,獨向小樓東畔 倚欄看。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故人早晚上高臺,贈我江南春色 一枝梅。這是舒亶寄贈友人的一首詞。舒亶曾在宋神宗時擔任過御史中丞等職,曾與李定同做過 蘇軾以詩文譏諷新法的事,鑄成荒唐的 烏臺詩案 後以罪罷廢。舒...

詞牌名虞美人與虞姬有關係嗎,《虞美人》與虞美人有什麼關係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 一江春水 玉壺水 巫山十二峰 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闕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虞美人 與虞美人有什麼關係 在豆花版的 虞美人 中,虞美人是一種有毒的花 虞美人 花 的名字是不是因為虞姬而來的?應該是的,因為古典文學中有虞美人這樣的說法和詞牌...

李煜虞美人的意思,李煜的《虞美人》的解釋

此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麼,它等於是李煜的絕命詞了。全詞以問起,以答結 由問天 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淒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 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禦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誠然,李煜的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