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戰國分別是什麼意思,春秋和戰國分別是什麼意思?具體年代是?

2022-06-10 20:47:59 字數 1746 閱讀 2806

1樓:

「春秋」由於魯國編年史《春秋》一書而聞名天下。《春秋》記事從西元前722年開始,至西元前481年結束。「戰國」由於各諸侯國連年發生戰爭而得名。

歷史上通常將周平正東遷至西元前476年之間的歷史時期稱之為「春秋」時代,這段時間基本上和《春秋》一書記事所跨時間差不多。通常將西元前475年至秦始皇統一中國之間的時間稱之為「戰國」時代。

2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西元前700—前476年)

戰國(西元前 476 年 ~ 前 221 年)

春秋和戰國有什麼區別?

3樓:初音

春秋屬奴隸社會晚期,諸侯國數量眾多,面積一般都不大,這個時候的戰爭雖然也爭奪地盤,但主要是為了爭霸,這個時期的農具、兵器仍然是青銅器 戰國則進入了封建社會初期,經過春秋時期的戰爭,剩餘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以七雄實力最強,這個時期的戰爭規模更大、更慘烈,征戰的目的也不在是爭霸,而轉向兼併天下,這個時期雖然出現了鐵製品,但受冶煉技術的限制,應用不廣,仍以青銅器為主

4樓:何去何從

前476年,基本上是東周的前半期。 東周一開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權旁落,諸侯國之間互相征伐,戰爭頻仍。小的諸侯國紛紛被吞併,強大的諸侯國在區域性地區實現了統一。

在春秋中期,出現了乙個比較和平的時期,原因是各國都被戰爭搞得十分疲憊,需要休整,於是通過西元前546年由14國參加的第二次「弭兵之會」達成協議,戰火暫時得以平息。可是,這期間在長江流域,吳、楚、越三國之間卻多次爆發霸權之爭。春秋時代的中後期,隨著牛耕的普及和鐵製農具的應用,經濟有了迅速發展,出現了私田的開發和井田制的瓦解這一深刻的社會變化。

在一些諸侯國的內部,貴族勢力強大起來,開始向國君爭奪權力。西元前453年晉國出現了韓、趙、魏三家大戶,將晉國進行了瓜分,自己分別建立了國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晉」。於是,七雄並立,互相爭霸的時代逐步到來,春秋時期走向了戰國時期。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說,前770年~前403年),屬於東周的乙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春秋時期之後是戰國時代。

春秋時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訂《春秋》而得名。這部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現代的學者為了方便起見,一般從周平王元年(前770年)東周立國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為止,稱為「春秋時期」。

戰國時期 春秋之後,也就是周朝的後半期,進入了七國爭雄的時代,在後來西漢末年劉向編著的《戰國策》中記載這一時期,所以人們稱之為戰國。《史記�6�1六國年表》記載,戰國始於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或者從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算起 (前403),至前221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秦並六國。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諸侯強國,即戰國七雄,連年征戰,在軍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鬥爭十分激烈。

由於秦國的商鞅變法發揮了富國強兵的重要作用,秦國終於後來居上,逐一滅掉了其他六國,完成了「秦王掃六合」的統一大業,形成「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的統一國家。七雄當中,為了富國強兵而競相實行變法,魏國的李悝、楚國的吳起、秦國的商鞅等實行的變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社會的進步。以蘇秦、張儀為代表的縱橫家人物在外交鬥爭中十分活躍。

戰國時期,商業和交通的發展互相促進,出現了一些著名城市。都江堰、鄭國渠、鴻溝等著名的水利工程不僅促進了當時的農業,而且造福後世。在文化和思想學術的發展上,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辯家鵲起,創造了輝煌的先秦文化,對後世有極大的影響。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分別是誰呢,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分別是誰

粘學民巴陣 戰國七雄是齊 楚 燕 韓 趙 魏 秦 在歷史上,對 春秋五霸 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一說 五霸 是指齊桓公 宋襄公 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 但是在歷史上宋襄公並沒有成為真正的霸主另一說 五霸 是指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 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方濟各殺勿略 春秋五霸 齊桓公 晉文公 秦穆公 吳...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和經濟的成就分別是什麼

1 經濟 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標誌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我國的封建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尤其北方成就更為突出.生產力的飛躍引起了生產關係的革命.春秋戰國時期,井田制 公田 逐漸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並最終通過各國變法確立了下來.2 政治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破壞了奴隸制的...

春秋與戰國的分割事件是什麼呢,春秋和戰國時期的分界點是什麼事件?

三家分晉 中國春秋末年韓 趙 魏三家瓜分晉國。晉國從獻公時起,不許立公子 公孫為貴族,公子 公孫只好離晉而仕他國,這就是所謂晉無公族。由於排斥公族,導致異姓或國姓中疏遠的卿大夫得勢,政權逐漸為他們所操縱。春秋中期以後,10餘個卿大夫家族控制了晉國的政局。經過不斷吞併,到了春秋晚期只剩下韓 魏 趙 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