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習俗是什麼意思,冬至的由來習俗寓意

2022-05-18 13:06:16 字數 5222 閱讀 5766

1樓:匿名使用者

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實質上相當於今天的春節。後來實施夏曆。但冬至一直排在24個節氣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稱之為「亞歲」。

從漢代以來,都要舉行慶賀儀式,高峰時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聽政;民間歇市三天,歡度節日。其熱鬧程度不亞於過年。

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許多人家利用這一夜,用糯公尺粉做"冬至圓",為了區別於後來的春節前夕的"辭歲",冬節的前一日叫做"添歲"或"亞歲",表示"年"還沒過完,但大家都已經長了一歲。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公尺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後逐漸盛行開來,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餛飩發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製作各異,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

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雲吞,湖北稱包麵,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公尺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古人有詩云:

「家家搗公尺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

在我國台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公尺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

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 祖先,在台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2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節的風俗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公尺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後逐漸盛行開來,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餛飩發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製作各異,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

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雲吞,湖北稱包麵,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公尺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古人有詩云:

「家家搗公尺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在我國台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公尺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

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 祖先,在台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乙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3樓:

冬至歷史淵源,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

4樓:溫子

冬至要吃餃子,不然會凍掉耳朵。

5樓:

笨蛋,抄手,混沌,餃子,

完全是三種不同的美味,

有的人卻混為一談

6樓:探蹤尋跡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呢?有講究

冬至的由來習俗寓意

7樓:天天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周公早在2023年前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乙個節氣。古時候,冬至的時候人們會祭祖,家家戶戶會吃水餃,漢朝的時候,在冬至人們會吃餛飩,以此來祈求戰亂平息,明清的時候冬至這一天人們會吃湯圓,叫做「添歲」,寓意又長大了一歲

8樓:瑾琳之家

冬至的來歷是張仲景在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正是冬季,他看到鄉親們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他便用羊肉與藥物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煮熟發給鄉親們,鄉親們吃了以後,疾病好了。後來人們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麵食,這就是餃子的由來,所以冬至吃餃子,是不忘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所以冬至的傳統就是吃餃子。

9樓:平安喜樂與

冬至是大吉之日,是一年的開始,天地陽氣開始漸強,冬至也是數九的開始。冬至有祭祖的傳統,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在我們的傳統中有24個節氣。其中冬至這個節氣代表著氣候已經逐漸寒冷,冬天正在慢慢到來。

在古代的時候,冬至有乙個傳統,就是吃餃子,吃湯圓。北方習慣吃餃子意味著冬至不讓耳朵凍掉。南方吃湯圓代表著一家人團團圓圓。

11樓:探蹤尋跡

「冬至」到底是什麼意思?「冬至」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呢?有講究

冬至有什麼習俗?

12樓:哇哎西西

一、拜天祭祖:

從周代起,冬至這一天就有祭祀活動,《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祭祖,即便是最貧窮的人家,都會拿出平時的積蓄來添置新衣,準備祭祀用品。

二、傳統飲食:

冬至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比如北方水餃、潮汕湯圓、東南麻餈、台州擂圓、合肥南瓜餅、寧波番薯湯果、滕州羊肉湯、江南公尺飯、蘇州釀酒等

北方吃餃子的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在冬至捨藥留下的。

六甲番人是潮汕人,還記得小時候在老家,冬至這一天,父母親都會在家宅的門窗搭粘兩粒冬節圓,而更有一些人家還會在桌、櫥、梯、床等顯眼處搭圓,而漁家的船首,農戶耕牛的牛角,養豬的豬舍,果農種植的果樹也不例外,這是祭告天地鬼神,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三、冬至養生: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乙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所以女性和老人家尤其要注意這一天防寒保暖,同時也可以在晚間泡腳,適量進補,吃些養肝護肝食物比如菠菜、芹菜和豬肝等。

13樓:dani海格

冬至又俗稱是冬至節,冬至節的習俗有吃餃子、吃湯圓、祭天祭祖、吃狗肉、吃冬至團、吃羊肉等等,這一天比較受到人們的重視,所以冬至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冬至這一天是一年當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過後天黑時間就會從晝短夜長逐漸的變成了晝長夜短了,所以在古代的時候冬至節相當於春節,直到春節出現之後,其重要性才漸漸的變小,但是至今許多地方仍有過冬至節的習俗。

冬至節的習俗不是簡單的吃點美食,每一樣食物都代表著人們的美好祝願,每一項活動都是在體現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帶有著期盼來年諸事順遂的願望。

冬至一直都排在24個節氣的首位,稱之為「亞歲」,它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先確立下來的,按農耕習俗,冬至節是人們慶祝豐收、進入農閒,開始準備過大年的標誌,所以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14樓:1302樂樂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南方沿海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

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在南方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冬至丸),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公尺粉,並用糖、肉、萊、果、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實際上,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15樓:溪橋

在南方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冬至丸),取其團圓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戶磨糯公尺粉,並用糖、肉、萊、果、蘿蔔絲等做餡,包成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

實際上,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廣東人冬至吃燒臘與姜飯,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潮汕一帶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從明末清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在四川卻是冬至吃羊肉湯,羊肉是冬日可謂冬日滋補之首。

湖南湖北一帶,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公尺飯。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冬至習俗是什麼?

16樓:月似當時

很多地方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因而形成了很多習俗,主要表現在飲食上,如吃狗肉、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年糕、釀酒等。有些地方還要冬至祭祖。

江南一帶還有冬至晚上全家歡聚共吃赤豆糯公尺飯的習俗。這也有乙個故事。相傳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在冬至這一天,變成了疫鬼,繼續殘害百姓。

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赤豆飯吃,這樣就可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此外一些地方還時興吃年糕、蕎麥麵、九層糕等,「糕」與「高」諧音,寓意步步高公升。

很多地方時興冬至吃狗肉。據說這從漢代就開始了。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啥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

於是,在民間就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先不管這個傳說是否可靠,冬天吃一點狗肉,確實可以驅寒暖身。

冬至節的由來與習俗,冬至的由來 習俗

一 冬至由來 冬至,是 二十四節氣 之一。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 氣吸收入 太初歷 作為指導農事的曆法補充,採用 平氣法 即平均時間法 劃分節氣。平氣法 用測影確定黃河流域的日短至作為冬至日,將冬至與下乙個冬至之間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稱為 中氣 再把相鄰 中氣 之間的日期等分,稱為 節氣 平均每...

冬至習俗的來歷,冬至節的由來與習俗

冬至節的來歷和習俗,為什麼要吃餛飩或餃子呢,萌娃爸爸帶你了解 冬至的習俗 北方吃餃子,餛飩。我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每年這一天不論貧富,餃子必不可少,相傳是醫聖張仲景 祛寒嬌耳湯 之恩。主要意義在於祭祀,其次是實用。為了破陰釋陽,支助天地間陽氣生長。南方習俗吃湯圓。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

冬至的由來是什麼,冬至的由來和含義是什麼?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個節氣中,最早被制定的乙個,冬至俗稱 冬節 長至節 亞歲 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也是中華民族的乙個傳統節日,人們都非常重視這一天。古人認為自冬至開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乙個迴圈開始,是乙個非常吉利的日子,所以人們往往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