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攘夷」一詞的最早典出在哪本古文裡

2022-03-18 03:11:32 字數 3152 閱讀 4835

1樓:想不起來名字了

「尊王攘夷」,尊:尊崇。攘,排斥、抵禦。這則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王為中原之主,抵禦北方游牧民族。後來成為面對外族入侵時,結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同義詞。

齊桓公執政以來,在管仲的輔佐下,經過了內政經濟軍事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實力,適時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服。

「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權力,維護周王朝的宗法制度。西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 齊桓公會集諸侯國君於首止,與周天子盟,以確定太子的正統地位。

次年,齊桓公因鄭文公首止逃會,率聯軍討伐鄭國。數年後,齊桓公率多國國君與周襄王派來的大夫會盟,並確立了周襄王的王位。西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魯、宋、曹等國國君及周王宰孔會於葵丘。

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齊桓公為諸侯長。同年秋,齊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後遇到侵犯周王室權威的事,齊桓公都會過問和制止。

「攘夷」,即對游牧於長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國對中原諸侯的侵擾進行抵禦。西元前 664,山戎伐燕,齊軍救燕。西元前661年年狄人攻邢,齊桓公採納管仲「請救邢」的建議,打退了毀邢都城的狄兵,並在夷儀為邢國建立了新都。

次年,狄人大舉攻衛,衛懿公被殺。齊桓公率諸侯國替衛國在楚丘另建新都。經過多年努力,齊桓公對楚國一再北侵進行了有力的回擊,到西元前655,聯軍伐楚,迫使楚國同意進貢周王室,楚國也表示願加入齊桓公為首的聯盟,聽從齊國指揮,這就是召陵之盟。

伐楚之役,抑制了楚國北侵,保護了中原諸國。

齊桓公實行的「尊王攘夷」政策,使其霸業更加合法合理,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為中華文明的存續做出了巨大貢獻。

2樓:

從周元王元年(前475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 的二百五十五年中,有大小戰爭二百三十次。戰爭打起來,雙方動輒出動幾萬至幾十萬人。西漢末年的劉向,將有關這段歷史的各種資料編成一本書,取名《戰國策》,從此,人們都將這一歷史階段稱為戰國時期。

所以應該是《戰國策》。

尊王攘夷主要講的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講國家富強和社會發展是與改革分不開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尊奉周王為中原諸侯之主,抵禦游牧民族侵犯提出者:齊桓公

背景: 1.周王室孱弱,對諸侯國失去控制長久2.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進犯,邊關告急

3.齊國國力發展迅速,有一定經濟和軍事基礎結果: 1.齊國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霸主地位2.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游牧民族侵犯

3.拉開了春秋戰國爭霸戰爭的帷幕,破壞了生產,有利於統一.

5樓:小出牛吸

「尊王攘夷」,尊:尊崇。攘,排斥、抵禦。

這則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王為中原之主,抵禦北方游牧民族。後來成為面對外族入侵時,結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同義詞。「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權力,維護周王朝的宗法制度。

「攘夷」,即對游牧於長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國對中原諸侯的侵擾進行抵禦。

背景:周朝,自平王東遷以後,周天子權威大大減弱,諸侯國內的篡權政變和各國之間的兼併戰爭不斷發生。與此同時邊境族群趁機入侵,華夏文明面臨空前的危機。

春秋時期的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經過了內政、經濟、軍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實力,適時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服。尊崇周天子,並數次發動幫助諸侯國攘斥夷狄戰爭而大獲讚賞,其事蹟被後世稱為尊王攘夷。

6樓:匿名使用者

尊王攘夷一詞源自春秋時代,「尊王攘夷」一詞最早見於《春秋公羊傳》,該書是解釋儒家經典《春秋》的三部專著之一。本意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後來演化為具備複雜含義的政治術語,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等地區的歷史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典故:原意是尊奉周王為中原之主,抵禦北方游牧民族。後來成為面對外族入侵時,結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同義詞。

「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權力,維護周王朝的宗法制度。「攘夷」,即對游牧於長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國對中原諸侯的侵擾進行抵禦。

齊魯文化概論試題

7樓:mr_小葬

齊魯文化,確切地說,不是一種單一的文化,而是齊文化和魯文化的融合。春秋時期的魯國,產生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學說,而東臨濱海的齊國卻吸收了當地土著文化(東夷文化)並加以發展。兩種古老文化存在差異,相對來說,齊文化尚功利,魯文化重倫理;齊文化講求革新,魯文化尊重傳統。

兩種文化在發展中逐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豐富歷史內涵的齊魯文化。

關於司馬遷的生平

8樓:冰雪之頡

司馬遷(西元前145年—西元前90年)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靠近龍門。所以司馬遷自稱"遷生龍門"《太史公自序》龍門,龍門山,很有名氣。

傳說大禹曾在龍門開山治水。龍門山的南面是黃河。司馬遷的家正好在黃河、龍門之間。

當地名勝古蹟很多。司馬遷從小在飽覽山河名勝的同時,也有機會聽到許多歷史傳說和故事。)人。

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西元前145),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西元前135),卒於西元前87年,48歲終。現司馬遷墓祠,在韓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鎮南門外,位於黃河西岸的梁山東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遊,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採集傳說。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

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宮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在西元前91年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

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

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

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字子長。漢武帝元封八年繼父職,任太史令,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檔案和文獻。。

在《史記》草創未就之時,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入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掌管皇家機要檔案),發憤著書,前91年完成《史記》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靠近龍門。 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

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此後,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後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宮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於在西元前91年完成了《史記》的撰寫。

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

太后一詞怎麼來的,太后一詞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太后,封建時代對帝王母親的尊稱,始於秦昭王之時,史記 秦本紀 昭襄母,楚人,號宣太后 漢承秦制,故亦尊母曰皇太后 事物紀原 帝王后妃部 太后 以後歷代皆然。各國的大王死後,由專門的機構視其生前所為定諡號,比如嬴駟生前勤政賢能,諡號惠文王,嬴盪生前勇武,諡號武王 王薨了,王后就跟著先王的諡號被稱為某後...

時間一詞的由來,「公司」一詞的由來?

簡 介 時間 是南韓著名導演金基德的新作,並被選為第41屆卡羅維發利電影節開幕影片。導演希望通過此片 愛情如何可以抵擋時光的流逝,並且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是否憑藉外表的改變就可以讓愛情經歷時間的磨礪而不褪色呢?時間 的故事其實很簡單 女主角在和男友相戀多年後,因為害怕男人已經厭倦了這段感情而選擇離開。...

中國文字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中國 一詞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中國文字 漢字是迄今依然被採用的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象形文本。傳說夏代早已具有文字,但沒有考古發現。但是商 周的甲骨文和金文大量存在。中國文字的最早形態是出於簡單象形的。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生最早的國家之一。在被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一些陶器上已經是有類似文字的圖形。中國文字 漢字是迄今依然被採用的世界上絕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