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魏滅蜀時,當時的蜀國能擋得住嗎?若從姜維退守劍閣開始假設,若蜀國全心抗敵,諸葛瞻堅守綿竹

2022-08-18 11:16:58 字數 4408 閱讀 7084

1樓:匿名使用者

大勢所趨,難以抗衡。主要是兩國的綜合國力差異太大,統一不可阻擋。

2樓:助人使我快樂

若蜀國全心抗敵,有這個前提,再來多少魏軍都沒有,蜀國易守難攻,只要堅守城池,鄧艾的小股部隊要被關門打狗。當時是蜀國士族都不想打仗了,都想投降

3樓:匿名使用者

硬擋估計也就是暫時的,蜀國當時可以說從上到下都在腐敗,而且諸葛瞻和姜維就算都守住了,朝中肯定也有人進讒言說這兩人又謀反之心。。。。。。。。。

4樓:匿名使用者

若是根據三國演義裡面的,那就是到最後曹魏那邊的人比蜀國的人聰明瞭,蜀國大能之輩都掛了,剩下個姜維也掌控不了全域性!

姜維是怎麼死的?

5樓:筱鴨電影

在魏滅蜀的時候被魏軍所殺。

姜維的一生為蜀漢政權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歸附蜀漢後曾先後四次隨諸葛亮出師北伐,立下了許多戰功。諸葛亮逝世後,他從容鎮定,有條不紊地整頓軍馬安全撤退。

費禕死後,他總攬軍權,曾先後多次出兵北伐,決心完成前人未竟事業統一天下。直到劉禪投降,西蜀滅亡後,他還想利用鍾會復興蜀漢,可見出他忠於蜀漢的堅定信念。

另外,姜維在繼承相貫徹諸葛亮的“和夷”政策、改善民族關係、加強民族團結方面,也作了許多努力,有一定貢獻。諸葛亮死後,姜維為涼州刺史。公元247年,汶山(今四川茂汶)變亂,姜維率兵前往平定。

隨後又出兵隴西、南安、金城一帶,大戰魏將郭淮、夏侯霸於洮西。

這兩次出兵,他都注意貫徹諸葛亮生前的“和夷”政策,安撫了少數民族,調整了民族關係,實現了民族團結的願望。

6樓:風逸安

因為姜維本來是魏國人,他是投降到蜀國的,他跑去為蜀國盡忠了。

7樓:君哥爰生活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江威是怎麼死的,江威英勇善戰,姜維最後沒突出重圍被人殺死了。

8樓:天平座de魚

姜維室原名姜子牙,他是被曹操害死的,嗯,一般我們說姜子牙。

9樓:萬事皆可聊

因為很多人都不理解姜維的做法。其實蜀漢後期很多將軍們日子過得都很辛苦,因為不僅君主昏庸,而且百姓也覺得他們無能。

10樓:你到底敢不敢

為蜀漢鞠躬盡瘁的名將姜維,死前屢遭天下白眼,這是因為他在死之前做了很多讓人們氣憤的事情,而且也使國家處在水生火熱之中。

11樓:鄭氏溯源

除了大家說的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姜維死於嚴重的“膽石症”即俗語膽結石,交戰中突發劇烈絞痛,瞬間喪失戰鬥力,被魏軍殺死,拋開姜維腹部發現“斗膽”實際是膽囊充斥著巨大的結石,“膽大如斗”“斗膽包天”正是病症的特徵

12樓:匿名使用者

姜維一生沒啥豐功偉績的事情,只有二件不值道的壞事。第一件是害了家人,以前是害了魏國的老母和妻子,後來又害死了蜀國的妻子兒孫。第二件是調整了蜀國既定的防守策略,間接導致漢中失守。

後來姜維投降了魏國,幫著鍾會陷害鄧艾,最後卻在兵變中,被魏兵殺死,由於揹負謀反之罪,家族也遭團滅。

13樓:11v5吃

自己打了半世仗,最終,自己沒有看好身體,自己病到在營帳裡。

1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裡是自刎而死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每天被人問好幾遍,煩死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九伐中原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死於五丈原後,蜀國後主劉禪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隨後歷任司馬、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衛將軍、大將軍,朝廷授予符節。《三國志》記載,西元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

一,後主延熙元年(238年)姜維和蔣琬率偏師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

二,延熙七年(244年)姜維和費禕出兵興勢,遣王平襲擊魏將曹爽,曹爽大敗。

三,延熙十年(247年)出隴西,與魏將郭淮,夏侯霸大戰洮西。

四,延熙十二年(249年)姜維派廖化去洮城,此時已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情況下,姜維獨力與魏國眾多將領作戰,雙方互有勝負。

五,延禧十三年(250年)姜維以羌胡為輔,與郭淮戰於洮西,雙方平手。

六,延禧十六年(253年)費禕遇刺被害後,姜維出兵包圍南安,糧盡而退。

七,延禧十七年(254年)出隴西狄道,斬魏將徐質。

八,延禧十八年(255年)與夏侯霸出狄道,大破王經於洮西,王經退守狄道城,後陳泰派兵解圍。

九,256年姜維再次出兵,蜀將胡濟失期不至,為鄧艾破於段谷,死傷慘重。

十,257年乘魏將諸葛誕叛亂,姜維出兵秦川,魏軍堅守不戰,到了永安元年(258年)諸葛誕兵敗後始退兵。

十一,景耀五年(262年)姜維再次出兵,與鄧艾戰於侯和,為鄧艾所破,然後還住沓中。這是姜維最後一次北伐,此時黃皓欲以閻宇替代姜維,姜維因厭惡黃皓擅權,曾向後主請求誅殺黃皓,但後主沒有接受,姜維察覺此舉可能惹怒黃皓,為了避禍便避居沓中,屯田避禍。鍾會,鄧艾領大軍徵蜀。

景耀六年(263年)蜀亡。

姜維歷次北伐戰績,互有勝負,軍隊已到達華陰、蒲城一帶。其中大勝兩次;小勝三次;平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歷年史家對姜維的北伐卻是貶多褒少,連年征戰,耗損國力至巨。

在最後一次北伐進行時,廖化勸姜維休整軍隊,認為“連年征伐,軍民不寧,兼魏有鄧艾,足智多謀,非等閒之輩”,建議勿“強欲行難為之事”。《三國演義》卷末有詩說:“孔明六出祁山前,願以隻手將天補﹔何期歷數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

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勞﹔鍾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

[編輯本段]姜維之墓

今甘肅甘谷縣六峰鄉姜家莊世傳為姜維故里,有姜維衣冠冢。傳說姜維兵變被殺後,暴屍原野,魏派專人監視,不得掩葬。隨從設法偷得衣冠靴子,揹回故里,家鄉人民非常悲憤,依南山築衣冠冢,靴子別葬冢旁,南山也就有了靴子坪之稱。

蜀國的滅亡,責任在姜維嗎﹖

17樓:軒轅裔

不在,責任是多方面的。首先,曹魏始終想一統天下,蜀漢也想。其次,由於關羽不肯退出荊州一些土地給孫權,引發了蜀漢與東吳之間的戰爭,致使蜀漢元氣大傷,說實在的,孫權也貪荊州(這是有原因的!

袁紹起兵催來諸侯共伐董卓時,由於孫堅獲得玉璽不肯交出,回江東時被劉表擊敗致死,從此江東便與荊州結仇),如果孫堅不死,很多人也不會死。最後諸葛亮大小諸事必一一過目,損耗了他的體力,還有就是人才、政治,很多,你去看《三國演義》、《三國志》這兩本書就知道了()

18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國力的問題,說極端點蜀國的興亡與蜀國人沒有太大關係,魏國才是決定天下命運的國家。諸葛亮說過,“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其實是一種很委婉很有憂患意識的說法。不是王業不偏安,而是偏安只能等死!

不想偏安就必須進取,但是蜀國能不能有所進取,並不是蜀國人自己單方面能決定的,基本是由魏國方面的情況決定的,只要魏國不出現暴君、愚君、內亂以及重大的災荒,蜀國跟吳國就沒有任何希望。而不幸的是,魏國最缺的就是暴君、愚君、和重大災荒(因為屯田制和修生養息),內亂出現過幾次,但都被主政者用雷霆手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鎮壓住了!蜀國跟吳國最大的不幸就是魏國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雖然江東子弟多才俊,但是後期也出現無人可用的情況,蜀國人才凋零就更不用說了!蜀先於吳滅,基本上是因為諸葛亮六出祁山已經把蜀國耗得疲憊不堪,而姜維的十一次北伐、窮兵黷武更是令蜀國民不聊生!魏國方面從赤壁一戰之後就一直修生養息,國力與日俱增,一消一長,不用打都知道結果了!

但是諸葛亮和姜維這樣聰明的人會不明白自己窮兵黷武、出師北伐是在逆天行事嗎?不會,但是有什麼辦法呢,總不成要等死吧?所以只能期待“萬一”,希望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其實魏國越修生養息越淡定,蜀國和吳國就越緊張!這就是大國跟小國的根本區別!

19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不在他了。國家最後比拼的是資源和實力,只能說劉備和諸葛當時選擇巴蜀只是一時之需,但不是爭霸天下的利器。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

加上劉備損失荊州這個戰略要地,盲目復仇徵東吳,導致火燒連營,國力軍力大傷,從此一蹶不振。蜀國的滅亡,只是遲早的。

20樓:枝斷

不能這麼說,劉備負氣討伐吳,已將蜀的氣力消耗大半,已埋下滅國的禍根了

21樓:晴櫻

不在姜維,而在劉阿斗

22樓:端木憶雨

姜維有一部分責任,也是因為他的年年征戰導致國庫虧空啊

三國姜維是怎麼死的

23樓:阿歡的名單

韓信(?-前196年),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軍事家,是西漢開國名將,漢初三傑之一,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

24樓:可康德

史實:姜維與鍾會密謀反魏,由於訊息洩漏,被鄧艾殺死的…採納哦

真的有姜維這個人物嗎。

三國,魏的歷史事件及影響,魏蜀孫三國,對後來歷史有什麼影響

屯田制自古有之,並非曹操首創。但曹魏屯田的規模和作用之大卻是空前絕後的。關於曹魏興辦屯田,史書皆有記載 是歲 建安元年 用棗祗 韓浩等議,始興屯田。三國志 公曰 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 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歲,乃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於是州郡例置田官。魏書 起...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最傑出的謀士各是誰

魏國 郭嘉 荀彧 賈詡 按時期分 蜀國 法正 龐統 諸葛亮 看看三國志就知道這三個人的分量了 吳國 周瑜 魯肅 陸遜 魏國 鬼才 郭嘉 征討烏桓時病死 王佐之才 荀彧,荀攸,毒士 賈詡,司馬懿.還有程昱.劉曄.徐庶等 蜀國 諸葛亮.龐統兩個吧 吳國 周瑜.陸遜.魯肅 有些人連張昭都算上.如果評最傑出...

三國演義的蜀國指今天那個地方,三國演義的蜀國是今天的什麼地方

蜀國包括 西川,東川 漢中 荊州 西川 四川,重慶,雲貴 漢中 陝西漢中,部分甘肅 荊州 湖北大部和部分湖南 三國時期的蜀漢,大體上包括今天的四川 重慶兩省,以及陝西 甘肅 雲南 貴州的一小部分。益州和荊州 其中益州主要包括 部分甘肅,部分陝西,四川,重慶和部分貴州 荊州主要包括 部分湖北,大部分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