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生中一共打過幾次敗仗,諸葛亮打過哪幾次敗仗?

2022-02-06 19:43:55 字數 5024 閱讀 3674

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確實不太好回答。諸葛亮親自指揮作戰,只限於所謂「六出祁山」這個階段。除了第一次效果較好外,其餘都是無功而返。

歸根結底。諸葛亮的幾次北伐,打的都是預防性戰役。他並沒有一舉光復中原的打算。

這點在《隆中對》和《出師表》裡,諸葛亮自己已經做了闡述。蜀國若想最終獲勝,前提有二;一要佔據荊州和益州作為根據地。二要聯合江東孫氏為外援,或者至少使孫權保持對蜀有利的中立。

反觀北伐階段的形式,兩者中只有後者勉強可以獲致。但是吳蜀同盟關係若真的堅不可摧。那麼李嚴在白帝城做些什麼呢?

諸葛亮說他才能比的上陸遜。也就是將假想敵設定為東吳。這樣的聯盟,可謂有趣。

北伐中的諸葛亮在戰術上並沒有獲得多少成就。這也在他預料之中。要搞清楚北伐究竟是勝還是敗,首先要從諸葛亮的戰略目的去考量。

「然不伐賊,王業亦亡,孰若伐之?」益州疲敝,人才稀少,後方不穩。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守已經很困難,根本談不上什麼「克復中原」。

但如果一味消極防禦。只能是坐以待斃。以諸葛亮的戰略遠見,他絕對不會看不到這點。

因此他力排眾議,執意上表請戰。其目的是將消極防禦轉化為攻勢防禦,先發制人。這點是很符合孫子兵法的要旨的。

只有以連年不斷的有限攻勢拖住魏國,陷其於防禦。才能長時間的保持主權完整性。蜀國的地理環境,出可以戰,入可以守。

在內政方面也沒有缺失,南方分離分子已被削平。這樣的決策可謂入情入理。

在實戰中,諸葛亮小心謹慎。絕不過度消耗實力。使得自己可以連年不斷的出擊。

又不至於打擊蜀國薄弱的國力。但這也為他背上了過分小心保守的名聲。從長遠看,這有利於貫徹以攻為守的戰略主軸。

也是合理的。

不能否認,諸葛亮不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將才。而是乙個從政治角度合理使用武裝力量的統帥。這點可能只有俾斯麥能與其媲美。

戰爭為實現政治目的而存在。它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2023年後的《戰爭論》才首先將其歸納為完整理論。

這樣看來諸葛亮實在是一位超越時代的戰略家。他並沒有輸掉戰爭,而是將一場毫無勝算的戰爭一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2樓:童無忌

"火燒新野"

火燒新野出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今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諸葛亮第一把火燒博望坡,夏侯惇大敗,曹操便親自領兵伐新野。劉備放棄了新野,到樊城以避曹軍。

曹操的部將曹仁領的兵到新野,見城門洞開,城中無人,便引軍進城中駐紮。夜來時分,就被火燒了。這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前兩把火。

曹仁引眾將突煙冒火,尋路奔走,聞說東門無火,急急奔出東門。軍士自相踐踏,死者無數。曹仁等方才脫得火厄,背後一聲喊起,趙雲引軍趕來混戰,敗軍各逃性命,誰肯回身廝殺。

正奔走間,糜芳引一軍至,又衝殺一陣。曹仁大敗,奪路而走。

街亭之戰

街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場戰事,發生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爭期間,也是這次北伐戰爭中一場決定性戰事。

魏太和二年(228年)春天,諸葛亮率軍攻打曹魏,聲稱由斜谷道攻取郿縣,並派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令曹真前去防守郿縣;諸葛亮則親率諸軍進攻祁山,發動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響應,關中震動,震驚曹魏,魏明帝更親身到長安督戰,並派張郃抗擊進攻祁山的諸葛亮。

諸葛亮攻祁山時,眾人都建議用舊將魏延、吳懿等人任先鋒,但諸葛亮不聽,任命自己十分賞識的參軍馬謖領導諸軍,後於軍事重地街亭防禦曹魏將領張郃的進攻。馬謖在街亭違反諸葛亮節度,舉措煩擾,更加捨棄水源,選擇登上南山據守而非佔據山下的城鎮;禆將軍王平曾多番規勸,但馬謖都不接納。張郃到後,包圍山上,又斷絕山上馬謖軍的水源,並且大舉進擊,大破馬謖軍,士卒四散,潰不成軍。

王平此時命自己所領的軍隊鳴鼓自守,張郃懷疑有伏兵,不敢進逼,王平得以有時間收拾殘軍,並率領敗軍撤回。馬謖失守街亭後,諸葛亮失去重要據點,進退無據,無法再戰,於是遷西縣一千多戶撤回漢中。後馬謖與將領李盛、張休等人被處死,黃襲被奪兵。

如果還要算一條應該是劉禪之敗。

這不是說劉禪多麼沒用,而是諸葛亮不會教人。再聰明能幹的孩子都需要在實踐中才能成長,而劉禪也並非有智商問題。乙個亡國之君,裝聾作啞,保全安身,這是傻子能做出來年的嗎?

諸葛亮把所以的事情都往自己懷裡包,才使得劉禪的無能。在此,設想古代君臣關係誰最好,答案惟劉公嗣與諸葛孔明耳!這裡也說明劉禪的性格軟弱。總之這裡有很多原因,諸葛亮佔其一。

3樓:匿名使用者

1."火燒新野",看起來是諸葛亮勝,可惜這是三國演義中的故事,並非歷史。這裡只能看長阪坡之戰,這裡有趙子龍單騎救主,可惜諸葛亮是完敗,是被曹操的鐵騎衝得七零八落。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使諸葛亮後來發明了連弩車,用來抵禦曹操的鐵騎。

2.街亭之敗,不用我細說。

3.劉禪之敗,這不是說劉禪多麼沒用,而是諸葛亮不會教人。再聰明能幹的孩子都需要在實踐中才能成長,而劉禪也並非有智商問題。

乙個亡國之君,裝聾作啞,保全安身,這是傻子能做出來年的嗎?

諸葛亮把所以的事情都往自己懷裡包,才使得劉禪的無能。在此,設想古代君臣關係誰最好,答案惟劉公嗣與諸葛孔明耳!這裡也說明劉禪的性格軟弱。總之這裡有很多原因,諸葛亮佔其一。

4樓:匿名使用者

人皆以為諸葛亮是智慧型的化身,我以為諸葛之智與范蠡之智相比,略見遜色。一篇「出師表」,千年傳頌。諸葛丞相的忠信與睿智,世代相傳。

但諸葛一生也有幾處敗筆。一是痛失荊州,接著又有「火燒連營」,打了兩個大敗仗,死了關羽和劉備,難道丞相一點責任也沒有?二是兵出岐山,耗費多少人力和財貨,一無所獲,豈是智者所為?

最主要的是,諸葛亮不能像曹操那樣,在自己身邊聚集大量人才,這是蜀國很快敗亡的主要原因。「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終於沒能成功。

5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次北伐街亭大敗,第二次北伐陳倉沒攻下,第四次北伐忽悠了相約夾擊的柯比能,自己先斷糧撤退了,第五次北伐被困乏在五丈原。諸葛亮親自指揮的幾次戰役,戰略上都是失敗結局。

諸葛亮打過哪幾次敗仗?

6樓:在陸水湖用功讀書的公孫瓚

諸葛亮的敗仗主要體現在北伐上。

史書記載,諸葛亮南征後對曹魏用兵共有七次。

一出祁山,雖有初出師時之節節勝利,後因諸葛亮錯用馬謖而失街亭,戰局急轉直下,諸葛亮被迫倉皇後撤,以失敗告終。

二齣祁山,魏軍循司馬懿制定的戰略方針,堅守不戰;諸葛亮速戰不成,死傷累累,兵無糧草,不得不無所建樹而撤兵。

三出祁山,諸葛亮乘魏方陳倉守將病重,襲取陳倉,取建成,兵駐祁山。司馬懿率軍迎戰,諸葛亮因病力不能支,不戰而偷偷溜走。

四出祁山,司馬懿伐蜀,遇雨後撤。諸葛亮乘機攻祁山。司馬懿妙用反間計,使劉後主下令諸葛亮班師,魏不戰而勝。

五出祁山,因蜀漢經濟不堪連年戰爭的負擔,李嚴無法按期籌辦軍糧,便假報東吳攻蜀,諸葛亮以假為真,回師救蜀,伐魏成水中撈月。

六出祁山,孔明率軍伐魏,初戰便中司馬懿埋伏,大敗而損失上萬。後因諸葛亮心勞力絀,星落五丈原。蜀軍費盡力氣,好不容易才撤回本土。

7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的諸葛亮基本上是常打敗仗。他參與的第一戰當陽長阪之戰,這一次劉備慘敗,諸葛亮只能跟著劉備逃跑,一點兒辦法也沒有;他參與的第二戰是赤壁之戰,但那一仗的總指揮是周瑜,諸葛亮只是勸說孫權與劉備結盟,他並沒有參與戰役的指揮,所以說赤壁之戰雖然勝了,但基本與他無關;他參與的第三戰是取成都,但這一戰的總指揮仍然不是他,而是劉備,看不出他在戰役中起了什麼作用;這以後,他也取得了一場戰爭的勝利,那就是南征四郡,但那基本上是一次政治征服行動,軍事成分是很少的,算不得一次真正的戰役;至於說到北伐曹魏,也他更是常敗將軍,凡他指揮的戰役基本上是每戰必敗。這中間只有一次攻取了武都和陰平二郡,但諸葛亮還沒有參加。

因此,說諸葛亮是軍事家,那絕對是有水分的。

這個問題確實不太好回答。諸葛亮親自指揮作戰,只限於所謂「六出祁山」這個階段。除了第一次效果較好外,其餘都是無功而返。

歸根結底。諸葛亮的幾次北伐,打的都是預防性戰役。他並沒有一舉光復中原的打算。

這點在《隆中對》和《出師表》裡,諸葛亮自己已經做了闡述。蜀國若想最終獲勝,前提有二;一要佔據荊州和益州作為根據地。二要聯合江東孫氏為外援,或者至少使孫權保持對蜀有利的中立。

反觀北伐階段的形式,兩者中只有後者勉強可以獲致。但是吳蜀同盟關係若真的堅不可摧。那麼李嚴在白帝城做些什麼呢?

諸葛亮說他才能比的上陸遜。也就是將假想敵設定為東吳。這樣的聯盟,可謂有趣。

北伐中的諸葛亮在戰術上並沒有獲得多少成就。這也在他預料之中。要搞清楚北伐究竟是勝還是敗,首先要從諸葛亮的戰略目的去考量。

「然不伐賊,王業亦亡,孰若伐之?」益州疲敝,人才稀少,後方不穩。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守已經很困難,根本談不上什麼「克復中原」。

但如果一味消極防禦。只能是坐以待斃。以諸葛亮的戰略遠見,他絕對不會看不到這點。

因此他力排眾議,執意上表請戰。其目的是將消極防禦轉化為攻勢防禦,先發制人。這點是很符合孫子兵法的要旨的。

只有以連年不斷的有限攻勢拖住魏國,陷其於防禦。才能長時間的保持主權完整性。蜀國的地理環境,出可以戰,入可以守。

在內政方面也沒有缺失,南方分離分子已被削平。這樣的決策可謂入情入理。

在實戰中,諸葛亮小心謹慎。絕不過度消耗實力。使得自己可以連年不斷的出擊。

又不至於打擊蜀國薄弱的國力。但這也為他背上了過分小心保守的名聲。從長遠看,這有利於貫徹以攻為守的戰略主軸。

也是合理的。

不能否認,諸葛亮不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將才。而是乙個從政治角度合理使用武裝力量的統帥。這點可能只有俾斯麥能與其媲美。

戰爭為實現政治目的而存在。它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2023年後的《戰爭論》才首先將其歸納為完整理論。

這樣看來諸葛亮實在是一位超越時代的戰略家。他並沒有輸掉戰爭,而是將一場毫無勝算的戰爭一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8樓:期待下一首

開玩笑,你在**看的敗兵1萬?請不要懷疑諸葛孔明,劉備本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不到1萬兵馬 。

全憑諸葛斡旋,訪東吳。「舌戰群儒」。佔荊州取川地立漢中。

之所以未平天下,在於人,劉備私心讓二弟三弟守穴,讓子龍穩重之人去做前鋒。失荊州,毀大局。劉備不善用人,諸葛龐統關張趙黃馬等等,當世豪傑盡在他手。

以至於後面北伐因糧草問題而終止。本可以10年內直滅魏國曹操。

北伐是他去攻城掠地,你去打別人,你會是敗嗎?你原有土地絲毫不損,是敗嗎?撤退時伏擊敵方,可以是全身而退。算敗?,「空城計」是否存在。還需考究。

讀懂《周易》,便有資格談孔明。注意是懂

諸葛亮如果不用馬謖結果,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殺馬謖?

這個是乙個不可能發生的事。劉備 諸葛亮,一直努力營造乙個能人 驕傲不遜的人比較少的比較好管理的團體,以留給劉禪。包括關羽在荊州出事,巴蜀這邊一直遲遲不發兵來援,張飛接受討伐東吳的任務,卻因為過於暴虐下屬而被殺,都是一連串的計策。劉備在荊州有三套班子,雜合成乙個集團扶佐他。巴蜀本地派 荊州派 早期從龍...

諸葛亮一氣周瑜內容概括,諸葛亮一氣周瑜 內容概括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 周瑜和諸葛亮約定,如果周瑜奪取南郡失敗,劉再去取,周瑜第一次奪取失利受傷,然後又將計就計,打敗了曹兵,但是諸葛亮卻乘機奪取了南郡等地,既沒有違約,又奪取了地盤。真是一舉兩得!周瑜率大軍攻打荊州南郡,與守將曹仁對壘。曹仁故意棄城而走,引周瑜入城,卻在敵樓上埋...

翻譯校定諸葛亮集表這段節錄進諸葛亮集表一字一譯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遭漢末擾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於野,不求聞達。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 亮深謂備雄姿傑出,遂解帶寫誠,厚相結納。及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而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權既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