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三國鼎立,它們的建國和滅亡順序是什麼

2022-02-03 23:19:23 字數 5379 閱讀 4351

1樓:筱鴨電影

建國順序是魏、蜀、吳,滅國順序是蜀、魏、吳。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

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曹魏後期,政治日益腐敗,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與此同時,統治階級內部出現了以曹爽為首和以司馬懿為首的兩個集團的對立和鬥爭。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出洛陽城南拜謁魏明帝陵,司馬懿乘機在洛陽發動政變,奪取了朝中大權。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馬懿病死,子司馬師繼續掌權。嘉平六年(公元254年),司馬師廢曹芳,立曹髦為帝。次年,司馬師死,弟司馬昭當政。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曹髦不甘心做傀儡,於是率數百僕從向司馬昭進攻,結果被殺。司馬昭另立曹奐為帝,政權完全為司馬氏所控制。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馬昭向發動滅蜀漢之戰,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等分東、中、西三路進攻漢中。蜀漢則以姜維為首組成抵抗軍,據劍閣天險與魏軍相持。

鄧艾遂率精兵偷渡陰平攻占涪城,進逼成都。蜀漢後主劉禪不戰出降,姜維聞訊後帶部投降鍾會,後兵變不成,自刎而死,蜀漢滅亡。

咸熙二年(265年),曹魏皇帝曹奐禪位於司馬炎,改元泰始,是為晉武帝。曹魏滅亡。

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擴充套件資料:

三國疆域劃分:

1、曹魏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占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

東至黃海。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  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在立國後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幷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揚州。

曹魏於西域設定管轄海頭的西域長史和管轄高昌的戊己校尉。221年孫權稱藩後,曹魏讓孫權領有荊州牧,將荊揚等孫權勢力則定為荊州,曹魏原直轄的荊州北部改稱為郢州。

雙方決裂後曹魏復改郢州為荊州。220年至226年,分隴右置秦州,最後併入雍州。滅蜀漢後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兩州。

2、蜀漢

蜀漢為劉備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戰後才在諸葛亮協助下,由荊州南部開始發展。其勢力一度涵蓋荊州、益州及漢中。立國前後與孫吳發生多次戰爭並損失荊州,於諸葛亮南定南中後獲得雲南一帶疆域,至此漸漸穩定。

疆域範圍:北方與曹魏對峙於秦嶺,漢中為重鎮;東與孫吳相鄰於三峽,巴西為重鎮;西南至岷江、南中,與羌、氐及南蠻相鄰。蜀漢共有22郡、僅益州一州。

於益州下設庲降都督,治味縣,專轄益州南部。

3、東吳

東吳的疆域擁有大部分的揚州。孫權在赤壁之戰後陸續獲得荊州西部、交州,並在擊敗關羽後獲得整個荊州南部。至孫權稱帝後疆域方穩定下來。

孫吳北與曹魏對峙在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建業、江陵為重鎮;西與蜀漢相鄰於三峽,西陵為重鎮;

東及南至東海南海,其中南達越南的中部。孫吳原有32郡及三州:荊州、揚州、交州。於226年設定廣州,後併入交州。至264年復設,共增加一州。

2樓:匿名使用者

建國順序,魏蜀吳,滅亡順序,蜀魏吳

魏朝(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中國正史稱為魏朝,後世史家多稱曹魏,由於之後的北魏被稱作「后魏」,於是曹魏也稱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國之中最強大的一國。

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了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曹魏滅亡。

由於曹魏在三國之中佔據長江以北的廣大中原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實力遠勝蜀漢和東吳。曹魏一朝,最重要的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曹魏戶六十六萬餘,人口四百四十餘萬。置司、豫、兗、青、

徐、涼、雍、冀、幽、並、荊、揚等州,並且繼承了東漢在西域的統治,設立西域長史府進行管理,在毌丘儉征伐高句麗後,朝鮮半島的一半地區也併入了曹魏版圖。北部幽州的地境達於遼東,南部諸州大致依秦嶺、淮河分別與漢、吳相接。公元263年,滅蜀漢,將益州和南中納入版圖,魏朝疆域達到鼎盛,約為450萬平方公里。

蜀國(221年-263年),即蜀漢、又稱季漢。為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西南方的乙個政權。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漢室宗親劉備在軍閥混戰中崛起。

魏黃初二年(221年),劉備在四川(蜀地)成都稱帝,續漢之大統,國號「漢」,史稱蜀漢或季漢。蜀漢始於昭烈帝 劉備,終於後主劉禪,歷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時期佔據荊州、益州,國力強盛,但是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後元氣大傷,後來諸葛亮治國,恢復生產,使得能與魏吳抗衡。

三國之一,主要擁有益州,漢中,南蠻等地(今四川及雲南、貴州北部、陝西舊

吳國(229—280)亦稱孫吳或東吳。是中國三國時期由孫權建立的政權。在三國之中,水軍最強,占領揚州 (古代)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

東吳勢力發跡於孫堅時代,3世紀由孫權建立的政權,開始建於吳郡(今蘇州市),後孫權築石頭城遷都建業(今南京)。222年,曹魏封孫權為吳王,作為曹魏的藩國吳國始立。229年四月,孫權稱帝,國號吳,改元黃龍,東吳也應始於此年。

280年,亡於西晉。東吳的滅亡也標誌著漢末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晉朝基本完善了統一。吳國也海上的發展,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達吳都建業。

3樓:匿名使用者

建國順序是 曹魏220年,蜀漢221年,孫吳222年 滅亡順序是 蜀漢263年,曹魏265年,孫吳280年

4樓:常山趙子龍

建國順序,魏蜀吳,滅亡順序,蜀魏吳

5樓:韓夢軒

建國:魏蜀吳 ,滅亡:蜀魏吳

三國後面是什麼朝代?

6樓:阿沾愛生活

晉朝。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晉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266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滅吳,完成統一。後經歷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國勢漸衰,316年西晉被北方蠻族滅亡,北方陷於混亂,史稱五胡亂華。317年,晉室南渡,司馬睿在建鄴建立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

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鞏固。兩晉時期五胡遷至中原,加強了民族融合,北人南遷,開發了江南地區。420年,劉裕建立劉宋,東晉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朝時期。

7樓:聞人芯

為何魏晉南北朝時代那麼混亂呢?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段歷史,只有西晉時候短短的36年還算是統一,其他時候都是在軍閥混戰,地方割據,異族入侵,政權傾覆等等相續上演。

從歷史的角度來講,魏晉南北朝是秦漢舊秩序的分崩瓦解,經過多年的各種實驗之後,孕育了隋唐的生機。

黃巾起義這個東漢末年戰亂的開端,也是社會矛盾的一次爆發。由於東漢末年皇權掌控力逐漸降低,宦官和外部勢力沒有節制的野蠻生長,讓朝廷的控制力越來越低,地方豪族大量侵占良田,囤積糧食,最終沒有飯吃的農民開始了黃巾起義,開啟了三國亂世的大門。

黃巾起義後,不同的地方政權有的開始強化集權,有的開始進行利益疏導,反正就是我的地盤內不能亂,要好好的休養生息,而曹操就是採用這樣情況,通過集權,唯才是舉,吸收了各階層的人才,並且頒布了自己的屯田制度,最終穩定了自己的內部,藉此對外用兵,統一了河北,在三國時候佔據很大的地盤。

三國後期,有人脈有聯盟的司馬家族奪權,於公元265年司馬炎稱帝,逐漸恢復了初步統一。

八王之亂西晉的建立,可以看成是司馬家族和各大家族合夥人相互利用的結果,表面上是統一了,但是深層次的矛盾沒有解決。

為了回報這些支援自己的合夥人,給了他們很大的權利和便利,讓這些名門能夠更合法的去壟斷社會物資,極大的助長了閥門演變,最後還是和東漢末年一樣,外面軍閥割據,內部皇權實力在司馬炎之後逐漸降低,更出現了皇后勾結藩王作亂的事情,最終點燃了八王之亂,這些都是宗室軍閥之間相互討伐。

和東漢末年一樣,在八王之亂中,人民流離失所,社會發展遭到了嚴重破壞,最終八王之亂持續了16年,西晉對於社會的控制力降到最低點,就和東漢一樣。

東晉衣冠南渡八王之亂導致了西晉的滅亡,導致了北方被胡人乘虛入侵,南方司馬睿在中土大家族的支援下,建立東晉。

其實東晉也都差不多,本身沒有多少資質的司馬睿,就是因為是司馬家族的人,被強大的豪族推出來**人,在司馬睿這個**人多番溝通協調之下皇權和這些大宗族形成了微弱的平衡,皇室做事情需要與宗族溝通,同意了才行,而宗族在穩定自己內部秩序,恢復生產。

為了穩定現有的局面,大族之間開始通婚,有了門當戶對之說,將寒門子弟排除在外,追求精神上的享樂,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文學的發展,但是也讓這些世族習慣了優越的日子,越來越糜爛。

到了東晉末年,已經爛透了的東晉,被寒門子弟逐漸掌握兵權,最終劉裕滅東晉,宋朝成立,開啟了政局。但是也同樣經歷了外藩爭鬥,由於各種各樣的事情經常出現衝突,寒門出生的皇帝,優先使用寒族,這就觸動了豪門的利益,雖然這些大族大多都是尸位素餐,逐漸沒落,但是手中的資源依舊還在,造成了寒門和大族在政治上的衝突,最後宇文泰占領江陵後,對這些沒落的大族造成了重擊,逐漸統一。

五胡十六國西晉解體後,北方的匈奴、鮮卑等國家以及邊境地帶的漢人,建立了很多地方政權,這個時候被稱為五胡十六國,這些也同樣是地方割據的體現,名義上向晉朝稱臣,但實際上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而北方的胡人人口眾多,過習慣了貧困生活,當來到漢人的世界時候很是羨慕這種貴族生活,於是胡人還是向漢人學習,開始漢化,並且啟用漢人在一些地方任職,從各方面的國家形態都向南朝看齊,這些改革都極大的提公升了北魏的國力,優化了政治結構。

但是孝文帝去世之後,北魏分為東魏和西魏,發展都後面成為北齊和北周,但是胡人和漢中的融合在進一步發展,北周的宇文氏家族,任用了很多漢人,建立了國家新的體制,推廣府兵制,促進了北方胡漢融合的新秩序,逐漸走向成熟的國家。

總之,魏晉南北朝時期,表面上是國家的更替,實際上是各大豪門大矛盾爭鬥,形成了很多的地方軍閥,就像以前的部落一樣,圈一塊地稱王,這個時期的人才很多,能打的人也很多,大多都是按自己的理解去做統一的事情,最終都失敗了,最後胡人和漢人融合之後,逐漸減少了紛爭,從部落統一成國家了,也為隋唐的統一在制度組織和文化上提供了條件。

三國鼎立中的鼎字是什麼意思,三國鼎立的鼎是什麼意思

魏蜀吳三國鼎立,是形容在三國鼎盛時代勢均力敵.像 鼎 一樣地各據一方,鼎立 是形象生動地描述各方 勢力 爭奪國家權力叫做問鼎。鼎,國寶。象徵國家權力。三國鼎立的鼎是什麼意思 5 意思是 大 一 鼎的 組詞 鼎鼐 鼎足 九鼎 鼎立 鼎助 贗鼎 鼎峙 鼎盛 二 鼎的筆順 擴充套件資料一 字源演化 二 說...

三國群英傳2攻略 三國鼎立 ,三國群英傳5攻略 三國鼎立

這個遊戲嘛.沒什麼攻略可以講.但首先要說的是別用秘籍,太麻煩,用了的話遊戲玩起來就沒意思了.遊戲裡主要的目標是占領所有城池.途經是提高武將數量.過程是不斷把兵力調移到前線和敵人作對抗.勢力的後方只需要每城1 2人作開發工作,同時把每年得到的金錢全部送到勢力的前線去,武將也保持在前線,每城人數盡力都在...

三國斬和三國殺有什麼區別,三國殺ol和三國殺有什麼區別?

三國殺是第乙個吃螃蟹的,在近乎空白的中國桌遊市場一炮打紅,算是添補了中國桌遊行業的空白。三國斬是在三國殺紅火好久之後,經過模仿和改造形成。雖然新增了一些武將,但很多武將的技能和三國殺都一樣只是改了名字而已。三國斬最有特色的是類似遊戲王的場景系統,每回合換一次場景,每個場景有不同的效果,比如可以出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