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三國時代」為何出現與三國相反的局面,以弱勝強成為常態

2022-05-14 12:25:08 字數 5944 閱讀 1107

1樓:好姑娘不善良

「後三國時代」之所以能出現與三國相反的局面,甚至以弱勝強,是因為佔據了地理位置方面的優勢,同時國家經營治理有方,整個的內部也比較團結,再加上韜光養晦已經累積了足夠多的實力。

在三國時代,曹蜀吳的實力非常強,其他的那些小國家都是小打小鬧的存在,可是在「後三國時代」當中,因為各種原因還是發生了很明顯的變化的,甚至有些國家是後來者居上的,當時的西魏和北周,各方面都是比較差勁的,可是最後通過一些方法迅速的逆襲,從而滅掉了北齊,並且為統一隋朝奠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實這樣大的轉變,主要跟地理位置有關,國家建立的地方比較紮實,同時在防禦的時候也有先天保護的能力,在國家的治理方面也安排得非常得當,對一些土地還有農民的徵用都顯得特別人性化,除了這些之外。

「後三國時代」在人才方面的選拔,也是提高了很多,基本上都是有謀略的,再加上所有的人員都齊心協力,沒有什麼內訌,這樣的團結,當然會很快地走向成功了,其實這種時代格局的變化,也是代表了歷史的走向。

雖然當時的西魏和北周,屬於非常弱的國家,但通過不斷的提公升實力,加強自我防禦的能力,和別國的不斷磨合,以至於讓自己成長得更為強大,也就主宰了後期的發展目標,所以就出現了這種局面。

2樓:乖乖de陽

因為時代不一樣,面對的敵人不一樣,結果自然是不一樣的,而且後三國也比較努力。

3樓:筆削春秋

因為他們當時的政治政策很好,而且韜光養晦儲存了實力,所以就能成功。

4樓:一本正經聊八卦

蜀國的地理位置很好易守難攻,所以在後期總是以弱取勝,出現了這樣的局面。

5樓:斜陽下的寶寶媽

是因為他們佔據的地理環境優勢,又因為他們當時的政治政策都很好,內部也比較團結,所以就能夠成功。

6樓:歷史風味

後三國時代比較弱的是蜀漢地區,但是蜀漢地區的交通大家都知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易守難攻,加上休養生息的政策。讓弱國的勝利成為可能。

7樓:海闊天空

因為佔據了地理位置方面的優勢,同時國家經營治理有方,整個的內部也比較團結,再加上韜光養晦已經累積了足夠多的實力

8樓:左建中

格局發生了改變比如說姜維過度伐魏導致整個國家實力減弱,朝庭**不和。而司馬懿父子休養身息等蜀國精疲力盡而伐之。再加上蜀和吳的皇帝政治能力不足,因此出現了司馬家吞併三國的局面。

9樓:常大大璐

後三國時期能與三國形成相反的局面,是因為佔據了地理優勢,內部也更加團結,再加上積累了那麼長時間的實力,很容易形成以弱勝強的局面。

10樓:錢多多

人才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好的人才對於地理的理解進一步提高,使戰爭中的客觀因素進一步變強。

11樓:司命南宮伊雪

後期的蜀國,有很大地理,可以休養生息慢慢積累自己的實力,逐漸增強。

「後三國時代」為什麼出現與三國相反的局面,甚至是以弱勝強成為常態?

12樓:安徽省高考諮詢趙老師

首先我們要知道後三國是指哪三個國家,這三個國家分別是北齊,北周以及陳,其中實力最弱的北周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這個國家之所以能夠以弱制強,就是因為歷朝的統治者實行了符合本國的改革,要知道在宇文護之前整個北周的實力是非常弱小的,而且國內的勢力縱橫交錯,再加上當時北周的皇帝勢弱,所以也處理不了這種局面。

但是這個時候宇文護站了出來,雖說他不是皇帝,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基本上就是皇帝的要做的事情,他不僅運用鐵腕手段把國內這種錯綜複雜的勢力全部清除,而且把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手上,並且還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比如大力發展農業,然後鼓勵老百姓參軍。這也為後來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打敗北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僅如此,北周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相對那兩個國家也是占有著絕對的優勢,因為北周處在秦朝那個時期的關中地區,雖說這個地方的物產不是那麼的豐富,但是它是乙個易守難攻之地,所以這就導致那兩個國家來攻打他的時候,每次都是鎩羽而歸,然後就給了北周繼續發展的時間。

除此之外,在北周武帝宇文邕臺之後,北周可以說是團結一致的,整個國家的力量都往一處使。試想一下這樣的國家怎麼能不強呢?並且在北周團結的同時,那兩個國家還在各種的勾心鬥角之中,此消彼長北周成為最後的勝利者也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情。

13樓:夢哈伴你讀文化

因為後三國時代地理位置優越,治國措施得當,並且內部團結並且人才輩出,並且敵人不斷犯錯。

14樓:豆丁的神曲

因為前面那些強國相互鬥爭,實力都大不如前,後三國抓住了機會,同時國家管理的很好,於是就後來居上了

15樓:earth魔術

三國混亂的局面最終沒有定居,各有各的心思,沒人能統一天下,就給了其他小國崛起的機會!

16樓:清風不願伴九州

因為後三國時代不可能咯博弈直落下去強國有也不可能一直強下去所以以弱勝強也有可能成為常態

17樓:詩允love詩傑

國力最弱的西魏和北周開始趕上甚至超越國力最強的北齊,國力第二的蕭樑滅亡,取而代之的陳朝成了三足鼎立之中國力最弱的國家。

18樓:啊洋

主要是因為他們這些所謂的弱國不會一直弱下去,而這些強國也不會一直強下去

19樓:職場小銘

後三國時代實際上是關東、關西與南方政權的鼎立。後三國時代的轉變過程是,國力最弱的西魏以及後來的北周逆襲成功,滅掉了國力最強、由東魏而來的北齊,蕭樑在東西魏的夾攻和內亂之下滅亡,取而代之的是陳朝,而繼承北周國力和版圖的隋朝又滅掉了陳朝,成功統一天下。

20樓:帥到被人砍路過

後三國時期因為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爭鬥,強國的力量被削弱了,而弱國抓住了這個機會,以弱勝強

21樓:

三國時代靠的是謀略和軍隊強度 而後三國時代靠的是治理國家的能力 不能單從軍隊規模上判斷強弱

22樓:百小度

西魏很弱.後來北周逆襲成功,滅掉了國力最強、由東魏而來的北齊,蕭樑在東西魏的夾攻和內亂之下滅亡,取而代之的是陳朝,而繼承北周國力和版圖的隋朝又滅掉了陳朝,成功統一天下。

23樓:好姑娘不善良

「後三國時代」之所以能出現與三國相反的局面,甚至以弱勝強,是因為佔據了地理位置方面的優勢,同時國家經營治理有方,整個的內部也比較團結,再加上韜光養晦已經累積了足夠多的實力。

在三國時代,曹蜀吳的實力非常強,其他的那些小國家都是小打小鬧的存在,可是在「後三國時代」當中,因為各種原因還是發生了很明顯的變化的,甚至有些國家是後來者居上的,當時的西魏和北周,各方面都是比較差勁的,可是最後通過一些方法迅速的逆襲,從而滅掉了北齊,並且為統一隋朝奠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實這樣大的轉變,主要跟地理位置有關,國家建立的地方比較紮實,同時在防禦的時候也有先天保護的能力,在國家的治理方面也安排得非常得當,對一些土地還有農民的徵用都顯得特別人性化,除了這些之外。

「後三國時代」在人才方面的選拔,也是提高了很多,基本上都是有謀略的,再加上所有的人員都齊心協力,沒有什麼內訌,這樣的團結,當然會很快地走向成功了,其實這種時代格局的變化,也是代表了歷史的走向。

雖然當時的西魏和北周,屬於非常弱的國家,但通過不斷的提公升實力,加強自我防禦的能力,和別國的不斷磨合,以至於讓自己成長得更為強大,也就主宰了後期的發展目標,所以就出現了這種局面。

「後三國時代」為何出現與三國相反的局面,居然以弱勝強成為常態?

24樓:

因為他們的實力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也就導致了出現與三國相反的局面,居然以弱勝強成為常態,這也是無法避免的。

25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前中期戰爭太多,民生凋敝。後期大將都死的死,老的老,都想著享受榮華富貴,不想再拼命了,從將軍到士兵都有厭戰情緒。進攻一方厭戰,防守一方為了守住老本拼命,自然就以弱勝強比較多了。

26樓:我說周周知道

因為當書三方相互的制約導致在當時就會有很多的牽絆,各個國家內部不團結所以說他們打不贏別人,打仗的時候容易出問題。

27樓:在寶華山吹風的花木蘭

後三國時的東魏、西魏和梁,其實也說不上有特別明顯的強弱之分。內部都是矛盾紛紛,外部強敵在側,互相給對方添堵。相對弱點的內部一團結,集中力量就能打贏,三方又互相之約,任何兩方都難以大打出手,所以就經常出現以弱勝強的戰役。

28樓:

什麼後三國時代?是指曹操、劉備他們死了以後嗎?其實三國就是士族全面崛起的乙個時代,至於以弱勝強那要你怎麼看

首先三國從頭至尾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事有很多,再者,有些勢力看上去強其實很不中用,比如,官渡之戰袁紹看起來比曹操強,但是比個人能力,勢力中的人才和向心力,曹操甩袁紹幾條街。至於你說的後三國時代,能不能取勝主要看有多少士族大家支援,如果士族不支援你,你再兵強馬壯那也是虛的,傾刻間就能玩完。

29樓:

何為弱?何為強?史書所記載也並非全貌。有時候只是個表象,而非真相。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都是不斷變化,不能以強弱而分。

30樓:深度社評

靠的是腦子,和智慧型,

三國演義的歷史背景

31樓:南叔小百科

一、時代背景

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多年戰亂後朱元璋剿滅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一名雜劇和話本作者,生活在社會底層,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由此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

二、題材背景

西晉陳壽所著《三國志》是三國故事的最早源頭,但這是紀傳體的史書,記事簡略,粗陳梗概。南朝宋人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增加了許多奇聞軼事,傳奇色彩與可讀性都大大增強。

中唐史學家劉知襲在《史通》中說,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於行路,傳之於眾口」,可見這個時期三國故事已廣泛流傳於民間。

三國是繼東漢而出現的時代稱號,由於魏、蜀、吳三個國家鼎立而得名。三國始與公元220年魏國代漢,終於公元265年晉代魏。但史家往往以公元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離開洛陽為三國上限,以公元280年晉滅吳為三國下限。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

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32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

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群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三國時代還用竹簡嗎

三國時代還在用竹簡,因為當時紙還沒有普及到,所以大部分都是用竹簡代替。竹簡,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 也有木片,稱木簡 牘比簡寬厚,竹製稱竹牘,木製稱木牘。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 約67.5cm 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 約56cm 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 約23c...

三國時代三國鼎立,它們的建國和滅亡順序是什麼

建國順序是魏 蜀 吳,滅國順序是蜀 魏 吳。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 魏 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 吳 史稱東吳,...

三國裡的那字怎麼字的 三國指的是哪三國?

字一般是家長或者師長起的,現在一般不用的。沈川迦,字 沈蛋蛋 或者 沈疼疼。字是古代人的,我們現代人不需要,不過,要是想起乙個字的話,我給你想了乙個,字水蒙。那你的字就叫穿山甲吧。得力。沈川迦,字穿甲。呵呵。三國指的是哪三國?三國指東漢后魏,蜀,吳三國。一 魏國。魏國 213年5月 266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