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到後面是什麼讓吳國滅亡的,三國裡面吳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2022-01-24 11:26:25 字數 5409 閱讀 1707

1樓:蜂鳥飛燕

① 赤壁大戰後,孫權不顧眼下抗曹大計,強奪荊州,殺死關羽,致使劉備惱羞成怒,興兵伐吳,吳蜀聯盟破裂,造成兩國元氣大傷,給魏國乙個可乘之機;

② 吳國與魏國聯盟伐蜀,伐蜀未成,反倒使東吳處於到底是聯魏伐蜀,還是聯蜀伐魏的進退兩難的境地。

吳國(229年5月23日 —280年5月1日),三國之一,為孫權所建立,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公元222年孫權稱王,229年正式稱帝)。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晉中之窗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四帝,共五十二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五十九年)。

孫吳勢力晉中之窗發跡於孫堅、孫策時期。孫堅為孫權之父,晉中之窗參與了討伐黃巾軍、平定西北邊亂及討伐董卓等戰役,晉中之窗最起初是一名縣吏,後因軍功被漢廷任為長沙太守。晉中之窗孫堅死後,其長子孫策逐漸向江東發展,晉中之窗奠定基礎,孫策死後,其弟孫權接任孫吳政權。

晉中之窗吳開始建都於吳郡(治今江蘇蘇州),後築石頭城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222年(魏黃初三年)孫權為吳王,吳國始立,名義上依附於曹魏,晉中之窗實際已脫離曹魏控制。229年(黃龍元年)5月23日,晉中之窗孫權稱帝,國號為大吳,改元黃龍,吳國正式建國。280年(天紀四年)5月1日,亡於西晉。

孫吳領有晉中之窗漢末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後分交州東北部為廣州,國土面積僅次於曹魏。

孫吳為開發江南地區做出了重大貢獻,晉中之窗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同時也海上交流,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曾到達吳都建業。吳國的滅亡也標誌著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

2樓:匿名使用者

吳國(222~280)是中國古代三國時期孫權建立的政權。史稱孫吳或東吳。

222年,孫權稱王,定都建業,吳國建立,孫權就是吳大帝。

孫權統治時,江東經濟有顯著發展。北人南來,山越出居平地,勞動力增多。長江兩岸地區都設有屯田區,其中毗陵屯田區(今江蘇常州、鎮江、無錫一帶)最大。

會稽郡農業生產比較發達。歷代陸續修成的浙東運河和江南運河在孫吳時發揮了通航效益。江南運河雲陽至京口(今江素檀陽至鎮 江)一段流經山間,不便通航,吳未得到修整。

雲陽以西開闢破岡瀆,使秦淮河和江南運河聯通,為三吳至建業的便捷水道。絲織業開始在江南興起,但織造技術還不高,所以蜀錦成為重要的輸入物資。銅鐵冶鑄繼承東漢規模而有發展規律,青瓷業也在東漢釉陶製造基礎上走向成熟。

由於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業很興旺,海船經常北航遼東,南通南海諸國。黃龍二年(230)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即今台灣省,這是大陸與台灣聯絡的最早記錄,吳國使臣朱應、康泰泛海至林邑(在今越南南部)、扶南(在今柬埔寨境)諸國。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達建業。

經濟的發展,與外界交往的增加,促進了攻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現了一批知名的經學家和文史之士,如虞翻、陸績、韋昭。佛教開始在江南傳播,居士支謙從洛陽南來,世居天竺的西域僧康僧會稍晚從交趾北上。他們在建康譯經傳法,影響頗大。

道教在南方民間繼續流傳。

孫吳諸將以私兵隨孫氏征戰,孫吳屢以國家佃客賜給功臣,功臣往往擁有多至於數縣的俸邑,因而逐漸形成吳國武將世襲領兵的制度。同時,江南也出現了象吳郡的顧、陸、朱、張那樣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僕,而且各有門風,世居高位的大族。他們和世襲領兵的武將同是孫吳政權的主要支柱。

280年,西晉軍隊攻破東吳,吳國滅亡。

3樓:奔三處理

孫皓不會打理。

三國演義第一句已經做了解析。

論國力大小,晉遠在吳之上。

三國裡面吳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根本原因:孫策踞於江東,孫策死後,孫權即位。赤壁一戰,又使曹操滅亡東吳的美夢化為泡影,因此,孫權對東吳政權的穩固立下了汗馬功勞。

赤壁之戰後孫權為了聯盟抗曹暫時將荊州借給劉備,但劉備取蜀後拒不交還荊州。東吳又與蜀漢的荊州爭奪戰中斬殺關羽,並在夷陵之戰重創劉備。得到荊州後東吳構築了一條完整的長江防線,使得東吳成為三國中最後乙個滅亡的國家。

孫權晚年為了抑制東吳士家大族勢力以太子之位為誘餌,在二宮構爭中沉重打擊了以吳四姓為首的世家大族勢力,同時也嚴重削弱了東吳自身的實力,為東吳滅亡埋下了隱患。

5樓:冷侃娛文

① 赤壁大戰後,孫權不顧眼下抗曹大計,強奪荊州,殺死關羽,致使劉備惱羞成怒,興兵伐吳,吳蜀聯盟破裂,造成兩國元氣大傷,給魏國乙個可乘之機;

② 吳國與魏國聯盟伐蜀,伐蜀未成,反倒使東吳處於到底是聯魏伐蜀,還是聯蜀伐魏的進退兩難的境地。

吳國(229年5月23日 —280年5月1日),三國之一,為孫權所建立,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公元222年孫權稱王,229年正式稱帝)。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晉中之窗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

孫吳是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歷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四帝,共五十二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則為五十九年)。

孫吳勢力晉中之窗發跡於孫堅、孫策時期。孫堅為孫權之父,晉中之窗參與了討伐黃巾軍、平定西北邊亂及討伐董卓等戰役,晉中之窗最起初是一名縣吏,後因軍功被漢廷任為長沙太守。晉中之窗孫堅死後,其長子孫策逐漸向江東發展,晉中之窗奠定基礎,孫策死後,其弟孫權接任孫吳政權。

晉中之窗吳開始建都於吳郡(治今江蘇蘇州),後築石頭城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222年(魏黃初三年)孫權為吳王,吳國始立,名義上依附於曹魏,晉中之窗實際已脫離曹魏控制。229年(黃龍元年)5月23日,晉中之窗孫權稱帝,國號為大吳,改元黃龍,吳國正式建國。280年(天紀四年)5月1日,亡於西晉。

孫吳領有晉中之窗漢末揚州與荊州大部地區及交州全境,後分交州東北部為廣州,國土面積僅次於曹魏。

孫吳為開發江南地區做出了重大貢獻,晉中之窗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同時也海上交流,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曾到達吳都建業。吳國的滅亡也標誌著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

6樓:匿名使用者

孫策踞於江東,孫策死後,孫權即位。赤壁一戰,又使曹操滅亡東吳的美夢化為泡影,因此,孫權對東吳政權的穩固立下了汗馬功勞。赤壁之戰後孫權為了聯盟抗曹暫時將荊州借給劉備,但劉備取蜀後拒不交還荊州。

東吳又與蜀漢的荊州爭奪戰中斬殺關羽,並在夷陵之戰重創劉備。得到荊州後東吳構築了一條完整的長江防線,使得東吳成為三國中最後乙個滅亡的國家。孫權晚年為了抑制東吳士家大族勢力以太子之位為誘餌,在二宮構爭中沉重打擊了以吳四姓為首的世家大族勢力,同時也嚴重削弱了東吳自身的實力,為東吳滅亡埋下了隱患。

7樓:洗不掉的血痕

不思進取,自赤壁之戰後。吳國休養多年。也沒有打什麼進攻戰。

都是防禦。前期戰略是對的。養肥劉備壓制曹操,不過劉備肥了他又連線曹操壓制劉備。

吳國的最高理想和政策就是保持三國鼎立。吳國沒有魏國的強勢,也沒有蜀國的危機感。自信有長江天險人家進不來。

雖然有呂蒙陸迅等智謀之士。也打出了偷襲關羽荊州的大勝。但呂蒙陸迅死後。

國內再無人為吳國指出正確方向。只能消極防禦。結果在蜀國滅亡後也滅亡了

8樓:

1當時國家的統一是統治階級和人民的共同需求。

2吳國在孫亮在位前後一直存在權利紛爭的問題,國家沒辦法得到戰爭後的恢復,綜合國力下降,末代皇帝孫皓殘暴專橫,不思進取。

3魏國當時獲得了數次勝利的對外國的戰爭軍事實力大大提公升,具備統一的實力

三國裡的吳國是怎麼滅亡的

9樓:筱鴨電影

被司馬炎建議的晉朝滅的。

公元279年(天紀三年),晉武帝司馬炎下令,以賈充都督司馬伷、王渾、周浚、王戎、胡奮、杜預、王濬和唐彬等八部,分六路大舉伐吳。

司馬伷等六將分別進攻建業的外圍六合、當塗,以及長江中游的重鎮武昌、夏口和江陵等地;王濬和唐彬則率領滅蜀後所得的水軍,由蜀地順流東下。

孫吳方面上下離心,疏於防備,無統一對策,以致節節失敗。晉軍勢如破竹,孫吳防線快速崩潰。

公元280年(天紀四年)5月1日,王濬所率的舟師首先抵達石頭城下,孫皓自知大勢已去,反綁雙手,抬著棺材到西晉軍門前去投降。

交州刺史陶璜堅守不降,孫皓寫親筆信相勸才降晉。西晉朝廷封孫皓為「歸命侯」。孫吳滅亡,西晉實現了統一。

10樓:匿名使用者

吳國(222~280)是中國古代三國時期孫權建立的政權。史稱孫吳或東吳。

222年,孫權稱王,定都建業,吳國建立,孫權就是吳大帝。

孫權統治時,江東經濟有顯著發展。北人南來,山越出居平地,勞動力增多。長江兩岸地區都設有屯田區,其中毗陵屯田區(今江蘇常州、鎮江、無錫一帶)最大。

會稽郡農業生產比較發達。歷代陸續修成的浙東運河和江南運河在孫吳時發揮了通航效益。江南運河雲陽至京口(今江素檀陽至鎮 江)一段流經山間,不便通航,吳未得到修整。

雲陽以西開闢破岡瀆,使秦淮河和江南運河聯通,為三吳至建業的便捷水道。絲織業開始在江南興起,但織造技術還不高,所以蜀錦成為重要的輸入物資。銅鐵冶鑄繼承東漢規模而有發展規律,青瓷業也在東漢釉陶製造基礎上走向成熟。

由於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業很興旺,海船經常北航遼東,南通南海諸國。黃龍二年(230)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即今台灣省,這是大陸與台灣聯絡的最早記錄,吳國使臣朱應、康泰泛海至林邑(在今越南南部)、扶南(在今柬埔寨境)諸國。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達建業。

經濟的發展,與外界交往的增加,促進了攻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現了一批知名的經學家和文史之士,如虞翻、陸績、韋昭。佛教開始在江南傳播,居士支謙從洛陽南來,世居天竺的西域僧康僧會稍晚從交趾北上。他們在建康譯經傳法,影響頗大。

道教在南方民間繼續流傳。

孫吳諸將以私兵隨孫氏征戰,孫吳屢以國家佃客賜給功臣,功臣往往擁有多至於數縣的俸邑,因而逐漸形成吳國武將世襲領兵的制度。同時,江南也出現了象吳郡的顧、陸、朱、張那樣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僕,而且各有門風,世居高位的大族。他們和世襲領兵的武將同是孫吳政權的主要支柱。

280年,西晉軍隊攻破東吳,吳國滅亡。

11樓:輕舟侃歷史

春秋時的吳國後來被越國滅亡,乙個人道出了天機。

12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276年(天璽元年)晉滅吳的戰前準備基本完成。但由於後方鮮卑作亂,賈充等反對立即伐吳,使伐吳戰爭拖延了下來。[64]

公元279年(天紀三年),晉武帝下令,以賈充都督司馬伷、王渾、周浚、王戎、胡奮、杜預、王濬和唐彬等八部,分六路大舉伐吳。司馬伷等六將分別進攻建業的外圍六合、當塗,以及長江中游的重鎮武昌、夏口和江陵等地;王濬和唐彬則率領滅蜀後所得的水軍,由蜀地順流東下。[65] 孫吳方面上下離心,疏於防備,無統一對策,以致節節失敗。

[66] 晉軍勢如破竹,孫吳防線快速崩潰。

公元280年(天紀四年)三月,王濬所率的舟師首先抵達石頭城下,孫皓自知大勢已去,反綁雙手,抬著棺材到西晉軍門前去投降。[65] 交州刺史陶璜堅守不降,孫皓寫親筆信相勸才降晉。[67] 西晉朝廷封孫皓為「歸命侯」。

孫吳滅亡,西晉實現了統一。

孫吳滅亡後多年,在區域性地區尚有兩次復國運動。公元310年(晉永嘉四年)吳興豪族錢璯趁西晉即將滅亡的機會,自稱平西大將軍、八州都督,劫持孫皓之子孫充並擁立其為吳王,而後又將其殺害。這一動亂後被周玘所平定。

[68] 公元318年(晉太興元年)十一月,孫皓的另乙個兒子孫璠起兵反對東晉,被殺。

三國時期吳國的簡介,三國時期的吳國經歷了哪幾任國君?

1 吳國共有四個州,分別為揚州 荊州 廣州 交州。孫吳的疆域範圍,北至廬江郡 現江蘇中部 南通日南郡 今越南中部 西達交趾郡 廣西東部 東臨東海。涵括我國現今浙江 福建 江西 廣東 湖南省的完整地區,以及江蘇 廣西 安徽 湖北省和上海市 還包括現今越南的北部地區。2 吳國 229年5月23日 280...

三國殺吳國太的技能,三國殺武將吳國太用法FAQ 吳國太怎麼用

可以,就是說在你沒有費血時你可以換同等數目的裝備牌,費1血情況下可以換裝備牌差為1的裝備牌,費2血則以此類推 甘露 出牌階段,你可以選擇兩名角色,交換他們裝備區里的所有牌。以此法交換的裝備牌數差不能超過x x為你已損失的體力值 每回合限一次。補益 當有角色進入瀕死狀態時,你可以展示該角色的一張手牌 ...

三國時期東吳最強的武將是誰,三國時期吳國最厲害的武將是誰?

太史慈武藝和孫策不分上下.太史慈 166 206年 字子義,東萊郡黃縣 今山東黃縣東黃城集 人,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太史慈只帶一名騎兵出城偵察,在神亭 今江蘇金壇北 跟孫策驟然遭遇。孫策也只帶隨從騎兵13人,其中有原孫堅的部將韓當 宋謙 黃蓋。太史慈毫不畏懼,拍馬衝鋒,正跟孫策相對,孫策一槍刺中太史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