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正史中,東吳那麼厲害,是怎麼滅亡的

2021-05-04 04:30:59 字數 2939 閱讀 8663

1樓:美丶佐

第乙個問題: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 司馬昭 的滅蜀,使司馬氏勢力進一步加強。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馬昭病死,子 司馬炎 嗣相國、晉王位,繼掌魏國朝政。

同年十二月,司馬炎廢魏元帝 曹奐 ,自登皇位(即 晉武帝 ),改國號為晉(史稱 西晉 ),改元 泰始 ,都 洛陽 。這樣,魏滅蜀、晉代魏,變 三國鼎立 為晉與吳的南北對峙。

司馬昭曾有滅蜀之後三年就滅 吳平 天下的設想,但滅蜀後,因師老民疲,又缺乏滅吳所必不可少的一支強大 水軍 ,滅吳之舉暫停。司馬氏轉而採取措施整頓內部,如任用賢能,廢除苛法,減免賦役,勸課農桑,興修水利,以此緩和社會矛盾,恢復經濟,加強實力基礎。司馬氏還特意厚待歸降的蜀國君臣。

如封 劉禪 為安樂公,後來還徵用諸葛亮孫諸葛京「隨才署吏」,其他蜀國降臣封侯者有50餘人,以此穩定巴蜀之眾,又示意東吳,收買吳國人心。晉代魏后,晉帝司馬炎又遣使與吳講和,作緩兵之計。但與此同時,司馬炎抓緊時間,開始作進攻吳國的軍事準備。

晉泰始五年(269年),晉武帝以 羊祜 都督 荊州 諸軍事,鎮守 襄陽 (今 湖北襄樊 );衛奡都督青州諸軍事,鎮臨菑(今山東臨淄北);司馬伷都督 徐州 諸軍事,鎮 下邳 (今江蘇邳縣西南),以這些地區作為進軍的基地。羊祜是極力主張並參與密謀滅吳的主要大臣之一,他曾在襄陽與東吳名將 陸抗 對峙,善施恩惠,如主動送還 吳軍 俘虜、吳國禾麥、吳人射傷的禽獸等,使「吳人翕然悅服」。吳人北來歸降者不絕。

泰始八年(272年),司馬炎以 王浚 為益州刺史,密命他製造大船,訓練水軍,「為順流之計」。王浚遂著手作「大船連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出門,其上皆得馳馬往來……舟楫之盛,自古未有。」一支強大的水軍在長江上游逐漸建立起來了。

正當 晉朝 國力日盛,積極準備平吳的時候,江東的孫吳卻是每況愈下。早在 孫權 晚年,由於賦役苛重,吳國人民的不滿和反抗已有所發展,社會矛盾加劇。晚年的孫權,「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搞得朝臣人不自安。

孫權死後,圍繞繼位和權力問題,引發了一連串的宮廷內爭和帝位更迭,進一步加劇了吳國的混亂。及至吳元興元年(264年),孫權之孫烏程侯 孫皓 被迎立為 帝后 ,情況更加不可收拾。孫皓昏庸無道,即位後盡情享樂,好酒色,興土木,搞得吳國「國無一年之儲,家無經月之畜」,人民揭竿而起,朝臣離心離德。

孫皓對西晉的威脅,毫無戒心,有時也派兵攻晉,但多因草率而無功。他迷信長江天險可保平安,從未認真在戰備上下功夫。名將陸抗覺察到晉有滅吳的意圖,曾不止一次上疏要求加強備戰,他還預見到晉兵會從長江上游順流而下,特別要求加強 建平 (今湖北 秭歸 )、西陵(今湖北宜昌東南、 西陵峽 口)的兵力。

王浚在蜀造船所剩碎木順江而下, 吳建平 太守吾彥取之以呈孫皓說:「晉必有攻吳之計,宜增建平兵。建平不下,終不敢渡。

」孫皓對陸抗、吾彥的建議和警告,一概不予重視。

陸抗也在憂慮中死去。吳國的衰落,孫皓的昏庸,為晉的順利滅吳,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咸寧 五年(279年),王浚、杜預(時羊祜已死)以吳主孫皓「荒淫兇虐」,上書建議司馬炎「宜速征伐」,舉兵平吳。

司馬炎即於這年十一月開始了平吳的 大進軍 。

晉軍 基本上按羊祜生前制定的作戰計畫,分六路出擊:鎮軍將軍、琅玡王司馬伷自駐地下邳向塗中(今安徽滁河流域),安東將軍王渾出江西(由和州出擊),建威將軍 王戎 向武昌方向進攻,平南將軍胡奮出擊夏口(屬今湖北武漢市),鎮南大將軍杜預自駐地襄陽進軍 江陵 (今湖北江陵),龍驤將軍王浚、廣武將軍 唐彬 率巴蜀之卒浮順江流而下。晉軍東西凡20餘萬,以太尉 賈充 為大都督、行冠軍將軍楊濟為副,**眾軍。

為了協調行動,司馬炎命王浚的軍隊下建平時受杜預節度,至秣陵(即吳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時受王渾指揮。晉軍分路出擊,意在迅速切斷吳軍聯絡, 各個擊破 ,其中西面晉軍主攻,東面晉軍牽制吳軍主力,最後奪取吳都建業。

這年十二月,王浚、唐彬率軍7萬沿江而下。明年(即 太康 元年,280年)二月克丹楊(今湖北秭歸東),尋進逼西陵峽。吳軍於此設定鐵鎖橫江,又作鐵錐暗置江中,以為以此即可阻止晉軍前進,竟不派兵防守。

王浚早已預作大筏數十個,縛草為人,立於筏上,使水性好的士卒以筏先行,筏遇鐵錐,錐即著筏而去,又用大火燒融鐵鎖。晉軍順利排除了障礙,一路勢如破竹,進克西陵,繼克夷道(今湖北宜都)、樂鄉(今湖北 松滋 東北,長江南岸)。

與此同時,杜預率領的晉軍,幾乎兵不血刃,奪取了江陵,胡奮克江安(今湖北公安西北),所到之處,大多 不戰而勝 。

隨即司馬炎又命王浚為都督益梁二州諸軍事,要他和唐彬率軍繼續東下,掃除巴丘(今湖南嶽陽),「與胡奮、王戎共平夏口、武昌,順流長騖,直造秣陵」。同時命杜預 南下 鎮撫 零陵 (今湖南零陵)、桂陽(今湖南郴縣)、 衡陽 (今湖南 湘潭 西)。於時王浚遵命即克夏口,與王戎聯軍奪取武昌,隨後又「泛舟東下,所在皆平」。

至此,晉軍主力已完全控制了長江上游地區。

至於東面,太康元年正月,主渾率晉軍已抵橫江(今 安徽和縣 東南)一帶,準備 渡江 進逼建業。吳主孫皓慌忙異常,急令丞相張悌率 丹陽 太守 沈瑩 、護軍 孫震 等率兵3萬,渡江迎擊。結果晉軍大勝,臨陣斬殺張悌、沈瑩、孫震等吳將士5800人。

吳國上下大震。王渾率軍逼近江岸,部將建議他乘勝直搗建業。但王渾以司馬炎只命他守江北,拒納建議,停軍江北,等待王浚。

這時琅玡王司馬伷的晉軍也進抵長江,威脅建業。

三月,王浚軍東下抵達三山(在今江蘇南京市西南)。吳主孫皓遣 游擊將軍 張象率舟軍萬人抵禦,但吳軍毫無鬥志,「望旗而降」。孫皓企圖再湊2萬兵眾抵抗,這些士眾卻於出發前夜,即盡逃亡。

至此,吳國已無兵可守。各路晉軍兵臨建業。孫皓用大臣薛瑩、胡衝計,分別遣使奉書於王浚、司馬伷、王渾處求降,企圖挑撥離間。

按司馬炎原先的規定,這時的王浚晉軍應由王渾節度,而王渾屯兵不進,又以共同議事的名義,也要王浚停止進軍。但王浚不顧王渾阻攔,於三月十五日以戎卒8萬,方舟百里,鼓譟而進建業。吳主孫皓面縛出降于王浚軍前,吳亡。

晉統一全國。

第二個問題:吳孫權稱帝前期,孫權與東吳重臣陸遜之間的牴牾也越來越突出。最初基於陸遜是「世江東富家」,以及為死後之計,恐嗣主駕御不了陸遜等要素思索,有方案地剪除陸遜親黨,如相繼放逐陸遜外甥顧譚、顧承、姚信,誅去世「數與遜交書」的吾粲,最初再「累遣中使責讓遜」,以致於「遜氣憤致卒」,逼去世了陸遜。

(見《陸遜傳》)

三國裡的呂布真的有那麼厲害嗎,歷史的三國中呂布真的有這麼厲害嗎

這個必須厲害啊,沒有什麼懷疑的。馬中赤兔,人中呂布。這句話足以表面此人的武力,只是人品太壞 三國的名將,說書的有過總結 一呂二趙三典韋 呂布 趙雲 典韋 四關五馬六張飛 關羽 馬超 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 黃忠 許褚 孫策 太史慈 夏侯惇 夏侯淵 二張徐龐甘周魏 張遼 張郃 徐晃 龐德 甘寧 周泰 魏...

正統三國裡面是神將厲害還是名將厲害

1.傳說中是也孔明.2.現實的為個人認為是鳳雛,連自己的死都計畫好了.生龐統死於徵西川路上,據說那個地方的名字叫做落鳳坡。也就是說,他的死是自已早就規劃好的。案發的時候,龐先生騎著劉備的坐騎。這馬可是大大的有名,喚作 的盧 有人對劉備說,你沒有聽說過 的盧的盧,騎必妨主 嗎?劉備不信,估計也是捨不得...

三國曹操厲害不 只是說功夫,三國裡的曹操是個怎麼樣的人有武功沒

齊東人也 要說功夫厲害的還是蔣老先生,西安事變的時候人家連鞋都沒穿就噌一下翻過了三米多高的牆頭,而且事後蔣老先生還說那牆才 僅高丈餘,餘若在白天當不費吹風之力 大意 想想吧,一個近五十歲的人要翻過 丈餘 高的牆還 不費吹灰之力 要沒點真功夫能行?曹操跟他比恐怕是差遠了。當然我這可不是胡說,請參見蔣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