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文章3至9段一次描寫了故都秋天的哪些景物

2021-06-11 22:46:13 字數 3463 閱讀 4057

1樓:匿名使用者

描寫了五幅畫面:小院清晨 落蕊 秋蟬嘶叫 閒話秋涼 秋果奇景

故都的秋 答案

2樓:布蘭卡·凱特兒

1、北國的秋特點是清、靜、悲涼。南國的秋特點是來得慢、潤、清淡。(這是文章原句的概括)對比,將南國秋與北國秋做對比,突出和反襯北國之秋,突出對北國之秋的眷戀、熱愛。

2、秋院、秋槐、秋蟬、秋雨、秋果。作者運用這五幅畫面表現了故都之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抒發對故都之秋的眷戀和熱愛之情,以及表現出自身內心的孤獨、落寞、無奈(結合寫作背景可分析情感),而之所以選取這些景物和作者的審美情趣有關。

3、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即文章最後一句,直抒胸臆:對故都的秋的眷戀與熱愛,也可理解做像生命一樣熱愛故都之秋)

拜託各位,我很急的,故都的秋閱讀答案

3樓:無人沙灘七夕

1、最來簡潔的概括是:北國源之秋“濃”(具體特點為“清bai、靜、悲涼”);du南國之秋zhi“淡”(秋的味、秋的色,

故都的秋 閱讀答案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來得清,來得靜,來得

4樓:匿名使用者

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並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

故都的秋閱讀答案選文寫了哪些景物

5樓:du知道君

1、北國的秋特點是清、靜、悲涼。南國的秋特點是來得慢、潤、清淡。(這是文章原句的概括)對比,將南國秋與北國秋做對比,突出和反襯北國之秋,突出對北國之秋的眷戀、熱愛。

2、秋院、秋槐、秋蟬、秋雨、秋果。作者運用這五幅畫面表現了故都之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抒發對故都之秋的眷戀和熱愛之情,以及表現出自身內心的孤獨、落寞、無奈(結合寫作背景可分析情感),而之所以選取這些景物和作者的審美情趣有關。 3、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即文章最後一句,直抒胸臆:對故都的秋的眷戀與熱愛,也可理解做像生命一樣熱愛故都之秋)

郁達夫故都的秋的描寫景物的句子

6樓:姑娘請不要哭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

7樓:樹洞與光明

實在太多了,主要來描自寫的景物如下

1) 秋晨小院圖。

bai從色彩(碧綠的du天色、牽牛花的藍

zhi朵)、聲音(馴鴿dao的

飛聲)、形態(破、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寫出了清、靜、悲涼。

2) 秋槐落蕊圖。從視覺(鋪得滿地、一條條的絲紋)、聽覺(聲音也沒有)、嗅覺(氣味也沒有)、觸覺(極細微極柔軟)寫出了清、靜、悲涼。

3) 秋蟬殘聲圖。從聽覺(衰弱的殘聲、嘶叫)寫出了清、靜、悲涼,4) 秋雨話涼圖。從聽覺(息列索落、緩慢悠閒的聲調)寫出了清、靜、悲涼。

5) 秋日佳果圖。從形態(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色彩(淡綠微黃)寫出了內心的讚美。

故都文章的哪些段落,描寫故都的秋

8樓:寶格格

文中3--11自然段描寫了故都的秋。

作者通過破屋、碧綠的天色、青天下馴鴿的飛聲、日光、牽牛花、秋草、秋槐、秋蟬、秋雨、秋棗等等意象來表現秋色的。

故都的秋的段落怎麼分成三部分

9樓:116貝貝愛

第一部分(1——2):起句即以“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調,接著以江南的秋作比較,指出江南的秋“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並且又時常多風而少雨”,“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 因此,“秋的味, 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只有北方才“看得飽,嘗得透,賞玩得十足”。

第二部分(3——12):寫古今中外文人詩人對“秋”的厚愛,認為秋在這些人的詩文中“都帶著很濃厚的頹廢色彩”,“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

第三部分(13——14):將悲秋與頌秋結合起來,秋中有情的眷戀,情中有秋的落寞——這情是故鄉情、愛國情;這落寞之秋是作者當時心境的寫照,是對國運衰微的喟嘆。

寫作背景:

2023年6月,郁達夫之子龍兒在北京病逝,此外故都北平,在19世紀末捲起的歷史風雲中卻越來越顯得衰老頹敗,小家與大國,兩層感情的潮水浸過心靈的堤岸,留下的都是悲傷的印記。由於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從2023年4月由上海遷居到杭州。2023年7月,郁達夫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今北京)。

《故都的秋》創作於1934 年8 月17 日。當時,郁達夫到達北京僅僅只有四天的時間。郁達夫本身是浙江人,在到達北平之後,對於故鄉有著深深的眷戀。

在作者的心理,對於秋天悲涼的感受實質上是對人生的感受。

2023年發生“九·一八”事件,日本侵佔了東北全境。2023年1月,日軍進攻哈爾濱特區,2月5日將哈爾濱攻佔 [5]  。2023年1月,日軍蓄意製造了手榴彈**事件,藉機攻陷了東北通往關內的咽喉要地——山海關。

2月23日,日軍調集關東軍第

六、第八師團等部及部分偽軍共10餘萬人,兵分三路向熱河進犯,不到10天的時間就攻陷了熱河省會承德。

2023年1月18日,日軍誣稱駐守熱察邊區的宋哲元部第二十九軍有礙行政,要求將察哈爾省沽源以東、長城以北地區劃歸熱河省。隨後,不斷地向第二十九軍發動進攻,相繼製造了兩次“察東事件”。

中華千年的文明古都——北平(今北京),處在風雨飄搖之中。郁達夫雖蟄居遠離北平的杭州,一樣會感受到國事的危急。因而,當他到達北平,觸景傷情,寫了《故都的秋》,描繪的是“悲涼”景物,流露的是“悲涼”心緒,表達的是對故都的一往情深。

這些,正是特定時代的社會風雲在作者心靈上投下的陰影,在心裡留下的隱痛。

文章簡介:

《故都的秋》是中國現代著名**家、散文家、詩人、革命烈士郁達夫於2023年8月創作的散文。2023年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2023年4月12日直至2023年國民黨敗退臺灣為止的這段時間被稱為白色恐怖時期。

郁達夫為躲避國民黨的恐怖威脅,2023年4月,他由上海遷居到杭州。2023年7月,郁達夫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並寫下該文。

《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運用了42個秋字來潤色北國之秋的“清” “靜”和“悲涼”,也處處滲透著郁達夫消極與積極情緒在糾結與鬥爭的痕跡。

10樓:木偶and麵包

第一部分(1——2):將南國之秋與

北國之秋做對比,表達對北國秋的感受和嚮往。

第二部分(3——12):按照清、靜、悲涼的三個層次,逐一描繪故都清秋的景色。

第三部分(13——14):通過南北對比,表達了對北國秋的讚美和眷戀之情。

急求故都的秋第11段賞析故都的秋第三段賞析

你不會是 s吧.第七段及其後的對話描寫的是秋雨話涼的場景,表現了北方人濃濃的人情味。第七段中用 都市閒人 代表故都人,是因為他們的形象更有地方特點,而且作者覺得與他們更親近,表現出作者的平民意識,也暗含著作者希望能像 都市閒人 那樣過無憂無慮生活的意味。故都的秋 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

《故都的秋》這篇文章是怎樣前後呼應的?課文為什麼不寫火一般

1.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三個 來得 表達了作者情感。也概括了全文的意旨,既有順暢的氣勢,又有抑揚頓挫的聲韻之美。2.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運用排比,用 慢 潤 淡 表現江南的平淡細膩之味 作者借用南國之秋的淡而無味,來襯托北國之秋的深味。表達作者對北國深深的眷戀之情。...

故都的秋2 10兩段北國之秋和南國之秋相比特點各是什麼

北國之秋的特點是 清 靜 悲涼 南國之秋的特點是 慢 潤 淡 閱讀文章 故都的秋 開頭兩段文字,看看分別表現了北國之秋和南國之秋的什麼特點。答案 北國之秋的特點 清 靜 悲涼 南國之秋的特點 慢 潤 淡。意對即可 北國之秋的特點 1 清 2 靜 3 悲涼 2.南國之秋的特點 1 慢 2 潤 3 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