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萊爾的《腐屍》怎麼理解,波德萊爾的風格與代表作

2021-06-10 23:59:06 字數 3405 閱讀 9234

1樓:

《腐屍》是詩人獻給他的愛人讓娜·迪瓦爾的一首情詩,但是當你開始閱讀時展現在你眼前的一具惡臭熏天的腐屍讓你絕對不能相信這是一首寫給愛人的詩歌,全詩充滿想象,腐屍是一個貫穿全詩的意象。

全詩的大半的詩篇詩人都在從側面、正面,各個角度描寫腐屍的可怕。詩的開篇詩人開始回憶和愛人曾經一起看見過的一具腐屍,這是一具醜惡,汙濁,爬滿蛆和蒼蠅的屍體,還有一隻野狗隨時等待撲上來從屍體上攫取剩下的腐肉。

咋看之下,這首詩歌絕對不應該是送與愛人的情詩,但是詩歌最後兩節卻發生了很大的反轉,“我的美人,請你告訴它們,那些吻你吃你的蛆蟲子,舊愛雖已分解,可是,我已儲存愛的形姿和愛的神髓!”。

我的愛人終有一天你也會變成一具腐屍,一具白骨,但是雖然你的神行已經消散,我對你的愛卻永遠不會變,詩人通過腐屍這一醜陋的形象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詩人對愛人的深愛,這不是建立在肉體,物質上的愛意,而是在精神上的永恆不滅的愛。

詩人在詩歌中還將腐屍和花苞、美人進行對照,將極醜的和極美的放在一起,可見詩人善於從醜惡中發現美的特點,在詩人眼中,一切醜惡的事物中都蘊含著美好。

而作為一個象徵派的詩人,這首《腐屍》中腐屍的形象就象徵著死亡,象徵著死神,任何人在死神面前都是渺小的,無能為力的,我們不能反抗死神的步伐,但是死神可以收割生命,可以使相愛之人陰陽相隔,他卻不能斬斷愛人之間的愛戀之情,一切世俗的東西都不能阻斷兩個深愛之人的愛情,真正的愛情永遠不會向死亡妥協。

詩人像愛人表明我愛你不會因為死亡而改變,我愛你的容顏,但我更愛你的靈魂。這就是詩人向愛人表達的至死不渝的愛意。

《腐屍》中腐屍的形象和愛情這一主題截然不符,但詩人卻通過腐屍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對愛人深入靈魂的愛意。

擴充套件資料主題思想

法國偉大詩人波德萊爾的《惡之花》是一部表現西方精神病態和社會病態的詩歌藝術作品。然而病態未必不是一種美。波德萊爾的天才,恰恰表現在他能在惡的世界中發現美,也能在美的體驗中感受到惡的存在,並通過詩歌化腐朽為神奇。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惡之花》是“惡”的藝術,而不是惡的頌歌。

以詩歌表現現代都市的醜惡、現代文明的虛偽以及現代人精神世界的貧乏空虛,是《惡之花》對詩壇的獨特貢獻,也是波德萊爾給日後的現代主義提供的有益啟示。詩人以罕見的膽識,陳列出種種醜行與敗德,也傾訴了深藏於心中的鬱悶與苦惱。

書的主題是惡及圍繞著惡所的善惡關係。惡指的不但是**,而且還有憂鬱、痛苦和病態之意,花則可以理解為善與美。波德萊爾破除了千百年來的善惡觀,以獨特的視角來觀察惡,認為惡具有雙重性,它既有**的一面,又散發著一種特殊的美。

它一方面腐蝕和侵害人類,另一方面又充滿了挑戰和反抗精神,激勵人們與自身的懶惰和社會的不公作鬥爭,所以波德萊爾對惡既痛恨又讚美,既恐懼又嚮往。他生活在惡中,但又力圖不讓惡所吞噬,而是用批評的眼光正視惡、剖析惡。

如果說它是病態之花,**的花,那是說它所生長的環境是病態的、**的。波德萊爾從**教的“原罪”說出發,認為“一切美的、高貴的東西都是人謀的結果”,“善始終是人為的產物”,所以要得到真正的善,只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從惡中去挖掘。採擷惡之花就是在惡中挖掘希望,從惡中引出道德的教訓來。

《惡之花》是在一個“偉大的傳統業已消失,新的傳統尚未形成”的過渡時期裡開放出來的一叢奇異的花,同時具有浪漫主義、象徵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成分。波德萊爾僅以《惡之花》這一部詩集而成為法國古典詩歌的最後一位詩人、現代詩歌的最初一位詩人。

由於他的豐富性和複雜性,他成了後來許多不同流派相互爭奪的一位精神領袖。《惡之花》是一部詩集,但不是一般的、若干首詩的集合,而是一本有邏輯、有結構、有頭有尾、渾然一體的書。

《惡之花》中的詩不是按照寫作年代先後來排列,而是根據內容和主題分屬六個詩組,各有標題,其中《憂鬱和理想》分量最重。六個部分的排列順序,實際上畫出了憂鬱和理想衝突交戰的軌跡。

詩人用一個英文單詞"spleen"來表達自己精神上的這種痛苦,並希望通過出走、遠遊來結束心靈的磨難和精神上的搏鬥。於是,他把目光從內心世界轉向了外部的物質世界,轉向了他所居住和生活的巴黎。

他在巴黎街頭的所見所聞構成了第二部分"巴黎即景"的內容。"巴黎即景"是一幅赤裸裸的工業社會大都市的寫真畫,在這一部分裡,憂鬱和理想的鬥爭讓位於**與善良的鬥爭。詩人眼裡的巴黎是一個充滿敵意和醜惡的人間地獄。

受人欺凌的乞丐、孤獨無援的老人、麻木沉默的盲人、醜陋老邁的娼妓、苟延殘喘的病人以及賭徒、小偷和殭屍等,強大的惡勢力壓得僅有的一點善良抬不起頭來。詩人在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裡都找不到安慰,只好用酒精來麻醉自己,刺激自己的幻覺,建造一個"人造天堂"。

他在飄飄欲仙的幻覺中彷彿看到撿破爛的人陶醉在自己的光輝之中,魔鬼化裝成美女前來**,風塵女子暗送秋波,情侶們手端著酒杯......他盡情地馳騁在對失落園的夢想。然而,醉意中的幻境畢竟是靠不住的,酒醒之後,他便從人造的天堂回到現實的地獄。

那是一個充滿罪惡的地方,卻又盛開著鮮花。

2樓:斤斤

《腐屍》是詩人波德萊爾獻給他的愛人讓娜·迪瓦爾的一首情詩。 全詩極盡筆墨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從正面和側面描寫腐屍的醜陋和可怕,來為後面的主旨做鋪墊。詩的末尾,作者筆鋒一轉,由腐屍轉到自己所愛的人,自己所愛的人最終也會變成一具腐屍,但即使這樣,她的風姿,她的精神,詩人將永存於心。

詩中所表達的是一種超越肉體,超越一切物質存在的愛,一種不受世俗之氣沾染的純潔的超凡脫俗的愛。 在詩人眼裡,真愛是超脫於物質之外的,外貌、金錢、年齡、權利等等一切物質性的東西,在他看來,不過如腐屍般一錢不值,終將腐朽消失,似毫不會影響到他對他的愛人的愛。只有真愛才是永恆的。

真愛,就應該是這樣,愛的是一個人的精神,一個人內在的品質,而不是附加在他/她身上的任何物質的東西。愛,是兩顆心的吸引,與物質無關。可惜,這是一種理想化的愛,在現實的世界裡,它似乎缺乏生存的土壤,因而無跡可尋。

只在文學作品裡去遠遠地欣賞吧。

波德萊爾的風格與代表作

波德萊爾的藝術主張是什麼

3樓:意見交換

波德萊爾絕不是一個字面意義上的“為藝術而藝術”的人。他之所以主張“為藝術而藝術”乃是因為他認為,只有堅持“為藝術而藝術”的人,最終才能最有效地做到“為人生而藝術”。換言之,“為藝術而藝術”只是手段,而“為人生而藝術”才是目的。

形式與主題之間的辯證法正可以說明這一點。沒有關懷,沒有主題內容(真理斷言與道德訴求),就不可能產生激情,從而產生形式。形式是藝術家面臨各種壓力下的產物。

形式不是單純的藝術史的既定語言邏輯發展的結果,形式來自藝術家所遭遇到的、來自社會-歷史的主題內容的壓力與藝術史既定語言之間的矛盾衝突。為此,形式(藝術的構形)必須被理解為主題內容與藝術史既定語言之辯證運動。

波德萊爾的藝術批評觀既建立在浪漫派美學的遺產上面,也批判了這一遺產,並開創了現代主義的藝術批評。波德萊爾首先強調了審美的時間性與歷史性——顯而易見,這得自浪漫派。他反對美的絕對的、非時間的概念,認可浪漫派的美學觀念,認為美的標準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美的本質也隨歷史的變遷而變遷。

他斷言“浪漫主義就是美的最晚近和最當下的表現”。7也就是說,美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其不同的表現,而浪漫主義則是美的最新近和最現時的表現。隨著浪漫主義的誕生,美走到了當下的形態。

波德萊爾的《惡之花》,哪個出版社的好?還有郭巨集安和錢春綺的版

兩個譯本都比較嚴格地按照法文原詩翻譯,在詩歌格式和韻律上都力求形似。這是讀過的人的評價郭巨集安跟錢春綺先生的譯本相比,我覺得更趨簡潔,少了乙份綺麗,多了乙份透明。錢老是專門搞翻譯的前輩,比較穩重與嚴謹,郭主要是研究西方文論的,對波德萊爾的思想很有見地,都是不錯的,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出版社的話...

YCST怎麼理解YCST怎麼理解?回答的好的,我可以另外開貼,給50分

我回答一下第二個問題吧。t的主體是 在總支出的式子中有 購買,那麼 不能憑空來錢。它也是巨集觀經濟中的乙個重要主體。t是 的收入。c和s是家庭和企業的。加在一起就是整個封閉社會的所有收入。我學的時候貌似是說y c s t是總供給用總產出或總收入作為度量指標的乙個式子。y c s t來表示as 總需求...

你們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怎麼理解這句話

你 是愛情港口,船 代表她的愛情,燃燒 代表燃燒愛情,釋放愛情。說明她的愛情已經停靠在你的愛情港口,並準備愛你,等你,為你燃燒她的所有。 時間是港口,它收留我停泊,滿載的漁火,原來是你我,擁抱的失落,在愛情的碼頭,我燃燒我的船,怕夜黑時候,你疏忽錯過,我焚心等候,我已不能回頭,天它可願意幫我,你在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