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審美能力

2021-05-08 19:03:05 字數 4784 閱讀 6163

1樓:徐天來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凝練生動的優美詞句,強烈感人的抒**彩。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不斷感受、體驗這些以教材內容為本的審美內容及形式外,還要遵循學生審美的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體驗到評判,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這樣,才能更好地在閱讀教學中進行美的滲透,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下面,本人談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一些認識。

1、在對比中體會形象美

我們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課文,才能打好審美的基礎,而對比又是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發現文章中美與醜的強烈對比,不斷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西門豹》這篇課文,就有強烈的對比特點。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以西門豹和巫婆為代表的兩種人和事進行比較分析,組織學生討論,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發表對美與醜的不同看法,通過借鑑、比較,使學生認識到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對美醜的認識,培養學生強烈的審美能力。

因此,教師應著力引導學生對人物之間的外表與內心、客觀與主觀、形象與本質進行相互比較,讓他們在對比中認識美、體驗美和評判美。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我們教育的物件——小學生,他們畢竟受教育知識及生活閱歷的侷限,對事物的認識是膚淺的,對美的鑑賞力不高。因此,教師除了要鼓勵他們大膽、合理的想象外,還得教給他們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斷體味文章所表達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點,憑藉熟悉的有關情景讓學生想象,根據事物的發展,讓學生進行推理想象,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合理想象,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兩個寫景的句子,詩人融情於景,借景抒情,展現了深邃的藝術意境。

為了開拓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假如我就是詩人,那是怎樣的情景」的假設進入原有的意境,這樣,學生就可根據教師的點撥,想象的翅膀,體會這首詩的詩情畫意;春暖花開的長江兩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發著芬芳,江面滾滾的波浪向東流去,一葉扁舟藉著長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後消失了。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學生對美的理解和創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學生也能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在推敲中欣賞語言美

在小學語文課文中,詩歌用字精練傳神,散文句式優美多樣,記敘文對話富有個性,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推敲、欣賞,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語感,又能使學生得到美的薰陶。

推敲傳神的詞語。一般地說,詩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詞的傳神,它的精妙之處就在於既形象又包含豐富的內容。課文《鳥的天堂》中作者寫道:

「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樹葉都有乙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段話寫得很生動,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別傳神,它描繪了樹葉一片挨著一片,層層疊疊的情景,「明亮」一詞形象地寫出樹葉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澤,「顫動」一詞把靜態的樹葉描繪得栩栩如生。這些詞語我們如不引導學生認識琢磨,就很難體會出文章所表達的美感。

欣賞優美的句子。 散文在小學語文教材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乙個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動的語言總是依靠優美的句式來表現。

有的句式對稱,講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參差,講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這一課,作者不僅用詞十分傳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講究,在寫出「山、水」這兩段中,恰到好處地運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語感,把水「靜、清、綠」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描繪得淋漓盡致。在教這類句子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分析各分句之間的結構聯絡,使學生充分回味其優美韻味,使學生在欣賞中得到美的薰陶,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桂林山水秀麗多姿的強烈情感。

琢磨富有個性的對話。人物對話是刻畫人物形象的一種方法,在引導學生琢磨人物對話時思考,為什麼這句話他(她)講合適,別人講就不合適。從而體會出人物性格特點乃至思想品質之美感。

如《金色的魚鉤》一文中,老班長回憶起指導員對他說的一句話:「一路上,你是上級,是保姆,是勤務員,無論多麼艱苦也要把他們帶出草地。」這既是上級對下級的命令,又是指導員對戰士的關心,對話言簡意明,既反映了指導員的精明果斷,又襯

託了老班長的責任重大,表現了長征時期紅軍官兵的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因此,在語文教學中,琢磨富有個性話的語言,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在誦讀中體驗情感美

情感體驗是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心理因素,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乙個重要途徑,而誦讀課文又是體驗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課文,就是要使學生在語文文字的訓練中,更好地獲得學習語文能力,並且有機地使學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那麼,怎樣讀課文才能使學生體驗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範讀。教師的範讀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發學生情感,使學生→老師→作者之間產生情感共鳴。

同時,通過範讀,學生也會模仿教師的一些朗讀技巧,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二是自讀,聽了範讀後,學生模仿自讀,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們進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薰陶。三是引讀,對一些特殊的、說明問題有承接性和層次性的句、段,通過引讀,能直接抒發作者與讀者的真美情感。

四是議讀。通過評議朗讀,讓學生自己體會怎樣誦讀更能體驗文章的情感。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特點,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知識潛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位

2樓:雲酌燈偎謨市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指出: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由此可見,「培養審美的情趣」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貫穿審美教育是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需要。

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呢,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情境教學是通過圖畫、攝影、**、動作和文學語言描述形象的內容, 再現語文教材提供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對作品刻畫的人物,抒發的感情,闡述的哲理產生一種親切感,從而化難為易,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容,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美的情趣,從而受到美的薰陶。比如,**錄象,感受形態美;走進文字,感受色彩美;古詩聯想,感受聲響美

二、品讀語言,鑑賞美

《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該讓學生在自主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1]如何讓學生在語文課堂的朗讀中體驗美,我認為可以這樣做:

引導學生精讀文字,品味蘊涵在語言文字中的美;品讀文字,認識語言形式美。

在精讀課文時,還應認識品味語言文字表達形式上的美,如用詞的精確、修辭手法的運用、句式的變換,與所表達的內容聯絡起來,使學生體會到課文內容美與表達形式美的統一,這也是一種美,是語言文字的美。

三、拓展思維,昇華美

所謂的昇華,就是在各種因素激盪下,產生一種奮發向上的感情,感到自己的渺小、卑瑣、平庸,從而強烈地要求淨化自己的心靈,學習、趕上、超越物件,或者辨清物件的卑劣、愚魯、醜惡,萌發出遠離它、剷除它的迫切願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感知的主要物件是語文教材中那些情文並茂,文質兼美的典範文章。「文章不是無情物」,就其思想內容講,既有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嚮往、對英雄的讚頌、對祖國的熱愛,也有對謬誤的批判、對現實的針貶、對**的詛咒、對敵人的憤恨,師生共同浸潤其中,心靈必然會受到程度不同的感染,並相應地作出或愛或憎、或喜或憂、或褒或貶的情感反映。

因此,語文課堂教學總是沉浸在一片深情的海洋中。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是學生心理的催化劑和主動學習的原動力。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喚起的那種感覺,是類似我們當著親愛的人面前時所洋溢於我們心中的那種愉悅。」語文教學就是要善於喚起學生心中的 「那種感覺」,並利用「那種感覺」,所引起的「那種愉悅」去優化教學情境,逐步實現知能培養和人格教育的目的。

怎麼喚起「那種感覺」?沒有想象和聯想,便不能喚起特定的情感態度,不能產生富有個性的審美感受,也不能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拓展。

「美往往憑藉形象,激發情感,潛移默化地使人的心靈得到淨化,達到培育全面發展、人格完善的人。」(《美學理論》)審美地組織課堂,把認知、理解、文字訓練本身枯燥的學習過程同遊戲、活動、比賽等有趣的感性過程相結合,通過聯想、想象使教材具體、鮮明、生動,成為學生的審美物件,從而化學習過程為乙個審美過程,化理性為感性的形象,憑藉情感感染、觸動學生,調動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以美導真,以美傳情,以情導知,讓枯燥的求知變得有聲有色,有情有味,才能激起學生的想象力、表現慾、創作欲,達到對人的全面素質的培養。

四、結合生活,創造美

美育的目的著重使人們審美感受的能力得到訓練,鑑賞水平得到提高和創造力得到培養, 使人的個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發展。朱光潛在《談美書簡》中說:「世界上沒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經過心靈的創造。

」這就是說美是一種再創造。

綜觀我們的語文教材,所有的內容來自生活,然而不少教師在教學時,往往偏離於學生生活實際,學生說的、寫的不是他們心裡想的。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活動就會漸漸消退,主體意識就會逐漸泯滅,創造美的能力自然也會逐漸消退。事實上,語文教學過程就是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美的自主創造實踐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啟迪學生的智慧型、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

如在引導學生作文過程中,首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觀察、調查,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敏感度,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這種發現的驚喜必定會激起學生強烈的主體感受,再去進行乙個又乙個新的發現。在引導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同時,要珍惜學生偶爾露出來的智慧型火花,及時予以表揚激勵給學生以創造美的喜悅。

以上這些教例,雖然超越了教參、教案和教材,但這正是學生通過學習,積極動腦,進而思維活躍,求知慾增強的結果,也是學生獨特的審美感受充分表現的結果,這是何等可貴!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使得整個語文課堂更顯得生機盎然。

審美,給一塊土壤它就萌芽,給一縷陽光它就燦爛。

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

我國外語教學bai領域對於如何在小du學階段將語言學習與批判zhi性思維結合的研dao究尚回不成熟 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答教師可以採用 意 繹 疑 議 四個具體操作方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批判精神和批判能力。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英語bai english 是印歐語系 ...

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易發表網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中公教育 其實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還是蠻多選擇的,可以選擇一些較有趣味性的引導式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忻忻相惜 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 強調了語文教學具有自主性。語文學習的自主性要求教師確立學生的自主學習地位...

如何在古詩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

古詩結合圖,尤其是古代的山水畫 興趣是學習之母 沒有興趣是學不好的。因為有興趣,學生就會產生積極的情專緒 為滿足好奇屬心,學生就要看 要聽 要想 要問,思維也被啟用。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在成功的體驗中使學生的興趣收到保護和激勵。教師要善於通過各種手段,找準教學的切入口,誘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