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賓語前置(代詞作賓語)是如何判斷的?請舉出例項,這樣

2021-05-01 00:18:38 字數 3821 閱讀 2663

1樓:

師曠撞晉平公①

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乃喟然嘆曰:「莫樂為人君②!惟其言而莫之違③。

」師曠侍坐於前④,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壞於壁⑤。公曰:

「太師誰撞⑥?」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側者⑦,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師曠曰:

「啞!是非君人者⑧之言也。」左右請除之⑨。

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

譯文:晉平公和群臣飲酒,喝到高興處,嘆息著說:「沒有誰的快樂能比得上國君,一切按他說的去做而沒有人違背。

」(樂師)師曠陪坐在席前,拿起琴撞了過去,晉平公揮動衣襟躲閃,琴撞到牆上摔壞了。晉平公問:「太師要撞誰?

」師曠說:「如今聽到乙個小人在身邊說話,因此撞他。」晉平公說:

「那是我啊。」師曠說:「這不是君主應該說的話。

」侍從人員請求殺掉他。晉平公說:「放了他,把這作為我的鑑戒。

」原句          用法           改句惟其言而莫之違  賓語前置(「之」是賓語)    惟其言而莫違之太師誰撞     賓語前置(「誰」是賓語)    太師撞誰規則:一、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2樓:斑駁_那一夏

一、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1.是疑問句2.代詞作賓語(疑問代詞:

何,胡,安等)3.需要調位置例如:…豫州今欲何至?

1.是個疑問句2.(何)3.

調位置:豫州今欲 至何:豫州現在想到**?

…何以言之(以何言之):憑什麼說這樣的話呢?

你可以記住:*代詞+動詞/及物動詞(以) ..賓語前置二、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2.是否定句2.代詞作賓語(否定詞:不,未)3.需要調位置*否定詞+代詞+動詞...賓語前置

例如:忌不自信(忌不信自):鄒忌不相信自己不知道你懂了沒?

古文中都是有哪幾種特殊句式(如「賓語前置」)?又怎麼判斷是那種句式?

3樓:霜葉飛——雪

主要有:

(一)判斷句

(二)省略句

(三)被動句

(四)倒裝句(主要有四種情況)

賓語前置 定語後置 狀語後置 主謂倒裝

(一)判斷句

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常見判斷句式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示法:

1、「……者,……也。」 例如:陳涉者,陽城人也。

2、「……,……也」 例如:段公,仁信大人也。

3、「……者,……。」 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4、「……者也。」 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5、無標誌判斷句,通過句意直接表示判斷。例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

6、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表判斷。

例如: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7、用動詞「為」「是」表判斷。 「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做判斷詞,在漢以後做判斷詞則多起來,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是」的區別。例如: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是表示判斷)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為表示判斷)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 (為表示判斷)

(二)省略句

省略句:將句子中某些成分省略,最常見的省略句如下:

1、省略代詞

例如: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詞,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詞「於」,還有介詞「以」等。

例如:以(之)如司農治事堂,棲之(於)梁木上

(三)被動句

被動句: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常見被動句有兩大類,一種是有標誌的被動句,即借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一種是無標誌的被動句,往往需要結合文意來判斷。

1、有標誌的被動句

① 而君幸於趙王。(……於……)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見……)

③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見……於……)

④受制於人。(……受……於……)

⑤為天下笑,何也?(為)

⑥羸兵為人馬所蹈藉。(為……所……)(典型的被動句)

⑦若屬皆為所虜。(……為所……)

⑧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被)

2、無標誌的被動句往往用動詞直接表示被動意思,結合文意判定。

例如: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 被……纏繞

洎牧以讒誅。(無標誌。靠動詞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種表現。)

(四)倒裝句(主要有四種情況)

1.賓語前置(動賓倒裝句)

在一般情況下,動詞在前,賓語在後,這是漢語的語法規律。可是,有時候動詞和賓語也可以倒裝,讓賓語處在到動詞前面。在文言文當中,動賓倒裝句是很有規律的,大約有四種情況。

①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

例:a.莫我肯顧 b.古之人不餘欺也

②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有兩種型別:

(1)動賓結構(疑問代詞作動詞的賓語要前置)

(2)介賓結構(疑問代詞作介詞的賓語要前置)。

包括:代詞+介詞;賓語+介詞;方位名詞+介詞;是以結構(固定結構)。

例:a、豫州今欲何至?(動賓) b、沛公安在?(動賓)

c、國胡以相恤?(介賓: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賓:代+介)

e、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介賓:賓+介)

f、一言以蔽之。(介賓:賓+介)

g、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介賓:方位名詞+介詞)

h、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結構)

③用「之」「是」作提賓的標誌前置

例: a.何功之有哉? b.唯馬首是瞻。

④不規則類(為了表達上的需要,把賓語前置了)

例:a、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b、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c、四十三年,望中猶記。

再看下面幾個句子(也是屬於不規則的):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不合否定句中的情況)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不屬於疑問句中的情況)

c.厚賞不行,重罰不用,而民自治。(不屬於否定句中的情況)

2.定語後置(定中倒裝句)(定語是用來修飾中心詞的)

在一般情況下,定語應該放在中心詞前面,如「彼童子之師」,「師」是中心詞,定語「彼童子」處在中心詞前面。但是,定語也可以處在中心詞後面,形成中心詞在前,定語在後的句式,這就是定中倒裝句。

有四種情況:

①中心詞+之+後置定語

例如:a、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高高的廟堂) (偏遠的江湖)

b、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②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

例如:a、賦稅之繁重者。 b、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③中心詞+後置定語+者

例如:a、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b、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詞+數量詞

例如:a、嘗貽餘核舟一。 b、沛公兵十萬軍霸上。

3.介賓短語後置(狀語後置)

介詞短語後置句的特點是,應該在動詞前面的介詞短語,卻放在了動詞後面。「試以豬鬣撩撥蟲須,仍不動。(《促織》)」介詞短語「以豬鬣」放在動詞「撩撥」的前面,這是正常的次序。

如果介詞短語放在動詞的前面,說成「試撩撥蟲須以豬鬣」,就成了介詞短語倒裝句。

例如:a、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b、王嘗語暴以好樂。

4.謂語前置(主謂倒裝)

這種句式常見於古漢語的感嘆句和疑問句中

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這個社會多可悲啊!)

語文中,賓語前置是怎麼樣的,語文中的賓語前置是什麼意思?

賓語前置是語文上的一種寫作手法,包括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等。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 第一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 沛公安在?史記 項羽本記 這種型別的句子關鍵是作...

文言文中的「賓語前置」是什麼意思

文言文中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於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如 洎不之信 中的 之 就是前置的賓語。賓語前置的幾種情況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這類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 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 不 未 毋 莫 等否定詞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

狀語後置和賓語前置的區分,舉例,請說清楚些

文言bai文中,介詞結構作狀語往往都 du會置於句後zhi作補語。如 貧者語dao於富者曰 於富者回 就是置於答句後作補語的介詞短語。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於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如 洎不之信 中的 之 就是前置的賓語。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1 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