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中狀語有哪些用法舉例說明

2021-04-18 16:56:43 字數 5761 閱讀 7105

1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狀語後置。例如:

《鴻門宴》:「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戰河南」即「戰(於)河南」,應理解為「於河南戰」。《促織》:「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應理解為「用手掌覆蓋(蟋蟀)」。

古代漢語中狀語有哪些用法 舉例說明 10

2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有兩點:一是名詞作狀語,二是狀語後置。

名詞作狀語的情形主要有6點:

在古代漢語裡,普通名詞作狀語是非常普通的現象,是名詞本身固有的語法功能之一,不一定非要看成名詞活用為副詞不可。名詞充當狀語,修辭色彩強烈。

(1) 表示動作進行的狀態。作狀語的普通名詞以它所代表的事物的某種狀態或動作特徵,去描繪謂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多帶有比喻的意義,含有「像……一樣」或「跟……似的」意義。例如:

① 豕人立而啼。(《左傳•莊公八年》)

② 嫂蛇行匍伏。(《戰國策•秦策》)

③ 陵遲而至於二世,天下土崩。(《張釋之列傳》)

④ 虎圈牆夫從旁代尉地上所問禽獸簿甚悉,欲以觀其能口對響應無窮者。(同③)

(2) 表示對待動作物件的態度。這種用法是,用對待作狀語的普通名詞所代表的人或物的態度,來對待處置謂動詞後賓語所代表的人或物。有「當作……那樣」、「用待……的態度」或「像待……似的」意思,同樣含有比喻的修辭意味。

例如:① 今而後知君之犬馬畜伋。(《孟子•萬章下》)

②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製之?(《荀子•天論》)

③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紀》)

④ 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孫子列傳》)

(3) 表示動作發生或進行的所處方位,有「在……」或「向……」的意思。例如:

① 良欲往從之,道遇沛公。(《留侯世家》)

② 獨奈何廷辱張廷尉,使跪結襪?(《張釋之列傳》)

③ 遂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龔遂傳》)

④ 左抱幼接,右擁嬖女。(《趙文子冠》)

⑤ 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列傳》)

⑥ 昔韓盧之取菟也,上歡下獲,不甚多殺。(《嚴延年傳》)

(4) 表示動作進行的方式。例如:

① 群臣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戰國策•齊策》)

② 遂入見王,涕泣膝行。(《龔遂傳》)

③ 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瘡,手注善紅,旦夕而自哺農者然後食。(《段太尉兔事狀》)

④ 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辭者,悉有法度可觀。(《柳子厚墓誌名》)

「面刺」是當面譏刺、批評,「膝行」是用膝蓋爬行,「手注」是親手敷抹,「口講指畫」是親口講解,親手指點。

(5) 表示動作進行的工具、憑藉或依據。例如:

① 群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史記•高祖本紀》)

② 乃以齊王田榮反,書告項王。(《留侯世家》)

③ 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列子•湯問》)

④ 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同②)

⑤ 於是覆劾延年闌內罪人,法至死。(《嚴延年傳》)

(6)時間名詞作狀語,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例如:

① 項伯乃夜馳入沛公軍,私見張良。(《留侯世家》)

② 宰予晝夜寢。(《論語•公冶長》)

③ 朝濟而夕設版焉。(《燭之武退秦師》)

時間名詞中的「日」「月」「歲」等充當狀語時,具有特殊的意義,或表示動作行為的經常性,或表示情況的逐漸發展變化,或表示追溯往事。例如:

① 王生日飲酒,不視太守。(《龔遂傳》)

② 月攘一雞,以待來年年然後已。(《孟子•滕文公下》)

③ 吾詔書數下,歲勸民種樹,而功未興。(《漢書•文帝紀》)

④ 燕日敗亡。(《史記•田單列傳》)

⑤ 賓客日進,名聲聞於諸侯。(《史記•孟嘗君列傳》)

⑥ 日衛不睦,故取其地。(《左傳•文公七年》)

⑦ 日臣之使於楚也,子重問晉國之勇。(《左傳•成公十六年》)

例① 的「日」是每日、天天的意思。例②「月」義為每月。例③「歲」義為每年,年年。例④⑤的「日」是一天天義。例⑥⑦「日」是往日、當初義。

狀語後置的情形主要有兩點:

1.「於」為標誌的介賓短語。例: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季氏將伐顓臾》)

2.「以」為標誌的介賓短語。例: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諫太宗十思疏》)

古代漢語中狀語有哪些用法舉例說明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漢語雙音節詞彙中,有一部分是由詞根加詞綴構成的合成詞。其中有的在詞根前加詞綴,叫字首,有的在詞根後加詞綴,叫字尾。1、古代漢語中較常見的詞頭字首有:

「有」「於」「阿」「言」「其」「薄」。「有」作為詞綴,常用在專有名詞前:例如:

昭昭有周,式序在位。(《詩經·時邁》)號之曰有巢氏,(韓非子·五蠹)「其」作為詞綴,主要用於形容詞和不及物動詞之前:例如:

北風其涼,雨雪其霏。「言」「於」「薄」作詞綴時性質相同,都用於動詞前。例如: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汙我私,薄浣我衣。

「阿」出現在漢魏以後,用在人名、稱謂代詞前:阿瞞,阿誰。2、古代漢語常見的詞尾字尾有「然」「如」「若」「爾」「乎」等。

「然」主要用於動詞、形容詞之後,在句中一起作狀語,表示某種狀態,可譯為「的樣子」。例例如:「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

」「如」「若」「爾」用法和「然」同。例如: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夫子莞爾而笑。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乎」「焉」用法亦同。

例如: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游刃必有餘地矣。

4樓:

可以作狀語。 如,「爭割地而賂秦」,爭是動詞,在這裡修飾後面的動作。

古代漢語中的狀語後置 請舉例

5樓:尚書令

《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有一句:「君美甚」。「甚」就是「多了」的意思,作「美」的狀語,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你(比他)美多了,就是典型的狀語後置。

6樓:手機使用者

《捕蛇者說》:苛政猛於虎也----柳宗元

7樓:葉紅車

採菊東籬下

陶淵明《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古代漢語中名詞作狀語的作用有哪些?舉例說明

8樓:匿名使用者

一是表比喻,例如bai:其一犬du

坐於前。犬zhi這個名詞作了坐的狀語dao,比喻狼像狗一樣地回坐著。答

二是表處所,例如:東市買駿馬。東市這個名詞作了買的狀語,表示了買馬的處所。

三是表動作的頻率,例文: 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日這個名詞作了扳的狀語,表示扳的頻率。

請舉例說明古代漢語常見的結構有哪些

在古代漢語中「而」字做連詞的主要用法是什麼?舉例說明

9樓:honey哈妮妹妹

表示並列關係。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2.表示遞進關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3.表示承接關係。

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宋·蘇軾《石鐘山記》

4.表示轉折關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5.表示假設關係。

諸君而(如果)有意;瞻餘馬首可也。——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6.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

吾恂恂而起。——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拼音:ér

筆劃:6

五筆:dmjj

部首:而

結構:單一結構

五行:金

筆順:橫、撇、豎、橫折鉤、豎、豎

釋義

古同「爾」,代詞,你或你的:「~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連詞:表平列,如「多~雜」。

表相承,如「取~代之」。

表遞進,如「~且」。

表轉折,如「似是~非」。

連線肯定和否定表互為補充,如「濃~不烈」。

連線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如「侃侃~談」。

插在主語謂語中間表假設,如「人~無信,不知其可」。

3.表(從……到……):從上~下。

4.而,通「能」,才能。

然計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義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5.助詞,表示偏正關係,相當於「之」,「的」

虞之與虢,相恃而勢。——《淮南子·人間》

10樓:牽瑤東郭涵涵

「而」字做連詞的主要用法有4種:

1.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有時可不譯。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十則)

2.表示承接關係,相當於「並且」、「就」,有時可不譯。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古代漢語,舉例說明「而」字做連詞的主要用法

11樓:隨風飄散

「而」字作為連詞用法

1.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2.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3.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捨汝而旅食京師,以求鬥斛之祿(《陳情表》)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5.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飾關係,即連線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7.表示因果關係,

①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8.表示目的關係,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12樓:匿名使用者

"而"作連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表示並列,遞進或承接關係.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並且","而且","就""然後",其中表示並列關係時,一般不必翻譯。

例如:(1)舌一吐而(不必翻譯)二蟲盡為所吞(2)學而(然後)時習之;溫故而(然後)知新(3)任重而(並且)道遠2、表轉折關係,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但是""可是""卻"。例如:

(1)人不知而(卻)不慍(2)學而(但是,卻)不思則罔(3)而(但是)日中時遠3、表修飾關係.連線狀語和謂語,表示行為的方式,手段,原因等,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地」"著",有時可不翻譯。例如:

(1)既而(可不翻譯)盡奔騰五陣之勢(2)雜然而(表修飾,地)前陳者(3)傭者笑而(表修飾,著)應之曰

古代漢語連詞而的用法有哪些古代漢語舉例說明而字做連詞的主要用法

詳細釋義 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鬍鬚形。上面的 一 表示鼻端,表示人中 下面分內外兩層,外層象兩腮的鬍子,內層象生在嘴下的鬍子。而 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 頰毛 同本義 而,頰毛也。東漢 許慎 說文 連 從古沿用下來的連詞,可連線詞 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1 表示並列關係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

古代漢語中的狀語後置請舉例,古漢語中,介賓結構後置和狀語後置的區別

鄒忌諷齊王納諫 中有一句 君美甚 甚 就是 多了 的意思,作 美 的狀語,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你 比他 美多了,就是典型的狀語後置。捕蛇者說 苛政猛於虎也 柳宗元 採菊東籬下 陶淵明 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

雖然然而然則在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中的用法有什麼不同

雖然 su r n 1 even if though although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 但是 可是 卻 等與它呼應,表示承認前邊的為事,但後邊的並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雖然年過六十,勞動勁頭卻比得上年輕的小夥子 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魯迅 故鄉 2 雖然如此,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