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的民俗文化有哪些,漢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2021-04-14 07:50:28 字數 5423 閱讀 2920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漢族的文化bai豐富多彩,在其形成du和發展zhi的歷史過程中,開dao放虛懷、兼收並回蓄,形成了齊魯、中原、燕趙、關答中、巴蜀、荊楚、吳越、嶺南、滇黔、閩台、松遼、徽贛等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反映了漢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等。

漢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2樓:天問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

無論是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史學、藝術等諸多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漢族都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

漢族自古對各種宗教信仰採取相容幷蓄的態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漢族宗教的主要傳統觀念。幾千年來,提倡以仁為中心,重視倫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體系形成的儒家學說對漢族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漢族歷來以勤勞、富於創造精神著稱。漢族歷史上的經濟是以農業為主,兼營家庭副業,是一種典型的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漢族的農業生產在歷史上素來發達,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細作著稱於世,漢族的手工業也有相當高的發展水平。

而隨著中國歷史的變遷,以及外族入侵和躲避戰亂等因素,漢族也發生了大規模遷移,一直在從中原地區向南遷移。客家人繼承了當時中原漢人的文化傳統,比如說古語,風俗習慣也有歷史痕跡。

漢族還是乙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23年,漢族人口約為1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9%,分布於世界各地。在中國大陸,漢族佔總人口的92%;在台灣,漢族佔總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門,漢族分別佔總人口的95%和97%。

除中國兩岸三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北美洲和西歐也有較多分布。

漢族的風俗習慣:

婚姻習俗

漢族傳統婚禮是華夏文化的重要部份。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基於此原因,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昏禮在五禮之中屬嘉禮,是繼男子的冠禮或女子的笄禮之後的人生第二個里程碑。

傳統中式婚服中國的婚禮可分為三個階段禮,即「訂婚」正婚禮,即「結婚」或「成婚」的禮儀,就是夫妻結合的意思婚後禮,是「成妻」、「成婦」或「成婿」之禮,這表示了男女結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國傳統的結婚習俗裡,婚前禮和正婚禮是主要程式,這些程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禮。

稱呼習俗

在中國,漢族傳統的輩分觀念長期存在,以本身為中心,上有四代長輩,下有四代晚輩,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孫、曾孫、玄孫」的「九族」血親關係,這就是九個層次。如果把旁系的血親關係和姻親關係聯絡起來,便形成了乙個龐大的親屬系統。

親屬稱謂是以輩分劃分的,不受年齡限制。親屬稱呼也用於社會上鄰里之間或素不相識的人之間,以表示親切和尊敬。一般地說,注意層次,掌握角度,在稱謂的運用中十分重要,年齡層次不同,稱謂也不同,特別是信封上的稱謂。

生活中,為了表示對人的尊敬,也有不注意層次的特殊現象。如:某家有一位受尊敬的長者,家裡晚輩稱之為爺爺、奶奶、老爺、姥姥等,街坊鄰里不分男女老幼,可能都稱其為爺爺、奶奶、老爺、姥姥,不過稱謂前常常冠以姓名。

如「紅樓夢」裡的劉姥姥,「駱駝祥子」中的劉四爺。有時在稱謂前加上「他(她)」字,如:他大伯、她二嬸、他姥姥、她李二哥等。

類似的稱呼,在今天還廣泛使用。

喪俗習俗

漢族喪葬舊的傳統是講究重殮厚葬,並且夾雜著許多迷信的習俗。漢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禮隆重,分殮、殯、葬三個階段進行。古有以人殉葬的習俗,後逐漸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則以紙扎人像伴葬。

葬禮以後,有做

七、斷七、百日、周年等追悼儀式,並將牌位送歸祠堂,這已從葬禮時對人的儀禮轉為對「鬼靈」、「祖靈」的儀禮。另外,漢族還有「歸葬」的習俗,就是將死於他鄉的遺體歸葬原籍。

喪事期間,死者親屬要穿孝服,在靈堂守靈。中國古代禮制,把孝服按與死者血緣關係的親疏分為五等,在現代漢語裡還有「五服」這個詞,表示血緣關係的遠近。孝服用白布做成,這與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禮服的習俗大不相同。

清朝時有一英國人第一次到中國來,遇到出殯的隊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卻痛苦悲哀,覺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殯時有人唱輓歌。後世的輓聯、挽幛就是從古代的輓歌演變而來的。

喪葬儀式規模大小與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關,在封建社會對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喪儀都有嚴格的規定。王公貴族、富豪之家常以規模巨集大的喪儀來炫耀自己的權勢。

尊長死後,子孫要在家守二十七個月,其間停止交際和娛樂,做官的也必須離職回家守孝,以表示對尊親的哀悼,稱「守制」。

飲食習慣

漢族主要從事農業,主食以小麥、玉公尺、稻公尺等為主,輔以蔬菜、豆製品和雞、魚、豬、牛、羊肉等副食,茶和酒是傳統飲料。以大公尺為主食的,習慣將大公尺做成公尺飯、粥或公尺粉、公尺糕、湯圓、粽子、年糕等各種不同的食品;以小麥為主食的,習慣將麥麵做成饅頭、麵條、花卷、包子、餃子、餛飩、油條、春捲、炸糕、煎餅等。講究並善於烹任,是漢族的一大飲食特點。

不同地區的漢族人民以炒、燒、煎煮、蒸、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經過長期的實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漢族的粵、閩、徽、魯、川、湘、浙、蘇等八大菜系,聞名於海內外。

傳統節日

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等。過「春節」又稱為過年,是漢族人千百年來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過年時,除夕要守夜,初一要拜年。

漢族傳統節日,主要有臘祭、祭灶、春節、元宵節、社日、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在諸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

漢族的傳統文化是什麼

3樓:白羊她的貓

1、漢族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無***、軍事、哲學、經濟、史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都擁有眾多具有深遠影響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2、宗教對許多民族有重大影響,在漢族中沒有產生全民族必須信仰的完全意義上的宗教。漢族自古對各種宗教採取相容幷蓄的態度。

3、在服飾上,漢族有自己悠久華美的服飾,即漢服。各個朝代,對服飾的顏色,各有崇尚,一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漢赤、唐服色黃,旗幟赤,到了明代,取法周、漢、唐、宋,定為赤色為宜。

4、漢族的語言為漢語,使用漢字書寫。漢語屬漢藏語系,按學術界較常見的劃分方法,可分北方方言(官話方言)、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話、閩語、粵語七大方言。

5、漢民族的文化心理是經過幾千年的積澱,逐漸形成的。

6、自從漢朝開始獨尊儒術後,中國開始了2000多年的儒學教育。隋朝時隋煬帝確立科舉制度,宋朝時開始興建書院。清朝末年科舉制度取消。

7、古代軍事理論方面,早在春秋末就有軍事名著《孫子兵法》問世。

4樓:匿名使用者

漢族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無***、軍事、哲學、經濟、史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都擁有眾多具有深遠影響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西周時期,就形成了完善的文化成就,這就是禮樂文化~也就是所謂的周禮,這是漢族人民的傳統文化~

周禮非常繁縟,據《周禮》有吉、兇、軍、賓、嘉五禮,樂在西周很重視,有專門職官管理,金文中也記有樂官。周代樂舞如《大武》為周武王克商所作。周代的已有比較完善教育制度,如「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就是周代貴族的文化教育內容,中國最早的經典如《周易》、《尚書》、《詩經》、《周禮》、《樂經》(已佚)、《春秋》都產生這個時期,以及春秋時期的諸子學說等。

至漢武帝時(前141~前87在位)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於是以孔子、孟子代表的儒家思想成為統治思想,統治漢族古代思想與文化近2023年,同時,程度不同地影響著其他少數民族,甚至影響到中國相鄰的國家。漢族的文化豐富多彩,在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開放虛懷、兼收幷蓄,形成了齊魯、中原、燕趙、關中、巴蜀、荊楚、吳越、嶺南、滇黔、閩台、松遼、徽贛等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反映了漢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漢族自古對各種宗教信仰採取相容幷蓄的態度。

樂天知命(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和尊敬祖先(而不是祖先崇拜)是漢族的主要傳統觀念。

5樓:百度使用者

傳統文化本身就是乙個概念,是中華文明演繹而匯集成的。縱觀現在的90後,00後對傳統文化一問三不知,丟之如棄糠,整天就是南韓歐巴,美國勒布朗,巴西球星。大街上都是搖頭晃腦哼唱著流行歌曲的黃毛青年,你問他李白是誰?

這貨張口就是打野無敵,三段q秒天秒地秒空氣,傷害賊高,你根本接不上話。你問他乙個南韓明星金城武,他張口就把金城武生日身高血型髮型物件侃侃道來,就差說金城武祖墳在**了!可是你問一下他屈原生日是哪一天?

毛石三生日是哪一天?他就張口結舌答非所問。這就是華夏的悲哀,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如此弱中國怎麼強?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化,是民族文化的體現,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縱觀世界各地,各個國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道互補為核心,還有墨家、法家、名家、釋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

古文、詩、詞、曲、賦、民族**、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一句話總結就是詩詞歌賦,吹拉彈唱,琴棋書畫都屬於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

也有思想上的遺產,比如習慣風俗,民風民情。

中華傳統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書法、**、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還包括:

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其中也包括傳統節日比如:正月初一春節(農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這些都屬於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即是先秦時期以儒家學說為代表的關於對人、對社會的認識,以及對社會行為規範的追求,即「仁義禮智信」。儒家學者們強調「禮」,追求「禮」,即是要樹立一種人類社會共同的價值觀,用以調整和約束人們的社會行為。「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禮樂制度、法律條文等。

古「文」字是指紋理、花紋之意。後來發展為包括美好的言語、思想、行為、待人、處世等表之於外的都稱為「文」。文明一詞就是「文」的延續。

「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

經過西周幽、厲時代的大混亂,戰國時期,漢代,三國時期,東晉西晉,五胡亂華,隋唐,宋明清,傳統文化不但沒有丟失,反而一代代的傳授了下來。可見傳統文化的生命力的生命力是多麼頑強。

傳統文化根據表現形式又分為六種。

一,從時間角度上講,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現代文化的分類。

二,從空間角度講,有東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陸文化這四種分類。。

三,從社會層面上講,有貴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間文化,主流文化,邊緣文化這幾種分類。

四,從社會功用上,傳統文化分為名號文化、禮儀文化,制度文化,服飾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這幾種。

五,從文化的內在邏輯層次上,可分為物態文化,心態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四個層次。

六,從經濟形態方面,又分為牧獵文化,漁鹽文化,農業文化,工業文化,商業文化之分這些區別。

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經過歷代傳承已經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可見歷經五千年的傳承老祖先不但給我們留下了壯麗的山河,更留下了價值連城的文化瑰寶傳統文化,我們只有緊握傳統文化的利劍,才可以披荊斬棘實現中國夢!

民俗文化是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南北方民俗之間有何異同呢

中國地大物博,所以在過春節方面也是各有差異。很多生活在南方的小夥伴很好奇北方人是如何過年的,北方的朋友也對南方人的過年習俗很感興趣。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南方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在 小年 這一天,南北方共同的習俗都是祭灶 掃塵。傳說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都會將灶王爺的畫像擺上供桌,...

漢族古代的習俗,漢族的傳統風俗習慣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 原指天河 宇宙銀河,詩經 雲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 華夏 或 諸夏 無論是在政治 軍事 哲學 文學 史學 藝術等諸多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漢族都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漢族自古對各種...

以山東民俗文化特點寫作,傣族的民俗文化特點

趙玲喆是s.什麼來著 傣族的民俗文化特點 零號數 傣族的民俗文化具有民族性 宗教性 多元一體性等特點。民族性。傣族是雲南特有的民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其餘散居雲南省的新平 元江 金平等30餘縣,居住山間平原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