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的意義,民俗文化對社會,國家有什麼意義呢

2021-03-04 00:22:07 字數 5101 閱讀 1339

1樓:101侯

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基本精神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能夠反映民族特徵的傳統觀念和思想意識,是具有民族特徵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它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前赴後繼,英勇頑強形成的精神支柱,是指導人們實踐活動的基本精神。

傳統文化講究崇尚倫理道德、注重人文理性、強調和諧觀念、倡導憂患意識等等,學習和研究這些中國傳統文化,進而繼承、弘揚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加強對國民全面素質教育的培養,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拓展資料:

民俗文化,又稱為傳統文化,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也泛指乙個國家、民族、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是在普通人民群眾(相對於官方)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質的東西,民俗及民眾的日常生活。

文化是乙個民族的靈魂。文化建設,就是乙個民族靈魂的建設、精神世界的建設。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所宣揚的忠孝仁愛、禮義廉恥、慎言敏行、嚴於律己、改過遷善等道德規範。

幾千年來就鑄就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靈魂,形成中華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諧、謙和好禮、誠信克己、與人為善、勤儉廉正、刻苦耐勞和精忠愛國的優良素質。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形成,高尚道德價值體系的建立,是與傳統文化的長期孕育分不開的。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代流傳下來的寶貴的道德文化遺產,它包含了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禮儀等方面。它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

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為了在新的形勢下,繼承、弘揚、提高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我國的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集中起來,並與革命傳統相結合,賦予新時代內容,容納新的時代精神,達到承前啟後,與時俱進,古為今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道德觀和行為準則。

2樓:人文探索

民俗文化不僅向世人展示了深邃的文化內涵,而在現實社會發展中,具有深遠而特殊的意義。曾有人為之發出概嘆,說:「乙個失去文化根基的民族,是膚淺的民族,乙個失去歷史遺存和記憶的城市,是令人悲哀的城市。

」這充分表明了傳統的民俗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我們的祖先千百年生活實踐中創造和積累的文化,是民族的文化記憶和彰顯文化身份的依據,同時,也是乙個民族的根基和發展的動力,它記載著乙個國家乙個民族文明歷史的腳印。傳統的民俗文化資源不可再生,一旦失去,將無法挽回。

傳統文化的消亡,喪失歷史的記憶,會大大削弱民族的創造力和凝聚力,更會深層次地影響經濟社會的進步與和諧發展。在繼承中一定要遵循開放與守護並重、傳統與現代相容、開發與保護並存,經濟與文化互動的原則,讓其延年益壽,持續發展,造福人類。

3樓:czj追風少年

有人現在還認為,民俗文化是很膚淺的,很表象化的,這個明顯是個誤區。誠然,民俗文化有膚淺甚至愚昧的一面,但是更多的仍然是百姓生活智慧型的結晶。比如一些手工藝製品,以及一些獨特的飲食和服飾習慣,稱其為藝術也毫不為過。

當然不要忘記中國傳統戲劇的存在,京劇,越劇等等,難道不是由民俗而來嗎?這些難道也是膚淺的嗎?還有,圍棋這個我認為最鬥智的棋類活動,難道也不是從中國傳統的文化中孕育的嗎?

以上這些說的是傳統民俗文化的一些娛樂意義,和作為文化的傳承意義,而真正的民俗文化自然也有其相當大的現實意義。

由於民俗文化是社會生活中的一種模式,而且具有世代世襲的穩定性,是乙個民族深層文化積澱的產物。所以民俗文化的約定俗成,具有很強的遵從要求和價值規定性,同時又外化為一種行為規範,從思想上給人以某種制約和塑造,被人稱為"不成文的習慣法"。從這一意義上看,民俗文化對社會具有一種整合、凝聚與規範功能,可以是社會有效排除干擾,保護文化特色,產生重要的社會控制作用。

據有關民俗專家調查,在一些經濟比較落後的地方,村民們能和睦相處,就是因為有村民們仍預設和遵守的習慣法、道德規範和民間信仰。這些道德規範和民間信仰,規範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對小至村寨、大至民族和國家的凝聚力的加強,起著積極的整合與促進作用。

一些優良的民俗事象和民俗傳統,尤其是在歷史發展中形成的一些好的禮俗和道德規範,對群體、乃至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起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社會發展和社會穩定起著整合和促進的作用。在我們當前的社會中,對過去時代中形成的一些禮俗和道德規範,如忠、孝、義、信、和,敬、恩、序、別,助人為樂、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投桃報李,或否定得過多,或宣傳得不夠,出現了或多或少地流失的現象,因而導致群體、國家、民族的凝聚力嚴重消解,離心力和分散力抬頭,歷史上形成的一些道德規範滑坡、失效乃至跨塌,大量惡性案件的發生,包括駭人聽聞的弒母弒父事件、父奸女之類**事件、拒絕贍養和遺棄失去勞動能力的父母事件等不絕於耳,不能不令人深長思之。舊日的禮俗,如果真的屬於惡俗或失去了活力的民俗,一旦被革除了,那麼,就要有新的、成熟的禮俗來代替,而不能留下空白。

留下的空白越多、時間越長,則社會秩序的混亂必然乘虛而入,造成無法挽回的全民族的遺憾。

當然了,民俗中也有一些宣言迷信,悲觀,統治和壓迫的東西嘛,是要進行區別的,去其糟泊取其精華這話**都是一樣的啊。相信人們是有著一定的區別能力的,不會盲目和民俗掛鉤,這個也需要增加教育的普及啊。這個也正是古代社會和現代社會乙個最大的區別了。

民俗文化對社會,國家有什麼意義呢?

4樓:溫暖就是太陽

民俗文化對社會、對國家都有著不可磨滅的深刻含義,它推動了國家的發展

,融合了整個社會的文化,甚至於對教育都有著巨大的作用。

1.民俗文化的介紹

民俗文化指的是經過長時間的磨練,並且是由於地方因素而形成的民族風俗。說白了就是一些重要民族習俗,民俗文化雖然是由普通人民的智慧型才想出來的,但是民俗文化的形成卻是經過千錘百鍊的,它不只是曇花一現,它還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對國家對社會,對教育對個人都有著難以缺少的重要作用。

2.民俗文化的意義

由於地區環境的差異,導致了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特點,所以難免會造成一些小小的互相摩擦,但是自從有了民俗文化以後,會讓民族變得非常的有特色有特點,會增強人們的民族認同感,會提高國家整體人民的素質,甚至在社會上也會找到歸屬感。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每個人身上都能夠體會得到,在人們的交流中也免不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能夠增長每個人的見識,可見民俗文化極具代表性。

3.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在很早的時候,著名的藝術學家曾經討論過民俗文化的歸類,民所文化涵蓋的內容過於廣泛,它甚至包含了科學性、藝術性等其他學科,所以民俗文化涉及到的內容實在是非常巨大的。民俗文化無處不在,人類的文明史離不開民俗文化的,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和發揚民俗文化,書裡對它的正確思想。

民俗文化過於重要,以至於很多習俗方式或者產物都會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見其對社會、對國家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

5樓:顯顯

由於民俗文化的集體性,說到底,民俗培育了社會的一致性。民俗文化增強了民族的認同,強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體遵從,反覆演示,不斷實行,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

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遺產的界定,是近幾年學術界頗有爭議的問題。以往這個問題似乎並沒有多少疑義不是問題。因為再此之前,中國民俗學界或民間文化界一直在使用「民俗」、「民俗文化」、「民間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等概念。

現在突然出現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學術名稱,而且這一名詞變得十分時髦,許多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紛紛改名,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所,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有的提出要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學學科等。其實在我看來,這是換湯不換藥,貼時髦的標籤。

如同前些年,人類學熱起來,許多學科緊跟形勢,在學科前冠以人類學,如人類學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人類學民俗學等等。人們不禁要問,這些是什麼學科呢?究竟是社會學、民族學、還是民俗學,有必要加人類學壯其門面嗎。

有人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比「民俗」、「民間文化」的概念包含的內容要豐富,要寬泛。我認為並非如此。相反「民俗」和「民間文化」的研究物件比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廣。

乙個簡單的道理是,民俗學研究的不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他還包括了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民俗、社會民俗、精神民俗都是民俗學研究的物件。

這樣的看法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文化多樣性宣言》的精神並不矛盾。

歷來關於學術概念的界定,是乙個複雜的問題。民俗學學科的發展有100多年的歷史。

關於「民俗」的定義不下幾十種,至今還在爭論不休,我們遵存哪一種?概念界定是必要的,但研究不能單純從概念出發,要從實際出發。

6樓:西嶺杉杉

還是挺有意義的,民間的民俗文化是一種非物質文化的傳承。

7樓:檸檬我超能

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物質精神財富,它對社會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8樓:胡洛杯

民俗文化能增強了民族的認同,強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體遵從,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

9樓:必嗆蹲悔倉誠鞍

民俗文化對社會,國家都有很多積極的意義,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

10樓:小姐姐獅子座

歷史的發展,都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好的文化對人對國家都是帶來美好東西,對於國家而言,這樣有共同的文化,對於管理也更加統一

11樓:弟弟行為呵

表現在乙個國家的多元化,多樣化,豐富著乙個國家的姿態

12樓:水神

無論是傳承傳統文化,還是學習外來文化,你接受乙個文化現象的唯一的。

13樓:爵士卡小孩

具有很大意義上的影響,不管是文化還是經濟都有影響

民俗文化對社會的意義是什麼?

14樓:匿名使用者

1)民俗的教化功能;教育和潛移默化。如:誕生禮、成年禮、婚禮、喪葬禮等

(2)民俗的規範功能;如:鄉規民約

(3)民俗的娛樂功能;起到快樂、愉悅的調劑作用。如:苗族蘆笙節、鬥馬節;侗族花炮節、多耶舞、瑤族盤王節、 壯族三月

三、蒙古族那達慕

(4)民俗的審美功能;能對社會成員心理產生悅耳悅目、悅神悅意的作用。如:**、建築、服飾、年畫、工藝品......

(5)民俗的維繫功能。民俗能統一人們的行為與思想,使社會成員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如華僑——通過講漢語、吃中餐、過中國的傳統節日等方式,保持民族認同

民俗文化對旅遊業發展的意義,民俗文化對旅遊業發展的意義

旅遊bai業是一門兼具du經濟 社會 環境和文化等zhi多種功dao能的新興經濟產業 回,在調整產業結 答構 增加財政收入 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擴大市場需求 增加勞動就業機會等方面發揮著重大的作用,並成為一些經濟發展緩慢 交通不便 偏僻落後地方脫貧致富的密鑰匙.旅遊活動是一種文化消費活動,因為旅遊活動...

老北京民俗文化對我們的影響,民俗文化的意義與價值

冰城雜拌兒 老北京的民俗文化中有很多都已經消失了,即便保留也是有其名無其實了!老北京的民俗文化主要市市井文化 飲食文化,澡堂文化,休閒文化,藝術文化等 包羅了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樂趣,這種文化的 於清朝的八旗子弟,那種閒散悠閒影響了老北京人。我的姑爺爺是地道的老北京人是旗人,他寧可吃半個月窩頭鹹菜,也得...

以山東民俗文化特點寫作,傣族的民俗文化特點

趙玲喆是s.什麼來著 傣族的民俗文化特點 零號數 傣族的民俗文化具有民族性 宗教性 多元一體性等特點。民族性。傣族是雲南特有的民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其餘散居雲南省的新平 元江 金平等30餘縣,居住山間平原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