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認為的仁的含義是什麼啊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是什麼意思?

2021-03-04 09:14:40 字數 5988 閱讀 3885

1樓:墨海愚者

孔子認為的仁實質上是一種主張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尊重人的價值,關心每個人的現實權益的崇高人文主義精神。

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但在孔子的論述中並沒有給出「仁」的確切含義。

孔子是第乙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2樓:阿離

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乙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等內容。

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為「仁」的實現而獻身,即「殺身以成仁」的觀點,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

3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把「仁」定義為「愛人」,並解釋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在回答子張問仁時還說,「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五者為恭、寬、信、敏、惠。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仁的表現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以仁為本體。

表現在具體的行為上是:對父母為孝對兄弟為悌、對朋友為信對國家為忠對人則有愛心。

4樓:奶思呀呀

含義:「仁」定義為「愛人」,(乙個可以稱之為仁的的人)一定是自己要站得穩,才能能夠去扶起摔倒的人,自己要騰達,有足夠的實力,才能夠更好地賙濟眾人,方能博施濟眾。

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對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能夠處處實行五種品德(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惠)的人就是仁人了。

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對中華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孔子首先把仁作為儒家最高道德規範,提出以仁為核心的一套學說。仁的內容包涵甚廣,核心是愛人。

仁字從人從二,也就是人們互存、互助、互愛的意思,故其基本涵義是指對他人的尊重和友愛。儒家把仁的學說施之於政治,形成仁政說,這在中國政治思想發展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

5樓:凌櫻緋

「仁」作為儒學核心理念,結合時代需要演化為「仁德」(完美的個人修養)、「仁愛」(理想的人際關係)、「仁政」(完善的政治統治)思想,形成了完備的「仁學」體系。

一、仁德。

孝悌是仁德的基礎,在家裡行孝盡悌就是仁德培養的開始,是達仁的有效途徑。仁德的構建是一種內在與個體的深度道德結構,這種內在的道德意識依禮的外在形式而得以,從而獲得內在詮釋孝的依據。

孔子指出侍奉父母必須依禮奉行才是盡孝,說明當時禮所規範的事情就是應該做的事情,禮即理,是當時社會必須遵循的道德規範,因此依禮盡孝就是仁德的自我實現和不斷提公升。

孔子由孝達仁是其最終的道德歸宿,通過盡孝使自身的道德修養不斷完善,進而實現「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境地,最終達到仁德兼善天下的目的。

二、仁愛。

孔子的仁強調人與人相處的基本原則是愛人。《論語·顏淵》中寫道:「樊遲問仁。

子曰:愛人。」意思就是樊遲問「仁」是什麼,孔子回答說仁就是愛人。

孔子要求人們用博大的胸懷去愛人,發自內心深處的愛親之情成了仁的根本內容。

對父母的親親之愛即「孝」,就自然成為仁愛的起點。孝與仁的基本內涵是一致的,百姓通過對父母的親情之愛推己及人,彰顯個人對社會、國家的責任和擔當,不斷追求仁愛的最高目標。

孔子以「愛人」回答樊遲,意在強調家庭是人際關係的起點,愛從家人開始,進一步推擴到愛他人愛萬物愛萬民,進達仁愛境界。

三、仁政。

孔子從家庭內部父子、兄弟之間的自然「親親」出發,將孝的功能推擴到社會和政治層面,以期對家庭、社會和國家關係作出較為圓融的和解。

在以家為本位的宗法社會裡,家與天下合二為一,為政者便以父子關係來比附君臣關係,臣子要像對父母盡孝那樣對君主盡忠,向君主貢獻心力,使政治關係帶有血緣親情的色彩,給為政者的統治渲染了溫情的家庭氛圍。

孔子認為孝是為政的始基,孝悌是可以實現和操作的道德實踐,從孝悌在家庭內部的實行推擴至整個國家,仁政的目標就可達到。

從血緣、人倫、親親的傳統社會結構去重建穩定有序的政治倫理環境;通過彼此相連、親情感通的互動,建立起父子血緣親親之情所衍生的日常人倫秩序;通過為政者的率先垂範使民得到教化,而各得其位、各安其分,實現百姓自治的良性政治秩序,即實現「仁政」。

擴充套件資料:

孔子仁學的現實意義:

1、推動構建一種新型的經濟倫理。

從經濟倫理來分析,孔子的仁學思想在構建新型經濟倫理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孔子重視的是平等、安定等社會福祉問題。

這一點,恰恰與我國的國體相吻合。現階段我國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讓發展成果惠及到全體人民,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正體現了對國家中每乙個公民的平等重視,關心的同樣是人民福祉。

2、對我國政治理念的啟示。

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在國家範圍內實現德政。實際上,他是主張個人人格修養的不斷完善,最終推己及人,在社會範圍內實現「仁」的境界。

孔子反對單純地殺戮和刑罰,他認為治理國家應該用道德來引導百姓,用禮制來規範言行,那麼老百姓就會自覺地去做應該做的事情,不去做可恥的事情。

在現代中國這個法治社會中,法制對維持秩序是至關重要的。可是,作為維護秩序最底線條件的法律本身並不能培養公民的公共意識和責任意識。那麼,對於希望在和諧的社會中尋求生命完滿性的人來說,一種公民道德的培養是完全必要的。

3、為構建核心社會提供精神資源。

孔子的仁學思想對我們今天所倡導的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仁學思想的提倡可以促進家庭、社會的和諧安定。另一方面,仁學思想的提倡還可以促進自然、社會、人與物的和諧共處。

將自然與「仁」相聯絡,其實也就代表他對自然的一種態度。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和**在21世紀的中國提出的偉大戰略任務,是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它也是人類不懈追求的一種美好社會,馬克思主義政黨孜孜以求的一種社會理想。孔子的仁學恰恰給予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社會道德支撐。

6樓:譚銀光

(1)孔子提出「仁」,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提倡廣泛地理解和體貼他人,以此調整人際關係,穩定社會秩序。

具體來說,孔子強調的「仁」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最高準則。

「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是孔子給「仁」下的兩個最重要的定義。主張以愛人之心和諧社會人際關係。

(2)評價:①有利於緩和階級矛盾,有進步性;②仁即愛人,體現了一種人道主義的精神、和諧的人際關係;③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維護奴隸主貴族的統治。

7樓:清花夢桃

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樓:天彳亍健

「仁」在《論語》中出現200多次,最能體現仁的含義的是「仁者愛人」。

9樓:娣荷

仁,禮 ,這是他的思想核心

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是什麼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仁」是由西周人所造,最初代表兩個人相親相愛。孔子首次將「仁」的含義規定為「愛人」,並且建立了一整套的仁愛理論,後世的統制者又以此理論為基礎,發展出了封建社會的道德倫理體系。

孔子認為「愛人」要由近及遠,首先要「親親」,做到「入則孝,出則悌」,然後才能達到「泛愛眾」,這與墨家的「兼愛」以及孫中山先生所提倡的「博愛」又有所曲別。

孔子認為仁的基礎是什麼?

11樓:house亮亮亮

仁的基礎就是思想的認知有至高的境界

「仁」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

他第乙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為「仁」的實現而獻身,即「殺身以成仁」的觀點,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春秋時,仁往往與忠、義、信、敏、孝、愛等並列,被看成是人的重要德性之一。但是,孔子以前,仁並未受到特別的重視,只有到了孔子這裡,仁才被從其它德性中超拔出來,並被賦予新的豐富的內涵。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世衰道微,這就成為了孔子「仁」的思想得到認同的現實基礎。

馮友蘭曾說:「孔子對於中國文化之貢獻,即在一開始試將原有的制度,加以理論化,與以理論的根據。」 這話非常正確。

而孔子所給與原有制度的「理論的根據」不是別的,正是仁。全新意義上的仁,完全是孔子動心忍性、敏求善思,自家體貼出來的,是孔子述中所作。 孔子之後,在歷代儒家不斷地澆灌和護理之下,這棵新芽歷經兩千多年的時空穿越,終於又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儒家文化及以儒家文化為主幹的中國傳統文化。

因此,發現仁,並且把禮樂文化植根於仁的基礎上,這是孔子對中國文化最偉大的貢獻。借助於仁,中國傳統文化順利地實現了由上古向中古的轉折;借助於仁,孔子之前數千年和孔子之後數千年的文化血脈得以溝通連線,而沒有中絕斷裂。

《論語》中「仁」的具體涵義是什麼?

12樓:n尼古拉斯_過兒

《論語》中「仁」的具體涵義是「仁」的情感性、自得性。

孔子的思想是一門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之間關係的學問,是一門關注人的自身發展的學問,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實際生活中如何達到理想人格的問題;

「仁」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

其第乙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13樓:匿名使用者

《論語》中「仁」的涵義:其價值涵義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門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之間關係的學問,是一門關注人的自身發展的學問。

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實際生活中如何達到理想人格的問題,

「仁」精神價值的乙個重要體現就是「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認為「仁」就是「愛人」。從理論源頭上考察,孔子的「愛人」觀點來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

「愛人」作為「仁」的重要精神內涵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在孔子「仁」的價值內涵中,由「愛人」所推導出的一系列內容都深刻體現出孔子對一般社會民眾的關注,對整個人類社會發展中實現人際之間共同和諧發展的關切,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偉大思想家的地位。

不僅如此,在幾千年後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適用性和永恆價值。

擴充套件資料:

「仁」的產生

1、仁的產生是社會關係大變動在倫理思想上的表現,是對子與父、君與臣以及國與國關係的倫理總結,因而具有很豐富的內容。從另乙個角度說,仁學思想的產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結果,生產力的發展必然促使生產關係的變革,這種社會變革引起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劇烈變化,

從而出現了「禮崩樂壞」的局面。在之前的周禮被破壞後,有識之士便站了出來,尋求一種新的理想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孔子就是這樣從春秋時代大量有關仁的思想資料中加以取捨,提煉和綜合,使仁真正成為乙個範疇,並以此為邏輯起點,構築了早期的儒家思想體系。

2、在孔子提出系統的仁學思想之前的春秋時代就出現了許多關於仁的思想記載。《詩經·鄭風·叔于田》曰:「洵美且仁」《詩經·齊風·盧令》曰:

「其人美且仁」,兩處提到仁,且都和美字聯絡一起,顯然在這裡,仁是儀文美備的意思,有「文質彬彬,然後君子」的意義。

《尚書》有「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藝,能事鬼神」,「予仁若考」就是「予仁而巧」,「巧」就是多才多藝,也就是《論語》中所說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國語晉語一》:

「愛親之謂仁」,仁體現在父子關係上就是愛親就是孝。

《國語晉語二》中申生拒絕逃亡說:「仁不怨君」「逃死而怨君不仁」。仁體現在處理國與國關係上,就是保護小國,救助鄰國。此外,仁還有其他含義。如《國語晉語二》說「利國之謂仁」。

可見,仁包含的範圍是相當廣泛的,他包括了各種具體的宗法道德為主的行為規範,在當時他已經涉及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問題。孔子正是在此基礎進一步提出仁的倫理道德意義。

孔子遊春孔子論水那段話的含義,第23課孔子遊春孔子論水是什麼目的

面對司空見慣bai的流水du碧波,孔子竟然能從中發現如此zhi深奧dao 的道理,並巧借流水版教導 教給他們權做人的道理 像水一樣,做真君子 有德行,哺育眾生,永不停歇 有情義,謙下和順 有志向,無懼無畏 而且還善於教化別人,洗淨人們內心的汙垢.孔子並沒有居高臨下的空洞說教,而是臨水沉思,借水喻人,...

孔子絕糧與陳蔡的含義是什麼

鑑定人說 孔子離開陳國到楚國,途經蔡國被圍絕糧幾乎致死。孔子離開陳國到楚國,陳國親吳派害怕孔子輔佐楚昭王楚國更強大,便派兵脅迫孔子改道,不讓孔子去楚國。孔子在蔡國的幽谷被他們追上圍困長達七日,絕糧幾乎致死,幸而楚國邊防軍趕到才得以解脫。一 孔子為什麼要到楚國去 1 陳國地小兵微,處在吳 楚卵翼之下,...

孔子「仁」的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對於今天構建和諧社會有何啟示

孔子 仁 的學說的主要內容 孔子首先把仁作為儒家最高道德規範,提出以仁為核心的一套學說。仁的內容包涵甚廣,其核心是愛人。仁字從人從二,也就是人們互存 互助 互愛的意思,故其基本涵義是指對他人的尊重和友愛。仁的現實意義 儒家以 仁愛 為核心的倫理價值觀重視個人對家庭 社會 國家和民族的責任義務,把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