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這首詩的作者是誰,有的人這首詩的是人事作者是誰

2021-03-30 15:28:02 字數 4142 閱讀 8397

1樓:匿名使用者

臧克家建國後,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詩,《有的人》是他這類詩中的代表作。這首詩是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獨特之處,在於表現具有哲理意義的主題: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而活著。

事實上,這一主題已超出了歌頌魯迅精神的範圍,而將讀者引入對人生的更深層的思考。語言樸素、對比強烈、形象鮮明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2樓:匿名使用者

哪司法權男人們你看看到後果實力派人性質的資訊化學係數學校服飾物價局勢必備份量大

有的人這首詩的是人事作者是誰?

3樓:ofweek人才網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這兩句古詩,出自唐朝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 說的是社會變化,人事更新,時間的流逝構成了從古到今的歷史。

《有的人》寫的是誰,它的作者是誰?

4樓:胖不可欺

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詩,《有的人》是他這類詩中的代表作.這首詩是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獨特之處,在於表現具有哲理意義的主題: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而活著.

全詩通篇採用了對比手法.

5樓:胸中有書

人寫的是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它的作者是臧克家

6樓:佴覓露

有的人好像是小學裡面一篇課文嘛,有的人寫的是那種大眾的人,就是每個人都寫的到,不用刻意的去認知道是誰?

《有的人》的文章,作者是誰?

7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人》作者是臧克家,他在2023年出版了第一部詩集《烙印》,這是他最具影響的作品。這部詩集真摯樸實地表現了中國農村的破落,農民的苦難、堅忍與民族的憂患。

此後,他陸續出版的詩集、長詩有《罪惡的**》、《自己的寫照》、《泥土的歌》、《寶貝兒》、《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這個時期,臧克家的詩篇幅短小,卻頗具概括力。他除有意識學習古典詩詞的結構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風格之外,還苦心追求詞句的新穎、獨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語化。建國後,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詩,《有的人》是他這類詩中的代表作。

這首詩是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獨特之處,在於表現具有哲理意義的主題: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而活著。事實上,這一主題已超出了歌頌魯迅精神的範圍,而將讀者引入對人生的更深層的思考。

語言樸素、對比強烈、形象鮮明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除了繼續做短小雋永的小詩之外,臧克家還創作了一部人物傳記體長詩《李大釗》。這部長詩從多個角度,包括戰鬥、家庭等方面將乙個革命先驅偉大而又平凡的人格展現出來。

《有的人》寫作背景2023年,臧克家來到了北京。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勝利了的人民在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先生。臧克家親身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並去瞻仰了魯迅故居,看到了魯迅文章中提到過的「棗樹」、「老虎尾巴」。

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滿了對魯迅的思念和崇敬,寫了《有的人》這首短詩。

《有的人》這首詩的第一節的有的人指誰?

8樓:匿名使用者

詩的第一節指出當今之世有兩種截然相反的人:一種人「雖生如死」,另一種人「雖死猶生」.「雖死猶生」的人,自然是指當時被紀念的魯迅,是對「永垂不朽」的魯迅的歌頌;但是,作為典型形象看,也不是單指魯迅,同時還暗示著與魯迅品質相同的許多人.

至於作為對立面的「雖生如死」的人,當然指壞人.這節四行詩,兩句話,是全詩的總帽,統帥全篇,雖通俗易懂,但容量很大,概括力極強,耐人尋味,今人猛省!

臧克家的名篇《有的人》,就是一首能使大家經久難忘的好詩.這首寫於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是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而作.感從何來?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乙個月.一方面是「騎在人民頭上」的人已被人民推翻,另一面是從舊中國進入新中國的各色人等還不免帶著舊社會的階級和思想烙印.魯迅式的「有的人」固然很多,而處於對立面的「有的人」卻也不少.

詩人面對現實,回憶魯迅生前和逝世以來的社會狀況,有感而作此詩.此詩不僅反映了生活真實,也表現了詩人的思想傾向,因此,這是一首真實性與傾向性相統一的抒情詩.

《有的人》這首詩的意思

9樓:匿名使用者

臧克家的名篇《有的人》,寫於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是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而作.感從何來?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乙個月.

一方面是「騎在人民頭上」的人已被人民推翻,另一面是從舊中國進入新中國的各色人等還不免帶著舊社會的階級和思想烙印.魯迅式的「有的人」固然很多,而處於對立面的「有的人」卻也不少.詩人面對現實,回憶魯迅生前和逝世以來的社會狀況,有感而作此詩.

此詩不僅反映了生活真實,也表現了詩人的思想傾向,因此,這是一首真實性與傾向性相統一的抒情詩.

詩的第一節指出當今之世有兩種截然相反的人:一種人「雖生如死」,另一種人「雖死猶生」.「雖死猶生」的人,自然是指當時被紀念的魯迅,是對「永垂不朽」的魯迅的歌頌;但是,作為典型形象看,也不是單指魯迅,同時還暗示著與魯迅品質相同的許多人.

至於作為對立面的「雖生如死」的人,當然指壞人.這節四行詩,兩句話,是全詩的總帽,統帥全篇,雖通俗易懂,但容量很大,概括力極強,耐人尋味,今人猛省!

接著三節(即詩的第

二、三、四節),把「雖生如死」的人和「雖死猶生」的人從三個方面作了對比:比形象、比思想、比情操.從形象看,「騎在人民頭上」的人,雖然昂首挺腰,自詡「偉大」,實際上是藐小的:

而「給人民當牛馬」的人,儘管俯下身子,毫不顯眼,卻是偉大的.這四行詩,是從魯迅《自嘲》一詩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一聯生髮出來的.詩人發展了魯迅的思想和詩意,形象的對立性更加突出、鮮明.

再從思想看,那些「雖生如死」的人總是想「不朽」,「要把名刻入石頭」,為自己樹碑立傳.而那些「雖死猶生」的人,卻情願充當無名的野草.它們憎惡把野草當作裝飾品的「地面」,時刻等待地下的火山噴薄而出,燒盡「地面」上的野草、喬木,直到「無可朽腐」,大家同歸於盡.

這一節是根據魯迅《野草·題辭》中的「我自愛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執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至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幾句話寫成.寫《野草》和《野草·題辭》時的魯迅,正處於思想「彷徨」時期,他曾經坦率承認他當時還沒有找到革命的道路,但他對於騎在人民頭上的反動派卻是痛恨,不共戴天的,因而表現了「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的徹底犧牲精神.

最後從情操看,那些「雖生如死」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是十分卑鄙、醜惡的.而那些「雖死猶生」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情操是非常崇高、美好的.

詩的第二、

三、四等三節是緊接詩的第一節進行構思的.詩人不是為了歌頌魯迅而歌頌魯迅,而是在歌頌魯迅的同時,也歌頌與魯迅品質相同的人,而且譴責那些自吹自擂比人民群眾「偉大」,要為自己樹碑立傳、不讓別人活下去的人.這樣乙個對照,比單純誆歌魯迅更加顯示出詩的思想的廣度與深度.

最後三節(第

五、六、七節)詩,詩人抓住頭一節詩所說的兩種人同人民群眾的關係,指出他們不同的命運、不同的影響和不同的下場,也就是指出他們各自不同的前途.這三節詩是

二、三、四等三節詩的邏輯發展.第五節詩仍然從對立的形象著眼.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自詡「偉大」的人終歸被人民所推翻,從高高在上的地方摔了下來,不僅藐小,而且將從地球上消失;至於那些「給人民作牛馬」的人,卻被人民永遠緬懷他們「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光輝形象.

第六節則是寫出兩種不同的主觀思想得到兩種不同的客觀效果:那些想為自己樹碑傳的人,他們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而那些「情願作野草」的人,卻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野草一年一度地生長,他們也一年一度地永遠為人民所懷念.

魯迅是如此,和魯迅品質相同的人也是如此.最後一節寫出不同的情操,不同的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那班「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是決沒有好下場的人,只要時候一到,他們的下場就會讓大家看到.至於那些「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的人」,人民群眾會把他抬舉得很高.魯迅就是這樣的人的代表.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是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獨特之處,在於表現具有哲理意義的主題: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而活。事實上,這一主題已超出了歌頌魯迅精神範圍,而將讀者引入對人生的更深層的思考。

語言樸素、對比強烈、形象鮮明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11樓:清風一線

做為乙個人對人生觀的選擇,是萬古留芳,還是遺臭萬年。

12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對比的修辭手法寫了兩個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生命

誰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有的人》這首詩的作者是誰?

這首詞的作者是辛棄疾 該詞的全部內容如下 念奴嬌 賦雨巖 辛棄疾近來何處有吾愁?何處還知吾樂?一點淒涼千古意,獨倚西風寥廓。並竹尋泉,和雲種樹,喚作真閒客。此心閒處,不應長藉邱壑。休說往事皆非,而今雲是,且把清尊酌。醉裡不知誰是我,非月非雲非鶴。露冷風高,松梢桂子,醉了還醒卻。北窗高臥,莫教啼鳥驚著...

《有的人》的原文及作者簡介,《有的人》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臧克家 1905年10月8日 2004年2月5日 山東諸城人 傑出詩人,著名作家 編輯家,忠誠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 二 三屆代表,全國政協第 五 六 七 八屆委員,第 七 八屆常務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 一 二屆理事,第三屆理事 顧問,第四屆顧問,第 五 六屆名...

《有的人》當時的寫作背景,《有的人》這篇小詩的作者寫作背景

1949年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週年紀念日。當時,全國各地人民第一次公開隆重地開展了各種紀念活動。詩人臧克家親自參加了首都人民的紀念活動,瞻仰了魯迅故居,對著這遺蹟,想念魯迅的一生,心裡感慨很深,便於11月1日寫就了此詩。此詩自發表以來,一直受到讀者喜愛,廣為流傳。文中寫了兩種人,其實是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