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是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農業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它們的使用反

2021-03-27 12:03:02 字數 6191 閱讀 7826

1樓:理想很豐滿

c試題分析:材料內容反映的是我國古代農業生產工具的不斷變化,牛耕的出現是中國農用動力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出現使農業生產上的深耕有了重要的保證,故答案選擇c項。

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工具和技術的發展

2樓:貞觀之風

1、在春秋開始使用鐵器的基礎上,戰國時期鐵農具的使用更為普遍,鐵器時代到來。增加了鐵鏟和鐵犁;牛耕得到推廣。

2、三國時期魏國馬均發明製造了先進的灌溉工具——翻車;大批北方農民為避戰亂遷居江南,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

3、朝開鑿大運河;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製造了曲轅犁,還創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車。

二、古代經濟重心南移

經濟重心的南移是中國古代史跨越幾個朝代,持續數百年的重要歷史現象。當然,這個發展過程主要分幾個階段:

秦漢以前,經濟重心在北方黃河流域;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唐代安史之亂後到五代十國時期,北方戰亂頻繁,南方經濟得到穩定發展;到了兩宋時期,南方成為全國經濟重心。

3樓:徐正巨集

(1)石器時代;耜耕,商周;青銅工具,春秋;鐵犁牛耕,漢;工具(耬車、犁壁、耦犁,技術(壟作法、代田法、區田法)著作(範甚之書);魏晉南北朝;著作(齊民要術)技術(輪作和綠肥種植);隋唐;工具(曲轅犁);宋元;工具(樓鋤)技術(稻麥復種制);明清;工具(套耕、施餅肥)多熟種植,引進作物(甘薯、玉公尺)著作(農政全書)

(2)我國古代經濟中心南移伴隨著三次人口大遷移(1)西晉末年『永安之亂』加之南方長期穩定使得南方經濟飛速發展(2)安史之亂,此時南北經濟開始持平(3)靖康之恥,南方經濟超過北方,蘇湖熟天下足

4樓:匿名使用者

1.a.春秋戰國時期:

牛耕的運用是我國農業技術史上農用動力的一次革命。戰國時期鐵農縣的使用更為普遍,鐵器時代到來。b.

秦朝:中原鐵器傳到珠江流域,逐漸為越族人民所掌握。c.

西漢:鐵農具向邊疆傳播,西域開始使用鐵器;普遍使用牛耕、馬耕;出現犁耕法以及耬車。d.

三國:魏國馬鈞發明翻車。e.

唐朝:曲轅犁和筒車。⑤農學著作:

a.《齊民要求》;b.《農政全書》。

2. 我國古代經濟重心有乙個自北向南的轉移過程。自魏晉始,黃河中下游地區經濟逐漸呈現衰退,江南地區得到開發,南宋時期超過北方。

「蘇湖熟,天下足」之諺,說明了這一轉移。促進經濟重心轉移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北方戰亂,南方相對和平穩定;

②為躲避戰亂,北方農民大量南遷,帶去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補充了江南的勞動力;

③江南統治者為壯大統治勢力,採取了許多發展經濟的措施;

④南遷農民同江南人民一道辛勤勞動,開發了江南。

5樓:我去

一1我國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運用提高了生產力,滿足了時代需要2春秋時期牛耕鐵器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使大量荒地被開墾,大量私田的產生使新的生產關係得以成型,促進了時代的進步。

3此後柔化鑄鐵技術,淬火技術,灌鋼法等新近製鐵技術為農業發展持續注入力量

4兩牛籬,三牛蘺,筒車,翻車等水利設施的產生。

二1在春秋時期南方越族地區便有了早其的開發2戰國時期完成了進一步的融合發展,但力度教弱3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南方經濟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其地域優勢得以體現

4安史之亂後,南方進一步發展。人口首次超越北方。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5南宋時`經過長久的南移。經濟中心徹底來到南方。

6明清期間,天下補給,盡仰江南

都是自己打的`所以回答速度會慢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古代有哪幾種重要的農業耕種工具? 10

6樓:貝斯和鼓最帥了

中國古代有這些重要的農業耕種工具:

1、杵臼:杵和臼都是遠古使用的搗穀工具。臼是舂公尺的器具,用石頭或木頭製成,中間凹下。

2、水碾:靠水力推動的碾子,利用水力帶動旋轉的碾子。多用以碾穀物。

明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十八:「水碾,水輪轉碾也。」 清 顧炎武 《與潘次耕書》:

「彼地有水而不能用,當事遣人到南方,求能造水車、水碾、水磨之人。」

3、風扇車:風扇車是一種能產生風 (或氣流)的機械,也叫「颺(揚)扇」、「揚谷器」、扇車或揚車。發明於漢代,由人力驅動,用於清選糧食。

4、耬:耬是古代的播種用的農具。由牲畜牽引,後面有人扶著,可以同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一次種一壟或,多壟,傳統的最多達5壟。

5、鐮:割莊稼或草的農具,由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鐮刀。另外鐮也可以指一種冷兵器,是槍和鐮刀相結合的兵器。鐮刀原屬農具,由農具演化成武術器械出現的較早。

7樓:匿名使用者

有很多 下面列舉一部分:

耒。古代的一種翻土、開溝渠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鬆土,可看作犁的前身。

2. 耜。曲柄起土的農器,即手犁。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青銅耜出現於商代晚期,實際出土的都是耜頭。

3. 耒耜。耒為上部,耜為下部,把耒和耜兩種農具連在一起,形似現在的鏟,但作用是用來翻地的。比如雙齒耒耜。

4. 鏟。鏟土、耘苗、除草和松碎表土的農具,現在還在使用。

5. 錛。開墾土地的農具,也用於砍伐樹木。最早是石製的。青銅錛不僅用於農業,而且也是平土的主要工具。後來還用於木工,古代沒有刨子,要使木料平整不是用刨,而是用錛。

6. 斧。砍伐工具。斧同錛的區別在於:

7. 鐮。割莊稼或草的農具:由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鐮刀,也就是鐮刀,現在還在用。

8. 耨。古代鋤草的農具,形似鋤。

9. 鍤。就是鍬,掘土的工具。「鍤,插也,插地起土也」。可見它是一種起土、穿土、培土等主要的農業生產工具。

10. 杵,和臼一樣,是搗谷用的工具。據說,是由伏羲發明的,也有說是由黃帝的臣下雍父製造的。

11. 钁。一種形似鎬的刨土農具。

12. 鋤。一種長柄農具,其刀身平薄而橫裝,專用於中耕、除草、疏鬆植株周圍的土壤。有大鋤、小鋤之分,又有叉形和鏟形之分。

13. 耙。於表層土壤耕作的農具;形較小。

14. 犁。耕地的農具。犁是由一種原始雙刃三角形石器發展起來的,被稱作「石犁」。

15. 鎬。俗稱「十字鎬」,用於挖開土質較硬的地,現在還能在建築工地上看到。

16. 鏵。人力翻土農具的一種,農家安裝在翻土用的犁上,用來破土的尖嘴狀或者圓嘴狀鐵質鑄造部件。如:鏵犁(鏵和犁的並稱)。圓嘴犁用於旱地,尖嘴犁用於水田。

17. 鍬。掘土器,用於開溝掘土、鏟取什物,沿用至今。

18. 連枷。由乙個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條構成,用來拍打穀物、小麥、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來。

也作槤枷。原為農村手工脫粒農具,由竹柄及敲桿組成,工作時上下揮動竹柄,使敲桿繞軸轉動,敲打麥穗使表皮脫落。後來轉入軍用。

19. 杴。掘土和鏟東西的工具,似鍬而較鏟方闊,柄端無短拐。明·魏大中《浚濠工竣疏》:「杴钁以歸監督。」

20. 耬。也叫耬犁,古代的播種用的農具。由牲畜牽引,後面有人扶著,可以同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

8樓:鹿狼龍船

包括耒、耜、破土器、犁、鍤、鏟、钁、鎬、鋤、多齒鋤、耬、銍(刀)、鐮、磨盤、圓磨、杵臼、碾碓、倉囷、風扇車等

9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傳說最先出現的農具是耒耜。有明確文獻記載的播種用農具是西漢的耬犁,耬犁由牲畜牽引,後面有人扶著,可以同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東漢時期發明和使用了播種工具——耬車,北魏時期出現了單行播種的手工下種工具瓠種器,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製造了曲轅犁,北宋出現水稻移栽工具――秧馬。

犁、耙、耱進行旱地配套耕作,犁、耙、耖的水田耕作。

鐵鋤是最常用的旱地除草工具,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耘耥是水田除草工具,宋元時期開始使用。

商代發明桔槔,周初使用轆轤,漢代創制人力翻車,唐代出現筒車。筒車結構簡單,流水推動,至今我國南方丘陵河溪水力豐富的地方還在使用。

收割用具包括收割禾穗的掐刀、收割莖桿的鐮刀、短钁等。脫粒工具南方以稻桶為主,北方以碡碌為主,春秋時出現的脫粒工具槤枷在我國南北方通用。清選工具以簸箕、木揚杴、風扇車為主,風扇車的使用領先西方近千年。

糧食加工工具從遠古的杵臼、石磨盤發展而來,漢代出現了杵臼的變化形式踏碓,石磨盤則改進為磨,礱。南北朝時期出現了碾。元代棉花成為我國重要紡織原料,逐步發明了棉攪車、紡車、彈弓、棉織機等棉花加工工具。

擔、筐、馱具、車是農村主要的運輸工具。擔筐主要在山區或運輸量較小時使用,車主要使用在平原、丘陵地區,其運載量較大。

10樓:永恆的中國戰士

耒耜,犁,耙,耱,耬車,鋤頭等~~~

在古代中國的農業生產中,主要的生產工具是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bai1)春秋:春秋末年開始

du使用牛耕;開始出zhi現鐵農具。

(2)戰dao國:在春秋開始使專用鐵器的基礎屬上,戰國時期鐵農具的使用更為普遍,鐵器時代到來;牛耕得到推廣;(3)秦朝:中原鐵器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傳到珠江流域(今廣東、廣西),逐漸為越族人民所掌握。

(4)西漢:鐵農具向邊疆傳播,西域開始使用鐵器;發明和使用了播種工具——耬車;張騫通西域後,西域各族得到了鐵器,還學會內地鑄造鐵器的技術;(5)三國:大批北方農民為避戰亂遷居江南,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

(7)隋唐:為加強南北經濟交流,隋朝開鑿大運河;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製造了曲轅犁;創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車。

如果是填空,就是四個字:鐵犁牛耕

中國古代的農業生產方式有哪些

12樓:昌喜

中國古代農業生產方式先後有「刀耕火種」、「石器鋤耕」、「鐵犁牛耕」三種。

1、在原始社會是刀耕火種。土地屬於氏族公社所有,工具及非常簡陋,人們勞動以氏族為單位,集體耕作,集體享受勞動成果,共同勞動,共同消費,沒有壓迫和剝削。

2、在夏商、西周時期是石器鋤耕。土地屬於國王所有(井田制),工具有所改進,主要有耒耜、石刀、石鋤等,勞動者是奴隸和平民,他們集體耕作井田,奴隸主剝奪他們的勞動果實。

3、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是鐵犁牛耕。土地屬於私有,生產工具已經有鐵農具和牛耕,勞動者是農民,他們或耕種自己的土地或租種地主的土地,以家庭為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注意精耕細作。受封建國家和地主的剝削。

中國古代有哪幾種重要的農業耕種工具 30

13樓:匿名使用者

1.耒。古代的一種翻土、開溝渠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鬆土,可看作犁的前身。

2. 耜。曲柄起土的農器,即手犁。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青銅耜出現於商代晚期,實際出土的都是耜頭。

3. 耒耜。耒為上部,耜為下部,把耒和耜兩種農具連在一起,形似現在的鏟,但作用是用來翻地的。比如雙齒耒耜。

4. 鏟。鏟土、耘苗、除草和松碎表土的農具,現在還在使用。

5. 錛。開墾土地的農具,也用於砍伐樹木。最早是石製的。青銅錛不僅用於農業,而且也是平土的主要工具。後來還用於木工,古代沒有刨子,要使木料平整不是用刨,而是用錛。

6. 斧。砍伐工具。斧同錛的區別在於:

7. 鐮。割莊稼或草的農具:由刀片和木把構成,有的刀片上帶有小鋸齒鐮刀,也就是鐮刀,現在還在用。

8. 耨。古代鋤草的農具,形似鋤。

9. 鍤。就是鍬,掘土的工具。「鍤,插也,插地起土也」。可見它是一種起土、穿土、培土等主要的農業生產工具。

10. 杵,和臼一樣,是搗谷用的工具。據說,是由伏羲發明的,也有說是由黃帝的臣下雍父製造的。

11. 钁。一種形似鎬的刨土農具。

12. 鋤。一種長柄農具,其刀身平薄而橫裝,專用於中耕、除草、疏鬆植株周圍的土壤。有大鋤、小鋤之分,又有叉形和鏟形之分。

13. 耙。於表層土壤耕作的農具;形較小。

14. 犁。耕地的農具。犁是由一種原始雙刃三角形石器發展起來的,被稱作「石犁」。

15. 鎬。俗稱「十字鎬」,用於挖開土質較硬的地,現在還能在建築工地上看到。

16. 鏵。人力翻土農具的一種,農家安裝在翻土用的犁上,用來破土的尖嘴狀或者圓嘴狀鐵質鑄造部件。如:鏵犁(鏵和犁的並稱)。圓嘴犁用於旱地,尖嘴犁用於水田。

17. 鍬。掘土器,用於開溝掘土、鏟取什物,沿用至今。

18. 連枷。由乙個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條構成,用來拍打穀物、小麥、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來。

也作槤枷。原為農村手工脫粒農具,由竹柄及敲桿組成,工作時上下揮動竹柄,使敲桿繞軸轉動,敲打麥穗使表皮脫落。後來轉入軍用。

19. 杴。掘土和鏟東西的工具,似鍬而較鏟方闊,柄端無短拐。明·魏大中《浚濠工竣疏》:「杴钁以歸監督。」

20. 耬。也叫耬犁,古代的播種用的農具。由牲畜牽引,後面有人扶著,可以同時完成開溝和下種兩項工作。

列舉古代不同時期青銅器特徵,簡述中國古代不同時期青銅器的藝術特徵

二里頭時期 簡述中國古代不同時期青銅器的藝術特徵 中國青銅器時代始於公元3000年前,經夏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7616637商 周跨越五個世紀歷程。它是中華民族古代的重要標誌。青銅器石器時代的終結。它被廣泛地應用於生產 生活和軍事領域,...

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是什麼,古代中國農業經濟基本特點是什麼

1。家庭為生產基本單位 2.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3.水利興修推動經濟發展。4.鐵犁牛耕,精耕細作 5.賦稅徭役繁重 6.土地高度集中,階級矛盾尖銳 家庭是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 農民擁有少量的生產資料 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 精耕細作,自給自足。以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 用牛力...

中國古代的麒麟代表著什麼,中國古代的麒麟是什麼是一種什麼動物

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用來代表才能傑出 德才兼備的人。簡介 麒麟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傳統祥獸,性情溫和,傳說能活兩千年。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有時用來比喻才能傑出 德才兼備的人。人都把麒麟與青龍 白虎 朱雀 玄武並稱五大祥獸,其實並非麒麟,乃是黃龍。古人把雄性稱麒,雌性稱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