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醫書有哪些,中國古代四大醫書,是哪四本書?

2021-03-21 21:14:33 字數 5664 閱讀 3577

1樓:匿名使用者

先秦:《神農本草經》神農氏 《皇帝內經》

漢代:馬王堆漢墓醫書 《黃帝內經素問》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張仲景《金匱要略》

唐代:孫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脈經》、皇甫謐《針灸甲乙經》、陶弘景《本草經集注》、葛洪《肘後備急方》、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蘇敬《新修本草》 、王燾《外台秘要》、元丹貢布《四部醫典》、《太平聖惠方》、王惟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北宋:

宋慈《洗冤集錄》

回回藥方 忽思慧《飲膳正要》、許國禎《御藥院方》 、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張子和《儒門事親》、朱丹溪《格致餘論》、李東垣《脾胃論》、李時珍與《本草綱目》、劉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吳又可《溫疫論》、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吳鞠通《溫病條辨》、王孟英《溫熱經緯》、薛生白《濕熱條辨》、王清任《醫林改錯》、《古今圖書整合醫部全錄》、《聖濟總錄》

近代醫學名著 《古今圖書整合》……

中國古代四大醫書,是哪四本書?

2樓:匿名使用者

《黃帝內經》、扁鵲《難經》、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這個應該是公認的

3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想學一些中醫基本常識那本醫書好?

古代有那些醫書?

4樓:愛夏的你呀

古代是《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1、黃帝內經

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是第一部冠以中華民族先祖「黃帝」之名的巨著,是中醫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

2、難經

是中國古代醫學著作《黃帝八十一難經》的簡稱,共三卷(亦有分五卷的)。原題秦越人撰。

3、傷寒雜病論

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4、本經

中國漢族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為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

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古醫書是古代醫學的傳承,極具醫學研究價值和文物價值,中華醫學源遠流長,名醫輩出,創造出了很多輝煌的醫學成就,影響遠播日本、歐洲,並且對世界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古代醫書原著跟現代翻印的古代醫書內容有很多出入,由於年代久遠,當代的翻印古醫書缺失了很多內容,所以中國古醫書原著可以說是價值連城。

5樓:泰山東嶽勁松

先秦:《神農本草經》神農氏 《皇帝內經》

漢代:馬王堆漢墓醫書 《黃帝內經素問》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張仲景《金匱要略》

唐代:孫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脈經》、皇甫謐《針灸甲乙經》、陶弘景《本草經集注》、葛洪《肘後備急方》、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蘇敬《新修本草》 、王燾《外台秘要》、元丹貢布《四部醫典》、《太平聖惠方》、王惟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北宋:

宋慈《洗冤集錄》

回回藥方 忽思慧《飲膳正要》、許國禎《御藥院方》 、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張子和《儒門事親》、朱丹溪《格致餘論》、李東垣《脾胃論》、李時珍與《本草綱目》、劉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吳又可《溫疫論》、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吳鞠通《溫病條辨》、王孟英《溫熱經緯》、薛生白《濕熱條辨》、王清任《醫林改錯》、《古今圖書整合醫部全錄》、《聖濟總錄》

6樓:易菊長

中國自古醫學著作到齊了 上面是書目名稱 下面是詳解 望採納

一、《脈經》

7樓:匿名使用者

(黃帝內經) 簡稱《內經》,原為18卷。其中9卷名《素問》;另外9卷無書名,漢晉時被稱為《九卷》或《針經》,唐以後被稱為《靈樞》,非一人一時之作,主要部分形成於戰國時期。注重整體觀念,既強調人體本身是一整體,又強調人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運用陰陽五行學說解釋生理、病理現象,指導診斷與**;把陰陽的對立統一看成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產生、發展、變化的普遍規律。

人體在正常情況下陰陽平衡,一旦這種平衡被破壞,就會生病,強調精神與社會因素對人體及疾病的影響及疾病的預防,反對迷信鬼神。全面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醫學成就,標誌著中國醫學發展到理論總結階段。該書在中國醫學有很高地位,後世歷代有所成就醫家,無不重視此書。

部分內容曾被譯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對世界醫學的發展亦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神農本草經》 又稱《神農本草》,簡稱《本草經》、《本經》。非一人一時之作,「神農」為其託名。戰國及秦漢醫藥學家通過對藥學資料不斷蒐集整理,最後成書。

分為序例(或稱「序錄」)1卷,本文3卷。收載藥物365種,其中植物藥材252種,動物藥67種,礦物藥46種。涉及病證約170多種,包括內、外、婦、兒等科疾病。

該書根據功用毒性的不同,將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品,這是中國藥學史上最早的藥物分類法。該書為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藥物學典籍,所收載的大多數藥物沿用至今,其功效已為長期臨床實踐和現代科學研究所證實。書中提出的藥物學理論和用藥原則大多正確而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該書為中國古代的藥物學理論奠定了基礎,對後世藥物學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至今仍為學習中醫藥的重要參考書。

《傷寒雜病論》 又名《傷寒卒病論》,張仲景著於漢末。書中概括了中醫的四診、八綱、八法,理法、方藥齊備,確立了辯證論治原則;以臟腑論內科雜病,兼及婦、外科疾病,共記載40餘種疾病,對其**、病機及診斷、**均有精當論述;載方269首,基本概括了臨床各科的常用方劑,對方劑的君臣佐使及加減變化已有較高要求,所用劑型已有10多種,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系統的方劑學理論知識。該書為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曾有四五百家對《傷寒雜病論》進行探索,留下近千種專著、專論,形成獨特的傷寒學派,自唐宋以來,其影響遠及國外。

《千金翼方》 孫思邈撰於682年,系作者為補充《千金要方》而編集。卷首為「藥錄」,輯錄藥物800餘種,詳論其性味、主治等,其中有些是唐以前未收錄的新藥和外來藥物。書中對內、外各科病證的診治在《千金要方》的基礎上均有增補,並收載了當時醫家秘藏的漢張仲景《傷寒論》內容,選錄《千金要方》所未載的古代方劑2000餘首。

中國刻印或影印本近20版次,日本亦有多種刻印本。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又稱《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簡稱《銅人經》或《銅人》。宋王惟一撰。刊於2023年,並刻石於相國寺仁濟殿內。

繫在作者創制的針灸銅人模型基礎上編撰的。書中手足三陰三陽經脈和督循任穴的循行、主病及其腧穴部位,參考各家學說予以訂正。附經腧穴圖。

該書總結了北宋以前針灸腧穴的主要成就,流傳甚廣,對針灸學的發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2023年後有影印本。

《本草綱目》 明李時珍撰寫於2023年,初刊於2023年。全書載藥1892種,其中植物藥1094種,其餘為礦物及其他藥物,由李時珍新增入的藥物就有374種。書中附有藥物圖1109幅,方劑11096首,其中約有8000多首是李氏自己收集或擬定的。

每種藥物分列釋名、集解、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方等項。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的科學資料,也提出了相當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特別是書中將動物藥按「從賤到貴」的順序排列,記載了動物對生活環境適應的重要資料,說明李時珍具備生物學進化思想。此書曾先後刻印數十次,在中國促進了本草學、生物學研究,在世界上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出現英、法、德、日等多種文字的節譯本或全譯本。

其中的一些資料,直接影響達爾文演化論的形成。

《溫熱論》 清葉桂講授,門人顧景文等據筆記整理而成;《續臨證指南》中稱為《外感溫熱篇》;《溫熱經緯》中稱作《葉香巖外感溫熱病篇》;《醫門棒喝》則稱《葉天士溫熱論》。闡明溫病發生、發展規律,歸納為「溫邪上受,首先犯上,逆傳心包」;提出溫病發展的衛、所、營、血四個階段,表示疾病由淺入深的四個層次;敘述辨舌、驗齒、辨斑疹等意義。在溫病學說的發展上,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現有多種刊本。

8樓:郭大磊老三

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傷寒雜病論

中國古代三大醫書是什麼

9樓:為正義而奮鬥者

中國古代經典醫書包括《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此外還有《黃帝內經》。

(一)《難經》。《難經》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共三卷,原題秦越人撰。《難經》是中國經典的中醫理論著作,「難」含有「問難」之義,或作「疑難」解,「經」乃指《內經》,「難經」即「問難《內經》」。

此書把《內經》中的難點和疑點提出,然後逐一解釋闡發,並且對部分問題做出了發揮性闡解。全書共分八十一難,分別對人體的腑髒功能形態、診法脈象、經脈針法等諸多問題逐一進行了論述。內容包括脈診、經絡、臟腑、陰陽、**、病理、營衛、腧穴、針刺等基礎理論,同時也列述了一些病證。

該書以基礎理論為主,結合部分臨床醫學,在基礎理論中更以脈診、臟腑、經脈、俞穴為重點。其中一至二十二難論脈、二十三至二十九難論經絡、三十至四十七難論臟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難論病、六十二至六十八難論俞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難論針法。書中對命門和三焦的學術見解以及所論七衝門和八會等名目,豐富和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

此外,該書還明確提出「傷寒有五」,並對五臟之疾,洩痢等病多有闡發,對後世傷寒學說和溫病學說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古典醫籍之一。

(二)《傷寒雜病論》。東漢末年南陽人張仲景撰於公元200-205,原著《傷寒雜病論》,經後人整理編纂將其中外感熱病內容結集為《傷寒論》,該書是一部闡述外感及其雜病**規律的專著。《傷寒論》重點論述人體感受風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如何進行辯證施治的方法。

他把病症分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厥陰、少陰六種,即所謂「六經」。根據人體抗病力的強弱,病勢的進退緩急等方面的因素,將外感疾病演變過程中所表現的各種症候歸納出症候特點、病變部位、損及何髒何腑,以及寒熱趨向、邪正盛衰等作為診斷**的依據。該書總結了前人的醫學成就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集漢代以前醫學之大成,並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系統地闡述了多種外感疾病及雜病的辨證論治,理法方藥俱全,在中醫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承先啟時的作用,對祖國醫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具體他說,他不僅為診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證綱領和**方法,也為中醫臨床各科提供了辨證論治的規範,從而奠定了辨證論治的基礎,為後世醫家奉為經典。

(三)《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又名《神農本草》,簡稱《本草經》、《本經》,撰者以「神農」為託名,《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是我國早期臨床用藥經驗的第一次系統總結,歷代被譽為中藥學經典著作。《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其中植物藥252種,動物藥67種,礦物藥46種。

書中以簡練古樸的文字闡述了中藥理論的精髓,對每一味藥的產地、性質、採集時間、入藥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詳細記載;對各種藥物之間如何相互配合應用,以及簡單的製劑,都做出概述。《神農本草經》對藥物的性味也做出了詳盡的描述:指出寒、熱、溫、涼四氣和酸、苦、甘、辛、鹹五味是藥物的基本性情,可針對疾病的寒、熱、溼、燥等不同性質選擇用藥。

寒病選熱藥;熱病選寒藥;濕病配溫燥之品;燥病須涼潤之流。此外還參考五行生剋的關係,對藥物的歸經、走勢、公升降、浮沉都很了解,這樣選藥組方、配伍用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神農本草經》中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需要支出的是,目前學術界一般將《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加之《黃帝內經》看做是中醫四大經典,而並沒有「三大醫書」的說法。只是《黃帝內經》偏重於 「治未病」而被有人可做是養生書籍,實際上《黃帝內經》是第一部中醫理論經典。

中國古代酷刑有哪些,中國古代酷刑有哪些

老虎凳 抽腸 過山龍 五馬分屍 頭頂鑽洞 宮刑 鞭刑 水落石出 騎驢 蠆盆 剝皮 腰斬 梟首 斬首 車裂 烹煮 縊首 凌遲 插針 活埋 灌鉛 凌遲 車裂 斬首 腰斬 剝皮 炮烙 宮刑 刖刑 插針 活埋 鴆毒 棍刑 剖腹 抽腸 射殺 沉河 絞縊 黥面 截舌 蠆盆 烹煮 大卸八塊等 在秦之前是四大五大酷...

中國古代著名的詩人有哪些中國古代有哪些詩人?

中國古代著名的詩人有李白 杜甫 白居易 歐陽修 蘇軾 柳永 杜牧 賀之章 王之渙 劉禹錫等。兩晉時期的詩歌創作逐漸走上形式主義道路,詩歌內容空泛。繼承和發揚 建安風骨 傳統,作品內容充實的詩人是左思 250左右 305左右 他的 詠史詩 八首,借古事諷喻時事,思想性很強,但這類詩作畢竟不是主流,而且...

中國古代有哪些有名的古書,在中國古代,有哪些有名的建築?

四書 論語 孟子 大學 和 中庸 五經 詩經 尚書 禮記 周易 諸子百家叢書 老子 莊子 管子 列子 墨子 荀子 尸子 孫子 孔子集語 晏子春秋 呂氏春秋 賈誼新書 春秋繁露 揚子法言 文子纘義 商君書 韓非子 淮南子 文中子中說 山海經 陰符經 關尹子 亢倉子 鬻子 公孫龍子 鬼谷子 子華子 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