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審計中的重要性?在計畫階段如何運用專業判斷?初步確定重要性水平,運用重要性目的何在

2021-03-27 04:21:55 字數 4890 閱讀 9898

1樓:匿名使用者

重要性是提高審計效率的基礎,審計畢竟不是會計,不能把所有的賬目一一詳細審計,因此提出了重要性的概念,即小於重要性水平的差錯可以不予審計調整。初步確定重要性水平,是在對被審計單位初步了解,做出風險評估之後,在計畫審計階段制定的;但是隨著審計的深入,對被審計單位逐步地了解,應該逐步對原確定的重要性水平進行修訂,以此適應不斷深入的風險評估結果。總之,制定合理的重要性水平,可以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風險。

什麼是審計重要性?如何理解審計重要性?

2樓:匿名使用者

一、審計重要性概念

重要性為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中錯報或漏報的嚴重程度,這一程度在特定環境下可能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策。

二、審計重要性的理解

主要從三個方面理解:

1、如果合理預期錯報(包括漏報)單獨或彙總起來可能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作出的經濟決策,則通常認為錯報是重大的。也就是財務報表使用者根據註冊會計師審計後帶有錯報的財務報表把經濟決策做錯了,那麼錯報就是重大的。也就是重要性是衡量一項錯報是否重大的乙個界限。

2、對重要性的判斷是根據具體環境作出的,不同的企業重要性會有所不同,就算是同一企業在不同時期的重要性也不一定會相同。重要性受錯報的金額或性質的影響,或受兩者共同的影響。

3、判斷某事項對財務報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慮財務報表使用者整體共同的財務資訊需求的基礎上做出的,因為財務報表使用者太多了,而且每個財務報表使用者對財務資訊需求的差異可能很大,所以不考慮個別財務報表使用者對財務資訊的需求。

重要性實質上強調了乙個「度」,在審計報告中,允許一定程度的不準確或不正確的存在,但是要以這個「度」為界。如果會計資訊的錯報或漏報可能影響到財務報表使用者的決策或判斷,就可認為重要,否則就不重要。在審計實務工作中,審計重要性水平是重要性的數量表示,是乙個數量門檻或金額臨界點;而重要性則包括數量和性質兩個方面。

三、重要性的層次

重要性分為: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水平以及特定類別交易、賬戶餘額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簡稱認定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各層次又可以分為計畫的重要性水平和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水平。

(一)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水平

1、財務報表整體計畫的重要性水平

(1)確定方法

註冊會計師應在制定總體審計策略時,在審計方向中確定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水平,以便能夠評價財務報表是否公允反映。先確定基準,然後確定百分比,基準乘以百分比就得出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水平。在確定基準和百分比時,註冊會計師要運用職業判斷。

選擇基準時應選擇波動性較小的財務報表要素作為基準,基準基數越大的,對應的百分比應小。

有些錯報單項便會導致註冊會計師預期會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作出的經濟決策,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需要確定乙個財務報表整體計畫的重要性水平,用其來衡量該項單項錯報是否會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做出的經濟決策。如果單項錯報金額大於財務報表整體計畫的重要性水平,註冊會計師合理預期該項錯報會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做出的經濟決策。

(2)確定計畫的重要性時的考慮因素

①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了解

②審計的目標

③財務報表各項目的性質及其相互關係

④財務報表專案的金額及其波動幅度

2、財務報表整體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水平

某些錯報雖然單獨不會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做出的經濟決策,但如果這類錯報數量多了,以及考慮到還會有未發現的錯報,將這些錯報彙總起來可能會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做出的經濟決策。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註冊會計師需要確定乙個或多個低於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的金額,此為財務報表整體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水平。

(1)確定方法

一般為計畫重要性水平的50%~75%。註冊會計師需要運用職業判斷,風險越高,越需要謹慎,實際執行的重要性要越低。

(2)確定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時的考慮因素

①對被審計單位的了解

②前期審計工作中識別出的錯報的性質和範圍

③根據前期識別出的錯報對本期錯報作出的預期

(二)特定類別交易、賬戶餘額或披露重要性水平(認定層次重要性水平)

某些被審計單位存在特殊情況,可能存在乙個或多個特定類別交易、賬戶餘額或披露,其發生錯報的金額雖然低於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但合理預期會影響財務報表使用者依據財務報表做出的經濟決策。故需要確定認定層次的重要性水平。該認定層次的重要性水平並非每次審計所必須確定的。

認定層次的重要性水平也分為計畫的重要性水平和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水平,其確定方法適用於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水平。

錯報不重大並不等於該錯報是明顯微小錯報。單項錯報是否重大要用計畫的重要性衡量,單獨不重大但彙總起來重大的錯報要用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把握,另外,低於明顯微小錯報界限的錯報不需要累積。

四、集團財務報表審計對重要性的考慮

集團財務報表審計中對重要性的考慮中的關鍵問題就是重要性由集團專案組還是組成部分註冊會計師確定。原則是:誰審計財務報表誰定重要性。

1、集團財務報表的重要性由集團專案組確定。

2、組成部分重要性的確定:

(1)如果組成部分屬於具有財務重大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必須由集團專案組親自審計該組成部分,則該組成部分的重要性由集團專案組確定。

(2)如果組成部分屬於具有特別風險的重要組成部分,集團專案組可以親自審計也可以參與或利用組成部分註冊會計師的工作。如果集團專案組親自審計,那麼需要集團專案組確定組成部分財務資訊的重要性;如果組成部分註冊會計師基於集團審計目的對組成部分財務資訊實施審計,集團專案組利用組成部分註冊會計師的工作,那麼需要由組成部分註冊會計師確定組成部分財務資訊的重要性。

應注意的問題:為將未更正和未發現錯報的匯總數超過集團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低至適當的低水平,需要將組成部分重要性設定為低於集團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

(3)如果基於集團審計目的,由組成部分註冊會計師對組成部分財務資訊執行審計工作,由組成部分註冊會計師確定組成部分財務資訊層面實際執行的重要性,集團專案組應當評價其適當性。(即組成部分註冊會計師確定,集團專案組評價)。

五、重要性與審計意見

在出具審計報告前需要確定審計意見。審計意見型別分為無保留意見和非無保留意見。錯報重不重大是無保留意見和非無保留意見的界限,而錯報重不重大要看重要性。

以重要性為界限,錯報金額小於重要性水平便是無保留意見;錯報金額大於或等於重要性水平便是非無保留意見。然後再根據導致發表非無保留意見的事項的性質和廣泛性來具體判斷是保留意見還是否定意見還是無法表示意見。如果該事項屬於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或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即審計範圍受到限制),該事項重大但不具有廣泛性,應發表保留意見;如果該事項屬於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該事項重大且具有廣泛性,則應發表否定意見;如果該事項屬於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該事項重大且具有廣泛性,則應發表無法表示意見。

審計人員在審計各階段分別是怎樣運用重要性概念的

3樓:龍泉

一、重要性概念在審計計畫階段的運用

1.評價會計報表和賬戶餘額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即確定多少的錯誤入達即為重要;對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的判斷,以合理確定所需審計證據的數量,並據此初步決定審計程式的性質、時間和範圍。

2.確定審計的重點範圍和重點領域。如對集團公司審計,在了解客戶基本業務情況之後,初步確定對重要的子公司採取直接審計方法,對次要的子公司採用審閱方法。

如果某些子公司的資產總額、銷售收入、淨利潤佔整個集團公司資產總額、銷售收入、淨利潤的比率均在10%以下,也可以不合併審計。又如,通過對會計報表的總體複核,檢查波動幅度較大的專案,分析其合理性,對波動異常的專案,確定為重要審計領域。

二、重要性概念在審計實施階段的運用

1.履行重要的審計程式。所謂重要的審計程式,就是確認某一審計專案最關鍵、具有決定意義的程式。

當重要審計程式不能如願實施時,應當追加相應的替代程式。當發現可能存在錯誤和弊端的跡象,並可能因此導致重要反映失實時,審計人員必須擴大審計範圍,以證實問題或排除疑點。

2.獲取重要的審計證據。所謂重要的審計證據,是指能對重要的審計意見顯示出其充分證明力的審計證據。

它包括兩層含義:其一是相對審計意見而言是重要的,其二是就其本身證明力而言是重要的。越是重要的審計專案,cpa就越需獲取充分、相關的審計證據以支援審計意見。

對不太重要的審計專案,可適當減少審計證據的數量。

3.確定要調整的重要會計誤差。會計誤差是指未正確地記錄與報告經濟事項或業務發生時存在的事實。

會計報表中的會計誤差由計算錯誤、誤用會計方法或忽視會計報表編制時存在的事實而引起。cpa對於會計誤差,並不是一概作出調整建議,而是根據自己的專業判斷和當時的實際情況,具體確定報表各專案可接受的最大差錯額,對重要的會計誤差作出調整建議,對次要的、不足以影響會計報表公允性的會計誤差事項,可以適當忽略。

三、重要性概念在審計報告階段的運用

1.複核審計過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遺漏。根據審計結果和職業經驗,判斷會計報表中是否存在可能導致報表飲用者改變其決策的重大遺漏或歪曲。

2.錯報和漏報的彙總。cpa在彙總尚未調整的錯報或漏報時,應當包括已發現的和推斷的錯報或漏報,並考慮期後事項和或有事項是否已進行邊當處理。

3.決定發表何種審計意見。cpa在完成審計外勤工作後,彙總所有的審計差異而形成審計結果,並對其進行評價,這是形成審計報告的重要前提。cpa在發表審計意見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如果尚未調整的錯報、漏報金額的匯總數超過重要性水平,cpa應當考慮採用兩種措施以降低審計風險:一是擴大實質性測試範圍,以進一步確認匯總數是否重要;二是提請被審計單位調整會計報表,以使其匯總數低於重要性水平。

(2)如果尚未調整的錯報。漏報金額的匯總數接近重要件水平,但連同尚未發現的錯報或漏報可能超過重要性水平,cpa應當實施追加審計程式,或提請被審計單位進一步調整已發現的錯報、漏報,以降低審計風險。

(3)如果被審計單位拒絕調整會計報表或擴大實質性測試範圍,尚未調整的錯報、漏報仍超過重要性水平的,cpa應當發表保留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一般來說,如果尚未調整的錯報、漏報的匯總數可能影響某個會計報表使用者的決策,但會計報表的反映就其整體而言是公允的,cpa應當發表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如果尚未調整的錯報、漏報非常重要,可能影響到大多數甚至全部會計報表使用者的決策,cpa就應當發表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救助 審計底稿中,審計計畫重要性水平的計算公式

重要性水平的計算方法有固定 比率法,採用固定比率法的計算公式 判斷基礎 固定比率 重要性金額。重要性是指被審計單位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中存在偏離特定目標的差異或缺陷的嚴重程度,這一程度的差異或缺陷在特定環境下可能會影響管理層的判斷或決策以及組織目標的實現。重要性在計畫階段運用的目的主要是編制科學準確的...

審計重要性水平怎麼確定,審計的重要性水平的確定方法有哪些

一是從 定性 的角度考慮重要性。即從被審計單位會計資訊中錯誤或舞弊的性內質方面分析確定審計重要容性 二是從 定量 的角度考慮重要性。即從被審計單位會計資訊中錯誤或舞弊的數量方面分析確定審計重要性 三是實際執行的重要性。即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程式時確定的低於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的乙個或多個金額,...

怎麼理解「重要性水平高低與審計證據數量 審計風險成反向關係

不說理論 bai的,簡單舉例子最好du說明白 極端的例子zhi1,如果重要性水平dao是100元,版你測試應收賬款計價與分權攤。賬面會計記錄顯示有十筆業務構成,每筆業務都大於100元。那麼顯然十筆業務你都要檢查!因為他們都超過重要性水平。例子2,重要性水平是100000000000元,應收賬款總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