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子的辯證法思維和無為而治的思想,對我們個人人生和治理社會有何積極意義

2021-03-22 05:47:57 字數 4983 閱讀 1735

1樓:蒲公英的約定琴

掌握辯證法思維可提公升思維的高度,提公升心境對解決我們自身的所有問題都有巨大幫助。無為而治的思想讓能更好地管理我們自身的行為,不肆意妄為,利人利己。

這兩種思想是人生的指導書,同時也是管理者合理治理社會的指導書。

老子的思想對我們的學習、生活、人生有什麼積極意義?

2樓:殺小劍

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講究無為而治,順其自然。

這給我們乙個啟示:人何必為刻意達到目的而痛苦不堪。無為,逍遙亦是一種為人處世之道。

相互對立的事物會互相轉化,即是陰陽轉化。 方法(德)**於事物的規律(道)。

一切事物都有其規律,我們不要盲目的進行,順其自然。

3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要人們順應自然,避開矛盾。

4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的「道德經」高旭我們如何學做人,創新,」道「字就是告訴我們,學會走第一條道路,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5樓:白沙煙的人幸福

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

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道家「無為而治」思想在個人修身上,幫助我們處理人際關係方面都有積極意義。我們要試著用「無為」來修身,平衡我們的人際關係,培養氣質,提高綜合素質。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簡單的說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八條目表現出較強的邏輯性,他們由小到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是的,人在青年,必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修身養性,修身養性對乙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精神境界,但卻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

1. 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讓我們學會智慧型,變得深刻。

首先,他帶來了一種逆向思維、辯證另類思維乃至顛覆性思維的方法。一般人認為有為、教化、仁義、孝慈、美善、堅強、勇敢、智謀是好的,他偏偏從中看出了值得**的東西。一般人認為無為、訥於言、不智、愚樸、柔弱、卑下是不好的,他偏偏認為是可取的。

他應屬振聾發聵、語出驚人之人。他帶來了「無為」這樣乙個命題、這樣乙個法寶。他提倡的是無為而無不為,是道法自然,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是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他的辯證法出神入化,令人驚嘆。他的透視性眼光入木三分,明察秋毫。你可以不認同他,卻不能不思考他。

其次,很多人認為老子的「無為」就是什麼也不做,只躺在那兒睡大覺,持這種看法的人是十足的傻瓜,這是對老子「無為」思想的誤解,這裡面包含著大智慧型。

譬如乙個木桶,有人認為所謂的木桶就是實的木質結構,這是根本性的理解錯誤。乙個完整的木桶是由實的桶壁和桶中的虛無部分共同組成的,木桶中的虛無部分和實的桶壁一樣必不可少,而且以老子看來,這虛無部分遠比實的桶壁要重要。就是說實是虛有用的條件,而真正發揮作用的還是虛無的部分。

正是這種虛無結合,而以虛無為用的觀點奠定了老子的無為思想的基礎。  當然無為決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只做那屬於桶壁的部分。只要把桶壁部分做好了,不多做一點,也不少做一點,然後你才可以躺在那兒睡大覺。

你若是少做了一點,桶就會漏水;你若是多做了一點,你就是用實的部分把虛無部分填滿,此時,這個木桶還盛得了水嗎?完全填滿了,不但盛不了水,而且根本不能算是木桶了。

可以看出,道家的這種「無為而治」的思想,雖然只有簡短的四字,但要想達到「治」的目的,對「無為」的應用一定要把握好度要有大智慧型,個人認為這是對乙個人的終極考驗。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道家的有關「無為而治」的經典言論。在個人修身上老子提倡自然 「無為」。「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二章》),「無為」便是事成後不占有,不自恃,不居功,因為不居功,其功勞不會失去。

「功成身退,天之道」(《老子·九章》),無為就要功成身退,這是天道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老子·七十三章》),「夫唯不爭,故無憂」(《老子·八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老子·四十四章》),「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四十六章》),「無為」就是知足,知止,這樣便長滿足,可以長久。所以有道行的人、得道之人,不做那些虛妄的事情,不說那些無用的蠢話空話假話。

不硬較勁而使事情自然做成,不聲嘶力竭而使教化潤物細無聲。讓萬物自然發展運作,不越俎代庖。有了創造和成績,並不據為己有。

有了作為,並不依仗之端起架子。有了功勞,也不因而自傲膨脹。越是不爭奪不膨脹,你就越有威望。

越有公認的成就,越是否定不了,抹殺不了,歪曲不了,遮蔽不了。所有這些都體現著辯證的思維,閃爍著智慧型的光芒,供後人借鑑。

2.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讓我們學著從容,淡定,有大氣量,追尋自然之道。

修身,修的是行為,宗旨在於內心。了解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能更深層次的挖掘我們的內心觸及靈魂。 道家的「無為」提倡以柔克剛的辯證法,他不是為了說明世界,解釋世界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而是提倡超越現實世界,用內心直覺的體驗方法追求無為而無不為,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聖人體無的精神境界。

莊子用相對主義方**證了無為而無不為,他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人不可能認識變幻莫測沒有絕對標準的各種具體事物,因為一切都是相對的,關於美醜、是非、善惡、有無、對立,都是人的主觀臆斷,使人陷入困惑。人要走出思維的侷限性,減少內心的彷徨,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淮南子》裡有這樣乙個故事:莊子有一次在釣魚,他已經釣了一桶魚了,惠施(那時候做了官,很威風,帶了乙個車隊來看莊子)來看他。莊子看到這個老朋友,帶了乙個車隊來以後,他不跟惠施說話,只拿了一條魚,然後其他的魚全倒進水裡去,就走了。

什麼意思?他實際上首先是對惠施的乙個諷刺,你那麼誇張幹嗎,是不是?你需要坐十幾輛車?

人在文化習俗裡邊養成的人和世界關係,它就是乙個占有的心態,不是說我占有了要用,而是拿來對比,占有的越多越好。莊子對這個批評得很厲害,他對惠施的諷刺,同時也是對自己的。我要那麼多魚幹嗎?

我一條魚就夠吃了,把其他魚都倒掉,這就是回到自然。有的時候,隨意的生活,你不要老想著,我要占有一些東西。莊子對占有的否定是貫穿始終的,假如沒有這一層,你不能理解他的自由,所以在這意義上說他是修身,他和儒家的修身不一樣的,他最後表現出來的是非常率真,有真性情。

但是真正的老莊,比如從老子開始,由莊子闡發出來的這種自然的生活,它是要調動你的生命的潛能,是對自然本身的活力的信任,對自然的潛能信任。追隨自然之道就是要打破社會生活的這種障礙,社會習俗、文化規範的條條框框,讓這個潛能發揮出來,做到超脫世外。

3.道家的「無為而治」的思想對我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有很重要的借鑑意義。

現代社會是乙個崇尚積極進取,鼓勵競爭,張揚個性的社會,但過分的競爭,誇大的張揚,快節奏高度緊張的社會不僅使他人不安,也使我們自己心力交瘁。在這種情況之下,人的心靈保持平和冥昧狀態更顯重要,以虛待物待人,心虛才能妙應萬物。現在看來,老子倡導的處世奇術、做人奇境,以退為進,以柔克剛,以無勝有,以虧勝盈,寵辱無驚,百撓不折的古老的生活智慧型並沒有過時。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人們的內心深處日益湧動著按照自然本性去生活以安頓心靈的渴望。我們有必要拾起那古老的人生信條,保持一顆寧靜的、虛明的心,謙下禮讓,寬厚待人,守柔處弱,尋求心理的平衡和寧靜,化解人際的緊張關係。

道家「無為而治」思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我們民族的寶貴財富。我們要把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內化到我們青年學生的頭腦中,利用它來指導我們的行為。

7樓:匿名使用者

「無為」就是不做任何違反自然規律、有損道德規範、違***法則,有害眾生的事。但這裡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並不是不為,而是含有不妄為、不亂為、順應客觀態勢、尊重自然規律的意思。老子說過「無為而無不為」,意思是說:

不妄為,就沒有什麼事情做不成的。這裡,「無為」乃是一種立身處世的態度和方法,「無不為」是指不妄為所產生的效果。老子還曾談道,「為無為,則無不治,」意思是說以「無為」的態度去對待社會人生,一切事情沒有做不到、辦不好的。

因此,老子所講的「無為」並不是消極等待,毫無作為的,而是「為無為」、「為而不恃」、「為而不爭」,即以「無為「的態度去「為「,去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無為而治的境界:與民休息,寬容大度。

順乎自然,恪守天道。

清心寡欲,淡泊名利。

以正避邪,謹言慎行。

釋疑自保,激流勇退。

8樓:爭朝曦

無為而治是道家的基

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無為而治的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來的。老子認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而且一再強調無為才能無不為,所以無為而治並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要靠萬民的自為實現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實現無治無不治。

無為:自然;治:治理。

順應自然變化不妄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後泛指以德化民。

無為作為中國道家文化核心思想有三層重要哲學意義:  第一層意義:遵循事物的自然趨勢而為,不爭,即是無為。

所以老子說:「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原來要百姓休養生息,讓百姓填滿肚子,強壯骨骼,專心做事,能夠不爭安樂啊。

  第二層意義:無為就是能放的下,有所不為。只有有所不為才能聚集精力有所作為,這就是道家的執

一、貞一、守一的思想。  第三層意義:無是甲骨象形字與大篆金文中的「樂舞」,為是研究學習。

要人們學而知其樂,指快樂的學習研究。  無為境界是謙卑者修行的境界;是順應萬物,以順其和。自然和諧的語言與行為表達,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是聖人教化世人守弱、不爭、快樂,達到「無為」。

  《道德經》的哲學理念:無為其實就是無主觀臆斷的作為,無人為之為,是一切遵循客觀規律的行為。無為,就是順應自然科學的作為,就是合理的作為,因而也是積極的作為。

指出凡事要「順天之時,得人之心」,而不要違反「天時、地性、人意」,不要憑主觀願望和想象行事。所以說:「天道無為,順其自然趨勢而為,無親無疏,無彼無己也」。

  引自月牙山人《無知錄》。滿意請採納謝謝http://baike.

如何理解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的關係

4客觀和主觀的關係1 如何理解主觀辯證法和客觀辯證法的關係?主觀辨證法與客觀辯來證法的關係。自1 客觀辯證法bai是客觀世界本身所固有的du辨證zhi運動規律。主觀辯證法是對客觀dao辯證法的反映,是以概念 判斷 推理等思維形式表現出來的思維發展的辯證法,可以概括地把主觀辨證法稱為概念辯證法。2 主...

對自然辯證法的看法自然辯證法包含哪些內容,談談對這門課的看法

0 你可以參考愛因斯坦對它的看法。1 只有受蘇聯構造的馬哲影響的國家,才會宣揚 自然辯證法 這一 學科 只不過,大陸的 自然辯證法 研究空有其名,而無其實。雖然有些馬哲的科技哲學著述還引用一些其中觀點,但大都是不關痛癢的做做樣子。中國的所謂 自然辯證法 這一學科,所講的內容大都是抄襲的西方科學哲學和...

舉例說明什麼是辯證法,什麼是辯證法有通俗的解釋麼希望能舉個例子

王東嶽哲學課 二十九 辯證法是理性邏輯的初始形態 辯證法 你等喜歡的人覺得一分鐘很長,你和喜歡的人在一起覺得一分鐘很短。例子 教學過程 教與學或教師與學生是矛盾的雙方,兩者是對立的 教不是學,學也不是教,兩者明各自的規定性,不能等同 兩者又是統一的 不能分離的 有教就有學,有學就有教,有一方存在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