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無為說」的是什麼意思啊,老子的無為是什麼意思啊?

2021-03-21 03:24:12 字數 6047 閱讀 9097

1樓:demon陌

老子說,無為說,是說在辦公事時,個人的私志不可摻入公道,個人的嗜欲不可掛上正當手段,循道依法而舉事,借用社會各種資源而立功,一切皆要順著自然之勢,不容許依主觀意志而扭曲自然,事情辦成了不自誇,立了功不留個人的名。

所謂推自然之勢,好比遇水用舟行,遇沙用?走,遇泥濘用輴過,遇山用樏等,夏季多雨則開渠防水,冬季水枯則鑄坡護堤,因地勢高聳而為善,因地勢地下而為池,這一切皆是得益自然之利,各得其便,非吾個人所為也。

拓展資料:

道教道之本體存在論的"無為"說,從乙個側面反映了道教對於宇宙本體自然"存在"面貌的認識,並在此基礎上順應宇宙客觀規律,尊重道之本體本然之屬性,而不"人為"干擾和違背道之本體所具有的"自然"存在狀況。

老子既是周朝的史官,因此《漢書·藝文志》說:「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此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至於班固的諸子均出於王官說,又當別論。

金德建《老聃學說出於史官考》認為:「老聃學說的來歷,大約是因為做周史的緣故」。

他列舉了《左傳》、《國語》、《論語》、《大戴禮記》等書中史官屬於格言形式的話,並將16條有關材料與《老子》相對照。比如「《左傳》成公二年:『仲尼聞之曰:

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慎器與名,不可以假人。

《左傳》這些話,顯然是《老子》的『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六章)的語意所本。」從這些材料的對比中,說明《老子》的語句,是「史官們向來儲存的知識」。可見,《老子》與史官的知識有其思想上的淵源。

2樓:狂人橫刀向天笑

老子的「無為說」的解釋:

「無為而無所不為」,是老子哲學的核心。什麼叫「無為」?世俗把它理解為什麼事都不做,或者解釋為「無所作為」,消極頹廢等等,不是望文生義,便是嚴重的誤解,跟老子的「無為」道德觀相去甚遠。

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三章旨在說明「無為有益」,雖然沒有直接的解釋「無為」的含義,但其意自見。他主要從「有」「無」「人德效應」三個方面找依據,推及「無為有益」。

其一、有:「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這種以柔克剛是生活中常見象,水沖堤決,風催樹折、兩軍對壘以弱勝強等等,均說明天下最柔弱的東西役使天下最剛強的東西。

其二、無:「無有如無間」。沒有形體的東西,如:風、空氣,幾乎無孔不入。

其三、德:「不言之教」是說有道德的人,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身教勝於言教。夸夸其談的號召,不如無聲的行動更具有感召力。

由此可知,老子的「無為」決不是什麼事都不做,也決不是消極的無所作為

相反:「無為」是積極精進,講究最有效的「作為」。

「無為」是順應自然規律。以柔弱為用、不逞強好勝、不爭名奪利、不勞民傷財。

「無為」是宇宙本體的性格,沒有自私的狹隘功利。

「無為」是自然大道。「萬物持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無為」是遏制自我慾望和膨脹。

「無為」對國家、對民族、對個人都是有益的。只有「無為」,才能達到「無所不 為」。所以,「無為而無所不為」才是人生的歸宿。

「無為」不僅是辦事原則、效率原則、節約原則,而且也是養生原則,快樂原則。

老子,又稱老聃、李耳,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

3樓:匿名使用者

無為指的是:不亂為,不妄為,不胡作非為。

4樓:古格遺老

「無為而治」不是老子說的,也不是老子的思想。道教不是老子創立,它冠老子之名而歪曲老子「為無為」的思想實質,誤導千年。

5樓:百度使用者

無為而治

順其自然吧..至少我是這樣理解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什麼都不做!!!!順其自然

老子的無為是什麼意思啊?

7樓:月似當時

老子的無為是指要君主不與民爭,順應民眾,不妄為的意思。

老子的無為,並非要君主不求有所作為,只是指君主凡事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君主違反「天時、地性、人心」,不能僅憑主觀願望和想象行事。

老子的「無為」,並非要君主消極避世,而是應該努力學習,積極進取,通曉自然和社會,善於處理人際關係。

所以說,「無為」並非要君主無所作為,什麼事情都不做;而是要君主應該按「道」行事,處世立命,君主必須摒棄妄自作為,遠禍慎行,追求樸素節儉、清靜寡欲的境界。

擴充套件資料

道家並不是出世的,也不是消極的。它裡面產生了許多積極入世有所作為的人物,而且也有鼓勵人們張揚個性大有作為的精神。只不過人們對其充滿了道聽途說的認識和想當然的理解,所以才讓道家揹負了「消極 」的壞名聲。

歷史上的許多道家人物並非消極無為,而是大有作為,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歷史關頭,他們的作用更為明顯,只不過他們功成而不居,躲在巨人的影子下面,因此在歷史上並沒有留下什麼顯赫的名字,或者是留下了名字,但由於其功業的神奇,在民間就有了種種傳說 。

但道家無為卻被「有心」的儒家學者、佛教徒以及某些受佛教影響的道教徒解釋得面目全非;無為被僵化為「什麼都不做」;道家所包含的科學精神和思維方法完全被視而不見;道家的積極思想沒有得到更多的張揚,而消極思想卻在滋生蔓延。

8樓:金湖三河兄弟

無為不是沒什麼作為,老子說「無為而無不為」,無不為的為是最能的為,是有作為的,無為的為是最高效的作為。

老子的無為是順其自然的為,是少礙無礙的為,是順暢的為,是與世之眾事有機結合的為,是與眾多無為之事聯動的無為。

老子的無為是適其時機無過無不及的為,老子的無為是科學作為,老子的無為無不為是效果最佳的作為,這效果最佳的作為才能算作是無為無不為。

老子的無為是不高不低不大不小不貴不賤不急不緩的為。

9樓:匿名使用者

無為實際上就是老子很重要的乙個思想,「無為而治」

無 為 而 治 是 道 家 的 基 本 思 想 , 也 是 其 修 行 的 基 本 方 法 。 無 為 而 治 的 思 想 方 法 首 先 是 由 老 子 提 出 來 的 。 老 子 認 為 天 地 萬 物 都 是 由 道 化 生 的 , 而 且 天 地 萬 物 的 運 動 變 化 也 遵 循 道 的 規 律 。

那 麼 道 的 規 律 又 是 什 麼 呢 ? 老 子 說 :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 ( 《 道 德 經 · 二 十 五 章 》 ) 可 見 , 道 的 最 根 本 規 律 就 是 自 然 , 即 自 然 而 然 、 本 然 。 既 然 道 以 自 然 為 本 , 那 麼 對 待 事 物 就 應 該 順 其 自 然 , 無 為 而 治 , 讓 事 物 按 照 自 身 的 必 然 性 自 由 發 展 , 使 其 處 於 符 合 道 的 自 然 狀 態 , 不 對 它 橫 加 幹 涉 , 不 以 有 為 去 影 響 事 物 的 自 然 進 程 。 也 只 有 這 樣 , 事 物 才 能 正 常 存 在 , 健 康 發 展 。

所 以 在 道 家 看 來 , 為 人 處 事 , 修 心 煉 性 , 都 應 以 自 然 無 為 為 本 , 避 免 有 為 妄 作 。 老 子 說 : " 是 以 聖 人 處 無 為 之 事 , 行 不 言 之 教 。

" ( 《 道 德 經 · 二 章 》 ) " 上 德 無 為 , 而 無 以 為 ; 下 德 有 為 , 而 有 以 為 。 " ( 《 道 德 經 · 三 十 八 章 》 ) " 為 學 日 益 , 為 道 日 損 , 損 之 又 損 , 以 至 於 無 為 。 無 為 而 無 不 為 。

" ( 《 道 德 經 · 四 十 八 章 》 ) 嚴 君 平 亦 謂 : " 有 為 之 為 有 廢 無 功 ; 無 為 之 為 成 遂 無 窮 … … 覽 天 地 之 變 動 , 觀 萬 物 之 自 然 , 以 睹 有 為 亂 之 首 也 , 無 為 治 之 無 也 。 " ( 《 道 德 真 經 指 歸 · 卷 八 》 ) 總 之 , 根 據 道 家 的 觀 點 , 在 自 然 無 為 的 狀 態 下 , 事 物 就 能 按 照 自 身 的 規 律 順 利 發 展 , 人 身 、 社 會 亦 是 如 此 。

如 果 人 為 幹 涉 事 物 的 發 展 進 程 , 按 照 某 種 主 觀 願 望 去 幹 預 或 改 變 事 物 的 自 然 狀 態 , 其 結 果 只 會 是 揠 苗 助 長 , 自 取 其 敗 , 因 此 , 明 智 的 人 應 該 採 取 無 為 之 道 來 養 生 治 世 , 也 只 有 如 此 , 才 能 達 到 預 期 的 目 的 。

當 然 , 無 為 而 治 的 " 無 為 " , 決 不 是 一 無 所 為 , 不 是 什 麼 都 不 做 。 無 為 而 治 的 " 無 為 " 是 不 妄 為 , 不 隨 意 而 為 , 不 違 道 而 為 。 相 反 , 對 於 那 種 符 合 道 的 事 情 , 則 必 須 以 有 為 為 之 。

但 所 為 之 為 , 都 應 是 出 自 事 物 之 自 然 , 無 為 之 為 發 自 自 然 , 順 乎 自 然 ; 是 自 然 而 為 , 而 不 是 人 為 而 為 。 所 以 這 種 為 不 僅 不 會 破 壞 事 物 的 自 然 進 程 和 自 然 秩 序 , 而 且 有 利 於 事 物 的 自 然 發 展 和 成 長 。

二 、 個 人 生 活 與 無 為 而 治

在 現 代 社 會 , 隨 著 科 學 技 術 的 發 展 , 不 僅 人 們 的 物 質 生 活 有 了 巨 大 的 提 高 , 而 且 人 們 的 精 神 生 活 也 變 得 越 來 越 豐 富 。 但 與 此 形 成 鮮 明 對 比 的 是 , 人 們 生 活 的 幸 福 感 卻 並 沒 有 隨 著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而 提 高 ; 相 反 , 在 許 多 時 候 , 人 們 反 而 覺 得 比 以 前 更 不 幸 福 , 更 不 快 樂 。 究 其 原 因 , 則 是 因 為 現 代 社 會 以 其 多 姿 多 彩 的 形 態 展 現 在 人 們 面 前 , 面 對 各 種 各 樣 的 物 質 和 精 神 誘 惑 , 人 們 的 需 求 和 欲 望 得 到 前 所 未 有 的 激 發 , 但 人 們 滿 足 自 己 需 求 和 欲 望 的 能 力 又 是 有 限 的 , 於 是 導 致 人 們 內 心 的 無 盡 痛 苦 和 煩 惱 。

實 際 上 , 根 據 道 家 的 觀 點 , 人 生 的 一 切 痛 苦 和 煩 惱 皆 源 於 人 的 有 為 。 人 不 願 意 按 自 然 的 秩 序 去 生 活 , 不 滿 足 於 既 有 的 自 然 狀 態 , 而 總 是 試 圖 按 自 身 的 願 望 和 他 人 的 要 求 去 改 造 生 活 , 並 自 認 為 這 樣 才 會 使 生 活 更 美 好 。 殊 不 知 , 這 種 對 自 然 的 生 活 秩 序 的 破 壞 , 不 僅 不 會 給 人 帶 來 幸 福 和 快 樂 , 反 而 會 給 人 造 成 無 盡 的 痛 苦 和 煩 惱 。

那 麼 如 何 才 能 從 根 本 上 擺 脫 人 生 的 痛 苦 和 煩 惱 呢 ? 道 家 認 為 , 最 根 本 的 解 決 方 法 就 是 無 為 而 治 。 因 為 真 正 的 幸 福 和 快 樂 並 不 是 超 越 自 然 的 需 求 和 欲 望 的 滿 足 , 而 是 自 然 的 需 求 和 欲 望 滿 足 , 必 然 是 符 合 道 的 規 律 的 自 然 無 為 狀 態 。

對 人 來 說 , 要 達 到 自 然 無 為 首 先 就 是 要 使 人 的 精 神 意 識 進 入 虛 靜 狀 態 。 因 為 人 之 有 為 皆 因 欲 念 而 起 。 欲 念 一 起 則 心 動 , 心 動 則 意 動 , 意 動 則 神 動 , 神 動 則 氣 動 , 氣 動 則 形 動 , 形 氣 神 動 則 必 然 神 馳 於 外 , 氣 散 於 中 , 精 耗 於 內 , 健 康 為 之 受 傷 。

老 子 雲 : "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 五 音 令 人 耳 聾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 馳 騁 田 獵 令 人 心 發 狂 ; 難 得 之 貨 令 人 行 妨 。 " ( 《 道 德 經 · 十 二 章 》 ) 如 果 人 貪 圖 感 官 的 享 樂 , 使 精 神 意 識 隨 五 官 而 馳 散 於 外 , 欲 念 妄 想 致 心 神 不 寧 , 人 的 身 體 就 會 受 到 損 害 。

要 防 止 這 種 局 面 的 發 生 惟 有 一 法 , 這 就 是 虛 其 心 , 靜 其 神 。 心 虛 則 欲 望 不 起 , 神 靜 則 念 頭 不 生 , 心 清 神 靜 , 根 本 堅 固 , 形 神 相 親 , 則 能 長 生 久 視 。

老子出關圖是什麼意思

是一種繪畫題材。老子出關圖 是范曾最擅長的繪畫題材,畫中的老子,白髮飄然,襟帶倏然,穩如山岳,又似乎全無重量,身形飄渺,又宛若就在眼前。此般風骨,何等清新宕逸 遒舉俊發 范曾筆下的老子,形象透著一股仙風道骨之氣,老子衣紋以有力的線條勾勒而成,灑脫的大氣。帶路的小童臉上洋溢著笑容,衣紋的處理頗具動感。...

《老子》中的道是什麼意思是道理的意思

老子 中的 道 是什麼意思是道理的意思。首先是作為天地萬物的根源,其次是講事物發展的規律,第三就是講生活的準則,屬於倫理道德的範圍。道是天地萬物的本原,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首先,我們需要考察 道 這個概念在文字角度上是如何進行使用的。在 不出於戶 信言不美 勇於敢則殺 天之道 和大怨 殖而盈之 等章...

老子的祖籍在哪,老子是什麼地方的人?

老子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 苦縣,古縣名,史學界普遍認為在今河南省鹿邑縣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 胡適曾推測老子生於周靈王初年,當西元前570年 中國古代思想家 哲學家 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乃世界文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