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淨沙 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021-03-21 00:30:01 字數 4982 閱讀 5933

1樓:金牛咲

作者通過秋景從以前的淒涼和孤獨變為清晰和美麗這一對比,寫出了詩人由冷寂惆悵之感到開朗希望的情懷,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舒適與熱愛。

《天淨沙·秋》是元代曲作家白朴創作的一首寫景散曲,原文為: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譯文:太陽漸漸西下,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了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孤寂的村莊,拖出那長長的影子。

輕煙淡淡飄向空中,幾隻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乙隻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花朵,在風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十分鮮豔。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白朴《天淨沙》共四首,分詠春夏秋冬四季,這是第三首,是作者於宋亡後寓居金陵(今南京)時所作,具體創作年代不詳。

作者簡介:

白朴(約1226-1306), 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開封)人,晚歲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終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作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董秀英花月東牆記》《天淨沙·秋》等。

2樓:lao乾媽

《天淨沙·秋》是元曲作家白朴創作的一首寫景散曲,作者通過擷取十二種景物,描繪出一幅景色從蕭瑟、寂寥到明朗、清麗的秋景圖,是一首描寫當時社會的抒情曲。寫出了詩人由冷寂惆悵之感到開朗希望的情懷。白朴這首小令《天淨沙·秋》與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無論寫法還是構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處。

此曲題目雖為「秋」,並且寫盡秋意,卻找不著乙個「秋」字。

畫面中的「一點飛鴻」,與李白的《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一:「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同歸無早晚,潁水有清原」中的「飛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

白朴不願在朝廷中謀職,卻希望自己像乙隻展翅高飛的鴻雁,飛離那種蕭瑟、冷清、沒有生氣的地方,尋找到自己感到滿意,有生機的樂土,還表示了作者的人生得到了美好的轉折。因此「影下」的這片「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之地,讀者可以理解為是作者的歸隱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調開朗平和,沒有一點消極之感,表現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熱愛之情。

3樓:逍遙

同樣是秋天之景,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反差?作者到底是想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呢?光比較這兩幅畫面是找不到明確的答案的,如果聯絡白朴不願在元朝做官的態度,答案就不難明白了。

畫面中的「一點飛鴻」,與李白的《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二》其一:「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同歸無早晚,潁水有清原。

」中的「飛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朴不願在朝廷中謀職,卻希望自己像乙隻展翅高飛的鴻雁,飛離那種蕭瑟、冷清、沒有生氣的地方,尋找到自己感到滿意,有生機的樂土。因此「影下」的這片「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之地,我們可以理解為是作者的歸隱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

情調開朗平和,沒有一點消極之感,表現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熱愛之情,應屬於虛寫。在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跡地把「心中之景」與當時真實的環境放在一起,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愛憎之情。

4樓:大飛蛾

《天淨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第一幅是前二句所描繪的.作者擷取了六種自然景物:村、日、霞、煙、樹、鴉,再用孤、落、殘、輕、老、寒等六個感**彩一致的詞加以點染.

六個意象並置在一起,使得整幅畫面籠罩著一派蕭瑟的氣氛,令人感到濃濃的秋意,照應了題目「秋」.「落日殘霞」不僅點明了是傍晚時分,更傳遞出一種「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無奈惆悵之感.孤零零的小村莊,樹木枯老,烏鴉出沒,一點生氣都沒有,又繚繞著飄渺迷濛的「輕煙」,這樣的畫面使人不由得會產生一種淒涼、撲朔迷離的情思.

在這裡,作者正是運用了寫實的手法,描繪出一幅暗淡、蕭瑟、冷清的遲暮秋景圖.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如此的蕭瑟、冷清,看那「一點飛鴻影下」的景象,「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這幅畫面色彩斑斕,鮮豔明麗,充滿著勃勃的生機,與前一幅畫面在環境氣氛上,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同樣是秋天之景,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反差?作者到底是想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呢?光比較這兩幅畫面是找不到明確的答案的,如果聯絡白朴不願在元朝做官的態度,答案就不難明白了.

畫面中的「一點飛鴻」,與李白的《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二》其一:「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同歸無早晚,潁水有清原.

」中的「飛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朴不願在朝廷中謀職,卻希望自己像乙隻展翅高飛的鴻雁,飛離那種蕭瑟、冷清、沒有生氣的地方,尋找到自己感到滿意,有生機的樂土.因此「影下」的這片「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之地,我們可以理解為是作者的歸隱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

情調開朗平和,沒有一點消極之感,表現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熱愛之情,應屬於虛寫.在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跡地把「 心中之景」與當時真實的環境放在一起,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愛憎之情

這首詩雖有秋的蕭條,卻沒有悲涼清冷的情緒,章法動靜結合,意境幽深,耐人尋味,表達了作者對元朝宮廷那種冷冷清清,沒有任何生氣,處處勾心鬥角的厭惡,對美好的,充滿生機的隱居生活的熱愛與嚮往,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秋的喜愛,故借景抒情.真是所謂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天淨沙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不起眼的小過客

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舒適與熱愛。

出自:《天淨沙·秋》是元代曲作家白朴創作的一首寫景散曲,作者通過擷取十二種景物,描繪出一幅景色從蕭瑟、寂寥到明朗、清麗的秋景圖。

這是一首描寫當時社會的抒情曲,寫出了詩人由冷寂惆悵之感到開朗希望的情懷。這篇散曲用筆精深,風格獨具,婉約清麗,意境新穎,頗有詞的意境。

原文:天淨沙·秋

元代:白朴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譯文:太陽漸漸西沉,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麼的孤寂。

輕煙淡淡飄向空中,幾隻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乙隻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遠處一片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互相夾雜,好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啊。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白朴《天淨沙》共四首,這是第三首,主要寫秋景。是作者於宋亡後寓居金陵(今南京)時所作,具體創作年代不詳。

賞析:在中國的古代詩詞中,寫秋景的作品不少,多數描繪出一種極為蕭瑟的氣氛。但這首曲卻一反常態,即使在蕭瑟氛圍中,也給讀者以美麗而和諧的感受。

詩人首先寫道:「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意思是說,太陽漸漸西沉,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一座安靜而孤寂的村莊。

炊煙淡淡飄起,幾隻天寒即將歸林的烏鴉棲息在老樹上。這裡,詩人為了營造秋日傍晚的景象,詩人用了「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等幾個意象。

描繪出了秋日蕭瑟的景象,也表現出秋日落日餘暉的低沉。接著寫道:「一點飛鴻影下。」意思是說,忽然,遠處的乙隻大雁劃過天際,飛掠而下。

「飛鴻」就是大雁。在古代文化中,「大雁」是信使,往往表現了詩人思鄉之情。這裡詩人藉此暗示了思念家鄉的情懷。

這一句是在前面蕭瑟氣氛中,出現的一抹色彩,不但使靜態的景物動了起來,打破了死氣沉沉景象,而且為後面描寫詩人愉悅的心情作了鋪墊。

詞人最後寫道:「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意思是說,順著「一點飛鴻影下」遠遠望去,山清水秀中,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花朵,在風中一齊搖曳著。

這裡,詞人選擇了「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幾個意象,構成了一幅十分美豔的圖景,與「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的蕭瑟氛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切景語皆情語。」這其中蘊含了詩人特有的喜氣情感,也就不全是「斷腸人在天涯」的淒涼之感。從藝術的角度看,首先,色彩詞的運用。

在這幾句中,詩人在幾個物象前面,運用了色彩詞語來修飾,描繪出了色彩斑斕的秋景圖畫,表現出了和諧的之美。

其次,視線的變換。詩人的視線由遠而近,不但拉開了時空,提公升了曲作的審美境界,而且將蕭瑟的畫面轉成了艷麗的美景,寂寞的秋景也充滿了無盡的生氣,從而表現了詩人的愉悅心境。

6樓:大飛蛾

《天淨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第一幅是前二句所描繪的.作者擷取了六種自然景物:村、日、霞、煙、樹、鴉,再用孤、落、殘、輕、老、寒等六個感**彩一致的詞加以點染.

六個意象並置在一起,使得整幅畫面籠罩著一派蕭瑟的氣氛,令人感到濃濃的秋意,照應了題目「秋」.「落日殘霞」不僅點明了是傍晚時分,更傳遞出一種「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無奈惆悵之感.孤零零的小村莊,樹木枯老,烏鴉出沒,一點生氣都沒有,又繚繞著飄渺迷濛的「輕煙」,這樣的畫面使人不由得會產生一種淒涼、撲朔迷離的情思.

在這裡,作者正是運用了寫實的手法,描繪出一幅暗淡、蕭瑟、冷清的遲暮秋景圖.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如此的蕭瑟、冷清,看那「一點飛鴻影下」的景象,「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這幅畫面色彩斑斕,鮮豔明麗,充滿著勃勃的生機,與前一幅畫面在環境氣氛上,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同樣是秋天之景,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反差?作者到底是想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呢?光比較這兩幅畫面是找不到明確的答案的,如果聯絡白朴不願在元朝做官的態度,答案就不難明白了.

畫面中的「一點飛鴻」,與李白的《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二》其一:「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同歸無早晚,潁水有清原.

」中的「飛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朴不願在朝廷中謀職,卻希望自己像乙隻展翅高飛的鴻雁,飛離那種蕭瑟、冷清、沒有生氣的地方,尋找到自己感到滿意,有生機的樂土.因此「影下」的這片「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之地,我們可以理解為是作者的歸隱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

情調開朗平和,沒有一點消極之感,表現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熱愛之情,應屬於虛寫.在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跡地把「 心中之景」與當時真實的環境放在一起,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愛憎之情

這首詩雖有秋的蕭條,卻沒有悲涼清冷的情緒,章法動靜結合,意境幽深,耐人尋味,表達了作者對元朝宮廷那種冷冷清清,沒有任何生氣,處處勾心鬥角的厭惡,對美好的,充滿生機的隱居生活的熱愛與嚮往,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秋的喜愛,故借景抒情.真是所謂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山居秋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山居秋暝 這首詩為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之中寄託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表達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汙濁官場的厭惡。原詩 山居秋暝 唐代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釋義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

秋浦歌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秋浦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憂愁苦悶的思想感情 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第十四首 爐火照天地,紅星生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參考資料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 古詩二首 之一。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衷,宣洩了內心的怨憤和抑鬱。這首詩大約作於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政治腐敗,詩人對整個局勢深...

天淨沙秋白朴的中心思想,天淨沙 秋 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 作者通過擷取十二種景物,描繪出一幅景色從蕭瑟 寂寥到明朗 清麗的秋景圖,寫出了詩人由冷寂惆悵之感到開朗希望的情懷。白朴不願在元朝廷做官,卻希望自己像乙隻展翅高飛的鴻雁,飛離那種蕭瑟冷清 沒有生氣的地方,尋找自己感到滿意 有生機的樂土,小令表達了作者的人生得到了美好的轉折。原文 孤村落日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