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以前,儒家思想的發展經歷階段,請問每個階段的核心是什麼

2021-03-20 16:57:35 字數 5848 閱讀 1915

1樓:匿名使用者

1.先秦儒學

孔子是創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禮」

背景:1.社會變革,宗法分封

制走向崩潰,封建制度興起

2.諸侯爭霸,戰亂頻繁,人們生活困苦

3.生產力發展

孟子是奠基人,思想核心是「仁政」

苟子是集大成者,主張禮法並施

2.漢代的新儒學,

是董仲舒依據《公羊春秋》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法家思想、形成的新的思想體系.基礎是天人感應.

有利於**集權和打擊割據勢力.從而確立了儒學在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宋明理學.

代表人物是程顥、程頤、朱熹.核心是理.

心學的代表人物是陸九淵、王守仁.

4、明清之際的新儒學

代表人物是李贄、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

核心有工商皆本、經世致用等.

在清代以前,儒家思想的發展經歷四個階段,請問每個階段的核心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1.先秦儒學

孔子是創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禮」

背景:1.社會變革,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潰,封建制度興起2.諸侯爭霸,戰亂頻繁,人們生活困苦

3.生產力發展

孟子是奠基人,思想核心是「仁政」

苟子是集大成者,主張禮法並施

2.漢代的新儒學,

是董仲舒依據《公羊春秋》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法家思想、形成的新的思想體系。基礎是天人感應。

有利於**集權和打擊割據勢力。從而確立了儒學在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宋明理學。

代表人物是程顥、程頤、朱熹。核心是理。

心學的代表人物是陸九淵、王守仁。

4、明清之際的新儒學

代表人物是李贄、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

核心有工商皆本、經世致用等。

在清代以前,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經四個階段,請問每個階段的思想核心是什麼? (1)在清代以前,儒家思想的發

3樓:寒冰涵涵

1.克己復禮,推行仁和禮;三綱五常,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成為正統地位;存天理滅人欲,推行理學;批判君主**,提倡經世致用。2

在清代以前,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經四個階段,請問每個階段的思想核心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材料一(論語,陽貨)其思想核心是:【春秋戰國時期:孔子提出「仁」。版】

材料二董仲舒權《天人三策》其思想核心是:【漢代: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提倡 大一統。】

材料三朱熹《朱子文集、卷

七、讀大紀》其思想核心是:【宋代: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提出「理」是萬物的本原,「存天理,滅人 欲」。】

材料四黃宗羲《明咦待訪錄明代其思想核心是:【黃宗羲反對君主**制度,提出「工商皆本』』】

5樓:浮士德2號

1.仁2.君權神授

3.存天理滅人欲

4.廢除君主**

總結儒家思想發展歷程

6樓:一籃子陽春白雪

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程,脈絡十分清晰:

1、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的產生與初步發展。

由孔子的「仁」「禮」「忠恕」「中庸」,進而發展為孟子的「仁政」「民本」和「性善論」思想;荀子在孔孟的基礎上,提出了「仁義」「禮治」「性本惡」主張。

2、西漢:儒家思想成為封建正統。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家的正統地位,他設太學,以儒家經典著作教育學生。

3、宋明時期是儒家思想的新發展階段,形成了新儒教。

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有二程、朱熹和王陽明。朱熹的「存天理,滅人欲,格物致知」,王陽明的「知行合一」,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4、明末清初是對儒家思想的批判與繼承時期。

這個時期出現了哲學家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他們都對儒家思想有所批判和繼承。

李贄否定了孔子權威,提出了「童心說」主張「革故鼎新」,反對思想禁錮;黃宗羲提出了「天下為主,君為客」,發展了孟子的「民本」思想;顧炎武則進一步批判君主**,提出「眾治」,主張「經世致用」,注重實學;王夫之更是大膽地提出了「循天下之公,帝王獨尊是君臣之道喪失的根源」的主張。

7樓:9小王子非魚

(1)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義的性質:主張"禮",維護周禮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後來發展成為中國古代正統文化。

(2)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張施行仁政,並提出"民貴君輕"思想;主張"政在得民",反對苛政;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勞動時間,寬刑薄稅。

(3)西漢的董仲舒以儒學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兼採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學。其核心是"天人感應","君權神授"。他的思想集中於《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晉之際出現的玄學用老莊思想解釋儒家的易經,這是為士族辯護的一種消極思想。《周易》、《老子》、《莊子》稱之為"三玄"。玄學主張君主無為、門閥**。

(5)唐朝中期的儒學大師韓愈,從維護封建統治出發,用儒家的天命論和封建綱常來反對佛道的觀點。

(6)理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學,是宋代主要的哲學思想。朱熹是理學發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繼承了北宋哲學家程顥、程頤的思想,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客觀唯心主義的理學體系,後人稱之為程朱理學。

其核心內容為:"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對立起來,認為人欲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滅人欲"。

這實際上是為封建等級秩序辯護。

(7)明中葉的王陽明反對朱熹把心與理視為兩種事物的觀點,創立與朱熹相對立的主觀唯心主義理論--心學。理學由客觀唯心主義向主觀唯心主義演變,說明它已經走到極端。

(8)元朝的鄧牧:自稱"三教外人",著書大膽否定封建君主**統治,其非君思想,對明清進步思想家有一定影響。

(9)明朝:李贄是明後期"異端"進步思想家,他指責儒家經典並非"萬世之至論",揭露道學的虛偽,反對歧視婦女和壓抑商人。他是中國反封建的思想先驅,他的思想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帶有民主性色彩。

(10)明末清初:

①黃宗羲:在明亡後,隱居著述,對封建君主**制度進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對"人治",反對重農抑商,他的思想震動了當時的學術界,對晚清民主思潮的興起也有一定的影響。

②顧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強調"經世致用"的實際學問。主張把學術研究與解決社會問題結合起來,力圖扭轉明末不切實際的學風。

著《天下郡國利病書》,他提倡"實學"的目的在於批判理學,反對君主**政治,顧炎武的學風對清代學者影響很大。

③王夫之是一位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他認為"氣"是物質實體,"理"是客觀規律;提出"氣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義觀點,朱熹的理學和王陽明的心學,給予批判,他還提出"靜即含動,動不捨靜",否定理學家主靜的形上學思想。他用發展觀點來看待歷史,認為歷史發展是有規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趨時更新"。

(11)清末民初:儒家學派的法脈傳人何子淵以"敢誇才依馬 唯驥道南吾"、"同人于野 仁者樂也"、"求真、尚善、包容"等教育思想和理念,作為其哲學旨歸,創導新學,摒棄科舉。但,又以弘揚儒家文化,振奮民族精神為己任,"師從堯、舜、禹、湯、文、武、周、孔",與孫中山先生一起,致力驅逐韃虜,振興中華。

拓展資料: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從事喪葬行業的司儀,後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它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

儒家是孔子所創立、孟子所發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後延綿不斷,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學術流派。

儒家原先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其創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書坑儒"後,使儒家遭受重創。而後漢武帝為了維護封建**統治,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對思想實施鉗制,使儒家重新興起。

儒家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輕徭薄賦,抨擊**,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中國人代代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中國人基因中的責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與**統治結合的結果。因此,儒家思想到現在還是華人的主流思想。

8樓:匿名使用者

(1)春秋時期——孔子創立儒家思想:思想體系的核心是

「仁」,主張以愛人之心調節與和諧人際關係。維護周朝的「禮」,主張貴賤有序。主張以德治民,反對苛政與任意刑殺,指出統治階級要愛惜民力、取信於民、正身律己。

政治上主張改良,認為可以「損益」舊的章法。

(2)戰國時期——孟子思想的發展: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政在得民」,反對苛政、「虐民」「暴民」。

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的勞動時間,寬刑薄稅。

(3)西漢——董仲舒的新儒學成為統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學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兼採諸於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學傾向的新儒學。新儒學以「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為核心。

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儒家思想開始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

(4)宋代的新儒學——理學:特點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觀點:

他認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張「存天理,滅人欲」。實際上為封建等級制度辯護。

(5)明朝理學走向極端——王陽明的心學:①創立背景:明朝中期,社會動盪不安。

②目的:「破心中之賊」,維護封建統治。③主要觀點:

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善」,主張通過「內心反省」,克服「私慾」,以「致良知」,即恢復內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觀念,忍受封建統治的壓迫。④評價:使理學由客觀唯心主義向主觀唯心主義演變,走到了極端。

9樓:英格拉姆

1、產生背景

東周時期,中國社會處於歷史經歷著劃時代的變革,周王室衰微,諸侯坐大,維護封建宗法等級制度的"周禮"遭到極大破壞,諸侯爭霸,社會處於動盪之中。這時候代表各階級利益的知識分子異常活躍,成為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他們紛紛登上歷史舞台,著書立說,提出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辦法,形成了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他們各自為新興的地主階級設計了一套結束割據,實現統一的治國方案,為秦漢以後的社會治國思想的選擇奠定了基礎。

2、興起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哲學根本,杜絕其他思想體系。漢武帝採納了他的主張。從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研究四書五經的經學也成為了顯學。

此時,孔子已死三百餘年。董仲舒在具體的政策上將道家,陰陽家和儒家中有利於封建帝王統治的部分加以發展,形成了新儒家思想。

拓展資料:

儒學現代意義的兩個重要原因:

第一,我們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的民族復興的前夜,此時此刻,必須回顧我們的歷史文化傳統。

第二,新的世紀,我們的國家提出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費孝通先生曾提出"文化自覺"的問題。我們要建設"和諧社會"也必須有個對自身"文化"上的自覺。

什麼是"文化自覺"?費孝通先生說:"文化自覺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人們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不帶任何'文化回歸'的意思,不是要'復古',同時也不主張'全盤西化'或'全盤他化'。

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來研究我們民族文化的歷史和它發展的前景,就必須適應當代世界文化發展的新形勢,即"新的軸心時代"到來的文化發展的新形勢。適應我們國家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必須有乙個文化自覺的要求。

在清代以前,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經階段,請問每個階段的思想核

1.克己復禮,推行仁和禮 三綱五常,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學成為正統地位 存天理滅人欲,推行理學 批判君主 提倡經世致用。2 在清代以前,儒家思想的發展歷經四個階段,請問每個階段的思想核心是什麼?材料一 論語,陽貨 其思想核心是 春秋戰國時期 孔子提出 仁 版 材料二董仲舒權 天人三策 其思想核心是...

儒家思想對中國古代法制的影響,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漢代法制史有哪些變化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仁 和 禮 即 仁者愛人 和 克 己復禮 仁禮之道具體派生出家族主義,而家族又是中國法律所著重維護的秩序。1 仁 對我國古代法制的作用 孔子的 仁 貫徹給我們最重要的就是乙個 恕 字。我國古代歷代王君也正是意識到了仁義和寬恕的貢獻,才使得當時的法制不斷從野蠻走向文明,西周的 有德 ...

儒家思想的基本觀點,儒家思想的基本觀點?

孔子時期 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維護周朝的 禮 主張貴賤有 序 文化方面主張 有教無類 孟子時期 發展了孔子的學說.提出 民貴君輕 主張 政在得民 反對苛政.認為 性本善 荀子時期 主張 制天命而用之 董仲舒則認為 天人感應 君權神受 儒家基本上堅持 親親 尊尊 的立法原則,維護 禮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