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人口理論的馬克思的人口思想

2021-03-18 15:26:04 字數 2942 閱讀 2223

1樓:功樂童

k.馬克思和f.恩格斯在闡述自己所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時,考察和分析了人口發展過程,論述了人類自身生產和物質資料生產的關係以及社會生產方式對人口發展的制約作用,揭示了人口問題和人口規律的社會歷史性質,從而把對人口問題的研究建立在科學的方**基礎之上。

他們指出,任何人類歷史的第乙個前提都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人們在開始生產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資料時,就把自己和動物區別開來。人們在生產他們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同時,也就間接地生產著他們的物質生活本身。這種生產第一次是隨著人口的增長而開始的,以一定的方式進行生產活動的個人相互發生一定的社會聯絡,受生產力和相應的交往方式的制約。

人們除進行物質生產和滿足需要之外,一開始就被納入歷史發展過程的第三種關係,這就是「每日都在重新生產自己生命的人們開始生產另外一些人,即增殖。這就是夫妻之間的關係,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家庭」。「這樣,生命的生產──無論是自己生命的生產(通過勞動)或他人生命的生產(通過生育)──立即表現為雙重關係:

一方面是自然關係,另一方面是社會關係」(《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33~34頁)。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奠定了社會生產方式決定人口發展的基本原理。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進一步闡明了人口的社會屬性以及人口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人口是「全部社會生產行為的基礎和主體」。

而物質生產則是人口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經濟基礎,探索人口問題,就要研究處於一定生產關係中的人口。在階級社會裡如果拋開構**口的階級,人口就是乙個抽象。他指出,只有運用唯物辯證法來研究人口,才能避免渾沌的表象或空洞的抽象,真正認識「乙個具有許多規定和關係的豐富的總體」。

基於上述認識,馬克思和恩格斯著重研究和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所特有的人口問題。在19世紀40年代初已考察到資本積累和無產階級貧困化問題。在40年代中期寫的《哲學的貧困》一書中,則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分析了「勞動商品」以及資本主義社會的貧富分化和階級對抗,指出最強大的生產力是革命的工人階級。

在《共產黨宣言》裡闡述資本主義制度產生、發展和滅亡的規律時,揭露了資本主義剝削制度使貧困比人口和財富增長得更快的事實,深刻地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婚姻、家庭關係的階級實質。

馬克思在1857~2023年寫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的手稿中,從資本積累和過剩人口的關係論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人口規律。書中指出資本積累決定人口變動,在資本積累和剩餘價值規律的支配下,總人口絕對量的迅速增加和勞動人口的日益相對過剩,是同乙個人口發展過程的矛盾統一的兩個方面;資本的趨勢是「既增加勞動人口,又不斷減少勞動人口的必要部分(資本不斷地把勞動人口的一部分重新變為後備軍)。增加人口本身就是減少人口的主要手段」(《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第380頁)。

他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人口過剩的實質和產生的根源,批判了t.r.馬爾薩斯的人口論,指出:

「不同的社會生產方式,有不同的人口增長規律和過剩人口增長規律」,「這些不同的規律可以簡單地歸結為同生產條件發生關係的種種不同方式」(同上書,下冊,第104頁)。人的個體作為社會成員,也可以歸結為同再生產條件發生關係的種種不同方式。過剩人口和赤貧,在資本主義條件下是資本家剝削工人的剩餘勞動的結果,也是資本主義勞動生產力發展的結果。

社會生產條件制約著人口的一定數量,這種由一定形式的生產條件的擴充套件能力所設定的人口限制,「隨生產條件而變化,收縮或擴大」,因此,「人口的絕對增長率,從而過剩人口率和人口率也會隨生產條件發生變化」。過剩人口和人口加在一起,就是一定的生產基礎可能產生的人口。馬爾薩斯錯誤地把經濟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上的過剩人口看成是一樣的,不懂得它們之間的差別,並把一定數量的人口同一定數量的生活資料機械地聯絡在一起。

過剩人口「同並不存在的生存資料絕對量根本沒有關係,而是同再生產的條件,同這些生存資料的生產條件有關,而這種生產條件同樣也包括人的再生產條件,包括整個人口的再生產條件,包括相對過剩人口的再生產條件」(同上書,第108頁)。馬克思深刻地闡明了人口和生產條件的相互關係,建立了科學的「過剩人口」理論。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人口再生產過程和人口規律的論述,主要見諸於《資本論》一書。他說:「每一種特殊的、歷史的生產方式都有其特殊的、歷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規律。

抽象的人口規律只存在於歷史上還沒有受過人干涉的動植物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92頁)。對於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人口規律,他曾指出,隨著資本積累的增長,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對勞動的需求相對減少,形成了大量相對過剩人口即產業後備軍。過剩的工人人口是資本主義積累的必然產物,反過來又成為資本主義積累的條件和槓桿,它不受人口實際增長的限制,為不斷變化的資本增殖需要創造出隨時可供剝削的人身材料。

他明確地說:「工人人口本身在生產出資本積累的同時,也以日益擴大的規模生產出使他們自身成為相對過剩人口的手段。這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規律」(同上書)。

他還從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論述了過剩人口的各種形式及其隨資本主義的經濟的週期波動而變動的趨勢,並運用大量實際材料揭露了在資本主義勞動條件惡化、勞動時間不斷延長、勞動強度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工人體質下降、早衰和壽命縮短,死亡率很高,工人一代一代地迅速更替;無產階級的成員迅速耗損,但其人數不斷增大。

馬克思人口理論的另外乙個重要方面,是對人口和經濟的關係的分析。早在19世紀50年代,他在研究資本主義經濟狀況的大量**中,考察了人口變動和經濟發展的關係。他在2023年所寫的《強迫移民》中,談到歷史上和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人口遷移問題時指出,不論是人口的國際遷移還是在城鄉間的流動,都受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制約。

古代人口的大遷徙是由於生產力不足所造成的人口過剩的結果,與此相反,資本主義社會則「正是生產力的增長要求減少人口。現在,不是人口壓迫生產力,而是生產力壓迫人口」。由此他還闡明了人口遷徙的規律性及其在不同社會的特點。

在1857~2023年的《政治經濟學批判》手稿中,他論述了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一切剩餘勞動形式都需要人口的增長:第一種形式〔絕對剩餘勞動形式〕需要勞動人口的增長,第二種形式〔相對剩餘勞動形式〕需要一般人口的增長,因為這種形式要求發展科學等等。人口在這裡是財富的基本源泉」。

在《資本論》中,他闡明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始終是生產的要素,凡要進行生產就必須使它們結合起來;一定的人口數量和人口密度是勞動分工和協作的前提。在論述社會再生產的公式時,他實際上把勞動人口的再生產納入了再生產模式。

簡述馬克思主義的含義論述馬克思主義的含義特徵及意義

看看 保衛資本論 的寫在前面和寫在後面,可以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具體涵義。寫在前面 序言 本書歷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批判之重要條目,全面檢閱這些條目的工作邏輯,以之為 史眼 管窺諸種經濟形態之 得失成敗 此為中國工作用語之方 著作。作者寄語 解決問題 似乎對於一般讀者而言,這總是一本 看不懂 的書,忝...

馬克思主義思想什麼時候傳入中國馬克思主義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馬克思主義學說在19世紀40年代創立以後,在長時間裡,其影響主要限於歐洲。1917年 爆發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經歷了從個人到團體 從萌芽到思潮的轉變過程。1 1917年十月革命促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萌芽。爆發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推動中國的先進分子把自己的目光從西方轉向東方,...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運用及學習馬克思主義並結合實際情況談談

工人階級爭取自身權益和利益鬥爭的作用,是推動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力量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如何運用及學習馬克思主義並結合實際情況談談 至若春和景明,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至若到了春氣暖和,陽光充足 的時候 波瀾不驚,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面對局面保持平靜 形勢平穩,沒有什麼變化或曲折。上下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