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太宗十思疏》所用的主要論證方法

2021-03-11 07:18:06 字數 1629 閱讀 9087

1樓:匿名使用者

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文中用了大量生動的比喻,藉以闡發治國安民的思版

想,言簡意賅,具有很權強的說服力。如文章開篇談論治國要注重「積其德義」這一根本原則時,從兩個方面比喻論證,即「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和「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固其根本」是樹木長得高的必要條件,而「浚其泉源」,也是流水流得長遠的前提,運用自然中的現象而比治國的原則,淺顯易懂而又生動形象。同樣,魏徵以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來比喻人民的力量的重要性,至今人們還記憶猶新。

文中正反對比論證,加強了說服力。正反對比論證集中在

一、二自然段,正反對比,使被說明的道理突出來了。如「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而從反面來說「根不固而求木之長」,「知其不可」,因此,根本與長的關係自然而然被人們接受了。再有第二段中引用歷史的教訓來勸戒太宗時,也注意了正反對比論證,「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一繁一寡,最能觸動太宗的心,即使不用再提具體的例子,已走過建國歷史的太宗也會有很多的想法,從而引以為戒的。

2樓:313s美男子

【題目】:《諫太宗十思疏》所用的主要論證方法?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7396233

3樓:吉吉麻麻麻麻

比喻論證、正反

復對比以及舉例的制論證方法。

1、先用比喻正面論述「固本」才能「木長」,「浚源」才能「流長」,「德厚」才能「國安」。

2、再繼續用比喻從反面論述,反之,國不能安。

3、第二段還以歷史為鑑,舉例論證應當居安思危.

諫 太宗十思疏的主要論述方式

4樓:匿名使用者

一、模擬入手,親切生動

作者要論述的是治國安民的根本大計,而進諫的物件又是國君。從流水、樹木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入手說理,就顯得親切、生動,容易為人君所接受。同時,要「木茂」就必須「固其根本」,要「流長」就必須「浚其泉源」,這都是生活中的常識。

通過模擬,推出要「國安」必須「德厚」,就很有論辯力量。在這個基礎上,作者進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比做「伐根」「塞源」。這樣,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觀點也鮮明地表露出來了。

二、駢散結合,華美流暢

唐代的奏疏,習慣上都用駢文來寫,這篇奏疏雖然用了許多駢偶句式,卻突破了駢體的束縛,駢散語句交替運用,既有駢文的整齊華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於誦讀。

三、正反論述,務盡其旨

全文以論述為主,對同乙個問題,作者往往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剖析,使說理更透徹。如第一段先從正面論述「固本浚源」,再從反面論述不這樣做的危害;第二段關於「殷憂」「竭誠」與「得志」「傲物」的反覆論述;第三段貫穿「十思」的本能慾望(或反應)與理性自製的對舉,都體現了這一特點。

四、比喻排比、生動有力

文章以淺顯的比喻襯出中心論題,比喻作為一種推理手段,起到生動、直觀的效果;全文的論述多用排比句式,鋪排羅列,勾連而下、氣勢不凡,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樓:盞茶微呷

【題目】:《諫太宗十思疏》所用的主要論證方法?

【答案】:比喻論證、正反對比以及舉例的論證方法。先用比喻正面論述「固本」才能「木長」,「浚源」才能「流長」,「德厚」才能「國安」;再繼續用比喻從反面論述,反之,國不能安。

第二段還以歷史為鑑,舉例論證應當居安思危。

諫太宗十思疏最後一段讀後感,諫太宗十思疏最後一段讀後感200字

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1303036諫太宗十思疏 有著深刻的思想價值,豐富的哲理內涵,精湛的寫作技巧,是一篇高質量的政治散文.雖然文章寫於1300多年前,目的是為了鞏固封建階級的統治,具有特定的階級侷限性,但文中的思想深刻,對我們仍有許多可取之多.60...

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徵勸君王戒驕傲自滿的兩句為

見可抄欲 將有作 指見到襲 能引起自己喜bai愛的東西。就想到du用知足來警戒自己zhi,將要大興土木dao時,就想到適可而止,這是戒奢侈 正面 朱元璋 反面 秦始皇 念高危 懼滿溢 兩條指考慮到身居高位,就要時時想到謙虛謹慎的修養自己的品德,懼怕自己.3185 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求諫》中,唐太宗對於納諫有著怎樣的認識?他採取了什麼樣的措施引導臣子積極納諫

唐太宗認為,如不廣開言路 察納雅言,危亡之禍,可反手而待也。唐太宗宣稱 君暗臣諛,危亡不遠 朕今志在君臣上下,各盡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鼓勵臣僚共相切磋。貞觀年間,特別是貞觀之初,恐人不言,導之使諫,這一兼聽納下的思想和行動,造成了諫諍蔚然成風 君臣共商國是的良好風氣,是 貞觀之治 中最引人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