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諫》中,唐太宗對於納諫有著怎樣的認識?他採取了什麼樣的措施引導臣子積極納諫

2021-06-08 11:01:49 字數 784 閱讀 1456

1樓:昆亂不擋神農氏

唐太宗認為,如不廣開言路、察納雅言,「危亡之禍,可反手而待也。」 唐太宗宣稱:「君暗臣諛,危亡不遠;朕今志在君臣上下,各盡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鼓勵臣僚共相切磋。

貞觀年間,特別是貞觀之初,恐人不言,導之使諫,這一兼聽納下的思想和行動,造成了諫諍蔚然成風、君臣共商國是的良好風氣,是「貞觀之治」中最引人矚目的重要方面。唐太宗也因而成為乙個從善如流、雄才大略的帝王君主。唐太宗宣稱:

「君暗臣諛,危亡不遠;朕今志在君臣上下,各盡至公,共相切磋,以成治道。公等各宜務盡忠讜,匡救朕惡,終不以直言忤意,輒相責怒。」

1. 從制度上保證廣開言路

如健全封駁制度、反對盲目順旨施行、重視諫官作用,特別是詔令宰相入閣商議軍國大事時,必須使諫官隨入列席,以便他們對軍國大政充分發表意見。

2. 察納與思考

貞觀三年,太宗謂司空裴寂曰:「比有上書奏事,條數甚多,朕總黏之屋壁,出入觀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盡臣下之情。

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亦望公輩用心不倦,以副朕懷也。」也就是說,對於臣僚上書奏事,唐太宗都會貼到臥室的牆壁上,出入時看看想想。

之所以要這麼孜孜不倦,是想把臣下的想法都弄清楚。甚至一想到治國大事,有時要到三更以後才睡覺。

3. 獎勵

太宗說,「每思卿等此意,不能暫忘,故設宴為樂。」仍賜絹有差。

他獎勵為國勞思竭慮的臣屬,設宴共享歡樂。還給每人賞賜了數量不等的絹。

2樓:照耀著大地

開明的君主,通過納諫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他把魏徵比作自己的一面鏡子,這才是真正的明主。

唐太宗事蹟,唐太宗事蹟

唐太宗即李世民 626年 649年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統一全國的一系列戰爭中,他是起決定性作用的軍隊統帥,在即位後,又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政治制度上經過不斷的改革形成一套從 到地方的完整而嚴密的職官制度。的最高權力機構仍為三省六部制。為 中書,門下,尚書...

論唐太宗李世民,如何評價唐太宗李世民?

1.他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為大唐的全盛奠定了基礎2.在鞏固統治方面,他吸取隋亡教訓,節用戒奢 分為個人和國家兩方面,國家分為1.精簡機構2.裁撤冗員 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完善 集權 招賢用能,完善科舉制,虛心納諫,居安思危,勵精圖治。由於他的政績,在貞觀年間,政治安定,經濟繁榮,人口大幅度增加,社會...

唐太宗李世民被譽為,唐太宗李世民開創的盛世被稱為什麼?

唐太宗李世民被譽為 天可汗 唐太宗李世民 598年1月28日 649年7月10日 隴西成紀 今甘肅省秦安縣 人。唐朝第二位皇帝 626 649年在位 傑出的政治家 戰略家 軍事家 詩人,唐高祖李淵嫡次子,母為太穆皇后竇氏。生於武功別館 今陝西武功縣 少年從軍,擅長騎射,曾往雁門關解救隋煬帝。首倡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