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戰養戰出自哪兒日本以戰養戰是什麼

2021-03-07 06:04:29 字數 5608 閱讀 8084

1樓:凡高中低

以戰養戰的思想應該出自《孫子兵法》

第二篇 作戰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冑矢弓,戟盾矛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杆一石,當吾二十石。

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故兵貴勝,不貴久。 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其中,「以戰養戰」是指的「力屈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杆一石,當吾二十石」這一段。

至於以戰養戰一詞最早出處不太清楚。

2樓:umbrella小雇員

應該就是《孫子兵法》

原文:作戰篇 第二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冑矢弓,戟盾矛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譯文:善於用兵打仗的人,兵員不再次徵調,糧餉不再三轉運,**裝備在國內準備充足,糧草補給在敵國解決,這樣,軍隊的軍糧就能滿足了。國家由於興兵而造成貧困的原因是長途運輸。

長途轉運軍需,百姓就會貧困。臨近駐軍的地方物價必然飛漲,物價飛漲就會使國家的財政枯竭。國家因財政枯竭就會加重賦役,軍力衰弱、財政枯竭。

國內百姓窮困潦倒,每家資財耗去了十分之七。**的經費,亦因車輛的損耗、戰馬的疲憊,盔甲、箭弩、戟盾、矛櫓的製作補充及丘牛大車的徵用,而損失了十分之六

3樓:酆業

最先玩以戰養戰策略的應該是

秦末漢初的匈奴吧

日本以戰養戰是什麼

4樓:流氓pk氓流

上世紀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當時日本已經是世界一流發達國家,中國仍然是四分五裂的積貧積弱之國,但也有不少人認為日本國土狹小、資源貧瘠,而中國地大物博,所以日本無力支撐一場長期的對華戰爭。鑑此,日本人在中國戰場上,實行「以戰養戰」「現地存活」的戰略,盡可能減少侵華戰爭對日本本土的經濟消耗。

也就是說,日本在中國戰場上,拿淪陷區的資源,供養戰爭的費用。2023年日本占領了東北,2023年全面侵華,在很短的時間內占領了中國東部最繁榮富庶的省市,國民**被迫遷移到重慶,有效管轄的地方只有西北、西南的一些落後貧窮地區。日本占領中國東部地區後,掠奪東部地區的資源,用於對中國的戰爭。

日本原打算在數月之內滅亡中國,但計畫落空後,也認識到戰爭難以速勝,須作長久打算。日本國民經濟從2023年開始下滑,日本國內驚呼「歷年所積貯的資源,尤其軍需原料已快用盡罄,經常產品,又不夠**需要」。

尤其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與美英中多國作戰,財力壓力空前增加,單憑日本國內經濟力量根本無法支撐長期戰爭,這種形勢更加促使日本「以戰養戰」指導思想的形成。以戰養戰,最簡單的就是控制淪陷區物資和資源,為戰爭服務。2023年12月24日,日本內閣會議決定的《處理中國事變綱要》說,對於「舊中國官方機關和土地、建築物等,全部由我方接收,加以適當利用」。

這樣,日本人每占領乙個地方,就將所有與中國**有關的資產,一概視作敵產予以查封和凍結,當作戰利品沒收。

2023年8月,日本正式設立了由日本駐華中軍、政、財三方參加的主要由軍方控制的「軍配組合」,控制華中地區的物資和流通,其分支機構遍布華中十多個城市,涉及行業有棉花、棉紗、棉布、人造絲、毛絲及毛絲製品、工業藥品、染料、紙張、谷肥、砂糖等眾多領域,直接控制這些行業的原料和產品。

2023年11月,又成立「輸配對被沒收的「官產」中尚有生產能力的工廠企業,日軍實行「軍管理」,對於中國私人企業則暫為「保管」,實際上仍然是「軍管理」。所謂「軍管理」,要麼是日軍自行經營,要麼是委託給日本會社代為經營。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占領上海租界,不僅沒收接管了近百家英商和美商的工廠企業,還宣布華商工廠企業為「敵產」,全部予以接管,實行「軍管理」。

除了實行「軍管理」外,日本還在淪陷區以「委任經營」「中日合辦」「租賃」「收買」等形式占有、操縱華商工廠企業。為了更方便地壟斷、控制淪陷區的工礦交通等多項產業和公共事業的經營和運作,日本在華設立國策公司,如華北開發會社和華中振興會社。這兩大國策會社隸屬於日本「興亞院」,而「興亞院」是由首相任總裁、專門負責侵華事務、直接從事經濟掠奪的骨幹機構,在它們下面又成立了許多深入中國各行各業的子公司。

形形色色的公司、銀行和協會,成為密布淪陷區的吸血管,淪陷區源源不斷的資源尤其如糧食、煤炭和棉花等戰略物資,通過這樣的吸血管流入日本人之手。

除了控制物資生產和銷售,日軍也通過在淪陷區發行公債的辦法,籌集戰爭經費。抗戰期間日偽在淪陷區既發行日本公債也發行偽政權公債。「七七事變」後,僅2023年,日軍在華北就發行過

七、八次「中國事變」公債。在偽蒙疆地區,日軍推行「中國事變愛國公債」,發行福利獎券,用日本公債換取蒙疆現鈔,再以之收買各種生產資料,購買土地,開辦工廠。

日本的一些機構或民間組織、企業也在中國淪陷區發行金融債、企業債,如華北開發株式會社在華北發行華北開發債券,為在華北活動的日本企業提供資金,總共發行日元券55次。抗戰期間,日本也在台灣大肆發行國債,為日本的侵華戰爭籌備軍費。日本各銀行成為日本公債的吸納機構,到2023年末,台灣各銀行持有的日本國債總額達到8.

8億元,佔同期銀行資產總額的35%。同樣,日偽統治下的滿洲偽政權、汪精衛偽政權、蒙疆偽政權也大量發行公債,至日本投降前,偽滿、汪偽以及偽蒙疆政權發行的公債超過100種,華北偽政權還發行「華北食糧債券」。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在淪陷區發行債券34.

4億元,如果加上戰時在台灣的30億元,則發行量達到60億元之多。

7這些公債大部分是長期債券,在抗戰勝利之前絕大多數未得到兌付。日本投降後國民**曾組織專家設立專門機構,對尚未兌付的日偽公債進行調查統計,準備向日本索賠,但最終因國內形勢變化,未能實現。日軍在偽滿洲國、台灣和大陸淪陷區發行的債券,基本上是強制性的。

它強迫儲蓄銀行等金融機構購買債券,如2023年偽滿**銀行公布「普通銀行資金特定用途制度」,規定私營各銀行工企金融合作社等金融機關,須保有相當於存款額30%的公債。它還向社會強行攤派債券,如2023年偽滿《資金統制法》規定 ,買賣3000元以上不動產時,需強制購買相當於販賣**一半的公債,**或機構發放津貼時需附一定數量的公債,後來更規定對職工一律按收入攤派相當比例的公債。

另外,日軍強制淪陷區人民將錢存入偽銀行,轉而購買日偽公債。日偽公債發行還與偽幣發行結合起來,通過公債和貨幣發行兩手,隱蔽掠奪淪陷區的民資民財。日偽發行公債的辦法,主要是讓銀行先購買債券,然後銀行再用這些債券作為準備金發行紙幣,如偽滿洲**銀行自2023年宣布日本公債可以充作現金準備金,第二年又規定偽滿洲國公債也可以充作準備金,且所佔比例逐年提高,到2023年時,允許日本公債可以無限制地充作準備金。

日偽可以無限制地發行債券,偽政權的銀行因此也可以無限制地向社會發行鈔票,其必然結果是通貨膨脹,紙幣貶值,物價**數千倍。

日本侵華之始,發行軍票作為軍費使用,強制規定與中國貨幣的比值,強制在黃河以南淪陷區使用。軍票既無準備金,又不與日元掛鉤,想發行多少就可以發行多少,完全是「空手套白狼」。

2023年日本和汪偽簽訂**儲備銀行與正金銀行(日本)往來存款契約(日稱為「對存存款」),根據契約日本可以自由調撥汪偽的中儲券。這樣,汪偽**就成為日本軍費及其他所需資金的承擔者,**儲備銀行成為日本的提款機。此後汪偽發行的90%中儲券被日本正金銀行獲得,用以支付日本戰費及在華日本機構的費用。

中儲券的發行源源不斷,日軍從中掠奪的中國人的財富也就源源不斷,造成淪陷區嚴重的通貨膨脹。通過這種隱蔽手段,日軍於無形之中實現了財富的大轉移。對稅收的直接劫奪是日本實現「以戰養戰」戰略的又一種做法。

2023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就控制了東北的稅收。為了給戰爭提供費用,日本人在東北進行了四次大幅度的戰時大增稅。

2023年12月第一次增稅,增加8 個新稅目,原計畫增收3000萬元,由於搜刮苛細,實際增收13.2億元。當年稅收總額達到日本入侵前的11倍。

2023年10月第二次大增稅,帶來1.6億元的增收,當年稅收總額達到日本入侵前的18倍。2023年第三次大增稅,主要是提高原有稅種的稅率,增加了2.

46億元的稅收,使當年稅收總額達到日本入侵前的24倍。2023年12月第四次大增稅,增加了稅率,調整了稅種,增加了「不動產所得稅」,帶來4.29億元的增收,使當年稅收總額達到日本入侵前的30倍。

四次戰時大增稅, 使東北的稅種由原來二十多種增加到六十多種,稅率也大幅度提高,稅收總額比增稅前增加一倍以上。戰時大增稅帶來的收入,主要用於侵華的戰爭費用。抗戰開始前中國最重要的稅收是關稅、鹽稅和統稅,這三大稅種都集中在東部。

中國東部地區淪陷後,關稅、鹽稅和統稅都落入日本人之手。2023年3月,偽滿洲國成立後,東北海關全部淪於日本人之手。

2023年10月,華北最重要的海關津海關也落入日軍手中,收入佔所有海關一半的江海關,於2023年淪陷。截至2023年底,全國22處海關被日軍占領。2023年5月,日本通過外交談判,與英國簽訂了關稅協定,從英國手中取得了中國海關及關稅控制權。

日英協定規定,凡在中國的日本占領區內各口岸海關徵收的關稅,一律存入位於日本橫濱的正金銀行。日本占領下各口岸英國匯豐銀行的關稅項下的所有餘額,概交日本正金銀行。這樣,日本就完全控制了中國的海關和關稅收入。

汪偽政權建立後,日軍名義上將徵稅權交由汪偽政權,但實際上仍然由日本人控制。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6月至2023年3月,日本扣留的江海關稅收超過1億元,從抗戰爆發到2023年,日軍劫奪的關稅收入至少有1.5億元。

日軍將一些關稅收入充作軍費,或用作日本特務機關經費,如2023年7月至2023年4月,日本**組織「梅機關」就先後提取4500萬元法幣作為活動經費。鹽稅方面,

2023年3月日本占領華中地區主要產鹽區後,立即接收當地鹽場和鹽務機關,僅2023年年度華中地區徵收鹽稅8520萬元,被日軍提用5600萬元。統稅方面,當日軍占領一些地區後,尤其占領一些富庶地區、交通比較發達地區或與中**隊交界的地區後,就立即設卡直接徵稅。日本占領上海後,於2023年4月由日本華中派遣隊特務部策劃成立了偽上海統稅局徵收統稅。

偽維新**成立後,偽上海統稅局改組為蘇浙皖稅務總局,仍然直接隸屬於日本華中派遣軍特務部。

在戰爭早期,中國最重要的稅收關、鹽、統都被日本人直接拿走。汪偽**成立後,日本把淪陷區的稅收逐漸劃歸汪偽**。但是稅收歸汪偽政權使用後,也有相當大的部分開支用於配合日本人的清鄉等行動,以維護日本人統治服務,幫助日本人實現「以戰養戰」的目的,淪陷區的財政也成為「以戰養戰」的一部分。

日本在控制、劫奪淪陷區稅收的同時,還在察哈爾等地大肆種植鴉片,實行鴉片專賣,據統計,侵華期間日本通過鴉片專賣可能獲得折合當時3億美元的收入。這些收入當然被用於侵華戰費。日本到底攫取了淪陷區多少資財用於侵華戰費,目前並無詳實的統計;日本從淪陷區搜刮的資財佔到日本侵華戰費的比例是多少,目前也無數量上的精確統計;日偽攫取的有些資財也用於當地經濟建設和其他事業,並非全部用於戰爭,所以,對於日本實行「以戰養戰」「現地存活」「自給自足」所耗費的中國人資財,目前只有描述性的估計。

但無論如何,日本通過攫取中國淪陷區的資源,企圖實現侵華戰爭的「自給自足」及「現地存活」,用中國人的錢財攻打中國人,大大減輕了日本本土的經濟壓力和資源耗費,也加重了淪陷區人民的苦難,更使英勇抗戰的中**民承受了更大的犧牲。

突發奇想二戰日本用以戰養戰解決後勤,為什麼諸葛亮不以戰養戰

因為諸葛年紀大了,而且一統是他的夙願,他等不起了。二戰中日本是有工業實力的.能夠進口原材料自己生產.何況台灣朝鮮都只是日本眼裡的殖民地.想要如何掠奪就如何掠奪.面對現代工業 這些國家的人民是無法抵抗的.只有被掠奪.這種掠奪方式無法得民心.而在古代得民心則得天下.人民都反你.你談什麼以戰養戰.你讓日本...

墨子的作者是誰,哪兒個時期的人《墨子》出自哪個朝代,作者是誰

1 墨子 為戰國百家中墨家的經典。作者就是墨子。墨子 生卒年不詳 名翟 d 2 墨子提倡兼愛 非攻 尚賢 尚同 天志 明鬼 非命 非樂 節葬 節用,對哲學 邏輯學都有研究和貢獻。此外,他在軍事學 工程學 力學 幾何學 光學上都有相當的研究和貢獻,先秦的科學技術成就大都依賴 墨子 以傳。現存 墨子 一...

甲午海戰中大清艦隊是被日本以什麼樣的火藥擊敗的

下瀨火藥 從煤炭中提煉原料 1888年9月,日本工程師下瀨雅允開始著手研究苦味酸,至1891年配製成功了以苦味酸為主要成分的烈性炸藥,定名為下瀨火藥。1893年1月28日正式開始在日本海軍中換裝填充下瀨火藥的炮彈,此舉在當時世界都極為少見 由於擔心苦味酸炸藥爆性不穩定,歐洲列強海軍並沒有採用這種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