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四大書院的應天書院中國古代四大書院的應天書院

2021-03-05 23:59:20 字數 5448 閱讀 4231

1樓:繼潤

應天府書院又稱應天書院、睢陽書院、南京國子監,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史載「州郡置學始於此」。

應天府書院前身為睢陽書院,是五代後晉時的商丘人楊愨所創辦。北宋大中祥符二年(2023年),宋真宗正式賜額為「應天府書院」。 大中祥符七年(2023年),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公升格為南京,成為宋朝的陪都,應天書院又稱為「南都學舍」。

宋仁宗景祐元年(2023年),應天書院改公升為府學,稱為「應天府書院」。慶曆三年(2023年),應天府書院改公升為「南京國子監」,成為北宋最高學府之一。

北宋書院多設於山林勝地,唯應天府書院設立於繁華鬧市之中,人才輩出。隨著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應天府書院逐漸發展為北宋最具影響力的書院,成為中國古代書院中唯一乙個公升級為國子監的書院。

書院內主要景點有:崇聖殿、大成殿、前講堂、書院大門、御書樓、狀元橋、教官宅、明倫堂、廊房等。

2樓:百度使用者

宋真宗時,因追念太祖自立為帝,應天順時,將宋太祖趙匡胤發跡之處宋州(今商丘)於2023年改為應天府,2023年,應天府知府把這一請求上報朝廷,宋真宗大為讚賞,立即批准,並使端明殿學士盛度著文評記其事,前參政事陳堯佐題寫匾額,正式賜額為「應天府書院」。2023年又公升為南京,處陪都地位。大中祥符二年,州人曹誠願以學捨入官,並請戚舜賓主持。

仁宗景祐二年(1035),應天府書院改為府學,晏殊又聘請因服喪而退居睢陽的范仲淹執教,任教期間,范仲淹撰寫《南京書院提名記》。當時的應天府書院,是中州的一大學府,據《宋史》記載:「自五代以來,天下學校廢,興學自殊(晏殊)始。

」從大中祥符以後的二十餘年間,應天府書院的學生「相繼登科,而魁甲英雄,儀羽台閣,蓋翩翩焉,未見其止」。宋仁宗時,又於2023年將應天書院這一府學改為南京國子監,使之成為北宋的最高學府之一,相當於現在的社會科學院。

後該書院在曹誠等人尤其是應天知府、著名文學家晏殊的支援下,得以大的擴充套件。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師在此任教,更是人才輩出,顯盛一時,後人還立有《範文正公講院碑記》以茲紀念。

明正德六年遷城,應天書院也遷往今地——城內中山東二街路北。現存有大成殿、明倫堂、月芽池等建築。原大成殿內立有孔子和其**的牌位,明倫堂為學堂。

這兩座建築均為歇山式建築。大成殿為祭孔之地,明倫堂為應試地。

應天書院在歷經了輝煌後,在宋欽宗時毀於戰亂。直至明朝嘉靖時,御史蔡璦又在商丘城西北隅以社學改建,沿用舊名。但不久,宰相張居正於萬曆七年(公元2023年)下令拆毀天下所有書院,應天書院沒能逃過此劫。

清乾隆十三年(公元2023年),知府陳錫格重修應天書院,但短暫的輝煌後又被廢止。 應天書院修復工程被列為2023年的河南省和商丘市的重點工程,總投資1920萬元,占地面積達52畝,委託河南大學古建築研究院設計,整個書院布局由南向北依次為影壁、牌樓、大門及東西側門,前講堂及東西側門、明倫堂及東西配房、藏書樓及東西側門,饌堂、教官宅、崇聖殿、東西偏房、魁星樓及東西廊房。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的應天書院

3樓:°迷島

應天書院起源之早,規模之大,持續之久,人才之多,居古代四大書院之首。所以,《宋史》記載:「宋朝興學,始於商丘」。2023年國家郵電部在商丘舉辦了四大書院郵票首發儀式。

應天府書院即應天書院、睢陽書院,其前身為南都學舍,為五代後晉時的商丘人楊愨創辦,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國家4a級風景區商丘古城南湖畔,為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北宋大中祥符二年(2023年),宋真宗正式賜額為應天書院,宋仁宗景祐元年(2023年),應天書院改為府學,為應天府書院,慶曆三年(2023年)改為南京(北宋陪都,今河南商丘)國子監,為北宋最高學府。北宋初書院多設於山林勝地,唯應天書院設於繁華鬧市,人才輩出。

隨著晏殊、范仲淹等的加入,應天書院逐漸發展為北宋最具影響力的書院,是古代書院中唯一乙個公升級為國子監的書院,被尊為北宋四大書院之首。 第一,北宋科舉取士規模日益擴大,而宋初官學卻長期處於低迷不振的狀態。士人求學需求很大,卻苦無其所,在這種情況下,書院應運而生,起到了填補官學空白的作用,為廣大士子提供了讀書求學的場所。

第二,朝廷崇尚儒術,鼓勵民間辦學。宋初提倡文治,但國家一時又無力大量創辦官學,故朝廷對書院給予多方面的表彰和贊助。像著名的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嵩陽書院都得到朝廷賜書、賜匾額、賜學田和獎勵辦學者等不同形式的支援,這些支援無疑是促進宋初書院興盛的直接動因之一。

第三,佛教禪林制度的影響。佛教出於僻世遁俗、潛心修行的宗旨,多選擇環境僻靜優美的山林建立寺廟,五代及宋初的書院也大多建於山林名勝之中。佛教禪林集藏經、講經、研經於一體,也對書院教學產生了明顯的影響。

如:書院的講會制度就是借鑑了佛教僧講和俗講的講經方式,書院教學的講義和語錄等形式,也是**於佛教禪林制度。

第四,印刷術的應用,使書籍的製作與手寫本相比,變得極為便利,是促成宋代書院興旺發展的重要基礎。書籍不再是珍藏品而是公眾都可以擁有的,才有可能使書院擁有豐富的藏書,並真正成為面向社會的教學研究場所。 後晉始創

唐哀宗天佑四年(907)唐朝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官學遭受破壞、庠序失教,中原地區開始出現一批私人創辦書院,應天府書院由此而生。

書院歷史最早追溯到五代的後晉,楊愨在歸德軍將軍趙直扶助下聚眾講學,後來他的學生戚同文繼續辦學,應天府書院的前身就是當時歸德軍的南都學舍趙直為其築室聚徒。

北宋立國初期,急需人才,實行開科取士,睢陽學舍的生徒參加科舉考試,登第者達五六十人之多。文人、士子慕戚同文之名不遠千里而至宋州求學者絡繹不絕,出現了「遠近學者皆歸之」的盛況,睢陽學舍逐漸形成了乙個學術文化交流與教育中心,但戚同文病逝後,學校一度關閉。

北宋盛世

宋真宗時,追念宋太祖應天順時,開創宋朝,2023年將其發跡之處宋州(今商丘)改名應天府。2023年,當地人曹誠「請以金三百萬建學於先生(楊愨)之廬」,在其舊址建築院舍150間,藏書1500卷,並願以學捨入官,並請令戚同文之孫戚舜賓主院,以曹誠為助教,經由應天府知府上報朝廷,受到宋真宗讚賞,翌年將該書院正式賜額為「應天府書院」。

學化書院

書院得到官方承認,成為宋代較早的一所官學化書院。時人稱:「州郡置學始於此」,天下學校「視此而興」。

2023年,宋仁宗下旨將應天書院改為南京國子監,成為北宋最高學府之一。後該書院經應天知府、文學家晏殊等人加以擴充套件。范仲淹曾受教於此,及後曾在書院任教,盛極一時,與白鹿洞書院、嶽麓書院、嵩陽書院合稱中國四大書院。

應天府的辦學模式,令當地書院風氣大盛。李覯先在南城創辦了盱江書院,求學人數曾達1000多人;杜子野在宜黃興辦鹿岡書院,曾鞏在臨川辦起了興魯書院,並親自制訂校規並任教,還聘請歐陽修、王安石等名人教授生徒。

幾番廢立

明朝嘉靖十年(1531),御史蔡璦在商丘城西北隅以社學改建,而沿用舊名,重建書院,但萬曆七年(1579),宰相張居正下令拆毀天下書院,應天書院遂廢。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歸德知府重建「範文正公講院」又名「文正書院」於歸德府東,以紀念范仲淹掌教應天府學,講學育士。他效法范仲淹的精神,親自執書講學,一時培育了許多人才。

順治十五年(1658),符應琦重修講堂,集諸士而課之。清乾隆十三年(1748) 知府陳錫格又重修應天府書院,光緒二十七年(1901),舉國廢科舉,興學校,詔令各省的書院改為大學堂,各府、廳、直隸州的書院改為中學堂。因此,書院改為「歸德府中學堂」(簡稱歸德中學)。

再煥生機

2023年河南省**批准應天書院在宋代原址附近進行修復,並被列為河南省和商丘市的重點旅遊工程專案,景區規劃占地121.6畝,總建築面積4116.8平方公尺,道路占地2523.

4平方公尺。工程委託河南大學古建築研究院設計,整個書院布局由南向北依次為影壁、牌樓、大門及東西側門,前講堂及東西側門、明倫堂及東西配房、藏書樓及東西側門,饌堂、教官宅、崇聖殿、東西偏房、魁星樓及東西廊房。2023年2月應天書院修復工程開始一期工程建設。

2023年底主體工程崇聖殿竣工,2023年應天書院的大門、圍牆、道路等工程完成。2023年10月1日正式對遊客開放。2023年8月應天書院二期工程開建,主要是講堂等復原工程。

應天書院修建全部完成後,將展現北宋時期的文化、教育、科學、知識等內容,增加遊客對北宋歷史文化的全面了解,豐富商丘古城旅遊區古文化建築觀光遊和學術學習遊的內涵,增強古城旅遊區對中國傳統文化愛好者、專家和文化學者的吸引力,提公升商丘古城旅遊區的品位和影響力。

應天書院,又名睢陽書院、南京書院。宋真宗正式賜書並親自題寫應天府書院,位於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南,因為商丘在唐供稱為宋州睢陽郡,北宋景德三年(1006)公升為應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又公升格為南京,為當時四京之一。商丘瀕臨汴水,交通方便,商旅輻輳,自古以來,一直為江淮屏障,一方都會。

古代書院多設於山林,唯應天書院立於繁華鬧市,歷來人才輩出,千年來,培養俊傑數不勝數。應天書院位於商丘古城之南,其前身是後晉時楊愨所辦的私學,後經其學生戚同文的努力,得以發展,北宋政權開科取士,應天書院人才輩出,百餘名學子在科舉中及第的竟多達五六十人。文人、士子不遠千里而至宋州(今商丘)求學者絡繹不絕,出現了「遠近學者皆歸之」的盛況,其中就有那位吟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應天書院逐漸形成了乙個學術文化交流與教育中心。

宋真宗時,因追念太祖自立為帝,應天順時,將宋太祖趙匡胤發跡之處宋州(今商丘)於2023年改為應天府,2023年又公升為南京,處陪都地位。l009年,宋真宗正式將該書院賜額為「應天府書院」。時人稱「州郡治學始於此」,天下書院「視此而興」,應天書院開創了古代興學的先例,成為古代書院典範,後世稱為「慶曆興學」。

宋仁宗時,慶曆三年(即l043年)將應天書院這一府學改為南京國子監,使之成為北宋的最高學府之一,相當於現在的社會科學院,與東京國子監同為宋朝最高學府。後該書院在曹誠等人尤其是應天知府、著名文學家晏殊的支援下,得以大的擴充套件。宋仁宗初年,著名文學家晏殊出任應天知府,聘請著名學者王洙為書院「說書」,王洙博學多才,應天府書院在他主持下「其名聲著天下」。

仁宗景祐二年(1035),應天府書院改為府學,成為皇家認可的公辦書院,晏殊又聘請因守孝服喪而退居南京(今商丘)的范仲淹執教,范仲淹年輕時在應天書院求學,後又在應天書院任教,可以說應天書院成就了范仲淹,也因范仲淹而名聲更甚。任教期間,范仲淹撰寫《南京書院提名記》。當時的應天府書院,是中州的第一大學府,顯赫幾世。

據《宋史》記載:「自五代以來,天下學校廢,興學自殊(晏殊)始。」從大中祥符以後的二十餘年間,應天府書院的學生「相繼登科,而魁甲英雄,儀羽台閣,蓋翩翩焉,未見其止」。

現存有大成殿、明倫堂、月芽池等建築。原大成殿內立有孔子和其**的牌位,明倫堂為學堂。這兩座建築均為歇山式建築。

大成殿為祭孔之地,明倫堂為應試地。 應天書院是古代書院中唯一乙個公升級為國子監的書院,被尊為四大書院之首。

宋仁宗慶歷年三年(1043),擔任宋廷參知政事的范仲淹提出「精貢舉、擇官長」等十項改革主張,取胡瑗蘇湖教法改革當時教育系統,當時應天府已公升格為南京國子監,先行實施改革,一改當時崇尚辭賦的浮淺學風,重經義、重時務、重實際。

范仲淹執教應天府書院時,經常教導學生要「從德」,而不能僅以科舉仕進作為求學的最終目的。在他提出的「為學之序」中,學、問、思、辨四者也是最後落實到「行」上。後人立有《宋范文正公講院碑記》,建藏書樓,回顧范仲淹的講學生涯。

在范仲淹主講該書院的過程中,率先明確了具有時代意義的匡扶「道統」的書院(學校)教育宗旨,並以此確立了培養「以天下為己任」之士大夫的新型人才培育模式,由此推動了宋初學術、書院(學校)學風朝經世致用方面的轉變;後來又通過「慶曆興學」的若干措施,肯定、鼓勵了這些成就,進一步推動了北宋書院的發展,明確了學術、大師在書院中的重要作用和歷史地位。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是哪誰為書院之首請仔細說明

四大書院 指應天府書院 今河南商丘睢陽南湖畔 嶽麓書院 今湖南長沙岳麓山 白鹿洞書院 今江西九江廬山 和嵩陽書院 今河南鄭州登封嵩山 應天書院為書院之首。1 應天書院 應天書院又稱應天府書院 睢陽書院 南京書院 南都書院 南京國子監,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南湖畔。應天書院以其歷史悠久 規模巨...

古代書院布局對現代的影響,中國古代書院教學與管理對當今教育的影響。

三進式書院,第一進為門廳,第二進多為三到五開間的講堂,第三進為先賢祠堂 文昌閣回或魁星樓 答 藏書樓等。其餘的生活附屬性建築如齋舍 客館等則分列於中軸線的兩側。在書院的主體建築安排上,沿著中軸線的漸次推進,先賢祠堂等祭祀類建築一般都安排在大堂和講堂之後,這樣不僅突出了書院以講學為中心的教育功能,也體...

中國古代四大名君,中國 古代 四大

以上說的大致同意,但有兩人,說他們能算四大明君之一,實不敢苟同。秦始皇雖有統一文字 貨幣 度量衡,以郡縣制取代分封制等功績,但是他的消極作用也不應忽視,他焚書坑儒,嚴重摧殘了中國文化 他推行法家誅族連坐 輕罪重罰的恐怖統治,造成了秦朝 赭衣塞路 犯人多到把路都堵上了 的現象,可以說秦亡未必亡於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