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有後代麼

2021-03-05 15:17:52 字數 5581 閱讀 3212

1樓:heart花開半夏

有。其子分別是柳週六,柳周七;其女是柳和娘。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家庭成員組成:曾祖父柳從裕,祖父柳察躬,其父柳鎮,母親盧氏屬范陽盧氏,其兩子柳週六和柳周七,其女柳和娘。

2樓:匿名使用者

有的。公元785年貞元元年,13歲的柳宗元與當時任禮部、兵部郎中楊憑的女兒訂婚。貞元十二年,24歲的柳宗元與楊憑之女完婚。

三年後,楊因足疾,孕而不育去世。楊憑是文人出身,曾任太常少卿,出為湖南觀察使、江西觀察使,後入朝為京兆尹。元和四年(809)被貶為臨賀尉,後遷杭州長史。

元和七年,他又入朝為太傅。柳的岳父在元和十二年去世。

柳在柳州寫了《祭楊憑詹事文》,記述了岳父一生德操政績,對楊勤於養德、致政以人的品格給予了高度讚揚,同時藉此懷念去世多年的髮妻楊氏。他回憶起自楊氏死後十八年「家缺主婦,身遷萬里。謗言未明,黜伏逾紀」的淪落生涯,無限傷感湧上心頭。

可見,柳子與岳父一家的關係非常親密,對妻子的感情十分深厚。

元和十年,柳宗元曾寫詩五首與摯友劉禹錫討論書法,互相酬贈。柳詩中有「在家弄土唯嬌女,空覺庭前鳥跡多」之句,在地上學習寫字的小孩應有

四、五歲,有人認為是指殷賢,她大約在元和六年左右生於永州。由此可知,柳在永州曾同一女子共同生活,由於屬非「士人女」,所以沒有正娶為妻。

3樓:忠州少爺

柳宗元有後代,其夫人育有二子一女,即長子柳週六,次子柳周七,女柳和娘。

柳宗元的後裔尋蹤:

4樓:歲月流逝已不在

有的。貞元元年(785),13歲的柳宗元與

當時任禮部、兵部郎中楊憑的女兒訂婚。貞元十二年,24歲的柳宗元與楊憑之女完婚。三年後,楊因足疾,孕而不育去世。楊憑是文人出身,曾任太常少卿,出為

湖南觀察使、江西觀察使,後入朝為京兆尹。元和四年(809)被貶為臨賀尉,後遷杭州長史。元和七年,他又入朝為太傅。柳的岳父在元和十二年去世。柳在柳

州寫了《祭楊憑詹事文》,記述了岳父一生德操政績,對楊勤於養德、致政以仁的品格給予了高度讚揚,同時藉此懷念去世多年的髮妻楊氏。他回憶起自楊氏死後十

八年「家缺主婦,身遷萬里。謗言未明,黜伏逾紀」的淪落生涯,無限傷感湧上心頭。可見,柳子與岳父一家的關係非常親密,對妻子的感情十分深厚。

在這裡,柳宗元提到自楊氏後一直未娶,在元和十年寫的《祭弟宗直文》中說「吾又未有男子」,還在永州說過「煢煢孤立,未有子息」。而《舊唐書·柳宗元傳》寫道:「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

時年四十七。子周

六、周七,才三四歲。觀察使裴行立為營護其喪及妻子還於京師,時人義之。」明明有兒子妻子,為何兩種說法如此矛盾?

專家們對柳的婚姻問題做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由於缺乏史料,他的家室之謎尚未完全解開。基本事實是,柳宗元喪妻後,雖未正式再婚,但曾與地位較低的婦人同居,生有多個子女。

元和四年,柳宗元寫信給許孟容說:「荒陬中少士人女子,無與為婚,世亦不肯與罪大者親暱。以是嗣續之重,不絕如縷。」唐代嚴等級,重門第,法律禁止良民與賤

民通婚,良民中士族(貴族)與庶族(平民)也難聯姻。柳雖遭貶,但終究還是「吏」,六品官,受封建等級的制約,續娶要考慮門當戶對。由於永州地處蠻荒,難

覓士人之女;即使遇到適合的女子,誰又願意與負罪的欽犯結親?受孟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影響,子嗣問題一直困擾著他,他使感到莫大的痛苦。元和五

年,他的女兒和娘因病去世,年僅十歲。柳很悲傷,寫了《下殤女子墓磚記》:「下殤女子生長安善和裡,其始名和娘。既得病,乃曰:『佛,我依也,願以為

役。』更名佛婢。既病,求去發為尼,號之為初心。元和五年四月三日死永州,凡十歲。其母微也,故為父子晚。」這裡提供的資訊是:和娘生在長安善和裡柳氏舊

宅,其母身份較低,地位卑微,可能是侍妾或外婦,故子厚拘泥於禮,未敢公認。柳謫永州時,和娘已五歲,公方認為己女,拋開顧慮,帶著她南下,所以「為父子

晚」。和娘其母沒有跟隨來永州。元和十年,柳宗元曾寫詩五首與摯友劉禹錫討論書法,互相酬贈。柳詩中有「在家弄土唯嬌女,空覺庭前鳥跡多」之句,在地上學

習寫字的小孩應有

四、五歲,有人認為是指殷賢,她大約在元和六年左右生於永州。由此可知,柳在永州曾同一女子共同生活,由於屬非「士人女」,所以沒有正娶

為妻。這位女子是誰?據柳子《馬室女雷五葬志》可知,雷五「姨母為妓於餘」,與其同居的是馬雷五姨母。也有研究者認為,柳宗元之繼室為呂恭、呂溫兄弟之從

姊。其理由是:「柳宗元集中有《祭呂敬叔文》一文,是幫助我們弄清楚柳宗元之繼室為誰的重要資料。是文有雲:維年月日朔,友人從內兄守永州司馬員外置同正

員柳宗元,謹以酒肉之奠,致祭於亡友呂敬叔之魂。呂敬叔即呂恭,為時任衡州刺史的呂溫亡弟。柳在祭文中自稱為呂恭的『從內兄』,則與其再婚之女子為呂恭之

從姊也就甚為明白。按呂氏兄弟不僅與柳宗元俱為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而且三人自幼就互相結識。柳宗元貶

永州後,呂溫於元和五年即為衡州刺史(見兩《唐書》本傳),呂恭則在此間亦南下為桂管都防禦副使,呂氏兄弟供職的所在地均與永州毗鄰,合勘之,知柳宗元再

婚乃為呂氏兄弟所撮合。而呂溫元和五年至元和六年在衡州刺史任上之時間,又與上考柳宗元續弦再娶的時間叩合,可證柳宗元之繼室為呂氏兄弟之從姊是絕無疑義

的」[1]p103。2023年10月,在山西永濟參加第五屆柳宗元國際學術討論會時,王先生在小組討論會上重申了這一觀點,但沒

有提供新的證據。表面上,似乎言詞鑿鑿,實質上純屬猜測,毫無依據。首先,柳宗元與呂溫、呂恭的關係,是中表親。因為呂溫母親是柳識之女。柳渾是柳識的弟

弟,柳宗元稱自己是柳渾「從孫」。柳寫有《送表弟呂讓將仕進序》,呂讓為呂溫的弟弟。柳自稱為呂恭的「從內兄」,即表兄,也是從與其母的關係來講的,而非

柳與繼室的關係。其次,如果柳妻為呂氏兄弟之從姊,屬門當戶對,應予公開。再次,柳與呂溫的關係,是志同道合的戰友,師從陸質,兩人同朝為官,在集賢殿書

院共事兩年,一道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團。呂氏兄弟不幸英年早逝,柳宗元痛寫悼文,寄託了無限哀思,而並非因為繼室乃呂氏兄弟之從姊的關係。柳的事實婚

姻,囿於當時的等級觀念沒有公開,這是今人不能加以苛責的。柳的堂弟宗直,一直跟隨柳在永州、柳州生活,不幸英年早逝,「知在永州,私有孕婦」,留下未正

式婚配的「孕婦」。可見在唐代,這類事情較為普遍。

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柳宗元的續娶乃馬雷五之姨母,並隨柳一起到柳州,共生育四個小孩,兩男兩女。韓愈《柳子厚墓誌銘》記載:「子厚有子男二人:長曰週六;

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柳宗元因病去世,年僅四十七歲。長子週六,年四歲;次子周七是遺腹子;大女兒殷賢

不到十歲;小女兒應比週六大些。柳病逝前,曾分別給劉禹錫、韓愈寫信託孤、編輯文集。柳為官清廉,家無遺財,是裴行立為孤兒寡母籌措了喪葬費用。一直和柳

生活的表弟盧遵於次年七月將其歸葬於萬年縣先人墓側。柳的四個子女託付給盧遵、劉禹錫、崔群、韓愈照顧。因為柳宗元生前的政治遭遇與死後的寂寞狀況,他的

子女情況不甚明了。比較清楚的是,劉禹錫《祭柳員外文》有「誓使週六,同於己子」,在《重祭柳員外文》有「幼稚甬上,故人撫之。敦詩退之,各展其分」(崔

群字敦詩,韓愈字退之),在《為鄂州李大夫祭柳員外文》中說:「遺孤之才與不才,敢同己子之相許」。可見,劉禹錫撫養的是週六。韓愈在《祭柳子厚文》中說

「嗟之子厚,今也則亡,臨絕之音,一何琅琅。遍告諸友,以寄厥子,不鄙謂餘,亦託以死。凡今之交,觀勢厚薄,餘豈可保,能承子託?非我知子,子實命我,猶

有鬼神,寧敢遺墮!」子厚逝世後,由內弟盧遵料理其家,返歸長安。是崔群還是韓愈撫養了周七?我們不得而知。因為韓愈的話講得比較含蓄。按理,子厚應寫過

託孤遺囑,但至今未見面世。劉禹錫比柳多活了二十多年,對周

六、周七的情況肯定清楚,為何未留下只言片語?是由於對友人囑託的應諾,還是考慮其後代的安

全?這已成千古之迷。

週六、周七及其後裔的下落為柳學學者所關注。據李浩先生考證:柳告,字用益,即週六,由劉禹錫撫養**,「於咸通四年登進士第,還曾官倉部員外郎。」[2]p24史

料詳細,理由可靠。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山西省東南部地區的沁水縣土沃鄉西文興村,發現了儲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歷代名人書法碑刻。特別是該村60餘戶人

家,260多口人,95%以上的均為柳姓,只有幾戶異姓是2023年實行土改時安置的貧雇農。專家將西文興村古建文物群命名為柳氏民居,2023年公布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王良先生在該村抄錄的《河東柳氏族譜》序:「元和(唐)禍及族人,萬年世祖永州河東傳訓,以照賢孫……棄府始徙,盛名勿揚……吾

族世居沁(水)歷(山)文興,子孫耒耕發達,勿忘河東,每逢三壇祭祀,閤族報本……。」[3]當地學者根據柳氏民居的建築風格及深刻文化內涵,認為與柳宗元的生平及思想密切相關,寓意豐富。又依柳遇春墓誌銘「柳自河東,隱於沁水,代有聞人,昌於刺史,博學考文,履繩蹈軌,為國發奸,為民申理,未究厥施,施於孫子,既享壽祺,亦公繁祉」,[4]就

是河東柳氏西眷後人隱居西文興的證據。他們分析:柳宗元是河東柳氏西眷之後,由表弟盧遵攜其遺腹子周七遁跡天涯北歸鄉閭,重返山西王屋山沁(水)歷

(山),「以為文人代興者」故名「西文興村」,又曰「西代興村」,這就是現在的柳氏民居。柳遇春為柳宗元第二十三代後人,是明代永樂年間西文興的柳氏振興

之後的第六代為官者。2023年2月,筆者與謝漢強先生等人到「柳氏民居」進行過考察,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只能推測此處有可能是柳宗元後裔的居所,也可

能是柳宗元同祖同宗的後裔居所,尚無法確定是週六或周七後代居所。值得一提的是,在永濟東姚溫村發現的《明敕封太安人展母柳氏墓誌銘》記載:「太安人,姓

柳氏,蒲文學裡巨族,唐子厚先生裔,父北莊公永,母高氏,生三女,太安人其季也」。碑現移放到永濟市文物局收藏,是柳宗元後代回歸故里的一條線索。

2005

年7月,《光明**》報道:浙**田發現《河東柳氏宗譜》。此次發現的柳氏宗譜有三個版本,分別修於清朝光緒戊戍年(1898)、**丙寅年

(1926)、2023年。整個宗譜譜系完整,從柳宗元到當代,穿越千年。該宗譜還收集了《柳子厚墓誌銘》等名著,同時出現了柳宗元畫像及一些當地名流撰

寫的譜序。乾隆四十二年的柳氏宗譜,記載了「宋嘉佑八年五世孫詔公登進士第寧波鄞縣居焉」,以及其人「遷居金華浦江橫溪(今浙江省蘭溪市梅講鎮橫溪),數

年遊藝括州下河暫居,即浙江省麗水市。」柳宗元的第十四世孫柳梅禮遷至青田烏雲山村。該村的柳姓人家有2000多人,有上百人移居海外。據宗譜記載,該村

柳氏已延續了13代,最新的一代是柳宗元第33代後裔。柳哲認為「青田這支後裔是柳宗元其中乙個兒子週六的後代,這也是全國惟一有譜可查的柳宗元後裔。」[5]家譜儲存在柳英女家中,她年過七十,系柳宗元第29代後裔,上世紀70年代出國到瑞典經商,2023年10月在永濟參加了柳氏宗親會,自稱週六後代。

2006

年6月30日《江陰**》刊登《柳宗元嫡系後代定居江蘇江陰市戴君橋村》:「經過認定,戴君橋村是柳宗元嫡系後代的居住地,而該宗譜也是全國屈指可數的記

錄較為完整的柳宗元族譜之一」;「柳宗元的名字出現在第三冊第五頁上,上寫『遠祖源流係表』。族譜記載,柳宗元有二子,長子柳週六,次子柳周七。柳週六後

人為躲避元朝寇亂,從陝西南下遷往蘇州,最後定居在江陰申港戴君橋村」。柳宗元的後裔有可能來到吳越之地,因為他的祖父曾任「湖州德清令」,父親柳鎮為避

「安史之亂」,先隱居王屋山,後舉族入吳。總之,這些家譜為尋找柳宗元後裔提供了重要線索,尚須認真研究,多方求證,以得出科學的結論。

多爾袞有沒有後代,多爾袞有後代嗎

努爾哈赤十四子多爾袞封為睿親王,1650年死後無嗣,由同母弟多鐸五子多爾博過繼給他為嗣子,襲睿親王爵。次年多爾袞以謀逆被革爵,多爾博當然也就無爵可襲,只好仍回原支。1778年乾隆為多爾袞昭雪,追還原封王爵,世襲罔替。而多爾博早幾年已過世了,但仍追認為多爾袞的嗣子,由他的子孫襲爵。歷史上一代豪傑多爾袞...

商鞅極刑後,有兒子存活下來了麼商鞅後代有誰商鞅有兒子嗎

有啊。師發的前一天,他已經脱人帶有了他的兒子。沒有。商鞅想逃往魏國,結果魏國不收,只好回到自己的封邑,聚集自己的邑兵去攻打鄭 今陝西鄭縣 秦國派軍剿平了商鞅的這次叛亂,並在澠池斬殺了商鞅。商鞅的屍體被運回咸陽後處以車裂,全家老鄉被殺的乙個不留。秦惠文王下令說 莫如商鞅反者 商鞅出自戰國時期衛國的公族...

楊崇禮有後代嗎

你說的是隋煬帝玄孫 唐太府卿楊崇禮吧 他的家世是這樣排列的 隋煬帝楊廣 齊王楊暕 楊正道 楊崇禮 楊慎矜。由於 明珠案 中李林甫推波助瀾,天寶六載十一月二十五日,有望拜相的楊慎矜和他的兄弟都被賜自盡。楊慎矜兄弟三人身高都在一公尺八左右,而且相貌堂堂儀表風韻不俗。楊慎矜的弟弟楊慎名曾經對著鏡子自我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