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主要人物主要事蹟性格特點

2021-03-05 09:22:20 字數 6377 閱讀 2868

1樓:

1~~呂布,東漢末年董卓部將。字奉先,五原(今內蒙古包頭)人。素以勇武著稱,使一枝方天畫戟,箭法高超,號稱∶「飛將軍」,三國時代最優秀的武將。

原為荊州刺史丁原的義子,後投靠董卓為義子。王允用連環計使呂布殺了董卓,得到了美女貂蟬。公元一九八年在徐州被曹操擒殺。

一生有勇無謀,反覆無常,英雄氣短,兒女情長。

2~~趙雲,蜀國五虎大將第三位。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戰著稱。原為公孫瓚的部下,後歸劉備。

劉備被曹軍打敗於當陽長阪坡,趙雲六進六出曹操百萬軍中,救出了甘夫人與阿斗。劉備東吳招親,趙雲領軍護衛,後攔江截救阿斗,一桿長槍,神出鬼沒,渾身是膽,一生征戰無數,屢建奇功,後拜翊軍將軍,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公元二二七年隨諸葛亮進攻關中,失利於箕谷,退回漢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歲。

3~~甘寧,吳國大將。字興霸,巴郡臨江(今四川忠縣)人。起初跟隨劉表、黃祖。

黃祖兵敗被殺後,歸降孫權。為著名水軍將領,勇猛過人,打仗常衝鋒陷陣,一生建立戰功無數。曹軍進軍濡須時,他率敢死隊百人,夜襲曹營,大勝而還,未傷一人。

劉備伐吳時,被番王沙摩柯一箭射死,死時樹上有數百隻烏鴉,圍繞著他的屍體,也不飛走。孫權得到甘寧已死的訊息後,悲痛不已,並立廟祭祀他

4~~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縣)人。先為幷州刺史丁原部下擔任從事,後來又歸附董卓,董卓死後,張遼又帶兵投靠了呂布,在呂布手下任騎都尉。後來,呂布在下邳被曹操和劉備打敗,最終歸附曹操。

武功高強,有勇善謀,多次建立奇功。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孫權攻打合肥,他率敢死隊八百餘人守城,奮勇突擊,大破吳軍。吳軍一聽見張遼的名字,便人人膽寒,連吳國小兒夜間啼哭,一聽說張遼二字便不敢哭了。

魏文帝黃初三年(222年),曹丕親征,三路伐吳。張遼與諸將大破東吳大將呂範軍,遂因病死於軍中,諡剛侯。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的人物多了去了,這裡特介紹被「正面人物」諸葛亮壓制了一生的兩個悲劇性人物——龐統和魏延。

龐統(179—214年),字士元,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三國時劉備部下著名的謀士、將領。

早年便以「鳳雛」之名與諸葛亮齊名於荊州。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臧否人物,自謂曰「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長。」(《龐統傳》)。

劉備領荊州牧,龐統來投,但未得重用,不過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其後經諸葛亮、魯肅極力推薦,劉備方才再度召見龐統,與之談論軍國大事,大為器重,於是拜龐統為治中從事,不久又與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諸葛亮和魯肅舉賢薦能的寬廣胸襟固然令人欽佩,但龐統本身具有的非凡才華,恐怕才是其最終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

更重要的是,龐統正是實現隆中戰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他的加盟,為劉備集團提供了進一步飛躍的契機。按照「隆中對」的規劃,取得荊州、站穩腳跟是第一步,其次是西取巴蜀,跨有荊益,然後兵分兩路,消滅曹操,最終統一天下。劉備聯合東吳,在赤壁之戰中打敗南下的曹操,又趁機取得荊南四郡,進駐南郡,可以說已經實現了「隆中對」的初步目標。

龐統的職位變化,也透露出乙個重要資訊:因為軍師中郎將不是一般的軍師,後者止絕軍謀,而前者既參謀決策,又統御兵權。劉備設兩個軍師中郎將,意味著要將兵力分成兩部分,去執行兩個大任務了。

不久之後,經過精心策劃,再加上益州內部張松、法正、孟達等人的策應,入川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諸葛亮、龐統各司其職,前者負責留守荊州、鞏固後方,後者負責輔佐劉備,進占益州。兩人之所以作出如此分工,也是有著重大意義的。在當時的情況下,進占益州和鞏固荊州是同等重要的大事,不進占益州,則不能實現一統天下、興復漢室的大業;不鞏固荊州,則進占益州的行動缺乏可靠的後方保證。

要同時完成這兩件大事,必須要有諸葛亮一流的人才協助劉備才行。綜觀劉備早期的謀臣團,「麋竺、孫乾、簡雍、伊籍,皆雍容風議,見禮於世」(《三國志·蜀書》卷8陳壽評曰),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實非其所長。毫無疑問,無論是進占益州,還是鞏固荊州,諸葛亮都是最適合的人選,但他分身乏術,只能顧一頭;而龐統不但學識淵博,善於鑑別人物,而且有「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的本事,正適合協助劉備進占益州。

在入川過程中,龐統不但協助劉備作出了幾次意義重大的正確決策,而且以其獨有的聰明才智,使劉備擺脫了信義寬仁等觀念的束縛,為日後平定西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不幸的是,龐統在圍攻雒城時中箭身亡,年僅三十六歲。

吳國將領周瑜幫助劉備攻取荊州,兼任南郡太守,龐統仍為功曹。周瑜去世,龐統送葬到吳地。吳人多聞其名,因此,當他要西返荊州時,眾多知名人士齊會昌門,為他送行,陸績、顧劭、全琮都參加了聚會。

龐統又開始品評人物,他說:「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接著,他又對全琮說:

「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陸績、顧劭對龐統說:

「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三國志·蜀書·龐統傳》)。於是,龐統跟他們深相結交而歸。

事後,有人曾問龐統:「照您看,陸績比顧劭好嗎?」龐統說:

「駑馬雖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罷了。駑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負載的**只是乙個人的重量呢?」據說,顧劭去見龐統,住在龐統那裡,兩人談論起來。

顧劭問:「您有善於知人之名,你說說,我和您相比,誰好一些?」龐統說:

「講到陶冶世俗,甄綜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論帝王之秘策,攬倚伏之要最,我可就比您強一點了。」顧劭認為龐統的話有道理,和他親近起來。

劉備佔據荊州,任荊州牧,龐統以從事的身份試署耒陽縣令。在任不理縣務,治績不佳,被免官。吳將魯肅寫信給劉備,推薦龐統,信中說:

「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三國志·蜀書·龐統傳》)。諸葛亮也對劉備說起過龐統。於是,劉備召見龐統。

兩人縱論上下古今,劉備對他大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此後,劉備倚重龐統的程度僅次於諸葛亮。龐統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一次,劉備與龐統閒談,問他:「你曾經擔任周瑜的功曹。聽說那次我到吳國,周瑜曾上秘信給孫權,讓孫權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

在誰的手下,當然就該忠於誰,你不必隱瞞。」龐統回答:「確有此事。

」劉備慨然嘆息:「當時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於孫權,所以不能不去見他。去了,竟差一點落到周瑜手中!

」劉備還說:「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孔明那時也勸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堅持,想來也是怕孫權扣留我。

我當時卻認為孫權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應該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堅持去見他,一點也沒有疑慮。現在想來,這確實是一步險棋,並非萬全之計。」

建安十六年(211),法正奉益州牧劉璋之命到荊州,迎接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法正私下向劉備獻秘計,請劉備藉機謀取益州。劉備猶豫再三,不能決斷。

龐統進言,他說:「荊州荒蕪殘敗,人物流失殆盡。且東有孫權,北有曹操,難以有大的發展。

益州戶口百萬,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如果真能奪取此地,以為根基,當可成就大業。」劉備仍然擔心:「如今與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寬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詐,我便忠誠。

凡事與他相反,就有可能得民心、有成就。如今為得益州,失信於天下,能行嗎?」龐統說:

「如今正當亂離之際,凡事不能墨守成規,要隨枷權變才好。況且吞併弱小,攻擊闇昧,逆取順守,報之以義,正是古人所重視的。只要事定之後,封還他一塊土地,還有誰能說您有負信義呢?

不趁現在攻取益州,到時就會被別人佔了先機。」劉備認為龐統說得有理,決定留諸葛亮、關羽等鎮守荊州,而自己則帶領龐統,率領數萬兵士進入益州。

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龐統獻策:「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劉備說:

「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三國志·蜀書·龐統傳》)。劉璋隆重地招待劉備及其部下,增撥給劉備不少人馬糧草和軍用物資,連戰略要隘白水關也交給他督理,命他率兵去進擊張魯。劉璋交代完畢,就回了成都,劉備則率部到了葭萌關。

此時的劉備實力大增,已有部眾三萬多人,車馬整頓,兵甲鮮明,糧秣充足,士氣振作。但他並末立即去進攻張魯,而是停在葭萌,厚樹恩德,以收民心。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在葭萌關屯駐已經一年。龐統就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

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

若沉吟不去,將致大困,不可久矣」(《三國志·蜀書·龐統傳》)。

劉備認為中計有道理,依計而行。斬楊懷高沛,揮兵直指成都,一路勢如破竹,所經過的地方都順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在涪城,劉備大會將士,置酒作樂,志得意滿。

他乘著酒興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龐統卻說:

「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時劉備已醉,怒道:「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非仁者邪?

卿言不當,宜速起出?」於是龐統起身而退。劉備馬上後悔了,請他回來。

龐統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劉備,也不道歉,飲食自若。劉備說:「向者之論,阿誰為失?

」龐統說:「君臣俱失」(《三國志·蜀書·龐統傳》)。劉備大笑,酒宴上又恢復了歡樂的氣氛。

裴松之評價劉備和龐統的這次爭論說:「謀襲劉璋,計雖出於統,然違義成功,本由詭道,心既內疚,則歡情自戢,故聞備稱樂之言,不覺率爾而對也。備酣宴失時,事同樂禍,自比武王,曾無愧色,此備有非而統無失。

其言『君臣皆失』,蓋分謗之言耳。」

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

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為表彰他的功勳,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公升任諫議大夫。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定其諡號為靖侯。

龐統死後,葬於落鳳坡,墓地只有簡單的維護,據說這是劉備為其親選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塊風水寶地,現有墓碑一塊。

在龐統墓約2公里處,有劉備為其建的祠墓,三進四合布局,石木結構(石牆、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樸敦厚、肅穆莊重。依次排列著山門、「龍鳳」二師殿、「棲鳳」殿、龐統陵墓。祠記憶體有龐統及諸葛亮雕塑像,歷代匾聯、碑刻、字畫等大量珍貴文物史料。

宋代文人陸游路過龐統祠墓時,曾作詩一首:

鹿頭山 過龐士元墓

士元死千載, 悽惻過遺祠 。

海內常難合, 天心豈易知。

英雄千古恨, 父老歲時思。

蒼蘚無情極, 秋來滿斷碑。

點評:龐統善能知人,議論英髮,多出奇計,言必有中,實為一代英才。可惜英年早逝,未成大功,令人嘆惋。

三國第一大悲劇人物——魏延

魏延在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中是乙個典型的悲劇人物,空有一身好武藝,一生顛沛游離,保了三個主人,沒有乙個信任他。劉備對魏延稍好些,又碰上個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的諸葛亮,壓制了他一輩子,有功不獎,出好主意也決不採納,死後還不忘把他置於死地,真是十足的悲劇人物,要說魏延品性怎麼也好過三姓家奴的呂布,而呂布再不濟也還霸佔一方,最後轟轟烈烈地戰死,強過窩囊一生的倒霉蛋魏延。

魏延是個有性格、有特點,武藝高超的大將,一生懷才不遇。先保劉表,只看他在劉表處連入廳議事的資格都沒有,可見是個未入流的幹部。其實他對劉備也算忠心,從那時起就想投入劉備麾下。

劉備率兵到荊州,魏延冒著危險開城迎接,卻被文聘截住斯殺,劉備說是不忍看劉表自相殘殺,領兵他去,魏延殺退文聘,一看已空無一人,只好暫時去投韓玄,一投劉備以失望告終。

韓玄仍然不重用魏延。到劉備打長沙時,韓玄要殺老將黃忠,又是魏延挺身而出,奮不顧身地率眾殺掉韓玄救了黃忠,開啟城門迎入劉備。興沖沖以為要立功受獎的魏延,誰想到諸葛亮見到他即一聲斷喝:

把魏延綁了,推出斬首。還是劉備覺得魏延有功無過,才保住了一條小命,還要被呵斥一番,說他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只許你老老實實,不許你亂說亂動,如其不然,定要取爾狗命。二投劉備又鬧了個灰頭土臉。

其實這才是冤乎枉哉,所謂相面用現在科學的方法來衡量,純屬子虛烏有,諸葛亮不過是看他一反劉表,二反韓玄就認定他有反骨,一輩子都不信任他,直到入川成了頭號大將仍然是只利用不重用。

魏延其實是可以和關、張、趙、馬、黃並列的大將軍,但評定五虎上將卻把他排除在外。入川時黃、魏爭功,雖然有點意氣用事,但總是說明魏延的工作積極性是很高的,在那種受壓抑的環境中,能煥發出這樣的積極性還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筆者認為,魏延其實是智勇雙全的,如果充分發揮他的積極性、創造性,也許三國的歷史會改寫。

白帝城劉備敗亡後,五虎凋零,魏延成了頭號大將,諸葛亮本應改變看法,重用魏延,有事相商,互為倚靠,而恰恰相反,諸葛亮仍一如既往的壓制他,對他提出的建議,對了也不聽。一出祁山時,諸葛亮先施反間計,讓曹魏罷了善於用兵的大將司馬懿的兵權,正處於人員調整的內亂時期。魏延建議抄近路出斜谷,直取長安,現在看來,這個建議是非常正確的,但諸葛亮一向不聽人言,只相信自己,何況是他一直另眼相看的魏延,不但不採納其意見,還把魏延好一頓呵斥,弄得魏延好生沒趣,以後再沒有提出過任何建議。

每一次打仗時,遇到硬仗、危險較大的戰鬥,諸葛亮總是派魏延出馬;碰到能得功勞的戰鬥,卻只派魏延去誘敵等輔助角色。難怪有一次需要勇將出馬,諸葛亮目視魏延,魏延低頭不語,實在是太傷魏延的自尊心了。

即使如此,魏延既沒有考慮跳槽,也沒有想過謀反,其人品也就算是不錯了,如果是現代人,恐怕早就跳槽多次了。諸葛亮死後與其說是魏延造反,還不如說是逼反了魏延更確切一些。諸葛亮死後把兵權交給楊儀,是不是利用楊儀和魏延死不對眼,默許他伺機收拾魏延?

魏延豈能不怕楊儀利用職權,找茬收拾他?諸葛亮早應想到魏延必定是不甘心束手就擒,與其讓人收拾還不如拼個魚死網破,到頭來還是被諸葛亮定計害死,諸葛亮對魏延可謂用心良苦,鬱鬱一生的魏延可說是三國中第一大悲劇人物。

三國演義的重要情節主要人物,三國演義的主要人物和重要故事情節

火燒赤壁 孫劉聯軍和曹操的戰役。涉及人物諸葛亮,周瑜,曹操,涉及事件 周瑜打黃蓋,草船借箭,連環計等情節! 應該是曹操,是他的才能和雄心,從而促使整個事件 我不明白為什麼一回答問題 就都是些專業語言 我這麼告訴樓主吧 三國分為 黃巾之亂 討伐董卓 群雄割據 三足鼎立 你就從中找主要角色 關鍵性人物 ...

三國演義中主要人物的特點,三國演義中10個主要人物的特點

諸葛亮 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 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周瑜 三國演義 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 雄姿英發 是 千古風流人物 呂布 一生有勇無謀,反覆無常,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脾氣不太好,好面子,自負,衝動易怒,易急,但也不...

白衣渡江的主要人物是誰,三國演義裡的主要人物都是誰

主要指揮官 關羽 呂蒙 陸遜。白衣渡江是三國時期,東吳呂蒙襲擊荊州的一場戰役。因為在渡江過程中,呂蒙讓部下都扮作成商人的樣子,所以這次戰役被叫作 白衣渡江 當時關羽正率軍北伐,不在荊州。呂蒙成功渡江後,南郡守將傅士仁 糜芳先後投降。呂蒙進駐南郡,安撫關羽手下的士卒家屬,並與陸遜配合,切斷關羽歸路,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