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讀後感左右散文讀後感3篇150字左右

2021-03-05 09:21:09 字數 4386 閱讀 8176

1樓:曉楓名寧

楊朔的散文《荔枝蜜》,讀後很受啟發。是啊,蜜蜂,「多可愛的小生靈啊!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

這東西就是又香又甜的蜂蜜,它是蜜蜂辛勤勞作的結晶,也是它奉獻和「給予」的集中體現。它給我們人類以深刻的啟示。

蜜蜂是渺小的,在大自然中飛來飛去,從來不被人們重視,可它卻有著自己的行動規律和奮鬥目標。它整日地忙碌著,辛勤地勞動著,**有花,它就出現在**,飛過去,又飛回來,默默地,一絲不苟地工作著,一直到死。這精神,這品格,這現象,在我們人類社會中也有充分的體現。

你看,清潔工,為了能讓人們在優美環境中生活工作,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打掃街道,可他們毫無怨言,他們是在「給予」啊!設計師為了讓人們使用圖案新穎、美觀大方的日用品,為了讓人們能住上稱心如意的房屋,他們不惜放棄假日,潛心鑽研,他們是在「給予」啊!人民教師,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他們廢寢忘食,嘔心瀝血,粉筆染白了頭髮,鋼筆描粗了皺紋,他們也是在「給予」啊!

這種忘我工作、默默「給予」、無私奉獻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真是太多了,舉不勝舉,他們都是我們的榜樣,都具有蜜蜂一樣的品質,要求於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多!

誰說蜜蜂渺小?它的工作是可貴的,它的勞動是無價的,它的形象是美好的,它的品德是高尚的!誰說勞動者平凡?

沒有他們,便沒有了世界,沒有了生活;沒有了他們,便沒有了創造,沒有了發展!建設四化,富強祖國,正需要這些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無私奉獻、默默「給予」的人們。這就是小小蜜蜂「給予」的精神對我們的有益啟示!

楊朔先生的散文《荔枝蜜》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篇散文。蜜峰「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這種「奉獻」「給予」的品格,曾引發出人們多少讚嘆之情,小作者也以此作為切入點,闡發議論,抒發己見。啟示,是「啟發指示,使有所領悟」之意,蜜蜂的「給予」精神,使我們領悟到什麼呢?

作者從蜜蜂形體的渺小,不被人們重視,「卻有著自己的行動規律和奮鬥目標」談起,蜜蜂的行動規律就是:「**有花,就出現在**」,這自然使我們領悟到:**需要就出現在**的奉獻者的無私的精神;蜜蜂的奮鬥目標是「默默地,一絲不苟地工作,一直到死」,這又「啟示」我們:

多少平凡之人正像蜜蜂一樣啊!這很自然地使人聯想到清潔工、設計師、教師等等,他們不正是像蜜蜂一樣,在平凡的崗位上,忘我工作,默默給予,無私奉獻嗎?此文採用的聯想方式極為得當。

除此之外,其結構安排也較成熟:由蜜蜂釀蜜談起——歸納蜜蜂的精神和品格——運用模擬法,揭示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處——高度讚頌平凡人的偉大品格及精神。再有,文章以「它給我們人類以深刻的啟示」開篇,以「這就是小小蜜蜂『給予』的精神對我們的有益啟示」作結,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尤其是讀了《匆匆》這篇文章,更使我牢牢記在心中,《匆匆》主要講的是: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侯,楊柳枯了,有再生的時候,但是,時間去了,為什麼不復返呢?是啊!

時間一但去了,就無法復返,時間只有三天「今天」、「明天」和「昨天」。無論你在幹哪件事情,時間都會慢慢地流過,可見時間多麼寶貴,想想自己,平時在學校裡嬉戲的時候,在和同學玩鬧的時候,時間不知不覺地就過去,終於我明白了,要做時間的小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鐘,那麼生活就變得更有意義了。同學們,好好利用時間吧!

還有《背影》這篇文章,它講的是:父親送兒子去車站,看見有買橘子的,就去買橘子,此時,兒子看到父親的背影,兒子一下子感覺到父親的偉大。想想自己,媽媽每天送我去上學,我卻感覺不到什麼,現在我明白了,父母的愛是多麼偉大、無私。

散文集還有許多感人的文章,如《春》、《威尼斯》……,從一件小事中,能夠悟出乙個大道理,這些都是靠平時積累的呀!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澀的,美酒是辛辣的,它們雖然味道同,但都能給人們帶來美好的享受,讓人回味無窮。《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

朱自清生於2023年,名字華,號秋實,後改名為自清。他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傑出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是「五四」新文學的開拓者和創業者之一。

為中國現代文學作了許多創新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朱自清的散文不同於俞平伯的縝密,也不同於冰心的飄逸,更不同於周伯人的雋永。他用自己「真摯清幽」的特性創造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中,《背影》、《匆匆》、《荷塘月色》、《春》這幾篇散文,被譽為白話美文的典範。

《背影》這篇散文通過描寫父親送兒子遠行的一幕,表現了父子之間的真摯情感;《匆匆》講述了時間流逝之快,並且時間不能倒流。告訴我們:昨天是作廢的支票,明天是未發行的債務,只有今天才是**。

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襯托荷花,描寫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

而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為乙個剛剛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張開了眼,遍地的野花彷彿是天上的星星眨著眼。風,不再像冬天那樣寒冷,像母親的手,輕輕地撫摸著萬物。

在溫暖的春風中,孩子們高興得放著風箏。在春天,春雨是尋常的,它滋潤著世間的萬物。在《春》這篇文章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話是:

「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著綠色,寓意著復甦,象徵著希望。我們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到秋天才會有累累碩果。

而我們小學六年級不正是我們人生的春天嗎?我了我們秋天的收穫,我們現在難道不應該付出汗水和努力嗎?

清朝的頂點——康熙 (讀《乙個王朝的背影》有感)

歷史的長河滾滾而去,封建制度終於走到了盡頭。

面對一代盛世的君主康熙,我的感情總是複雜的,彷彿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到一點,像是纏作一團的絲線,總也理不清。

康熙的父輩給他了乙個好攤子,他或許能坐享其成。但有勇有謀、滿腔抱負的康熙怎能容得下鰲拜的大權在握、吳三桂的割據一方,終於他開戰了,十六歲乾淨利落的除掉鰲拜集團,二十歲又花八年時間打敗吳三桂,他由稚氣未脫變得成熟自信了。

他個才能遠不止如此,當蔡元提出修築長城時,他斷然拒絕,答覆是:「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樂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可謂眾志成城者也。

」這一句回答體現了他遠見卓識、一代明君的風範。對待外族,他一方面設立木蘭圍場,進行聲勢浩大的軍事演習,另一方面,他又每年在避暑山莊會見北方少數民族首領,保持一種良好的關係。用乙個木蘭圍場和乙個避暑山莊代替了連綿千里的長城和數以萬計守軍,豈不是乙個明智之舉?

提到木蘭圍場就不得不提到康熙的涉獵,據記載,他一日之**兔三百一十八只,可見他強健的體格。身體的強健,與心理的強健往往聯絡在一起,這使他有足夠的精力去處理各種複雜的事務。

更令我折服的是,康熙作為夷人,對漢學的研究不比哪個漢族知識分子差,尤其是朱熹哲學,到了專家的程度。同時他對西學頗有研究,可以想象,紫禁城的朗朗夜空,康熙站在玉砌欄杆邊,托著西方的望遠景,遙望燦爛的星河,以及大清王朝的未來。

康熙也犯過錯,尤其到晚年,***,繼位的糾葛,對西方傳教士的不信任。清朝開始落後於西方大國,空前的繁榮也帶來了閉關鎖國的自大。

在封建制度逐漸沒落的背景下,康乾盛世猶如晚春的綻放的花朵,雖一時充滿生機,但早已落後於季節的變更,隨時可能凋零。

康熙的生命熱情最終沒有點亮中國的前進之路,但他的背影依然偉岸高大

余秋雨的《道士塔》寫莫高窟敦煌文書所遭受的歷史厄運以及作者對此的感悟沉思.但文章涉及的一些問題卻引起了我的疑問和思考. 作品首先寫王道士,說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儘管作者也意識到"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並且也提到了一些**的無知和腐敗,但還是把相當多的憤怒的洪水向他傾瀉了.什麼"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什麼"小丑""骯髒"等等,作品詳細描述了王道士發現敦煌文書並將其賣給斯坦因等人的過程.文章名為《道士塔》就很說明問題,而且應該說,全文是緊扣"道士塔"這個題目的.

這就給人乙個印象,似乎真如作者所說:"不幸由王道士當了莫高窟的家,把持著中國古代最燦爛的文化."而如果換另乙個有文化的人來當家,似乎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道士塔》揭示了乙個文化悲劇,乙個巨大的民族悲劇",但除了憤怒與悲哀,作者也未能告訴我們出現這樣的悲劇的根源所在.人的被"錯置"的命運是導致歷史荒謬的本源所在,而"家天下"的制度則是民族悲劇的必然發生的現實因素,文化認知意識的落後則是這一悲劇產生的文化背景與根源性動因.

道士王圓籙長眠於敦煌莫高窟已經70多年了.他是乙個道士,最終卻沉睡在了佛的懷抱,受到佛的永久庇蔭,不能不說是非常罕見的例外.更有意思的是,從古至今,王圓籙大約還是道教史上惟一一位在死後得以建塔的道士,而且在莫高窟,而且安葬他的那座塔,比別的塔高而且大.

這兩點例外,已是難得的殊榮,足以表明他的不同尋常.

《信客》寫的是早年在鄉間的事,那時候通訊手段很落後,對外的通訊往來主要依靠一種特殊職業的人:信客。沒有信客,好多鄉人就不會出遠門了。

在很長的時期中,信客沉重的腳步,是鄉村和城市的紐帶。我要說的是這裡的乙個老信客,曾有一次為客戶送給女兒的紅綢,而他也要為一遠親送一分禮,就裁下了客戶窄窄的一條紅綢扎禮品,圖個好看。沒想到上海那位又託另乙個人給家裡帶來口信,說收到紅綢後看看兩頭有沒有畫著小圓圈,以防信客做手腳。

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頭,四鄉立即傳開他的醜聞,以前叫他帶過東西的各家都在回憶疑點,好像他家的一切都來自剋扣。但他的家,破爛灰黯,值錢的東西一無所有.小小的一件事毀了老信客一生的名譽,老信客聲辯不清,滿臉淒傷,拿起那把剪紅綢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

這就是不講"誠信"的結果,哪怕只有僅僅的一次,這就是我要說的,在這個世界上,你要想頂天立地的站在這個世界上,請記住一句話:萬事"誠"為先!

汪曾祺散文讀後感1000汪曾祺散文讀後感10001500字

今天讀完汪曾祺散文,感觸較深。一是學到一些理論知識。比如如何在文章中用字,其中他提到中國漢字的獨特性和意義,他說中國漢字是用來看的,不是說的。許多詩歌一朗誦就沒有以前的東西了,所以他反對朗誦詩歌和散文。他主張一字一字的認真扣字眼,沈從文的 邊城 不到七萬字,但寫了半年。汪曾祺的散文同樣從乙個乙個的字...

季羨林散文讀後感季羨林散文精選讀後感400字

清塘荷韻 這篇 清塘荷韻 是季羨林於86歲高齡時完成的佳作,可與朱自清的 荷塘月色 相媲美。幾顆來自洪湖的蓮子帶著老人的希冀和憐愛躍入了紅湖,一種頑強而高潔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圍中開始萌芽。如果說周敦頤筆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潔的隱者,朱自清筆下的荷花是撫慰心靈的舞者,那麼,季老筆下的荷花則應該是張揚生...

季羨林散文讀後感季羨林散文精選讀後感1200字

清塘荷韻 這篇 清塘荷韻 是季羨林於86歲高齡時完成的佳作,可與朱自清的 荷塘月色 相媲美。幾顆來自洪湖的蓮子帶著老人的希冀和憐愛躍入了紅湖,一種頑強而高潔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圍中開始萌芽。如果說周敦頤筆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潔的隱者,朱自清筆下的荷花是撫慰心靈的舞者,那麼,季老筆下的荷花則應該是張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