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股城網客服
主要分為2類:一種是一次支付複利計算:本利和等於本金乘以(1+i)的n次方,公式即f=p(1+i )^n;
另一種是等額多次支付複利計算:本利和等襪物歷於本金乘以(1+i)的n次方-1的差後再除以利率i,公式即f=a((1+i)^n-1)/i。
複利計算的特點是:把上期未的本利和作為下一期的本金,在螞野計算告搜時每一期本金的數額是不同的。複利的計算公式是:s=p(1+i)^n
2樓:網友
連續複利:連續複利指利息是連續支付的,利息支付的頻率比每秒1次還要頻繁,用公式表示就是。
f=p*e^rt
年複利:f=p*(1+r)^t
f是終值,p是現值,e是自然對數。
r是連續複利率,t是期數(年)
複利的公式
3樓:c芹菜炒牛肉
複利的計算公式為:s=p×(i+i)^n,其中i代表利息;p代表本金;n代表期數;i代表利率;s代表複利計算出的本利和。複利是指在計算利息時,某一計息週期的利息是由本金加上先前週期所積累利息總額來計算的計息方式,常用於棚拍對本金及其產鏈燃羨生利息的計算。
其次,我們還是需要明段缺白,與複利相對的就是單利。單利就是不會把我們的利息算作本息,簡單來講,就是每年的息都是一樣的,這裡的一樣是指我們的本金沒有發生變化作為前提下一樣。而複利就是利滾利。
我們需要明白這兩者的區別。
複利公式是怎樣的呀
4樓:熊遇見土豆
1年為例:假設年初本金c0,1年後得到c1m次譁孝複利得到的氏槐c1=c0*(1+rm/m)^m連續複利得到的c1=c0*e^rc
聯立2個等式得到亂核稿:
rc=ln(1+rm/m)^m
怎麼解釋複利的公式?
5樓:幽幽藍葉
答案是做腔100/碧首,用最後的本金和每期債純慧衫息按8%貼現,答案應該不到100
複利公式怎麼運用
6樓:
摘要。親親,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您好,親公式:f=a*(1+i)^n.
例如:本金為50000元,利率或者投資回報率為3%,投資年限為30年,那麼,30年後所獲得的利息收入,按複利計算公式來計算本利和(終值)是:50000×(1+3%)^30由於,通脹率和利率密切關聯,就像是乙個硬幣的正反兩面,所以,複利終值的計算公式也可以用以計算某一特定資金在不同年份的實際價值。
只需將公式中的利率換成通脹率即可。本金。
親親,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您好,親公式:f=a*(1+i)^n.例如:
本金為50000元昌巖,利率或者投資回報率為3%,投資年限為30年,那麼,30年後所獲得的利息收入,按複利計算公式來計算本利和(終值)是:50000×(1+3%)^30由於,通脹率和利率密切關聯,就像是乙個硬幣的正反兩面基旁,所以,複利終值的計算公式也可以用以計算某一耐鋒御特定資金在不同年份的實際價值。只需將公式中的利率換成通脹率即可。
本金。複利公式: s=p(1+i)^n s為隱返喚本利和(投世則資結果),p為本金,i 為回報率,n為期數次方 複利公式原始的含義就是指:你在銀行存了一筆錢,假定是灶凱10000元,年利率比如是10%,那麼存一年以後本利和變成11000元,然後你把11000元取出來,全部再存起來,一年後本利和變成10000*(1+10%)^2=12100元,以此類推。
所以複利公式:p(1+i)^n
擴充套件複利計算公式是計算前一期利息再生利息的問題,計入本金重坦或復計息,即「利生利」「利滾利」。它的計算方法主要分為2種:一種是一次支付複利計算;另一種是等額多次支付複利計算。
它的的特點是:把上期末的本利和作為下一期的 本金,在計算時每讓大伍一期本金的數額是不仿畢同的。主要應用於計算多次等額投資的本利終值和計算多次等額回款值。
複利公式不理解,需要詳細解答公式裡每括號。和數字代表什麼
5 這是du等比數列求和公式吧zhi 你應該求的是 dao 一年利息5 20萬存 內20年得到多容少錢 一開始是20萬 第一年末,本金20萬,利息是20 5 本息和是20 20 5 20 1 5 第二年末,本金20 1 5 萬,利息是20 1 5 5 本息和是20 1 5 20 1 5 5 20 1...
哪些可以實現複利?什麼是複利投資
首先,我們要了解複利的概念,排開復雜的數學公司,簡單的來說,就是在相對收益率並不是非常高的情況,如果能保證穩定的收益率,就算初期絕散體量不大,也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把乙個小小的雪球,滾成乙個巨無霸。每乙個週期的增加量,都作為下乙個週期核算的基數,前提是增率穩定,體量就可以越做越多。至於說哪些行業是可...
關於連續複利的問題。急,連續複利有什麼應用意義
複利的抄本息計算只能用指數值計算。以本金為,以利息的乙個計算週期為指數1,如定為月息,那麼一年的指數是12 因為一年有12個月,如定毎週期利息為x 假定計算週期為指數為n,如本金設為a,那麼計算公式如下 複利本息合計 a 1 x 的n次方,寫如 a 1 x n 而單項複利 a 1 x n 1 舉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