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鬥愛
不可以。中元節馬上就要到了,雖然民間流傳著許多老人家們說的類似迷信的東西,但很多是信則有不信則無的,不過中元節還是有很多禁忌的,流傳得比遲胡較多的是中元節不可以游泳。
七月半後死秋老虎,水的溫度好像會驟降,所以老人們都說七月半後不能下水了,傳說是中元節陰氣重,水主陰,不宜下水。
按傳統說法,鬼節之月,閻王爺會給鬼放假的。有的說是隻放。
十。四、十。
五、十六三天的假;有的說放半個月的假,有的則說是從七月初一開始,一直到七月三十,放整整乙個月的假。不管放幾天假,總之這個塵賀七月是鬼們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裡可以鬆綁,可以自由活動,暫且不受閻王爺的制約。
有的探親訪友,享受些凡間的供奉;有的則漂泊異鄉,難免做派旦派些壞事;有的獄限已滿,會找個陽間的真人替身;有的為了報仇雪恨,會把前世的冤家拉下地獄等等。
2樓:匿名使用者
我不太信那個,看你的吧!只要自己願意,你說冬天就沒人游泳嗎?沒有存在可不可以,只是你想不想去。
3樓:匿名使用者
你試試不就知道了啊!!!
七月十四鬼節有什麼禁忌
4樓:乾萊資訊諮詢
中元節,俗稱鬼節、石鼓、七月半,在佛教中稱為蘭盆節。中元節的起源應該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祖先崇拜有關。據說縣令的生日是7月15日,也就是所謂的中元節。
它的主要職責是為世人贖罪。傳說在那一天,所有的鬼魂都被從冥界釋放出來,人們一般會舉行祭祀鬼魂的活動。每乙個有新喪事的家庭都會去新墳,但一般來說,鬼魂都會在當地祭祀。
因此,它是乙個以崇拜鬼魂為中心的節日,也成為中國人最大的鬼節。它的三個節日,除夕、清明節、重陽節,是我國祭祖的傳統節日,也是漢字文化圈各國流行的傳統文化節日。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有些地區是七月十四。
節日期間沒什麼好擔心的,比如敬畏,孝順,禁忌。
七月十四是鬼節,還是十五呢?鬼節那天出遠門好嗎?吉利嗎?
5樓:鬥愛
陰曆七月十五是鬼節,但是七月十四是最兇的。出遠門沒什麼吉不吉利的。
七月十五到了晚上鬼門就要關,農曆七月是鬼月,有的地方七月初一到十五都可燒紙,但七月十五是正日子。小孩七月十四晚上不要外出,有事出去的也都儘量早回,而真正的燒紙祭拜是在七月十五。
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公尺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很多地方七月十五這一天和每年的清明節有些相似,家人是要去上墳掃墓,祭拜祖先的。
6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七月十四 出門沒關係 只要晚上不要亂走 因為鬼在那天晚上會出來。
7樓:匿名使用者
是十五的鬼節,晚上不能出去的,因為活動的是鬼出來玩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十五鬼節,出門無所謂。
七月十四(鬼節)的晚上可以上街嗎?
9樓:顏小健7號
七月十四晚上可以上街,但是最好不要。因為七月十四是鬼門大開的日子,因此都極少出夜門。七月十五的十二點之前,鬼門是從大開到關上。
古籍記載,這個時候,應該是遊蕩人間的鬼魂迴歸地府的最後限期。
鬼門正式大開的日子,應該是農曆的七月初二。這一晚,全球所有城市的九個至陰大穴就會開啟,所有鬼魂就可以自由出入,各自享受人間為他們而準備的供品,一直到七月十五凌晨十二點前。
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初八才再有十四天的機會等到鬼門重開,又歷遊三千花花世界。而想用供品祭祀的人們,最應該在七月初二那一天擺開祭品,否則就會讓先祖餓了幾天的肚子,搞不好他們看到七月初七祭七仙女的祭品時會認為你不孝,只知道求姻緣,而忘記了先祖。
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初八也就是人日之後的那天,鬼門又會再開一次,讓鬼魂再次遊歷人間。大概這兩次鬼門大開,就是地府的寒暑兩個假期吧。
為什麼七月十四是鬼節?
10樓:薄荷紅茶
古人在七月半祭祖。經後世發展演變成如今的「中元節」(鬼節是民間叫法,實際上並沒有此叫法的節日)。
元節,別名七月半、七月十。
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
節期與古老文化中的陰陽消長迴圈之理有關,在《易經》中,「七」是乙個變化的數字,是復生之數。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公尺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11樓:網友
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華南,是七月十四日,相傳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為逃難而提早一天過節),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除、清、九)等三節,都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在漢字文化圈不少地區都有相關的節日活動,「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幞頭帽子、金犀假帶、五彩衣服。
以紙糊架子盤遊出賣。」。
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開啟,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到處遊蕩,徘徊於任何人跡可至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設食祭祀、誦經作法等「普渡」活動,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因此某些地區在這一天會有普渡的習俗,稱為「中元普渡」,後來更發展為盛大的祭典,稱為「盂蘭盛會」。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起初因佛教盂蘭盆會施捨餓鬼為始,因宋朝儒釋道三教合流,與道教中元節的祭祀亡者靈魂、儒家祭祀父母祖先等活動結合,構成中國乃至東亞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動。
盂蘭盆法會盂蘭盆法會是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迴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
部派佛教時期,印度就常興辦盂蘭盆會,而在中國,《佛說盂蘭盆經》在西晉時由竺法護譯出,因強調藉由供養十方自恣僧,以報答雙親養育之恩,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孝道的倫理傳統相符,因此中國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始興盂蘭盆法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時期,法會活動呈現興盛,官民共樂。
到了宋朝的時候,由於儒、釋、道合流的日趨明顯。民間流傳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並將佛教的盂蘭盆會與道教「中元地官節」相結合,而流行道士誦經普度眾鬼,期使獲得地官赦罪,獲得解脫。因此民間習俗的中元普渡著重在祭祀孤魂野鬼,與中國傳統對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變成「祭鬼」,亦即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餓鬼但與道教和儒家的祭祀習慣不同,盂蘭盆法會以素食施食供養。
12樓:路過_凱凱豬
應該是農曆的七月十五吧, 中元節。
道教節日能與傳統民書相應,主要基於同一宇宙觀: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為天官、地官、水官所統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眾神。中國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即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於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
經歷六朝時期的發展後,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節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日儀式。唐、宋以後,已成為民俗節日。 正月十五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漢人於中元節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乃是漢族傳統民俗,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道教強調孝道;佛教則著重於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道家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認為"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別稱,正月十。
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各為三官大帝的誕辰。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早日安息。);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則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道教《太上三官經》雲:
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因為懼厲的心理,民眾於日常生活中複合儒、佛、道三教,成為農曆7月15日的中元節,民間則稱農曆7月為"鬼月"。[1]
13樓:晁凡白熊開
七月十四是祭拜祖先的,祖先不會害自己的子孫;七月十五是七月半,既是鬼節,餓鬼出來,下午2點-4點是最猛的時候,最好把留海紮起來,人的額頭上有光,鬼會怕--我是聽人說的。
至於有沒有鬼我不知道,但是隻要你多做好事,不要害人自然就是好的。
14樓:襄天子
南方這邊據傳因當年元兵南下,主要是在七月15這天打過來,為了避兵災,故提早一天兩天過節。無論是有沒有戰爭都要敬鬼嘛,所以就提前一兩天了,隨便讓鬼保佑一下不用死。後來一改就全部改了,因為對鬼神不可以變來變去,後來就形成了傳統了。
所以造成了中國有些地方過節不同。
15樓:momo看風雲
我們都知道,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元節,也就是俗稱的鬼節,但是在南方部分地方,尤其是廣東、廣西的很多地區過鬼節卻是在七月十四,到底哪一天才是真正的鬼節?
16樓:佟珍宛紫安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到底7月14是鬼節還是7月15是鬼節?那晚上是不是不可以出門?
17樓:默如無聞
沒事的。
鬼節,顧名思義,與鬼有關的節日、祭祀鬼的節日。鬼是在人類矇昧時期,對生命的一種延伸。東西方文化對於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
鬼節有中西之分,在中國有很多鬼節,分別有七月半,清明節,三月三,十月初一等。
西方鬼節中有墨西哥鬼節等,但最著名的是萬聖節。先秦典籍中涉及到「鬼」的的文字很多,後來雖有東漢王充的無鬼論,但總還無法動搖國人對鬼神的迷信。到了清代蒲松齡筆下,雖有凶神惡煞般的厲鬼,但更多的是重情意、懂禮儀年輕漂亮的女鬼。
讀了《聊齋》之後,不但不覺得鬼可怕,反而覺得十分可愛。我國鬼文化的完善和充實得益於佛道兩教。道教是我們地產,佛教是漢魏時從西土傳入,融入儒家文化和世俗文化,人死後的陰間世界(佛家也稱冥間),也就是鬼們生活的世界逐漸構建起來。
道家的主要建築是酆都城,並在四川東部長江之濱的平都山上具體演示。風景秀美的平都山本是道家的七十二福地之一,西漢的王方平和東漢的陰長生都曾在此修煉,後得道成仙。豐都的由仙而鬼,與兩位仙人的姓氏有關,王、陰倒讀便是陰王,遂成了「陰間之王」。
經過歷代的演繹,加上《西遊記》《鍾馗傳》等神魔**的渲染,豐都便被營建成一座陰森可怖的鬼城,於是有了奈何橋、鬼門關、陰陽界、天子殿、無常殿、城隍廟等陰間地面和各級官府。比之於道教的陰間,佛教的冥間要完整系統得多。
鬼節是農曆七月十四還是十五,鬼節是農曆七月十四還是十五啊 那十五出生的人好嗎?
這兩天都是,鬼節又稱亡魂節,所以實際上不止農曆的7月15是鬼節,清明 三月三 上巳節 十月初一 寒衣節 與中元節並稱四鬼節,又叫四亡魂節,七月十五日稱 中元 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早日安息。是7月15,但是具體各個地方的活...
為什麼七月十四是鬼節
薄荷紅茶 古人在七月半祭祖。經後世發展演變成如今的 中元節 鬼節是民間叫法,實際上並沒有此叫法的節日 元節,別名七月半 七月十 四 祭祖節 盂蘭盆節 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 放河燈 祀亡魂 焚紙錠 祭祀土地等。中元節 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 七月半 或 七月十四 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
為什麼七月十四被稱為鬼節,七月十四為什麼稱為鬼節
七月十五 為什麼叫鬼節?道教認為產生天地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 地 水,即 三元 三者稱 官 即時空流動過程中的節段。天官紫微大帝賜福,誕於正月十五,稱上元節。地官清虛大帝赦罪,誕於七月十五,稱中元節。水官洞陰大帝解厄,誕於十月十五,稱下元節。我們熟悉的元宵節即上元節,或稱上元燈節。三元節時,三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