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名言名句
1樓:溫暖如春
《左傳》名言名句如下:
1、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多幹壞事,一定會自取滅亡。
2、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誰能沒有過失呢?有了過失而能夠改正,那就沒有比這再好的了。
3、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百姓的生計全在於勤勞,只要勤勞生計就不會睏乏。
4、「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處於安樂的環境之中時,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難」想到危難就有所猛姿洞提防,有所提防就沒有了禍患。
5、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最上等的是樹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業,再其次是創立學說。
即使過了很久也不會被廢棄,這就叫做不朽。
6、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我聽說過用忠心善行來減少怨恨,沒聽說過用擺出權威來防止怨恨。
7、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面臨禍患仍不忘國家,這枝枯是忠誠的表現。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傳·昭公十一年》:樹冠大了必然折斷,尾巴大了必然不能擺動。(舊時常以「尾大不掉」比喻部下勢力強大,不聽從上級的指揮調遣)。
9、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左傳·陽公五年》:當權執政者不能無故獎賞對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懲罰與自己有私仇的人。
10、無德而祿,殃也——《左傳·閔公二年》:沒有道德而享受俸祿,就是禍害(說明享受國家俸祿的人必須在品格上作人的表率)。
11、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左傳·宣公十五年》:我不詐騙你,你不欺騙我,真誠相待,互不欺詐。
12、宴安鴆毒,不可懷也——《左傳冊旦·閔公元年》:貪圖安逸享樂等於飲毒酒自殺,不可懷戀。
13、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下棋的人拿著棋子而決定不了下在什麼地方,這樣的人必定勝不了對手。
14、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左傳·襄公十年》:眾人的憤怒不可以觸犯,個人專權的慾望難以成功。
15、川澤納汙,山藪【sǒu】藏疾,瑾瑜匿瑕——《左傳·宣公十八年》:河流大澤中也容納汙水,深山草野中也會藏瘴癘之氣,美玉中也會微有瑕疵。
左傳的名言
2樓:小豬仙女
左傳的名言如下:
1、君子務山陸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摘自《左傳·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解釋:君子使自己懂得那些重大而長遠的事情,小人卻只注意細小伍咐的、眼前的事情。<>
2、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珍者鮮矣。摘自《左傳·隱公·隱公三年》
解釋:受寵而不驕橫,驕橫而能安於下位,地位在下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剋制的人,是非常腔唯純少見。
3、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摘自《左傳·昭公·昭公十八年》
解釋:天道遠離人間,人道則存在於身邊的社會人事之中,可以就近掌握。對於人所難及的事物,如何能知道呢?
4、君子貴其身而後能及人,是以有禮。摘自《左傳·昭公·昭公二十五年》
解釋:君子尊重他自己,然後能及於別人,因此有禮。
5、除腹心之疾,而置諸股肱,何益?摘自《左傳·哀公·哀公六年》
解釋:把腹心的疾病去掉,而放在大腿胳臂上,有什麼益處?
《左傳》的名言名句
3樓:網友
《左傳》的名言名句如下:
1.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理解:
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為世人樹立良好的道德典範;其次是建功立業;最後才是著書立說,發表言論。這跡世句話也符合了古人「身教大於言教」的觀念。
2.修己而不責人,則免於難。理解:
靜坐常思自己過,閒談莫論他人非。乙個人如果能夠努力修養自己的品德,而不去責備他人,那就可以免於禍患了。世間的矛盾和衝突,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只抱怨責備別人,而不知道反省自己、修養自己造成的。
3.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理解: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犯錯很正常,關鍵是知道自己犯錯以後的態度。如果明明知道是錯,還將錯就錯,不知悔改,那就不正常了;如果能夠及時改正,就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4.非宅遊州腔是卜,唯鄰是卜。理解:
孟母三遷,不是因為房子質量不好,房子住得不舒服神衫,而是因為周圍的環境利於孩子成長。所以古人在選擇居住場所的時候,注重的不是房子的好壞,而是左鄰右舍的環境。
5.苟信不繼,盟無益也。理解:
感言:跟不講誠信的人結盟,即使簽下盟約,也是徒勞無益,起不到什麼作用。所以乙個人的誠信,比一紙合同,更為重要,在不講誠信的人面前,合同就是一張廢紙。
左傳的名言名句
4樓:home巴扎黑黑
《左傳》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官方史書,記載了從周朝末年到春秋末期魯國的歷史。以下是《左傳》中的一些名言名句: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左傳·僖公三十年》
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左傳·襄公二十年》
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左傳·襄公十三年》
4.「君子有三樂,取乎身,觀乎俗,知可否也。」—左傳·哀公二十四年》凱悶。
5.「逢時犯上,何以堪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6.「德不配位,位不佞身。」—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7.「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左傳·襄公九年》
8.「臨事而懼,敗人之興也;怯而不前,人之竊也。」—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9.「強本而節用,則天不可啟答貪,地不可惡。」—左傳·昭公十年》
10.「生乎今之時,而又惡乎今之時,病哉!人之將死也,其言也善。其為人也,猶免乎?!」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11.「安國悄孫慧者,必正其政,修其德。」—左傳·襄公三十年》
12.「民不可得而治其性,難矣;得而治之,其樂莫大焉。」—左傳·成公十六年》
13.「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左傳·僖公十二年》
14.「謹身節用,無有怨容。」—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15.「賢者不惜其身,不爭利,不為名。」—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16.「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17.「事父母,敬其志;友于兄弟,信之以睦。」—左傳·哀公四年》
18.「不見其形,不聽其聲,四達而不可御者,神也。」—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19.「願聞政事,無愧於心。」—左傳·昭公二十年》
20.「有教無類,則無不揚。」—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這些名言名句有的概括了做人處世的道理,有的闡述了治國安邦的智慧,有的貫穿了人生的價值觀,而且經久不衰,激勵著人們追求真理、改變命運。《左傳》作為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重要部分,不僅對後人提供了歷史資料,也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左傳名言名句
5樓:晚晚星河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左傳。成公四年》 釋義:不是乙個民族、不是乙個國家的人,因為立場不同,站的角度不同,心裡的想法和目標就不會相同肢旁凱。
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左傳。哀公元年》 釋義:國家在興盛的時候,國君把人民當啟脊做歷喚傷員一般的關愛。
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釋義:人的心思各不相同,就好像天底下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人一樣。
量力而動,其過鮮矣。——左傳。僖公二十年》 釋義: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凡事量力而行,留有餘地,就不容易出現過錯。
關於師德的經典名言,關於師德的經典名言
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禮記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身教重於言傳。王夫之 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 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李贄 老師高尚師德的名人名言 辛苦我一人,培一代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愛,是師生間的橋梁.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育人者成於堅忍,毀於...
紅樓夢經典名句,出自 紅樓夢 的俗語,歇後語,名言
紅樓夢是詩詞寶庫,就擷起幾句典型與君共賞 1 第五回裡 判詞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玉里埋。賞析 由於全書強調 釵黛合 所以將黛玉和寶釵合在一起,所以這首判詞既是黛玉的,又是寶釵的,這也是十二金釵正冊只有十一首判詞的原因。判詞中的前兩句肯定了黛玉和寶釵的不同才華,後兩句暗含兩人姓名...
經典的網路勵志名言,經典的網路勵志名言有哪些?
bai志名言 1 人因為du 有理想 夢想而變zhi得偉大 我年輕,需要你指點,但不需要你指指點點 經典的網路勵志名言有哪些?經典網路勵志名抄言 1 人因襲為有理想 bai夢想而變得偉大du,而真正偉大就是不斷努力zhi實現理dao想 夢想。人一定要有夢想,才會朝著方向前進。2 智者創造機會,強者把...